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軍真心不行:兵、將、謀皆不如我所以1962年一觸即潰!
第一軍情軍事評論員:虛谷
鑒於中印邊境對峙問題,上次所作《看看毛主席談中印1962衝突,就什麼都一清二楚了!》一文,從評論中可以看出,還是有不同的反應與意見。從寫作的目的來說,我並不是要下什麼結論,而是試圖在提供一種參考、判斷的方法。閻學通在《歷史的慣性》一書中說,「歷史發展具有一定的慣性,在人沒有創造出強於歷史慣性的力量之前,歷史將沿著既有的軌道發展。」從目前來看,中印之間還沒有出現一種強於歷史慣性的力量。因此本文從戰略之外再談談中國為什麼能勝。
名震西南邊陲的「顛峰戰將」——張國華
張國華,是一個能打硬仗又能做政治工作的軍政兩全將軍,是一個難得的將才。因為軍政素質都很高,所以手下聚集了一大批能征善戰的軍事人才,所以人送綽號「人才地主」。1950年1月,劉伯承和鄧小平不謀而合把謀求西藏和平解放「以打促和」的任務交給了張國華,並得到了毛澤東批准。2月,張國華進藏。10月,發起昌都戰役,打開了進軍西藏的門戶,此後張國華成了名震西南邊陲的「顛峰戰將」。1959年幾千西藏叛亂分子配合印度搞事,曾有人斷言:「沒有20萬軍隊,叛亂是平息不了的。」結果,在張國華等的領導下,用了遠遠少於20萬人的兵力,兩年多時間從根本上徹底平息了叛亂。
然而,由於張國華在西藏夜以繼日地工作,積勞成疾,心臟病時常複發。1962年7000人大會之後就留在北京住院治療。5月,印度軍隊侵入我西藏山南郎久,中印雙方第一次交火。截至1962年8月底,印軍在中國境內部署了100多個據點。10月,印方關閉了和談的大門,中央政治局召開常委擴大會上,毛澤東大手一揮說:「掃了它!」並要求:「這一仗,我們不打則己,打,就要打出威風!要起碼保證30年的和平。」毛澤東詢問張國華:「聽說印度的軍隊還有些戰鬥力,我們打不打得贏呀?」張國華肯定而自信地回答:「打得贏,請主席放心。我們一定能打得贏。」鄧小平、羅瑞卿等領導人分別就「糧食夠不夠」和「有沒有把握打贏」等詢問張國華,張國華一一作答。張國華分析道:「我們面對的敵人,是印度王牌軍,但比不上蔣介石的主力。他們長期沒有打仗,我們卻剛剛平叛;他們未到過高山,我們卻常駐高山;他的訓練也趕不上我們……」。
大家對中印形勢作了一番分析研究之後,一致認為戰勝印軍是有把握的。根據總參提出的建議,反擊時間為這次會議兩天以後。此後,張國華帶病回到了指揮部,在張國華的指揮下,中印邊界反擊戰從1962年10月20日開始,到11月21日止。
1972年2月,在四川期間,張國華終因過度勞累,在他主持的一個重要會議上碎然病發,當時他還不滿58歲。
自衛反擊第一戰——克節朗雪域突擊
當時總參作戰部保守起見,認為只要吃掉對方1個營即可。但是張國華認為吃掉1個營無疑很保險,但不痛不癢,要吃就吃它1個旅。他解釋說:「一般來說,應該先打弱的,但由於地形條件的限制,我決心先打強的。打掉敵人主力,敵人的部署就亂了,就容易被我各個擊破。總的戰役原則,是迂迴包圍,斷敵後路,側後攻擊,分割圍殲。」意見報道毛澤東那裡,毛澤東說,「他是前線指揮員,讓他打嘛!打不好重來!」
1962年,印度調整了「前進政策」的重心,從西段調整到東段,6個月時間就建立了24個據點,9月4日,印度一個步槍聯隊越過邊境線在克節朗河以北建立了一個哨所。被60名解放軍合圍控制,印度驚呼有中國軍隊600人進攻,做了一個「里窩那行動」計劃。由於海拔高達4800多米,糟糕的交通狀況和惡劣的地理環境,導致印軍第7旅上山只能是輕裝,炮兵部隊也上不去,只收到20%的供給物資,棉衣棉被都很少,所以凍死凍傷的不少。由於據點占的太多,導致印軍一個旅的防禦正面達到12英里寬,戰線鬆散,是印軍教範的6倍,只能靜態防禦。而且從新德里來支援的第4近衛營,雖然有2500人,但是穿著單衣,攜帶的3天給養,每個士兵50發子彈。
此時,印軍東線司令部司令還認為第7旅可以守住當前陣地,殊不知解放軍藏字419部隊計5個團,總兵力超過l萬人已經完成了集結,形成絕對優勢。解放軍首先目標並不是印軍防守的克節朗河北岸,而且克服了地形障礙,利用夜晚黑暗、低溫條件進行滲透,當時能見度僅20米,在天亮之前,解放軍就已經佔據了印軍側後西南方向更高的山上。此後,解放軍用1個小時的炮火準備,將印軍的陣形全部打亂,損失慘重。解放軍部隊則利用茂密的樹林做掩護,交替躍進,進行射擊。第7旅,戰鬥開始的第1個小時全面失去控制,清晨被殲滅493人,所有部隊建制被完全打亂,8個小時徹底喪失戰鬥力。
克節朗戰役就是第一戰,我軍利用敵新來作戰部隊對地形不熟悉,高海拔地區山地作戰的特點,只用24個小時就徹底擊潰印軍的第7步兵旅,打垮印軍在邊境東段的整體防禦態勢,為擊潰印度第4師創造了有利條件,成為印軍長期揮之不去的夢魘。值得一提的是,中印反擊作戰,我軍僅用22天就修築了一條從錯那向達旺的公路,幾乎創造了建築界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人民解放軍第一精神——「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戰爭是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綜合較量。中印自衛反擊作戰打響以後,為捍衛祖國領土,人民解放軍第155團2連6班在班長陽廷安帶領全班向敵軍地堡發起衝擊。面對敵軍密如蛛網的地堡和兇猛的火力陽廷安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來,打進去!」當他剛剛跳過一棵橫倒的大樹時,胸膛被敵人的子彈擊中。6班副班長曾祥智看到陽廷安壯烈犧牲,高喊著:「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為班長報仇!」的口號,他們帶著為烈士復仇的怒火,一鼓作氣,連續奪下了敵軍七座地堡。為全殲入侵敵軍打開了勝利的道路。在這次戰鬥中,「陽廷安」班8位戰士,共犧牲了7名,剩下一名戰士仍堅持戰鬥。
1963年2月,張國華進京向中央彙報作戰主要經驗時說:「這次邊境作戰部隊的表現好得很,簡單地說,就是兩句話:一不怕苦,從上到下沒有叫苦的;二不怕死,前赴後繼,倒下一個馬上有人頂上去。這兩方面的事例多得很。」羅瑞卿讚揚說:「不怕苦,不怕死,這是非常樸素的兩句話,這是我們軍隊的老傳統了。我看有了這兩不怕,其他一切也就都不可怕了。」毛澤東也說:「我贊成這樣的口號,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我軍這種特有的精神特徵,就是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和戰鬥作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壓倒一切敵人而絕不為敵人所屈服的英雄氣概。就是憑著這種精神,張國華說:「部隊打得很勇猛,如果停火命令遲到兩個小時,我們就打到提斯浦爾了。」毛澤東呵呵一笑,說:「打到提斯浦爾也沒關係嘛,他不是常到我這來?我到他那裡去也可以,有來有往嘛。」
當前,中印關係進入一個複雜的歷史時期,邊境對峙事件只是這個複雜關係中的一小部分,甚至可以說是連一個重要的局部都算不上,其中背後還有美國因素、日本因素、印度洋因素、中東因素、中南半島因素、「一帶一路」因素等等諸多問題。孫子說「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當前複雜的歷史階段,正確的愛國方式應當是冷靜思考、客觀看待、眾志成城、萬眾一心,時刻聽從祖國號召,為祖國所需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民粹主義不可能帶來中國的強盛,要相信國家和軍隊有實力能夠守衛國家穩定與人民幸福。還是毛澤東那就老話,「撼山易,撼岳家軍難。誰要撼我們解放軍,那就更難了。」
聲明:已發現多家媒體未經授權轉發第一軍情文章。為尊重原創,轉載請標明出處。微信公眾號轉載請聯繫管理員開白名單。敬請配合!
※外交部稱中印對峙無法外交解決,看來要重複55年前那一幕?
※這國也在搞大規模軍演準備對華戰爭?不是美日印!
※動輒搞大規模軍演,外媒稱這國也在模擬對華戰爭,不是美日印!
※特朗普祭出新招欲凝聚美歐,直接被打臉恐回天乏術!
※這兩大信號暗示,中國或準備出手教訓印度!
TAG:第一軍情 |
※購買10架戰機,2年內摔了8架,印軍:以後再也不買了!
※時隔14年,被印軍9:1吊打的美國F15C又回來了!
※10萬大軍打了5年!印軍承認戰不勝的硬骨頭,卻被中國武器3年擊潰
※印軍攥著180億卻買不到戰鬥機
※倖幸苦苦研製了35年的戰鬥機:最後印軍只說一句不要了
※10萬印軍出擊,5年都沒戰勝的對手,被中國戰術和武器3年擊潰
※給30年前的老炮裝有源相控陣雷達,印軍要把它們用到2030年
※印軍又遭襲,竟由這個1.29米、其貌不揚的「小人物」所引起
※1962年中印戰爭始末:4萬解放軍擊敗30萬印軍,直逼印度首都
※過去40天里,印軍至少損失8架軍機,已追平2018全年記錄
※2018印軍為迎新年,又開摔!
※印度版紅箭12兩次試射成功,印軍迷歡呼:再也不怕99A了
※054A防空能力遠不如052D,為啥巴海軍仍引進?印軍心中最明白原因
※4萬解放軍對戰30萬印軍,死亡比例6:1,巴基斯坦肅然起敬
※印軍蘇-30MKI雷達追蹤到了殲-20?印度人自己都不敢信
※2019印軍摔機繼續,或許是經驗豐富,這個方面遠好於我們
※禍不單行!印軍又摔了一架米格21,網友:這次飛行員沒遭俘獲吧
※印方米格-21戰機被擊落!印軍:我們自己擊落的,和別人沒關係
※很搞笑!印軍為了對付殲20,不惜代價從老美手中引進服役30年的導彈
※辛辛苦苦研製了35年的戰鬥機:最後印軍只說一句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