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故宮 「八代帝居」展、「萬壽載德」展香港備受青睞

慶祝香港回歸20周年,故宮 「八代帝居」展、「萬壽載德」展香港備受青睞

原標題: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簽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 「八代帝居」展、「萬壽載德」展在港開幕

6月29日下午,香港特別行政區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與故宮博物院簽署《興建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協議》。西九文化區是香港重要的文化建設項目,包括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戲曲中心等17個文化藝術建築。建成後,將展出故宮博物院文物藏品,豐富香港文化生活。西九文化區管理局和故宮博物院將在文物展出、人員培訓、人文交流等方面開展合作。作為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周年慶祝活動的重要內容,由香港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故宮博物院聯合主辦的「八代帝居——故宮養心殿文物展」「萬壽載德——清宮帝後誕辰慶典」展也於6月28日和7月1日分別在香港文化博物館和香港歷史博物館拉開帷幕。

「八代帝居

——故宮養心殿文物展」簡介

養心殿區域的原狀展覽從上世紀70年代直至現在,已經展出了40多年。鑒於養心殿區域古建築需要修繕,故宮博物院制定了一個五年修繕計劃,運用最傳統的修繕方式最大限度地將此區域恢復原貌。待古建維修完成後,其中的原狀展覽也將重新恢復。目前看到的養心殿區域原狀展覽內容十分豐富,包羅了清代雍正朝、乾隆朝、咸豐朝以及清末同光時期的歷史知識,其展出文物也十分豐富,其中大部分都與養心殿的歷史密切相關,也是故宮博物院的精品文物。

養心殿,位於紫禁城西六宮區域內,為一獨立院落。院落主體為養心殿工字形殿,前殿與後殿以穿堂相連。前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院落兩側有東西配殿,為佛堂;另外,院落的東面、西面有圍房與後殿相連,使得整個養心殿院落呈現半包圍形態結構。養心,取意於《孟子·盡心篇》:「養心莫善於寡慾。」

養心殿明代已有,在明代,養心殿是皇帝起居聽政之外閑居的宮殿,也是皇帝用膳的地方。清代順治帝曾兩次入住養心殿:一次是剛入住紫禁城時,因乾清宮被燒毀,故居住養心殿;另一次則是順治帝患天花時,入住養心殿,直至去世。到清康熙帝時期,康熙帝入住乾清宮,養心殿則作為造辦處,負責造辦各種御用物品,直至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才全部移出養心殿,但此時的養心殿並未成為康熙帝的寢宮。從雍正朝開始,養心殿的功能發生了重大變化。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農曆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病逝於暢春園。按照規制,為大行皇帝治喪的27天內,嗣皇帝在倚廬身穿喪服居住,之後再正式入住寢宮;但守孝期滿後,雍正帝堅持繼續素服持齋,在養心殿守孝27個月。之後,雍正帝正式移居養心殿,養心殿自此成為皇帝寢宮,也因此取代乾清宮成為皇帝日常政務活動的中心。此後直至清末,養心殿一直是清朝政務決策地,所有關乎軍國大事的決策幾乎都是在此處產生並昭告天下。

第一單元

政務決策中心

一、養心殿正殿明間(原狀)

雍正朝以後,養心殿成為紫禁城中的重要區域,是政令的發出地。養心殿正殿明間便是皇帝召見大臣,商討政務的地方。正殿中高懸雍正帝手書「中正仁和」匾,由此,正殿又被稱為中正仁和殿。匾下為皇帝的黃花梨木寶座,前方設有楠木黃緞套案桌。寶座後的屏風上為乾隆帝御書「保泰常欽若,調元益懋哉」聯,屏風後有兩道門通向穿堂,分別寫有「恬澈」「安敦」字樣。寶座下方台基上陳設有甪端、香筒,台基兩側安放有書架。

養心殿在政務中發揮的作用與軍機處密不可分。軍機處由雍正帝創建,位於隆宗門內北側,與養心殿距離很近,便於皇帝隨時召見軍機大臣。當皇帝召見軍機大臣時,軍機大臣從隆宗門外的軍機處走內右門進入養心殿。清代有相應的官員引見制度,規定新上任的中級以上的官員也需要在養心殿接受皇帝召見。屆時,該大臣由其上級六部官員帶領,六部官員從正殿左側進入,跪在御座的左前方,被引見者跪在殿外台基上奏報自己的履歷。

二、養心殿東暖閣(原狀)

養心殿東暖閣曾經懸掛著康熙帝和雍正帝的聖訓,在雍正時期,有「惟仁」二字之匾,對聯為「諸惡不忍做,眾善必樂為」。從雍正朝開始,這裡成為舉行元旦開筆儀式的場所,稱為「明窗開筆」。雍正朝以後,歷朝皇帝均沿襲此典,遂成清代定製。到了清末,東暖閣成為慈禧太后垂簾聽政的場所,東牆下設有兩宮皇太后的御座,御座前方為皇帝寶座,御座與寶座之間隔著紗簾。同治、光緒兩位皇帝在親政之前都象徵性地坐在前面的寶座上,而政務最終由坐在紗簾後面的兩宮皇太后——確切地說是慈禧皇太后裁決。垂簾聽政在同治、光緒兩朝共持續了27年。

三、養心殿西暖閣(原狀)

養心殿西暖閣是皇帝處理日常政務、單獨接見大臣、批閱殿試考卷的地方。西暖閣北牆上懸掛的「勤政親賢」匾為雍正帝御題,因此,此處又常被稱為勤政親賢殿。雍正皇帝確實做到了勤政,他創立了軍機處,創立了密折制度,常常不分晝夜地召見軍機大臣商討政事,夜以繼日批閱密折。匾下方的屏文是乾隆帝的詩句,兩側為雍正帝著名的「惟以一人治天下,豈為天下奉一人」。

第二單元

皇帝的雅室

三希堂(原狀)

三希堂是養心殿前殿南窗最西面的一間,雖名為「堂」,卻只有8平方米多。三希堂原名溫室,是乾隆帝讀書、寫字的地方。乾隆十二年(1747年),鑒於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為稀世珍寶,乾隆皇帝下令將其貯於紫禁城養心殿內西側一間小小的雅室,並賜名為「三希堂」,為的是讓「墨跡經數千百年治亂興衰、存亡離合之餘適然薈萃於一堂」。三希堂內懸掛有乾隆帝御筆「三希堂」匾,以及「懷抱觀古今,深心托豪素」的聯語,這是乾隆帝鑒賞古物、讀書怡情之處,最能體現乾隆帝對漢族文化的熱愛。

第三單元

日常休息之處

一、養心殿後殿(展櫃)

養心殿後殿區域是皇帝休息之處。正中偏東的一間就是皇帝的寢室,楠木雕花的龍床上方懸掛著「又日新」的匾額。「又日新」出自《禮記》,「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其涵義是日日求新,並非指每天都要變革昨日的成規,而是每天都有一副振興的心態和面貌。龍床長一丈多,鋪設有床帳,夏天用紗羅帳,冬天用綢緞夾帳,床帳上設有帳檐和飄帶。床帳內掛著裝有香料的荷包和香囊,既散發香氣又可以作為裝飾品。皇帝的寢室共分為兩個隔間,東邊一間安放龍床,西邊一間是梳洗、更衣、飲茶之處,北牆上懸掛「天行健」的匾額。正間沿牆設木炕,炕上陳設坐墊,又稱寶座床。炕上有一排矮櫃,代替了炕幾,便於臨時存放物品。柜上擺放了多寶閣,閣內陳設有玉器、瑪瑙、珊瑚、青金石等各類工藝品。皇帝常常在此飲茶、讀書,後殿西暖閣與東暖閣一樣,也安設有龍床,但皇帝大多不在此睡覺。

養心殿後殿是目前能夠看到的唯一一處中國皇帝的卧室,當然,這並非清帝唯一的睡覺之所。每年春天直至深秋,皇帝多居住在圓明園、瀛台、避暑山莊等處,從入冬直到來年春天,他們才居住在紫禁城。

二、體順堂與燕喜堂(展櫃)

養心殿後殿東邊的數楹房屋為「體順堂」。體順堂建於明代,最初叫作「隆禧館」,雍正時期無殿額,咸豐時賜名「綏覆殿」,後又改為「同和殿」,光緒初年改稱「體順堂」。當皇帝居住在養心殿時,此處便為皇后居所,咸豐帝的慈安皇后、同治皇后、光緒皇后都曾在此居住。後殿西邊則是「燕喜堂」,也建於明代,最初叫作「臻祥館」,清雍正時無殿額,咸豐時改稱「平安室」,光緒時期改為今名。燕喜堂及其西邊的圍房也是後宮嬪妃們的臨時住所。

三、御膳房(展櫃)

養心殿宮區的入口叫作「遵義門」,但在明朝大部分時間被稱為「膳廚門」,嘉靖十四年(1535年)才改為遵義門。不過一直到明末,太監們仍然稱其為膳廚門。進了遵義門,在北邊即可看到養心門。在明代,養心門的南側是長排的膳房。當時皇帝的膳食就是在這裡調製的,皇帝既可以在養心殿用膳,也可以命人將膳食送到乾清宮。到了清代,養心門南側仍是御膳房。

第四單元

皇帝的佛堂

養心殿西暖閣佛堂(原狀、展櫃)

清朝在入關前,為招徠蒙古諸部,壯大實力,努爾哈赤便極力推崇藏傳佛教。天聰八年(1634年),皇太極征服蒙古林丹汗部,獲得元初八思巴帝師所鑄嘛哈噶喇金像,皇太極特建嘛哈噶喇樓及實勝寺供奉,這是清代宮廷最早供奉的藏傳佛教金銅佛像。入關後,諸位清帝充分了解藏傳佛教在蒙藏地區的重要影響,把「興黃安蒙」作為鞏固蒙藏邊疆的重要國策貫徹始終,尊崇達賴、班禪、章嘉、哲布尊丹巴等黃教領袖,給予崇高的地位,同時促進內地與西藏的文化交流,藏傳佛教也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在清代宮廷中紮下根,逐漸成為皇室宗教信仰,在皇宮御苑中修建了大量的佛堂,供奉佛像、唐卡、佛經、法器等。

養心殿仙樓佛堂位於勤政親賢殿後面,是乾隆帝於宮中建造的最早的佛堂,它隱蔽在養心殿明間屏風後西門內。仙樓原為長春書屋,改為佛堂始於乾隆十一年(1746年)正月二十五日,乾隆十二年正月裝修完畢。這是屬於乾隆帝一人的最為私密的佛堂。

第五單元

皇家造辦處

養心殿造辦處(展櫃)

造辦處是清代負責製造御用器物和藝術珍品的機構,設立於康熙初年,最初設在養心殿,又叫養心殿造辦處,康熙三十年(1691年)因造辦處工匠人數增多,皇帝所需製作的各項工藝品日益繁雜,而遷至武英殿以北的慈寧宮茶飯房,只有裱房等仍留在養心殿內外。造辦處大臣一職常由親王或內廷行走的一品大員擔任,因此,養心殿雖編製上隸屬內務府造辦處,實際上由皇帝直接指揮。造辦處下設作坊,如玉作、木作、琺琅作、漆作等,作坊數量隨需要增減。除皇宮之外,景山、圓明園等處也設置有作坊。此外,景德鎮御窯廠、江南三織造等也是重要的御用品生產機構。選自全國的能工巧匠、雄厚的財力、皇帝的深度參與、高水平的製作要求,使造辦處的產品不僅質佳工精,且外間無法仿製,成為清皇室收藏的絕世佳品。

「萬壽載德

——清宮帝後誕辰慶典」展覽簡介

在中國古代,皇帝及皇太后的壽辰是國家大事。清室在入關前已非常重視皇帝的壽辰,認為皇帝長壽是大德在身、治國有成的標誌;與元旦、冬至同定為宮中三大節日。康熙的六旬萬壽慶典開啟了清宮隆重慶祝萬壽之例;此後,乾隆的生母崇慶皇太后、乾隆、嘉慶和慈禧太后都大肆慶祝其萬壽。

清代帝後萬壽期間,王公大臣會進獻賀禮貢品,而清宮也會回饋豐厚的賞賜。各省官員、商人、舉國耆老壽婦、外藩使節都匯聚京師,暢春園或圓明園等皇家園林至紫禁城的幾十里御路兩旁布置華美布景;京城寺觀和地方特設的經壇,均誦經慶賀,可以稱得上舉國同慶。清代皇帝不僅追求個人長壽,同時也希望「壽同黔黎」。康熙和乾隆借慶祝萬壽,4次舉辦千叟宴,藉此宣揚敬老思想,以求民心安定、社稷穩固。

清代帝後的萬壽盛典既展示了清代的禮儀制度、京師民俗,還從側面反映了清朝的政治、經濟實力;既蘊涵了清代帝後的祝壽思想,更彰顯了尊老敬賢的道德追求,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透過「萬壽載德——清宮帝後誕辰慶典」展覽,可以了解到中國古代豐富的祝壽文化的內涵。展品基本來自故宮博物院2015年在午門舉辦的「普天同慶——清代萬壽盛典展」。

慶壽傳統

作為展覽的前言和引子,介紹中國人重視壽辰的傳統,展現了古代宮廷帝後壽辰演化為重要典祝的生動場景。

重要展品:刺繡康熙帝「萬壽無疆」匾、碧玉交龍鈕「八征耄念之寶」、緙絲三星圖軸、群仙祝壽大壽字圖軸、象牙雕桃蝠碗、戧金彩漆仙山樓閣(海屋添籌)圖雙桃式盒。

清宮祝壽

介紹清代宮廷每次為慶祝帝後的壽辰,尤其是逢旬大慶時,所作的周詳部署和隆重的安排。

重要展品:《光緒二十年十月二十六日立慶典進貢瓷陳設賬》、慶典用搭景彩棚、五彩麻姑獻壽圖盆、《萬壽盛典初集》和《八旬萬壽盛典》。

壽禮貢品

展出了為祝賀帝後的壽辰,皇子皇孫、王公大臣,以至外藩使節花盡心思敬呈的賀禮。

重要展品:紫檀座玉石蓬萊仙境、青田石母音壽牒組印、「大富貴亦壽考」五色墨(兩盒) 、銅鍍金八仙轉花鐘、銀勾蓮八寶紋「壽」字圓碗、碧玉《御制英吉利國王差使臣貢至詩以志事》冊、火槍。

朝賀大典

帝後壽辰都會有隆重的朝賀或慶賀典祝,儀式莊嚴肅穆,藉此體現了敬老孝親之情,宣揚敬老思想,以求民心安定、社稷穩固。

重要展品:慈寧燕喜圖、紫檀邊座嵌琺琅圍屏、紫檀嵌琺琅寶座、掐絲琺琅立鶴爐、青玉太平有象、掐絲琺琅雲龍紋香筒、銅鍍金雲龍紋編鐘(一套) 、碧玉描金雲龍紋編磬(一套) 、香黃色八團彩雲藍龍金壽字妝花緞女夾龍袍。

壽筵同享

朝賀之後就是享用壽筵,皇子宗室、朝臣使節等奉觴祝壽;更專設千叟宴,邀天下耆老壽婦同享御膳,以沾聖恩,體現朝廷敬老尊賢的美德。

重要展品:剔紅飛龍宴盒、掐絲琺琅萬壽無疆碗、粉彩萬壽無疆蓋碗、黃綢祝壽紋懷擋、乾隆帝祝母后萬壽圖貼落、御賞耆民銀牌。

歌舞昇平

宮中演戲是清代帝後慶祝壽辰的最重要節目,京師豪門望族、大街小巷每逢喜慶也有劇目演出,推動了京城戲曲的發展,催生了京劇的出現。

重要展品:暢音閣戲台模型、《芝眉介壽》、福星衣、壽星衣、八仙呂洞賓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文化報 的精彩文章:

紀念宗其香誕辰百年:中國水墨蕩漾西方光影
這些項目有望躋身國家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
聊聊山水詩與山水畫

TAG:中國文化報 |

您可能感興趣

熱烈慶祝香港回歸21周年!
香港回歸21周年—祝願祖國越發繁榮昌盛!
潮州首富之後、文化泰斗仙逝於香港,享年101歲
香港舉辦展覽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
懷念!致敬!「紀念周恩來誕辰120周年大型展覽」在香港舉行
香港「四美」與香港「四大天王」 八九十年代最最經典的回憶!
李嘉誠360億美元身家連續20年蟬聯《福布斯》香港首富
第35屆香港國際珠寶展六大看點
37屆香港金像獎提名公布 劉德華古天樂爭影帝
中國嘉德香港2018春拍臻品本周六首現寶島台灣
五月天、劉德華也慕名前往!香港橋底辣蟹日賣3000客!
東京中央香港2018春拍圓滿收槌!東京八周年拍賣慶典盛大開啟!
香港百架無人機戶外「燈光秀」慶回歸21周年
樂視香港今日清盤 負債逾七千萬港幣
風靡90年代的香港女星,王祖賢林青霞年輕時美得醉人!
保利香港2018春拍推出吳冠中八九十年代水墨精品
大英博物館搬來了香港!10港幣看3千年國寶級珍品!
2000家參展商將齊聚6月香港珠寶展 泰勒彩寶
2018年香港會展中心國際古玩展
2018年4月15日香港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古天樂、蔡卓妍、趙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