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在別處,在眼前
白衣輕塵
1.和光同塵之「塵」
這是劉導給的命題作文。「和光同塵」,出自《道德經》第四章及第五十六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和光同塵,就是要含斂鋒芒,混同塵世,不標新立異,不張揚,融入周圍的環境,從而達到玄妙齊同的境界,是一種超然物外的處世哲學與人生境界。呵呵,說明一下,以上加粗體文字錄自度娘,對這些玄之又玄道理,我一向敬而遠之,自己都不大清楚的東西我是不好意思用來裝逼與嘩眾的。因為身邊這樣的人太多了,在這樣一個大多數人都灰頭土臉的時代,一個「塵」字,才是芸芸眾生的寫照與歸宿。
就先從小女的名字說起。2016年10月1日,上午10點整,適逢女兒在普洱婦產兒童醫院出生。幾年前,剛剛當父親的我在小文《父親手記——取名記》中曾經說過,當時若生的是男孩就叫白衣卿相,若是女孩則取名白衣傾城。如今長子白衣卿相已經8歲多了,而她的妹妹也來到這個世上啦,如何取名的問題又再次擺在了我的面前。就用幾年前想好的名字吧,但有人提出了反對意見,說叫白衣傾城是夠文藝,也飄逸好聽,但是有點太張揚了,意見一時難以統一。這下熱鬧了,因為女兒是在國慶節出生,說是值得紀念一下,眾人就集思廣議,天馬行空了。於是有了諸如「國慶」「慶一」「沁一」甚至「十一妹」「白富美」等等各種奇思妙想,就是沒有一個靠譜的。最後還是我力排眾議:既然白衣傾城過於囂張,那就低調一點,依其諧音就叫白衣輕塵。也取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之詩意;另有溫庭筠「水玉簪頭戴角巾,瑤琴寂歷拂輕塵。」的詩句;更有《隋唐演義》中形容蕭美人姿態輕盈飄逸的「態度幽嫻,輕塵奪目」的描繪。這樣,「輕塵」兩字也算是有出處了。
但輕塵,其本意畢竟指塵土,其蘊含過於低小、微末,易於飛揚,就國人取名的傳統來說太過於小了,輕了,需要一個腴潤淳厚些的小名相襯,這樣才顯合諧。是故,給女兒取小名叫「潤浥」。這樣既與「輕塵」相對,又與王維詩呼應了。年屆不惑而始得小女,卻名之以塵,實在是我輩深知,一個「塵」字是何其微末與渺小,又何其深遂與悠揚,既是萬物初成之小,也是萬物最終的歸宿。
回到漢字本身。「塵」,繁體字為「塵」,會意字,《說文》表述為:從鹿,從土,表示鹿群行揚起塵土。再來看看與「塵」字有關的一些詞語:塵土、塵埃、灰塵、塵垢、塵芥、紅塵、塵世、凡塵、風塵、煙塵,基本上都是一些向下的,與厚實與高大上相對的詞。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這些詞所指向的,才是世界的本質與源頭。而一直以來,我們所推崇的都引導人們刻意迴避這種向下的,俯首於大地、塵埃的認知方向,盲目地嚮往著高大、宏偉的虛空樓閣。世界是多元的,人生的方向也是,那些執著於遠大志向的人是我欽佩的,但我只嚮往身邊的十丈紅塵。一杯水酒,一冊書卷,一雙把盞的纖纖素手,就足以告慰平生。經年之後,誰又能分辨出一顆曾經耀眼的流星的余灰與一顆一生黯淡的塵埃之間,又有什麼區別呢?
(註:本文為為《三江文藝》某期撰寫的卷首語)
白衣卿相
2.父親手記之四:取名記
時間回到2008年2月4日,這天我與妻子從一個親戚家殺年豬回來。到家後,兩人就老生常談地討論起孩子名字的問題,討論正酣的時候,妻子說肚內的動靜有些大,我們就直奔醫院。接下來的情況,我在《出生記》說得比較清楚了,相信朋友們都有所了解啦。
我想大多數准父母在孩子還沒有出生之時就已經為取個好名而傷精費神了。特別是隨著准媽媽的腹部一日比一日囂張的呼之欲出,如何取名的話題也肯定就越來越多的被提及。像我等這樣在人間煙火中熏陶,在雞毛蒜皮中折騰的俗世夫妻自然也不例外,自然是早早為給將初降人世的孩子取個不說驚世駭俗至少也要超凡脫俗、與眾不同的大號,而尋章摘句,深鑽故紙堆了。
這個家裡,我還算是稍稍與文字打一點交道,給孩子取名的重任自然就落在我身上。我自然也就當仁不讓,把書櫃裡布滿塵埃,讀書時代用來唬女同學的什麼《論語》、《老子》、《莊子》、《周易》、《壇經》、《金剛經》、及各種版本的唐詩、宋詞、元曲、漢賦等等一估腦兒都翻了出來,甚至連古漢語教材及古龍的武俠也摸出來了,當然,《辭海》、《古漢語詞典》之類的工具書肯定是必不可少的。那真是一段走火入魔的日子。那時候我不論看到一個什麼字,想到的都是這個字有什麼特別的出處,有什麼典故。
我老爸,這個已經退休的小學教師,對盈聯有一定的造詣,他的要求是:儒雅好記;我老媽,同樣是一個退休教師,她的要求很直接:隨你們;妻子的要求則是:與眾不同,不入俗流。
針對以上幾點要求,我引經據典在草稿紙上寫下了一長串自認為是寓意深刻的名字,每天腦海中翻來覆去兼揮之不去的就是這些名字,當時還不知道妻腹內孩子的性別,我準備了一長串男孩及女孩的名字,每天與妻子的一大樂趣就是把那些名字一個一個地反覆討論、推敲。那時候我真正有點體會到了「人生識字始憂患」的意思了。如果我與文字的關係如韋小寶一般「它認識我,我可不認得它」那樣洒脫得沒心沒肺,自然可以信手就拈來一個諸如「小寶」、「富貴」、「淑芬」、「桂芝」之類的名字啦。當然,我在此確實沒有半點賣弄的意思,大學中文系畢業的我,受了多年專業教育也就僅僅是會認幾個字,會寫幾個字而已。也許有朋友要問了,我這樣說,有沒有針對我們的教育體制的意思。有沒有啊,有沒有,有沒有啊,我想,你們懂的。在這樣的糾結中,日子如飛流直下三千尺般飛快,孩子的名字依然還在浮雲里,只到有一天……這一天具體是哪一天我出記不清了,當時的情景倒是記得很清楚:妻子斜倚在沙發的一頭翻看一本「育兒指南」之類的雜誌,我理所當然就斜倚在沙發的另一頭翻看一本《婉約詞賞析》,當時光交錯的某一瞬間,我的手指靜靜地停在了柳永的一首《鶴衝天》上。
黃金榜上,偶失龍頭望。明代暫遺賢,何所向,未遂風雲便,怎不恣狂盪。何需淪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
煙花巷陌,依約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尋訪。且任偎紅翠,風流事,平生暢。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
奉旨填詞柳三變,那是一個怎樣的牛人啊。人言「不願君王召,願得柳七叫;不願千黃金,願得柳七心;不願神仙見,願識柳七面。」這可是美貌與智慧並重,實力派加偶像派的化身,是多少青春少女的夢中情人,也是多少中文系男生的偶像啊。「何需淪喪。才子詞人,自是白衣卿相。」還有比這更牛的嗎?「青春都一餉。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還有比這更淡泊的嗎?
那一刻我猶如中了陸小鳳的靈犀一指,茅塞頓開,靈感如滔滔江水綿綿而來,這不就有一個現成的嗎,就叫白衣卿相。我把想法和妻子一講,她說男孩子的話是挺不錯,但若是女孩子呢。呃,我略一沉吟,女孩子就叫白衣傾城。並解釋說,其典出《漢書·外戚傳》「北方有佳人,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及《漢書·司馬相如傳上》「一坐皆傾」。妻子說不錯「白衣卿相」「白衣傾城」挺有文藝氣息和飄逸感。
接下來就是小名了,取小名也頗費了一番思量。按中國的傳統,小名要往賤里叫,這樣小孩子才會健康平安,但總不能就叫「狗剩」「老憨」「笨丫」吧。經過無數次篩選,初步確定若是男孩子就叫「抱拙」若是女孩就叫「訥語」,可後來又認為「抱拙」是夠古樸了但不夠朗朗上口,經過重複重複推敲,最後確定無論男女就叫「訥語」。直到現在也常有人問我,訥語是何意思,我總說就是憨,笨,木訥的意思。其實,其寓意取自《論語》「君子敏於行而訥於言」及《道德經》「大成若缺,大直若詘,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就這樣,困繞了我們幾個月的問題算是解決啦,後來的事實表明,從此以後江湖上就多了一號叫白衣卿相的人物了,當然,我們一般叫他訥語。
TAG:詩意江湖 |
※生活不在別處,就在這裡
※生活不在別處
※生活從來不在別處
※其實,生活不在別處
※生活不在別處,恰恰在此處
※生活在此時,生活在別處
※生活不在別處,但要去過別處,才更明白
※生活不一定在別處,在獨處中找尋自己
※幸福不在別處,而在心裡。
※眼前一亮!大道不在別處,就在……
※畫完這組畫,他自殺了。地獄或許真的存在,它不在別處,就在我們的日常生活。
※輪迴不在別處
※不管所得是什麼,憧憬的生活卻永遠在別處
※生活從來不在別處,但你仍然需要出去走走
※更好的生活在「北京」,還是在「別處」?
※清凈剎土不在別處,就在當下
※生活其實在別處
※或許生活在別處,先去做個快樂的人
※在別處,或你的世界
※在這個節氣下的景色,與別處還是有所不同的,我已經被它迷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