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書法是文字的藝術

書法是文字的藝術

學書法,也要學些「文字學」知識。書法藝術在先民草創象形文字之初就開始萌芽了。實際上,書法藝術的誕生、發展過程就是漢字的整理、演化進程。中國的漢字萌芽,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時代。距今三千多年前的商甲骨文,已經達到基本成熟的階段。在其後的發展中,先後經歷了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等不同形體的演變而趨於穩定。一般文字學家依據文字的演變規模和字體成熟態勢,將漢字發展分成四個階段:先秦至秦漢三國為整理時期,魏晉南北朝為承續發展時期,隋唐為完備興盛時期,宋元明清是歸結時期。世界上其他地區和民族的古老文字,如埃及的聖書字和蘇美爾的楔形文字,都先後消失了。唯獨漢字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漢字在作為記錄語言的一種特有手段的同時,很早就兼有審美的功能,由此衍生出我們民族特有的書法和篆刻藝術。這是世界文化的一大奇觀。

書法是文字的藝術,文字是書法的載體。研究漢字的學問,漢代稱之為「小學」,歷來都是很受重視,且有著久遠傳統和完整體系。「倉頡之初作書,蓋依類象形故謂之文,其後形聲相益即謂之字,字者,言孳乳而浸多也,著於竹帛謂之書,書者如也。」可見,書法與文字,既相連屬貫通,又差異有別。在一定意義上說,書法伴隨文字的發展而產生,它的發展也必然促使書法的發展。相反,書法表現的是漢字的藝術,它的發展必然也促進漢字的發展。

漢字的構形相當複雜,但是也有一定的規律,能大體闡明這些規律的,就是我國傳統文字學中的六書說。六書一詞,最早見於《周禮·地官·保氏》:「掌諫王惡而養國子以道,教之以六藝,……五曰六書,六曰九數。」直到西漢末年,六書名目方始得見:「古者八歲入小學,故周官保氏掌國子,教之以六書,謂象形、象事、象意、象聲、轉注、諧聲。」所謂六書,是後來的人分析漢字而歸納出來的系統,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注、假借。人們之所以重視漢字構造和古今文字形體演變,是因為漢字具有「因形見義」的獨特個性,與拼音文字不同。對於今天的書法、篆刻愛好者來說,是必須具備的一種學識和修養。究其造字結構方法卻只有「四書」,即象形、會意、指事、形聲。無論寫字,還是更高要求的書法創作,都離不開「四書」。儘管書法為了更好地取象,表現線條的美,可以對文字進行誇張變形,但這種誇張,總要遵循文字本身的規律,也就是要遵從「四書」規範。如果「任筆為體,聚墨成形」,只留線條,只講線性,文字就失去其自身的結構,成為一種不知何物的高級線條組合。書法也就沒有了文意,文字也自然不成其為文字。沒有文字,也便沒有了書法。所以,書法取象要在文字自身的規範內進行。轉注、假借沒有造出新字,特別是在以甲骨文、金文創作的時侯,常有未出之字,由其它字來表示,就要藉助於轉注或假借的用字方法了。

文字通過書法來表現,書法憑藉文字來表現。它們之間有一定的結合點。我們把這種結合點稱為「形」與「義」的結合。這裡所說的「形」是指書法表現出來的藝術形式。「義」是指書法所寫文字的內容,即文意。書法只有達到「形」與「義」的結合,方可成為經典之作,才能產生更加完美的表情達意的效果。如顏真卿寫《祭侄文稿》追敘了常山太守顏杲卿父子一門在安祿山叛亂時,挺身而出,堅決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傾卵覆」,取義成仁,英烈彪炳之事。祭悼其侄顏季明更見疾痛慘怛,哀思鬱勃。通篇用筆之間情如潮湧,書法氣勢磅礴,縱筆豪放,一瀉千里,常常寫至枯筆,更顯得蒼勁流暢,其英風烈氣,不僅見於筆端,悲憤激昂的心情流露於字裡行間,被譽為「天下第二行書」。

寫好字和學問密切相關。文字學是學習書法的一個基礎,是所謂「字外功夫」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文字學對於習練書法的好處,一般會想到不寫錯字,其實絕不僅於此。文字學是一門學問,了解其基本概念及原理,有助於我們對漢字史上的許多現象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然」在書法學習中很重要,它可以決定我們能否把字寫得很「地道」。比如說智字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從日、從虧、從知」,「智」字中有個「虧」形,乍一看令人費解,但仔細一想,含意辯證而深刻。不吃虧,難長智。智者也會吃虧,說明「智」不是天生的。要想從無「智」到有「智」,就必須要經歷一個「日」積月累的「知『的過程,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得以實現。再如」義「字,是一個會意字,「我」把一隻「羊」高舉在頭上,其本義是指頭羊為捍衛群體和自我利益而展開的搏鬥場景。其引申意義是師出有名的征伐、合乎規範的言行。《孟子》一書中有「義,人之正路也」「春秋元義戰」即為其引申意義的應用。對於金文、篆書等古文字,當代人寫常常會出現「硬傷」,很多書法家字寫得不規範,這固然跟現在的工具書魚龍混雜有關係,但寫字人在文字學上下功夫不夠也是一大問題。學問沒跟上去,就嚴重拉了後腿。歷史上的大書法家往往是大學問家,他們的作品都是經得起推敲的,這些都是「字外功夫」。對於喜愛篆書的習書者,不妨文字學和練書法齊頭並進,一邊學一邊寫,把基礎夯實,少走彎路。

書法創作的內容,首先應寫繁體字為宜。繁體字亦有規範,不能把古代的別字、死字混入,例如唐代楷書碑帖中,有許多當時較為通用而後來根本不流通不使用的字,在臨摹時不可以避免地寫這些字,但在平時書寫時,總不能理直氣壯地說這是歐陽詢、柳公權寫過的,而非要別人接受不可。漢字是大家共同擁有共同享有的一種交際工具。它的整體符號體系必須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共識性,不可隨意更換、改變其中的字樣;這種被隨意更換的字樣,註定在交際過程中受阻。由於歷史的原因,繁簡字與異體字的問題比我們一般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我們在平時書寫和進行書法創作時,常常會因某些問題困惑或一不經意即造成錯誤。如「皇后,我們理所當然寫成「皇後」,結果受到嗤笑,稱其濫寫繁體,須知在繁體字體系中,皇后的「後」與前後的「後」是兩個不同的字。「名副其實「則寫為「名付其實」,副沒有簡化字。異體字的使用要慎重,沒有權威版本為依據還是通行的「正字」為好,通假字也是須有據可查的。古代的俗別字,在一般作品中避免寫,否則會引起漢字書寫體系穩固性遭到破壞;但在一些探索性的作品中,嘗試將漢字分解、重組、淡化文字因素等,也包括故意寫古代的俗別字,這就又另當別論了。歷代碑刻,有古文、篆、隸、楷各種字體,而且保存了數量相當大的別體字,是研究漢字發展演變的重要資料。至於書法,臨摹古代碑刻拓本,更是慣用的方法,從《石鼓文》到漢隸,到魏碑,到楷書、行書、草書,可說各體俱備。

漢字是使用最廣泛的文字,它是與我們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傳統相聯繫著的。因此,學習書法,也要學些「文字學」知識。只有理解了漢字內在的涵義,才能更深刻地感覺書法之美,才能在書寫時達到一定的境界。這也是我們學習書法的目標之所在。書法雖然是藝術化的文字,但畢竟與規範的文字有別。書法終究是書法,文字學也終究是文字學。文字學自身有其不可僭越的規範,而書法卻可以適當打破文字學的規範。文字學的研究離不開書法,書法的創作離不開文字學。文字學與書法既在相互聯繫中發展,又在發展中相互區別。

支榮慧,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國楹聯學會會員,並擔任中國楹聯學會書法藝術委員會委員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墨盞茶 的精彩文章:

TAG:文墨盞茶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書法文字與藝術
寫字、書法、書法藝術
簡牘帛書的書法藝術
書法:不是「藝術」的藝術
於明詮——書法藝術的文化特質與書法家文人化
文道書法藝術欣賞
藝術 文字遊戲的哲理
書法藝術與科學思維——書法藝術的本質是書法藝術思維
書法的標準-書法與藝術斷想之六
萃文閣書法篆刻藝術第四代傳人段京良書法作品欣賞!
經典書畫藝術 唐一文
林徽因的書,文字的藝術
傳承書法藝術 需要文化底蘊
書法與文化的高度——蘇士澍書法藝術賞析
翰墨書風——品讀封友文書法藝術
書法藝術的認知與概念
書法藝術的形式美
雅霖美術館講解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的藝術價值
書法與藝術教育
書法愛好者看過來:多元化的當代書法創作,中國書法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