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金剛經講錄(3)《金剛經》奧義六論之二

金剛經講錄(3)《金剛經》奧義六論之二

金剛經講錄(3)

第三講

《金剛經》奧義六論之二

(二)依二諦三假義解《金剛經》義

二諦者:一是真諦,或稱第一義諦,二是俗諦,或稱世俗諦。據《中觀論·觀四諦品》中云:「諸佛依二諦,為眾生說法,一依世俗諦,二第一義諦,若人不能知,分別於二諦,則於深佛法,不知真實義。」《十二門論》中云:「若不知二諦,則不知自利、他利及共利」。《百論·破空品》中云:「諸佛說法,常依俗諦、第一義諦,是二皆實,非妄語也。」《中觀論疏》中云:「二慧由二諦而發……不識二諦即二慧不生。」二慧者:一是實慧,二是方便慧。

《大智度論》卷三十八中云:「佛法中有二諦,一者世諦,二者第一義諦,為世諦故說有眾生,為第一義諦故說眾生無所有。」從上引文我們可以看出佛法是以二諦為度化眾生之方便,俗諦是講緣起義,可破斷見,真諦是講性空義,可破常見。緣起與性空不一不異,不即不離。

《中觀論》中云:「若不依俗諦,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緣起是約事相說,性空是約理性說。理依事顯,事依理成。不一者事差別也,不異者理平等也,不即者有分別也,不離者無礙也。二諦者顯一實相,即緣起性空也。二而不二,不二而二。以破二見,故立二諦。由二諦而開顯二慧,即現量智慧和比量智慧。

《金剛經》所闡釋的諦理就是一切法實相。如《金剛經》中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是對緣起性空的最佳詮釋,因一切法性空故,所以應無所住,無所住就是破常見。由一切法緣起故,所以而生其心,依緣生心就是破斷見。

又如《金剛經》中云:「如來說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說世界者即是俗諦緣起義,即非世界就是性空義、無自性義,是名世界,就是一切緣起皆是名言安立,非實有體也。這與《中觀論》的三是偈完全相合,三是偈云:「眾因緣生法,我說即是空,亦為是假名,亦是中道義」,如來說世界即是眾因緣所生法,即非世界就是我說即是空,是名世界就是亦為是假名。能知,一切法有是緣起假名有,空是無自性空,這樣就離兩邊而契中道也。何為中道,般若是也。

《金剛經》中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又說:「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這就是從性空義上講的,也就是真諦。《金剛經》中也講:「於法不說斷滅相」,這就是從緣起義上講的,也就是俗諦。《金剛經》中也講:「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這是妙契中道,不落兩邊,圓融無礙。不執一切法即證一切法。《中觀論》中云:「涅槃與世間,無有少分別,世間與涅槃,亦無少分別。」一切法皆平等,即證一切法真實法性。佛智無上,究竟一切實相,故視一切法皆平等,所以可說,一切法皆是佛法也。

為了化度眾生,就必須建立接引方便,俗諦的名言安立就是開示悟入佛之知見的方便。眾生不知方便是化導,而有於方便法生實執,因而落入法執。《金剛經》為破法執,故反覆以三句來破除。眾生所執法,皆是虛是虛妄分別有,但有言說全無實義,所以佛法立三假以破之。所謂三假者:一是法假,二是受假,三是名假。

據呂澂先生的《金剛經三義》一文中解云:「由極微積聚所成之物為法,即法假。由種種法如五蘊成人,即受用假。再由受假積聚所成軍,是名假,乃假中假也。」假者施設義。唯識學講有二假,一是無體隨情假,二是有體施設義。三假是約凡夫所知境而立。依《般若經》解,假即是空。假即是無自性,假即是緣起。《般若經》的三假可以和唯識學的三類境互攝。

所謂三類境者:一是性境,二是帶質境,三是獨影境。性境者就是不隨虛妄分別之心而在,是有自種的法體,是客觀存在者,它與法假有相類義。帶質境者就是依有情心識而受取之境,是主客觀交感之存在者,它與受假有相類義。獨影境者就是由主觀心識內所獨緣的心內境。

它有兩類,一是表義名言,二是顯境名言,它們都是主觀存在,獨影境與名假有相類義。從佛法的勝義上講,三假乃至三類境都是凡夫所執法。當體無自性,是畢竟空的。三假是對一切法的劃分歸類。以三假法為所緣境,故可以立三類境。依三假法故可立三種空觀,一是析空,二是體空,三是觀空。

《大智度論》中詳有論述。「析空」以破法假。「體空」已破受假。「觀空」以破名假。在《般若經》中,三假具破。二諦之理就是依三假之事而安立。

《金剛經》講:「不取於相,如如不動。」此中之相,即是妄想,是種種假相,唯識所變,當體無性,於第一義理,如如不動,即行甚深般若波羅蜜,也即是中道行。轉識成智,破妄顯真,離相證性,實是《金剛經》之奧旨也。

《金剛經》中講:「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這裡的虛妄之相,可以攝盡三假之法。若於此相中,見相非相,實證實相,也即真如,也即如來也。這是從假入空觀。

《金剛經》中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則是從空入假觀,空與假即是真俗二諦也。如來妙音由二諦觀而生,也即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二諦觀也就是金剛般若波羅蜜之道。所以凡學《金剛經》者,要知道二諦與三假的方便,不然實難巧入正道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東晉與南朝時期佛寺建築初探之大殿與七佛殿
7.12淺談不凈觀法在現代僧伽教育中的作用與意義(四)
東晉與南朝時期佛寺建築初探之佛堂與佛殿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金剛經》旨趣——《金剛經》研習(34)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五)
《金剛經》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四)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七)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六)
《金剛經》里的四句偈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九)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八)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之二)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三)
3.《金剛經》講錄
以五義作觀——《金剛經》研習(55)
「三藏」簡介——《金剛經》研習(31)
經題之「般若」要略——《金剛經》研習(6)
《集王羲之書金剛經》
賢二為你讀《金剛經》
神侃第八天:佛教經典《壇經》、《金剛經》真義!
「通題」——《金剛經》研習(10)
「宗者修也」——《金剛經》研習(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