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您見過仿製的元代青花?

您見過仿製的元代青花?

元代使用的顏料(鈷料)分進口、國產等。這兩種料早就絕跡,沒有仿製的可能,因此具有唯一性。說到這裡,對元代到底使用何種顏料,至2010年已出現不同意見,比如上海硅酸鹽研究所通過機檢測試認為元青花所用顏料(鈷料)不論粗細,都是進口鈷料,沒有國產料,以前的觀念希望得到糾正。

即除了物理、化學角度外,一定還有歷史變化深層次結構上的內因,而這內因有多少把握被掌握進行可靠區分,而這正是試驗中無法給以清楚答案的。比如麻倉土本質上也是高嶺土,其成份和現在的高嶺土沒什麼太大差別,單從化驗看,兩者不能看出什麼明顯差異,可做出的胎就是不一樣,能說兩者是一回事嗎?再舉例,中國人、外國人的頭髮有黑有黃,從化驗看,恐怕不會有什麼明顯差別,而能說都是一國人嗎?再有,取料化驗,是何處窯址?何地出土?何種器物根據?有何代表性?都值得深思。

如果按一般的化學分析,這種蘇料含錳量低,和國產料含錳量高形成相反表現。其料燒制後在釉層展現最獨特的唯一性:

1、色之濃艷,略含紫意,顆粒之粗極具特色。

2、凝聚斑和暈、散、流現象獨特。凝聚斑現象要比結晶斑(鐵斑)現象重要得多,結晶斑或沒有,但凝聚斑卻不能沒有。所謂凝聚斑,為顏料色素在燒制過程中聚集形成的黑斑,分布在藍色圖紋中。這些黑斑均由更小的一個個小米粒般的珠狀黑點組成。並成串向某方向延伸或任意瀰漫聚集,或延伸成條狀,或組成更大的圓斑狀。又因這些珠狀的小黑點周邊發暈或發散,或帶有下淌現象:其暈似洇,其散似瀰漫,其流似淌,被稱暈、散、流現象。珠狀小黑點串成的條狀稱為條形流散,圓斑狀稱為斑狀流散。有的流散甚至於圖紋底沿形成如鋸齒狀或冰掛態展現。

3、向釉外表漲出感。即凝聚斑形成的流散向釉層上部浮冒(黑斑向上漂)。而淺淡的藍留在底部。

蘇勃尼青料稀缺貴重,對於大多數非精品或一般性器物來說,均摻入國產料使用是正常而普遍之事。當然這也會使蘇勃尼青料降低藍艷或紫意轉向帶有黑或灰黑的基調(這時應注意同純國產料區分)。

除了蘇料外,元代到底具體使用過哪幾種顏料

在元代,國產料就已經有石子青、平等青在應用。這些料往往是某些地方窯口使用較多。另外回青料當時也從元大國的西域地區進來使用,今天也被看做進口料。這些使用國產料和回青料的器物特徵則比較複雜。國產料單獨使用效果不好,凝聚斑串珠現象不典型,顏色呈黑灰藍並有時略帶綠意。這種國產料黑灰藍和蘇勃尼青料因燒制不佳造成的黑灰藍完全不同,蘇料即使燒制不好造成灰黑也可見其中有特別明顯的串珠狀凝聚斑現象,而純國產料黑灰藍則缺乏該串珠現象。

這裡特別需要搞清兩種不同料的黑灰,不要把蘇勃尼青料因燒制不好造成的黑灰當成國產料的黑灰,這會對做機檢取樣造成失誤,會導致都成了進口料。回青料則散而不聚,藍艷較濃,略有紫意或呈現蘇料的氣色,但其散而不收之特點和蘇料恰相反。其只有黑濃處不成斑,而且發散,無串珠狀組合,且顆粒沒有蘇勃尼青料粗。這些情況需另行掌握。

上述顏料,蘇勃尼青料於明宣德後絕跡,其餘在清代先後用盡,已成唯一。

至現代上述顏料已無法仿出,且現代顏料變得極細,燒後不具有元代時自然狀態下的串珠狀的凝聚斑和流散。辨真假,顏料特徵最關鍵,看不懂顏料,是無從下手的。一件器物,把顏料看透,其它會迎刃而解。顏料不對頭,造型再好也沒用。

胎土和胎體工藝的唯一性

製作元青花瓷胎使用的是元代時景德鎮附近一座叫麻倉山產的麻倉土。這種土燒成後晶瑩玉透,溫潤柔和,摸起來略感滑潤。和現代高嶺土燒後完全不同。此物在元代時就非常珍貴,被皇室用作貢土使用。而且使用前都盛在專用器皿中,絕不敢有私用浪費等。麻倉土的作用只是以少量比例配合當時主要原料瓷石,以增加胎土內氧化鋁含量,這樣可以保證燒制大器物時不變形。

這種含麻倉土的胎現象很特殊,就是中間多含汽泡,或在拉胚時破於表面形成坑點,或夾於胎土中形成一個個小扁洞。元青花瓷片的斷面上可以清楚地發現這些特點。加工質量最好的元青花瓷胎土色為潔白,質量稍次者則帶點灰,再次者則泛黃。這可能和使用的瓷石質量或同麻倉土的配比量或燒成工藝有關。這裡不排除元代時各地窯口不同,所使用的胎土可能不完全相同。

制坯技術方面元代拉坯、印坯、利坯等方法均採用。我們看到的元青花精品器物多為拉坯,這也成為元青花胎體成型識別中最主要的特徵。用拉坯法事先製成若干段:下部、上部、口部等等,干後用泥條粘接,並粘上底部。大罐內泥條均抹平做為護接頭泥,防移位。小型器物一般只擠出泥條痕。手工拉坯成型法是一項極為高超的技藝,即使在古代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好的。

除拉坯法外,印坯法也常用,就是用模具做四、六、八方型器物,比如四方壺、六方、八方梅瓶或特大肚圓梅瓶等等。這種制坯方法相對較工整,和拉坯造成的手工跡象不同。利坯法就是對已成型未乾的坯胎進行細修。而現代對拉坯法已不敢輕易使用,主要使用印坯法做大罐、大梅瓶等(器物顯薄且死沉,即同體積下比真品沉重得多)。

元代拉坯法成型的胎體,外表是一種大概的平整、手工態的平整(達不到現代印坯法平整度,有的表面略微有棱感),而且顯厚實(同體積下,比仿品顯輕)。最明顯的是胎體內表在拉坯時形成許多寬道旋痕,這些寬道旋痕均一指寬左右,中間略凹。在這些寬道旋痕中有的器物存在密細如絲的藝人指紋痕(或不明顯)。指紋痕同現代仿器物中如速食麵條般盤旋緊挨的線狀紋痕不同。

釉質的唯一性

元青花瓷的釉質很獨特,現在所見有三種:青白釉、青花白釉、樞府釉。

1、青白釉,此釉為景德鎮宋代湖田窯工藝之延續。是元青花瓷當中最不好仿的一種釉。其在元青花瓷上之特點:一是釉層厚。經常在口沿或底部有積釉,有的地方甚至會出現厚薄不等現象。此釉在燒制中流動性很差,這和現代釉流動性極好形成反差。二是呈湖藍色或湖綠色,均有深淺,其釉近觀即2尺以內呈通透水亮,並具乳質感,釉特厚處(一般於足底釉層更顯厚)有半失透或失透感,藍艷含翠,十分悅眼。

2、青花白釉,特點:一是胎釉結合度極好,不易看出釉質厚薄來,似為一體。

3、樞府釉,特點:一是白中微帶青(微藍和綠意),不論濃淡遮蓋力極強。二是乳質感和玉質感均強。三是釉層厚薄在前二者中間。即不厚不薄。

這三種釉中前二種的仿製難度由於太大,使現代仿已經無任何空隙可鑽。現代仿主要針對第三種,於景德鎮可見。但也無法達到元代本質。其表現:一是釉質流動感太強,導致釉層太薄。二是油亮感太強。三是細觀顏色不自然。

上述三個方面的唯一性,可做為我們掌握元青花瓷最重要的特徵依據,也是其無漏洞的剛性點。

如果掌握了上述三方面,其實對元青花瓷已心中有數。特別在實際中,首先要看這三方面特徵,然後再看其它特徵,比如火石紅、畫風、造型、汽泡等等。當然,從理論上說,只要看對一點,比如確實是蘇勃尼青顏料的話,那麼這件瓷器就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因為現代是不會存在古代顏料的。否則就是沒看明白,沒明白時千萬別輕易下結論。

元青花瓷特徵的唯一性雖然無法仿製,但也並非這些特徵在每一件器物上都能表現得十分充分。因當時的製作和窯口差異,使元青花瓷器物之間存在著各自差異。有的器物特徵表現得十分充分。有的器物表現得較弱。表現充分者,其釉質、顏料、胎土、繪畫、造型等均令人滿意。表現不充分者,往往缺乏某些特徵令人費解。比如:凝聚斑不明顯、串珠現象不明顯、火石紅現象不明顯、麻倉土胎不明顯、手工制胎不明顯等等。還有的是因使用國產料或回青料,對其特徵不太了解,使表現不充分者不能得到及時確認,甚至遭冷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董收藏 的精彩文章:

怎麼辨別纏絲瑪瑙?
如何鑒別明代萬曆瓷器
牛骨扳指成品製作過程
新石器時代玉器
宣德青花——獨特藝術的推崇

TAG:董收藏 |

您可能感興趣

像猴的蘭花你見過嗎?
在花卉中,最香的花你見過幾種?
這些罕見花卉你見過嗎?
比蝴蝶還美的花,你見過嗎?
這些名貴的蘭花你見過嗎?
光葉子花是你常見的花,她的花你真正見過嗎?
真罕見!那個年代的東西你見過么?
雞蛋開花,你見過嗎?太罕見了!
見過這樣的狀元嗎?
珍藏老照片記錄:這樣的華僑大學你見過嗎?太有年代感了!
這樣的元宵節祝福,你見過嗎?
你見過四季開花的茶花嗎?花蕾鮮紅,花大艷麗,美極了
海底之花,你見過嗎?太美了!
冰山之上的雪蓮花你見過嗎?
這些明星的青澀舊照!你見過幾個?
世界上5種美麗而罕見的花朵,你見過嗎?
你見過這些奇怪的鳥么?見過1種算你牛!!
元宵將至,這些奇葩湯圓你見過嗎?
用大姨媽作畫你見過么?你見過么?
你見過這麼漂亮的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