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像季羨林,說說你會怎麼做?
如果你有耐心看到這篇文章。
如果你也覺得為了事業的奮鬥而犧牲了家庭,
那歡迎在看完文章後,
說說你的想法。
「沒做什麼有意義的事,媽的。
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氣,
還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
考他娘的什麼東西?」
相信每一個經過高中和大學的人,
隔三差五心裡定要狠狠的咒罵一頓。
但是,也僅止於心裡,誰也不會大庭廣眾宣之於口,
更不會交給出版商印刷成書,
甚至在編輯提出「我們還是做一下適當的刪減吧」的時候,
還能像頑童一樣固執的堅持著,
「我考慮了一下,決定不刪,一仍其舊,一句話也不刪。
我七十年前不是聖人,今天不是聖人,將來也不會是聖人。
我不想到孔廟裡去陪著吃冷豬肉,
我把自己活脫脫的暴露於光天化日之下。」
這個堅持自己不是聖人然後逢考就罵娘的,是季羨林。
季老的頭銜很多,
著名的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
佛學家、史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
還擔任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聊城大學名譽校長、北大副校長、
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亞研究所所長和北京大學終身教授。
這位頭銜的字數比許多人一生的簡介字數還多的學者
在出版自己的《清華園日記》時,
力排眾議的未刪減一字,
讓我們得以一窺他求學路上的苦與樂。
季羨林出生於山東清平縣的一個農民家庭,
六歲前跟隨馬景功老師識字,後投奔叔父,
進入私塾學習《百家姓》、《千字文》、《四書》等,
在入讀小學之後用課餘時間學習英語。
1926年小學畢業後考取正誼中學,
課後參加古文學習班,
讀《左傳》、《戰國策》、《史記》等,
除了堅持學習英語外,在高中期間,他開始學習德語。
高中畢業之後季羨林考取了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
後入讀清華大學西洋文學系,主修德語。
在清華大學的四年中發表散文十餘篇,並翻譯多篇外文。
1935年報考清華大學與德國簽訂的
交換研究生計劃並被錄取,
同年九月赴德國哥根廷大學主修印度學,
學習梵文、巴利文、吐火羅文、俄文、南斯拉夫文、阿拉伯文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季羨林輾轉取道回到祖國,
經陳寅恪的推薦,季羨林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
創辦東方語言系。
著重研究佛教歷史和中印文化關係表。
季羨林的學術研究,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
「梵學、佛學、吐火羅文研究並舉,
中國文學、比較文學、文藝理論齊飛。」
但是對於別人稱呼他為國學大師,季羨林是抗拒的。
他說「我從小學起就讀經書、古文、詩詞,
對一些重要的經典著作有所涉獵。
但是我對哪一部古典,哪一個作家都沒有下過死功夫,
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成為一個國學家。
後來專治其他學術,浸淫其中,樂不可支。
除了尚能背誦幾百首詩詞和幾十篇古文外,
除了尚能在最大的宏觀上談一些與國家有關的
自謂是大而有當的問題,比如天人合一之外,
自己的國學知識並沒有增加,
環顧左右,朋友中國學基礎勝於自己者,大有人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竟獨佔國學大師的尊號,豈不折煞老身;
我連「國學小師」都不算,遑論『大師』。
為此,我在這裡昭告天下;
請從我頭頂把「國學大師」的桂冠摘下來。」
至於人們稱呼他為「學界泰斗」,
季羨林也是推辭不受。
「我一生做教書匠,爬格子,在國外教書十年,
在國內教書57年,沒有做出什麼成績。
在人文社會科學的研究中,
雖說有些成績,但這樣的人,滔滔天下皆是也。
現在又把我「打」成泰斗,這個泰斗又從何講起呢?」
這些謙虛推辭不是季老的惺惺作態或者自卑自憐,
而是他由始至終給自己的定位和認知就是一個老師,
授人以知識,解人之困惑,
所以在出版《清華園日記》時,他才會毫不刪減。
因為他從不自覺他在神台,也不懼別人與他平視。
1932.9.11 「我的稿子還沒登出,媽的。」
1932.9.23 「早晨只是上班,坐的腚都痛了。」
1933.4.29 「因為女生宿舍開放,特別去看了一遍,
一大半不在屋裡。」
「開始做論文,真是「論」無可「論」,
晚上又作了一晚上。作了一半。
聽別人說,畢業論文最少要作二十頁。
說實話,我真寫不了二十頁,
但又不能不勉為其難,之後硬著頭皮幹了。」
《清華園日記》中的短句,
有人謂之下流無度,
有人嗤之為荒誕不經。
而這些,只是一個在清華園的學子實實在在的心情記錄。
與一般少年無二。
這是季羨林寫的自己成長和青春,
這是真實而謙虛、和藹又可親的季羨林。
季羨林有一個兒子,叫季承。
季承與父親首次見面是在1946年,那年他剛11歲,
他出生不到3個月,父親就去了德國留學。
11年來,他和母親以及祖母,只知道季羨林留學德國,
他對留洋歸來的季羨林「很陌生」。父親給他和姐姐帶了禮物,
每個人一支鋼筆,當時這還是稀罕物件,叫「金筆」,
季承還沒來得及與父親熟悉起來,
季羨林就回北京到北大教書了,只有寒暑假才能回濟南的家。
可以說,季承從幼年到少年這個成長階段,
父親季羨林是完全沒有參與的。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在父親與兒子關係疏遠的家庭,
在長大後攻擊性行為的概率更高,
無論母親與他們的交互方式如何。
瑞典的研究者也發現,有父親參與照顧、玩耍、出遊的家庭,
孩子在幼年時期的行為問題更少,
青春期犯罪行為的概率也更低。
儘管在季承身上沒有出現以上的問題,但卻影響了他的性格。
17歲的季承並沒有和父親住在一起,而是住校。
在這個內心萌動的年齡,他內心的想法和情感,
不太會對父親說。季羨林也疏於對季承進行指導和關心。
工作後,父子倆的單位同在中關村,
但這並沒讓季承和父親變得有所親近。
「與父親熟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季承說。
這是季羨林的兒子說的自己成長和青春,
這是自我而內向、壓抑而孤傲的季承。
1994年,父子之間的矛盾開始表面化了,並最終決裂。
季羨林的妻子彭德華因病去世,在4萬元喪葬費用中,
季羨林要求作為兒子的季承出2萬,
一個要求出,一個不願出,結果父子交惡。
但外界傳言,是由於他和保姆關係曖昧,為季老所不容。
季承解釋是,是由於別的原因,而不是因為與保姆的關係。
2009年一代大師季羨林先生去世,但其財產紛爭卻風波不斷。
在有關其財產的歸屬上,季承和北大方就一直爭執不清,
季承在博客上撰文,文章提出了對季老財產的處理方案。
雙方在爭論不休的情況下,最終對簿公堂,
時隔一年多,季承又出了一本書——《我和父親季羨林》,
書中曝出父子長年失和的內情,
再次將那場未了的風波擺上檯面,引發關注。
書中的季羨林可以說在兒子筆下,儼然就是一個人生的失敗者,
書中控訴了父親是一個有國無家的浪人,
一個孤獨、寂寞、吝嗇、無情的文人。
季承早年的心結,包括無愛的婚姻、母親的去逝,
塑造了他壓抑、封閉、孤傲的性格,
季承顛覆了被社會塑造的「大師」的完美形象,
還原了一幕幕詩意後面的血淚。
季羨林曾在《不完滿才是人生》寫道:
「每個人都爭取一個完滿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內海外,
一個百分之百完滿的人生是沒有的。
所以我說,不完滿才是人生。」
季羨林在事業上可謂是完滿的,
但是事業又不是人生的全部。
當把他和兒子兩個人生擺在一起的時候,
我們不由的感慨,兩個看似獨立的生命,
在父子的關係下,結成了兩個不滿意的人生。
可能有人會說為何季老不能花多點時間陪伴家人孩子,
但對於身在事業的追求和奮鬥中的人,
這並不是一個可以選擇的選擇題,
而是本身就是一場考試,
只有等到成績公布的時候,
才知道自己錯漏了哪些本該得分的題目。
※李小龍與六祖惠能一樣的智慧
※怎麼預防「涼席皮炎」,跟著小編做就對了
※史泰龍即便沒有肌肉的也可以成為硬漢,你知道為什麼嗎?
※一旦發現外星文明,我們就可能會「變壞」
※新房裝修防止甲醛,婕洛貼士有妙招
TAG:婕洛說 |
※長壽如何讓人不討厭?季羨林、楊絳給出方法,只要做到這十條
※送給那些想提高寫作的人:季羨林:我怎樣寫散文
※從蘇軾到錢鍾書、季羨林,為什麼我們愛講黃段子?
※魯迅,季羨林,胡適都瘋狂推薦的小說,讀懂它就讀懂了人生
※讀懂季羨林先生說的「荷塘效應」,再難的事情,也能堅持到最後!
※季羨林:假話全不說,真話不全說
※婚姻在前愛情在後,季羨林選髮妻舍真愛,責任並非只是嘴上說說
※看完他的日記笑到劈叉,論真性情你不得不服季羨林!
※笑噴:你不知道的季羨林,大師的真性情
※季羨林:我做學問,是為了更好地教書
※世上最便宜的「葯」,讓你沒時間生病!錢學森、季羨林都吃了
※季羨林:天下第一好事,還是讀書
※「國學大師」季羨林稱:人生一沒有意義,二沒有任何價值;你怎麼看?
※季羨林:人到老年,這十件事不要做
※季羨林:既要自己活,也要讓別人活,他就是一個合格的人
※季羨林丨假話全不講,真話不全講!
※世界上最廉價的葯,讓你沒時間生病!錢學森 季羨林都「吃」了
※季羨林的包辦婚姻,哪怕不愛原配也是唯一的妻子:婚姻是責任
※胡適留學時愛打牌,季羨林說考什麼試,梁實秋表示數學真的不適合我……
※季羨林寫給逝世母親:八年不曾回家看望母親,我不是人!感人至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