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陶淵明,試著走進他的精神世界
陶淵明(365—427),字元亮,別號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潛,卒後親友給他的謚號為「靖節」,東晉潯陽柴桑人(今九江市)人。曾祖父陶侃,是東晉開國元勛,封長沙郡公。祖父陶茂、父親陶逸都作過太守。義熙元年(405年)秋,叔父陶逵介紹他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一天,碰到潯陽郡派遣督郵至,屬吏說:「當束帶迎之。」他嘆道:「我豈能為五斗米向鄉里小几折腰。」遂授印去職,從此歸園田居,過著「躬耕自資」的生活。夫人翟氏,與他志同道合,安貧樂賤,「夫耕於前,妻鋤於後」,共同勞動,維持生活。
這首詩就是他的躬耕生活的真實寫照。初歸時的勞動效果不大理想,「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莊稼長得不好,豆苗還沒有草多。本來土地就荒蕪貧瘠,雜草叢生,他這個剛離官職的縣太爺,既沒有耕作經驗,又沒有耕作能力,種不好莊稼,也是情理中的必然。可他願意付出辛勤的勞動,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晨興理荒穢」的艱難和疲憊,並沒有破壞他「帶月荷鋤歸」的悠閑與輕快。我們好象看見詩人在月出山崗後,心滿意得地扛著鋤頭,哼著詩句,漫步歸家的情景。此時,他與月與自然環境構成了一個和諧的統一體,凈化為一種崇高的自然美、精神美,活脫出一個美好靜謐的意境和悠閑自得的形象。「帶月」句的點染可說是神來之筆,變勞苦為歡快,化睏倦為輕鬆。「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兩句進一步寫田園荒蕪,歸耕艱難。這就更加真切樸實,宛如在目。
最後詩人抒發感慨:「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詩人不惜夕露沾衣,只要使「願」無違。他的「願」究竟是什麼?它既有儒家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思想,亦有道家的反樸歸真、順應自然的意念,並且這二者常常融為一體。因此,勞動是他生活的依靠,又是他精神的寄託,理想的歸宿。末兩句在詩意上作一轉折,使作品進入一個思想高度,韻味悠深。
陶淵明之前那些「隱士」是一種機巧的處世方法,他之後那些「隱士」是一種曲線的鑽營方式。他們都沒有達到陶淵明的精神層面。陶淵明的依靠自身勞力,安於粗茶淡飯,享受恬適寧靜,融入和諧自然的生活追求,在當時以至今天都達到了民族精神的最高層面。把這樣一個精神先行者說成「隱逸詩人之宗」,把他和那些各懷心機、各有貪圖、各耍手腕、各找捷徑的所謂「隱士」們放在一起來說,實在是對這位個性率真、精神自由的偉大人物天大的冤枉。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高顏值的10首古詩詞,你知道幾首?
※原創詩歌:老師,您好
※海南航空新制服中西合璧,讓空姐凹凸有致又時尚
※古典詩詞中的優美夏天
※40本好書給暑假的你充充電
TAG:中華詩文學習 |
※走進詩人的世界
※宮崎駿漫畫一般的遊戲世界,帶你走進《二之國2》的漫畫世界
※走進清明的詩畫世界
※走進茶的世界
※紋身藝人楊卓:第一個走進倫敦國際紋身展的中國人
※國畫瑰寶:走進中國畫的前世傳奇!
※帶你走進中國四大名玉的世界!
※走進精靈世界
※宮崎駿和他的世界,來和我一起走進老爺子的漫畫世界吧!
※走進張乾友的藝術世界
※從一座城,走進古老中國
※走進中式園林,一起感受中國傳統文化之韻味
※國漫《一人之下》引你走進中國固有的一種宗教,道教
※走進夏宮,感受世界噴泉王國的魅力
※走進藝術家王憲榮的「一畫一世界」
※走進中國瓷器的藝術世界
※墓碑鎮,走進中國龍的傳奇
※探尋中國文房之美,走進四位頂尖匠人的藝術人生
※走進文字的世界
※探訪中國最大室內卧佛,傾聽牧馬人傳奇,《在那遙遠的地方》走進張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