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藏族人為何會用一生去朝聖轉山?這是一段關於信仰的歷史

藏族人為何會用一生去朝聖轉山?這是一段關於信仰的歷史

想了很久要不要寫這篇文章,在很多人眼裡,特別是無神論折眼裡,對於藏族人朝聖的行為十分不屑,甚至抨擊。一部《岡仁波齊》,不同心態的人得出了不同的結論,作者也是無神論,無信仰的人,但是對於信仰我的觀點是,只要他不危害國家與人民,我們都要保持敬畏的態度。

因為去過一次318國道,所以我對藏區有著別樣的感情。說句真心話,那裡的風景的的確確可以讓你忘記俗世的煩惱,去了那邊一周,真是一點也不願回到現實社會中來。正是出於這種情感,我去看了《岡仁波齊》,真是很讚歎和欽佩朝聖者的毅力,他們對於轉山朝聖的信念和強大的毅力,我自問確實做不到。

面對一些負面評論,我不想跟這些根深蒂固思想的人說些什麼,爭些什麼,畢竟我沒有資格去替他們說些什麼,因為我沒有信仰。好吧,那就單純地講講歷史吧,藏族人為何會對山如此崇拜?這背後關於信仰的歷史,才是這篇文章的主題。

電影《岡仁波齊》劇照

藏區原始宗教中形成人為宗教的是本教,它主要崇拜天、地、水、火、雪等自然物。本教認為天為三界之上界,為神和靈魂的所居之處。生活在青藏高原的藏族先民在漫長的生息繁衍中,不斷地和大自然作鬥爭。當天地間各種因素極為嚴重地影響到人們生存時,他們對自然現象便產生了崇拜。

早在吐蕃王朝從政治上、佛教從精神上統一西藏高原之前,以地區性小傳統為背景的神山崇拜已經存在。這些地域性的信仰與本土的原始宗教有關。直到公元8世紀以後,吐蕃王室改宗佛教,原來的神山信仰才以「調伏」的方式逐漸被納入佛教大傳統的體系,眾多地方性的山神,於是變成了佛教的護法神。

如果你去藏區旅行,常常會夜宿狹窄的河谷,第二天又會乘車爬過一座座山峰。山路蜿蜒曲折,可以一直盤旋到海拔4000-5000的山口,然後再彎彎曲曲到另一個河谷。藏區人民與山的關係非常親密,生活在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山地在他們的文化中是一個基本的空間因素,是一切生活和信念的基礎,也是他們認識自然的根源。

「神山」的藏話叫做「納日」或「拉日」,前者意為「聖地」,後者則是「魂山」,也有人把神山納入「西達」一類,本意是「土地的主人」和「萬物之根本」。

《舊唐書·吐蕃傳》記載:「吐蕃......與其臣下一年一小盟,刑羊、狗、獼猴,先斬其足而殺之,繼裂其腸而屠之,令巫者告於天地、山川、日月星辰之神云:『若心遷變,懷奸反覆,神明鑒之,同於羊狗』。凡是信仰本教的藏區先民相信「萬物有靈」,認為白石乃是靈性之物,靈魂的所依物一般可充當「山神、土地神」等角色。

藏地所處深淵峽谷,雪山矗立,因此雪崩和泥石流等災禍經常發生,古代藏民因此對雪山有著自然崇拜。同時,高原上星羅棋布的湖泊也經常會發生一些特殊的自然現象,在古藏人看來就像是顯靈。清代李心衡所著的《金川鎖記》有這樣的記載:

控卡山絕頂,為崇化、懋功兩屯分界處。高出雲表,雖盛夏,積雪逾尺,午後率多大風。人馬不能行立,必擇五鼓或黎明時過之。山脊凹處有水盈盈,可望不可即,俗稱海子。寬約數十頃。漣漪在目,歷冬夏不涸,雖淫雨旱,未嘗有增減。經其地者,必屏息相戒勿語言。苟一叩聲,風雹立至。土人云:『此中踞有三足蟾蜍。』大風冰雹,俱從此起。昔曾有將軍領兵過此,飭軍士施槍炮警之,狂風陡發,下冰雹如拳,伏鞍不敢喘息,行李墜落岩磡。人力不能施,困頓殊甚。

從這樣的描述中我們可知,環境是多麼的惡劣。因此古吐蕃王朝的贊普對國家大事作出決策之前,都會先請巫師到拉摩南錯神湖觀看「聖影」,占卜吉凶。

莫高窟第159窟維摩詰經變中的吐蕃贊普禮佛圖

在古吐蕃時期,山還被作為人與神之間的溝通者,它們被當做神靈和天王上下的「天梯」,藏語中稱作「穆塔」。例如在今天西藏林芝地區雅魯藏布江的北岸,有一座著名的本教神山「本日」山,山腰上有一顆掛滿經幡的巨樹,傳說為通天之樹、大宇宙樹,有名為「天梯」。按照當地的習慣,會把早夭的孩童屍體裝進木箱,安葬在這課神樹的枝杈間,保證死者的靈魂可以升天。

再例如電影中的岡仁波齊也是一座神山。它位於阿里地區靠近中印邊界的地方,海拔6714米。「岡」為「雪」的意思,「仁波齊」又叫「仁波切」是對上師的尊稱。它的原名是岡底斯,「底斯」為梵語「清涼」之意,意為「清涼的雪山」。

在原始本教的信仰中,外形像十字水晶金剛杵的岡仁波齊,向下伸到魯界,山峰插入神界,貫穿了本教的宇宙三界。古老的本教神祗鼓基芒蓋繁殖於初世之卵,下凡時以一束光芒射下,消失在岡仁波齊山上,然後以一個白色野氂牛的形象出現在岡仁波齊後的貝欽下凡山,那裡是他下凡人間的第一個落腳點。(才讓太《岡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邊的古代文化》,《中國藏學》1996年1期)

這座山千百年來一直是印度教、西藏本教和藏傳佛教共同信奉的神山。相傳朝聖者轉山一圈,可洗去一生的罪孽;轉十圈,可在五百個輪迴中免受下地獄的痛苦;轉百圈,可在今生成佛。而在岡仁波齊的本命年馬年轉山一圈,可增加一輪十二倍的功德,相當於常年轉十三圈的功德。(成衛東《轉神山:岡仁波齊親歷記》)

電影《岡仁波齊》中在轉山的藏族人

按照史籍的說法,從涅赤贊普開始的七位贊普,是吐蕃最早的君王,他們都白天界下凡,所以被稱做「天界七王」。因為世界的形狀在縱向分做天、地、人間三個部分,所以這些天神要通過天梯下來,這天梯就是神山,它被看做連接天地的木梯,「這是一架吐蕃式的木梯,即用帶槽口的樹榦架成的梯子」。在《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里,「小邦邦伯家臣及贊普世系」記載了第一位贊普的故事:

來做雅礱大地之主,降臨雅礱地方。

當初降臨神山降多時,須彌山為之深深鞠躬致敬,樹木為之賓士迎接,泉水為之清澈迎候,石頭石塊均彎腰作禮,遂來吐蕃六氂牛部之主宰也。

古代西藏最重要的登天之山是雅拉香波。它海拔6647米,在雅礱河源頭。而雅礱河谷是藏族的發祥地,在西藏第一座宮殿雍布拉康的壁畫上,還繪著雅礱河谷的第一塊農田。

農田受著雅拉香波雪水的澆灌,使人口得以繁衍,由此奠定了吐蕃王朝的物質基礎。據吐蕃時期的文獻考證,西藏人在公元8世紀以前主要信仰本教,以雅拉香波為本教最重要的神山。雅拉香波為「上部守護之神」,統領著雅礱河谷所有的土地神。

吐蕃時代留下的頌歌,都在讚頌當時西藏最大的神山雅拉香波。從那時以後漫長的歷史中,西藏逐漸形成了龐大的山神體系。其主體包括兩個方面:

一是四方神山:東雅拉香波、南庫拉卡日、西諾吉康桑、北念青唐拉。這四座神山無法位於吐蕃統治的中心地帶。此外,重要的還有岡底斯山。

二是指世界形成之九神。傳說神山之父沃德鞏甲生了八個兒子,他們是雅礱的雅拉香波、北方的念青唐拉、上部覺娃覺卿、東方瑪卿伯姆熱、覺沃月甲、西烏卡日、吉雪旬拉曲保、諾吉康娃桑布。

在這些大神山之下,還有難以數計的地方性神山。凡有藏族居住的社區,無不供奉自己的神山。有的為一個村子信仰,有的為幾個村莊信仰,還有的是一個家族的保護神。

八座神山位置標註

如今比較知名八座神山有:岡仁波齊(阿里地區)、本日(也叫苯日神山,藏林芝)、墨爾多(川丹巴)、阿尼瑪卿(青瑪沁)、雅拉(川道孚康定丹巴界)、尕朵覺沃(青玉樹)、喜馬拉雅和卡瓦格博(滇德欽)。

時至今日,藏族人對山的崇拜與敬仰仍然深入思想,對於轉山而言,少了以前對統治者的服從,單純地成為祈福的方式。藏族人仍然深信,轉山是為自己為家人求福報的方式,轉山已經成為詮釋藏族文化信仰最好的符號。

每一位轉山者都是心懷信仰、敬畏自然,不辭勞苦,歷盡磨難的。關於信仰,你可以沒有,但千萬不要做鄙視狀。且不說他們並沒有影響到你,單說沖著那份執著,就值得敬重。

參考資料:《敦煌本吐蕃歷史文書》王堯、陳踐;《西藏本教源流》夏砸·扎西堅參(1858~1933); 《金川歷史文化覽略》 張海清;《金川鎖記》清代李心衡;《岡底斯神山崇拜及其周邊的古代文化》,《中國藏學》才讓太;《轉神山:岡仁波齊親歷記》成衛東;《雪山之書 》 郭凈。

關於我:一本正經說歷史(ybzjlishi)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本正經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中國人什麼時候開始吃小龍蝦?這等美食的背後真有段黑歷史嗎?
魏晉時期,「軍師」到底是一個職位還是謀士的代名詞呢?

TAG:一本正經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這首從小就會背誦的《敕勒歌》,背後是怎樣一段悲愴的歷史和蒼涼史詩?
一人滅一國——那些湮沒在歷史裡的開掛牛人
在我國歷史上突厥人,匈奴人和蒙古人這三族是不是同一個民族的?
歷史上孝庄究竟是怎樣的人?他是這樣輔佐康熙一朝的?
一段旅程,一種人生,一段歷史,一程教育
此人父親曾直接改變中國歷史走向,太原老百姓都感謝,這是為何?
歷史上最冤的和親女人,卻用一生穩固了大漢江山!
他是一代聖君,也是歷史上唯一坐過牢的一位皇帝
老北京的四合院,這是一段可以觸摸的歷史
「太空葬」居然這麼貴?他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也是唯一埋葬於月球的人
解密:盛極一時的巴人王朝為何在歷史一朝湮沒了
面對買房難這一歷史難題,我們的大詩人白居易是如何面對的?
歷史上的蔡文姬是什麼樣子,還有哪些和她一樣的愛國女詩人?
中國歷史上九首經典古詩詞,代表了九層人生境界,你在哪一層?
美國這是在玩大火:邁出這一步就是歷史的罪人
劉禹錫這首詩,寫活了歷史最悠久的古巷,傾倒了白居易!
中國歷史上九首古詩詞,代表了九層人生境界,你在哪一層?
惡搞《黃河大合唱》的那些人,理解這段歷史後,會明白自己不只是愚蠢那麼簡單!
沒錯,歷史是這樣的
魏徵,也算是主子換了很多,緣何歷史評價這麼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