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談古論晉:為啥說山西沁縣人是「沁縣圪針」?

談古論晉:為啥說山西沁縣人是「沁縣圪針」?

-----史話三晉之沁縣篇

圪針,在漢語詞典里的解釋是「某些植物枝梗上的刺。」在山西晉東南的方言里,一般多指山上的酸棗樹。把酸棗樹也稱之為圪針樹,諸如棗樹、沙棘之類植物上的刺,也叫「圪針」。但是在方言土語中把一個人稱之為「圪針」,甚至於周邊的幾個縣市,把沁縣人稱之為「沁縣圪針」,又是啥原因呢?

不知道有沒有人在山中行走的時候,被酸棗枝或者一律統稱「圪針」的掛住過,各種滋味俱在其中。如果使勁扯,勢必被「圪針」越扎越深,痛苦不堪。如果想伸手把扎進衣服的刺拔出,一不小心有可能這邊還沒有拔出,那邊就又被掛上了,手也有可能被扎個皮開肉綻。

故而,「圪針」有不好惹,惹上了就無法脫身,不被扯個血肉模糊是不可能善罷甘休的。

但是這和沁縣人有啥關係呢?

沁縣有三寶,小米瓜子吳閣老。

「沁州黃」是沁縣出產的一種小米,顆粒小,金黃色,只能適合在當地貧瘠乾旱的山區生長,產量也不高,移植的話一年就變種。當地稱之「金珠子」,熬出來的稀粥不掛鍋,燜飯越嚼越香,軟綿噴香。

「吳閣老」是沁州人吳琠,為清朝康雍年間一代良相。吳琠自幼敏而好學,十歲能作詩,十五歲應童子縣試第一,十六歲童子府試得潞安府一等第五名取得秀才資格。十八歲前往太原鄉試一舉中第得舉人資格。二十三歲赴京參加會試,得進士。

吳琠具有沁州人所有的性格特點。為人謙虛質樸,且仁厚平和。從選為知縣開始,累遷二十多任,有時一年能提升多達到四次。一生清廉公正,敢於直言進諫,入內閣九年,擔任首輔大學士兩年,最後在69歲那年倒在了上書房的公案上。朝野上下皆認為其一代清官良相。

與「圪針」有關的是豫劇《吳琠上京》里所講述的故事。

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正月,康熙帝下詔親征噶爾丹。臨行前侍讀大學士高士奇請奏,今年春闈將近,御駕親征漠北,主考官該命何人?高士奇原想康熙出征之前,或許並未有人選,待問他有何人選時,就來個毛遂自薦。不料康熙說主考人選已定,你替朕宣湖廣總督吳琠進京。

高士奇心涼了半截,要知道,這科選主考可是肥缺。這考上的進士均為主考門生,都要有謝師禮,其實就是依法收禮。有「一朝主考十年俸」的說法,這還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按照慣例,一旦科考結束,主考必然升遷,進入內閣為相。

而此時,朝內明珠、索額圖兩相相爭,誰也想在此時安排自己的人中第。

於是,一場「政斗」拉開了帷幕、

吳琠此時正帶著家眷沿著運河而上。

京城裡明珠、索額圖都派人打探,等吳琠進京後擺接風酒,好拉攏以使攀附。

吳琠深知「木秀於林風必摧之」的道理,更堅決不做出頭鳥,有退隱山林的想法。就命將船在抵達京城後找僻靜之處上岸。

原本以為沒人發現,剛一上岸就遇上了兩位大臣。一位就是高士奇,另一位是于成龍,兩位都要給吳琠接風洗塵。高士奇稱有聖旨,請吳琠隨之高府赴宴宣讀聖旨。吳琠卻說既然有聖旨就是欽差,請欽差就此宣讀聖旨,如若去高府宣讀,豈不是欺君?高士奇一聽,這傢伙滴水不漏啊,無奈只得在岸邊宣讀,宣吳琠為春闈主考,進京後即可上任。這邊于成龍說自己剛回一趟老家山西,帶來沁州小米,請吳琠赴宴。

吳琠對高士奇說,自己離開故鄉日久,聽說沁州小米就垂涎欲滴。高士奇奇怪,何樣小米有如此誘惑。吳琠笑稱:「沁州黃。」

可等高士奇走後,吳琠也不赴于成龍的宴。于成龍深知其脾氣,也就作罷。

沒多久康熙親征歸來,在大殿召見群臣。因怨恨吳琠不給面子,就奏道:「吳琠把沁州小米稱沁州皇,難道沁州要出皇帝不成?」吳琠下跪奏道:「請將于成龍綁縛斬首!」康熙和于成龍都愣了。吳琠說:「于成龍的名字叫成龍,難道要成為真龍天子嗎?」

康熙哈哈大笑,說高士奇:「你這人太過聰明,聰明反被聰明誤啊!」離座手書「沁州黃」三字,說:「吳愛卿送來沁縣小米朕已嘗過,香的很啊!高士奇,你將這三字為匾給吳愛卿送去請罪吧!」

同時命吳琠為主考,副主考為于成龍和御史余呈祥。

第一場交鋒高士奇就這樣敗下陣來。

高士奇於是就設下了一條計策。

於是他找到御史余呈祥。余呈祥在京城正找不到燒香的廟門,一看皇帝侍讀大學生高士奇來找他,這不是給自己攀高枝找下機會了嗎?

高士奇對他說:「此次恩科,你牢記忠君報國。如看到啟句有忠君,承句有報國,務必入選。」余呈祥一聽,連連答應,並重複道:「八股文章必有啟承句,啟句有忠君,承句有報國,有此四字必入選。」高士奇笑笑在余呈祥肩膀拍了三下走了。、

于成龍此時正向吳琠請教。原來於成龍治理黃河,請求以疏浚為主。但明珠、索額圖均反對,要求築堤修壩。原因是築堤修壩耗費錢糧,也好從中剋扣貪污弄銀子。自己孤身上摺子分量太輕,就算和吳琠一起聯名,也無法撼動明珠、索額圖二相。

正說著,高士奇來了,掛匾後便要設宴謝罪。此時吳琠卻不答應,要求高士奇必須答應聯名一事,若不然拒絕接受謝罪。高士奇又是騎虎難下,若聯名必得罪明珠、索額圖二相,可不聯名得罪的卻是皇上。想了想還是上前在摺子上寫了自己的大名,拉著吳琠就要去高府。吳琠卻說既然聯名,我來設宴,高大學士若不答應,可就是非誠心謝罪啊。

吳琠讓後廚熬了一大鍋「沁州黃」小米粥端了上來。高士奇問就這啊,沒有菜肴?吳琠笑道:「一鍋米湯噴噴香,天子御賜沁州黃,你是喝不喝?」

高士奇灌了一肚子米湯走了。

高士奇心說登著吧。高士奇的計策是,只要余呈祥徇私,自己就上奏康熙。光一個連帶責任就可以將吳琠這個主考罷官。

于成龍向吳琠提醒,高士奇必不會善罷甘休。

吳琠暗暗偵查,發現了余呈祥徇私的事實。貪財的余呈祥一個功名賣三千兩銀子,原因是認為高士奇拍了他三下肩膀。吳琠不動聲色,暗中告刑部衙門將余呈祥在外賣功名的人抓住並審訊。

待科考結束,選士結束,要求封存並不張榜,而是要求康熙皇帝親自前來啟封。

高士奇也向康熙要求由皇上親自啟封。

啟封之後,從選取的末尾提出幾張試卷,拿給康熙看,說:如此狗屁文章也能得功名?康熙一看大怒。吳琠不慌不忙據實陳奏,並讓于成龍將刑部衙門所抓住賣功名的人押解上來。

余呈祥慌了,跪下指著高士奇說是他命我這樣乾的。

高士奇說,你既然說是我讓你乾的,那你把我的原話照實陳奏皇上。余呈祥說道:「此次恩科,你牢記忠君報國。如看到啟句有忠君,承句有報國,務必入選。」康熙聽完,說道:「高士奇果然忠君愛國,這話沒錯啊!」

余呈祥有口難辯,連喊冤枉被拖下去了。

這時高士奇又陳奏:「副主考如此瀆職,主考責任難辭!請皇上責罰。」吳琠主動上前:「按大清律,主考應罷官,副主考罰俸。臣貧寒,前日宴請高大學士,只是吃米湯。對於臣下而言,罷官與罰俸無異。」直接把高士奇給弄懵了,只得點頭附和,是只喝了米湯。

康熙念吳琠忠貞,說:「罰吳琠俸一年,于成龍倆月。」可吳琠不依不饒,說康熙不屑於大清律法,如何治國。他願意自摘頂戴花翎,因為貧窮,罰去一年俸祿無法生活,還不如罷官回老家山西種小米。

康熙點頭思想半晌,說既然如此,就罷免其官職,將高士奇的一年俸祿給予,回家養老吧。

高士奇徹底傻了。

在送吳琠途中,高士奇問吳琠,既然已經罷官,你沒有必要還要我一年俸祿了吧。吳琠說,這是聖上恩賜我舟車之資,怎能不要?高士奇連連嘆氣。吳琠也呵呵笑道說:「我就是山中一圪針。」高士奇不解,問于成龍。于成龍笑道:「若不招惹倒還罷了,一旦鉤掛必無法脫身啊!」

作為沁州代表的吳琠,就成了「圪針」形容沁縣人的來歷了。

後康熙派人追上,賜吳琠為刑部尚書,拜保和殿大學士。

戲劇故事講完了,這其實和正史相差甚多。

其一,「一代廉吏」于成龍於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已然死去,這才是山西人。此故事中於成龍為小于成龍,與靳輔在治河觀點上的爭論轉化為派系鬥爭,狹窄的胸懷卷進了朋黨的漩渦。在康熙親征噶爾丹時,小于成龍以左都御史的官銜督運糧餉,並無作副主考之職。

其二,高士奇乃康熙年間一代奇才,康熙十年(1671年)就進入國子監侍駕。曾幾度回家賦閑,因康熙念其才學再度復用。康熙三十五年親征噶爾丹時,高士奇隨駕。且高士奇最擅長察言觀色,深受康熙喜愛。

故事雖為虛構,但吳琠之性格特徵卻與正史無異,康熙屢次稱讚其「吏服民懷」不允許告老,並數十次予以體恤。在他死後,稱其「為了寬厚和平,潔己奉公,正身率屬」的「一代賢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熙 的精彩文章:

驚訝:評說清朝四大帝王,第一會是誰呢?
康熙皇帝的名字因何而來?為何與湯若望有關?
康熙女兒死後百年,衣裝整齊嶄新,還發現了月經血!

TAG:康熙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最好的小米產地——煤海中的綠地:山西沁縣
沁縣月嶺山水庫最新冰掛實拍,美極了!
沁縣12月6日停電區域發布,請做好停電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