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香港電影20年 根植中華文化,面向廣闊市場,香港電影更精彩

香港電影20年 根植中華文化,面向廣闊市場,香港電影更精彩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香港電影在上世紀70、80年代出現過輝煌,李小龍表演的中國功夫打入美國好萊塢,成龍緊隨其後,成為國際巨星。

70年代李小龍

高度類型化、商業化、工業化的發展模式,為香港電影在亞洲及全球市場中樹立了品牌。香港出現了數百位影視歌明星,50多位大導演,一大批音樂製作人,堪稱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80年代成龍

香港電影重新開始

1997年香港回歸時,香港電影人與一些港人的心態一樣也一度出現過彷徨,當年,亞洲出現金融危機,有人離開,有人觀望,但更多人在堅守。

有人說97回歸是香港電影的分水嶺,雅笛並不這麼看。

1997新年檔,王家衛導演的電影《春光乍泄》有一句經典台詞:「我們不如重新開始」。

一晃20年過去了,我們重新回味這句台詞,覺得它是香港電影這20年最好的表達。

香港電影20年

我們把香港回歸20年來的電影排一排:

1997年,是香港電影下降過程中極為特殊的一年。這一年,香港誕生了《春光乍泄》《南海十三郎》《香港製造》等經典電影,但在商業上,香港電影本土防線被好萊塢《泰坦尼克號》、《侏羅紀公園2:失落的世界》等大片全面擊潰,而香港回歸恰好處在這個時間節點上。

1998年,亞洲金融風暴,加速了香港電影本土和外埠市場的萎縮,香港電影人為了救市,學習好萊塢高科技製作,特效電影《風雲雄霸天下》登頂香港年度電影票房榜,並引發電影特效風潮。

1999年,香港政府以一億港元成立電影發展基金;周星馳的《喜劇之王》帶來世紀末的感動;杜琪峰執導了《槍火》《暗戰》《再見阿郎》三部作品,創下票房口碑雙贏,並攜銀河映像入主中國星集團,聯合徐克、林嶺東和陳嘉上等人成立一百年電影公司。

2000年,華語電影的幾位大導演都交出了他們職業生涯的代表作,杜琪峰、韋家輝執導,劉德華主演的愛情喜劇《孤男寡女》奪得票房冠軍,王家衛導演,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花樣年華》獲得第53屆戛納電影節最佳男演員獎,杜可風、李屏賓和張叔平共同獲得技術大獎,《花樣年華》在世界電影史的地位位居華語片前列。李安執導的《卧虎藏龍》在香港上映,並在第73屆奧斯卡斬獲最佳外語片等4項大獎,創造了華語片的歷史記錄。

2001年,是香港電影的小年,產量減少了20多部。周星馳攜視效大片《少林足球》歸來,獲票房冠軍,劉德華又有三部作品(《瘦身男女》《全職殺手》《愛君如夢》)上映。

2002年,電影《無間道》上映,不僅賣座而且叫好。次年,它的重拍版權以175萬美元的高價賣給了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翻拍的《無間道風雲》更是獲得第79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香港演員作為主演的電影《英雄》成為了內地的票房冠軍。

2003年,《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簡稱CEPA協議)的簽訂,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開始融合,杜琪峰、許鞍華、陳可辛、徐克、周星馳、周潤發、劉德華等在內的大批香港導演和演員「北上」。《無間道3》中加入了陳道明扮演的內地卧底這個角色。

2004年,周星馳自導自演的動作喜劇電影《功夫》上映,影片特效升級,全球票房破1億美金。

2005年是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導演徐克和陳可辛開始北上,分別帶來《七劍》和《如果·愛》兩部作品,試水內地市場。章子怡憑《2046》獲得第2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杜琪峰的野心之作《黑社會》上映,入圍戛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06年,電影《霍元甲》《寶貝計劃》《墨攻》《滿城盡帶黃金甲》《傷城》《龍虎門》《春田花花同學會》《天生一對》等都是香港和內地合拍片,無論是出資人還是創作人員,內地和香港完全融合。

2007年,陳可辛與葉偉民聯合指導的《投名狀》在內地領先香港一天上映,表現亮眼。

2008年,吳宇森、 陳嘉上、李仁港……越來越多的香港導演開始北上,吳宇森的華語片復出之作《赤壁(上)》在內地香港同步上映。

2009年,好萊塢史詩巨作《阿凡達》席捲全球,香港和內地影人合拍電影《建國大業》,標誌香港影人認同主旋律電影。

2010年,內地華語票房冠亞軍《讓子彈飛》和《唐山大地震》都是香港內地的合拍片;甄子丹憑藉《葉問2》躋身最有票房號召力的香港演員之列,整部「葉問」系列,也成為香港電影救市之作。羅啟銳執導的《歲月神偷》在香港上映,該片引發了香港人的集體懷舊,獲得廣泛好評。

2011年,《竊聽風雲2》上映,劉嘉玲憑藉《狄仁傑之通天帝國》獲封影后。

2012年,「鬼才導演」彭浩翔帶來了《低俗喜劇》和《春嬌與志明》兩部作品;成龍自導自演的動作片《十二生肖》。許鞍華執導的《桃姐》在香港上映,成為這一年港片中的亮色。

2013年,王家衛籌拍多年的《一代宗師》終於上映。周星馳執導的《西遊·降魔篇》狂攬12.47億票房,更打破了《卧虎藏龍》維持多年的華語電影全球票房紀錄。

2014年,鄭保瑞憑藉《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躍進10億導演俱樂部,徐克執導的紅色題材大片《智取威虎山》拿下8.82億票房;陳可辛、趙薇主演電影《親愛的》是一部小眾文藝片,卻收穫3.44億票房。這些電影完全沒有香港氣息,香港電影已向大陸轉身。

2015年,甄子丹繼續憑藉《葉問3》制霸香港年度本土電影票房榜,內地票房冠軍則是香港內地聯合製片的奇幻大片《捉妖記》,獲得24.38億票房,香港電影人腳跟站得越來越穩。

2016年,香港電影人大獲全勝,年度電影票房前三名《美人魚》《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湄公河行動》,全被香港導演包攬。周星馳執導的《美人魚》奇蹟般地狂攬33.92億票房,成為至今為止內地票房過30億的電影。

林超賢執導的《湄公河行動》在內地上映,這部公安部特別支持拍攝的主旋律動作片最終收穫了11.84億票房。

2017年上半年,《功夫瑜伽》《西遊伏妖篇》《非凡任務》《拆彈專家》《春嬌救志明》等兩地合拍片陸續上映。

香港內地電影融合發展

站在2017時間節點,回望過去20年,我們發現香港電影不但沒有沒落,而且有很大的發展。在這20年,香港作為中國一個特別行政區,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與大陸融為一體,電影也高度融合。

在最初的幾年,內地的市場成為了吸引香港電影人北上的第一驅動力,以快速反應和商業運作作為優勢的香港電影,在最初北上的幾年也在經歷大浪淘沙式的檢驗。

近幾年內地香港合拍電影已經成為國產電影最重要的形式之一,合拍的電影無論是從數量還是質量上,都得到了提升。香港電影在製片和團隊協作等方面優於內地,而內地電影人對於劇本、文學的把握也在給香港電影人帶來正向的影響。在中國大背景下,香港導演得以接觸並運作宏大主題的動作影片;同時,內地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變化也為香港電影提供了源源不絕的創作源泉。

《卧虎藏龍》就是華語電影高度融合的代表作,由導演李安執導,周潤發、楊紫瓊和章子怡等聯袂主演,團隊有來自香港、台灣、內地的江志強、鮑德熹、葉錦添、王蕙玲、譚盾等人,他們都在華語電影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記。

香港導演陳可辛的電影《親愛的》是一部講述打拐過程中法律、倫理與人性相糾葛的影片,屬於小成本、小眾的文藝片,但這部電影在內地收穫3.44億票房,以及中國電影華表獎、香港電影金像獎等眾多獎項。

雅笛作過統計,2012年後每年有超過50部香港內地合拍的電影,香港導演也為中國電影貢獻了大約100億票房,從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積累而來的一大批香港電影人為內地電影注入了新鮮的元素,已成為華語電影的中流砥柱,根植於深厚中華文化,面向更為廣闊市場,香港電影人得到更大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微視聽 的精彩文章:

TAG:藝術微視聽 |

您可能感興趣

粵語電影:經典香港電影(一)
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戰狼2》《芳華》爭最佳兩岸華語電影
香港國際電影節 重溫林青霞絕代風華 首部華語 VR 電影展映
《當代香港電影》系列第一集《香港電影的歷史上》
看電影 環縣萬廣萍
香港電影的十大女神
電影資源 《芳華》
澳媒:「銀幕英雄」折射中國崛起 中國電影全球推廣軟實力
電影推薦:《芳華》
記憶里的香港電影
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提名公布:甄子丹飈文戲,香港電影沒有凋零
中國在250米高空建玻璃走廊引外媒驚嘆 稱如科幻電影場景
影訊 |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2月3日
影訊 |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3月8日
中國電影《捉妖記2》在柏林電影節展映
影訊 |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2月2日
影訊 | 中國電影資料館藝術影院3月9日
回味香港電影——「磚石」配角元華
中國電影海外票房飄紅
日媒評選去年電影《鋼煉》電影版最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