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入鄉隨俗與風土人情 皇氏三墳

入鄉隨俗與風土人情 皇氏三墳

我今天分享一些我近來的感受,文章最近寫的少,就用質量來彌補吧,希望大家喜歡。

文章脈絡可能有一些亂,就當成是隨筆看好了

我的家鄉是呼和浩特,我也是人們眼中的套馬的漢子,在大草原上,騎馬上學,高考比射箭...........好吧,這其實並沒有,只是人們不了解罷了,我的生活和任何一個城市的人是一樣的,以上種種只是人們的臆想罷了。大部分有這種認識的人,覺得沒有去過當地感受一下。

什麼是風土人情?「一個地方特有的自然環境和風俗、禮節、習慣的總稱。(來源百度)」

我先說一下我的故鄉吧,說一下那裡與其他地方的不同之處。

此地話,或者說當地方言。幾乎每個地方都有他們獨特的發音形式,還有一些當地特有的辭彙,這是很正常的,它是歷史與文化的種子,一直流傳,直至今日,也將繼續延續下去。而使用這些辭彙、發音的我們,就承載著傳承的責任,這種傳承不像傳道一般,而是在不經意間,感染著他人,從而達到傳播的目的。從中反應人是有地方性的,所以才有「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分別。

比如「球迷性眼」,「機米」等等,這些都是我家鄉的常用語,或許別的地方也有用,這些特有的詞語,就是風土人情所包含的。

呼和浩特

我提倡入鄉隨俗。我認為,旅遊的目的就是感受當地民風,當地文化氣息。單說風景,山山水水,其實都一個樣,花花草草也是大同小異,亭台樓閣,無非是前人居住過的地方罷了。而景區名勝,早就喪失了它的意義所在,並非說它不好,不值一看,人們是不同的,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這種習俗保存最好的地方,就是那不是景點的景點,上一個世紀它是啥樣,現在也不會有過大的變化。

在說說風景以外的,現在這個世道,什麼東西不能買到呀,而且物品差異性基本不大,衣物,零食,房屋,其實都差不多,區別在於凝結在這些東西之內的當地文化。例如烤全羊,火鍋,酸菜,米線等,這些食物雖然遍布大街,其真正的風味還是要到原產地去享受。就說米線吧,我雲南的朋友告訴我,除了雲南的米線,其他基本上都不叫作米線。我開始很不滿意,到了當地一看,傻眼了,差距的確挺大的,他的話也不算是偏激,或許我家鄉的米線應該叫做內蒙米線吧(* ̄(エ) ̄)

由於一些原因,我輾轉到了大連,一種明顯的差異就出現了。出行,在家鄉我騎自行車時,道路是相當寬的,這裡則是非常狹窄,不過綠化卻很好,口音雖然開始聽上去彆扭,久了也習慣了。人們大大咧咧,用「open」這個詞比較恰當。畢竟都是北方城市,差異並不是很大,我近來花時間走街串巷,甚是有些感想,於是就寫了下來,就當散文隨筆吧。

大連

一個城市,他給人的歸屬感在於城市本身的文化氣息,本土氣息。經濟,高樓,GDP至少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沒有什麼用,或者說不關大部分人的事。一個溫馨的城市,是給人家的感覺,哪怕你離開了家,在這裡,它,就是你的家。它可以是繁華似錦的北上廣,也可以是山清水秀的雲貴川,什麼適合你,它就是什麼樣的。

你,會在你喜愛的土壤生根發芽變,成你想要的模樣,開出你所希望的花兒,此致,祝福。

皇氏三墳,貳零壹柒,七月十二日,二十三點三十八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學文學聶天涯 的精彩文章:

TAG:國學文學聶天涯 |

您可能感興趣

西藏風土人情與美食
泰國七日遊記,領略一番異國他鄉的風土人情
蒙馬特的風土人情
帶你們領略侍魂的風土人情—鬼野
朱強原創詩歌散文:故鄉風土故鄉人
行攝︱斯里蘭卡的風土人情與鳥
帶你們領略侍魂的風土人情—炎峰
帶你們領略侍魂的風土人情—零川
台灣風土人情—宜蘭六大景觀咖啡館
我的婁底,我的家 婁底民俗文化與風土人情
領略中國的風土人情,吃遍中國美食
家鄉是本厚重的書——讀《茶之原鄉:鐵觀音風土考察》
六道小吃,帶你領略「寶島」風土人情!
冷兔趣聞 久違的澳洲風土人情~
美麗的海港城市:圖說外國攝影師鏡頭下廈門的自然風光和風土人情
從智利、土耳其,到丹麥菲英島,反工業化食品的酒店人帶你探索在地文化與風土人情
美國五大公園,帶你感受不一樣的風土人情
遼寧風土·探尋古村落獨有的氣息
愛寶來:俄羅斯風土人情之社交禮儀
帶你們領略侍魂的風土人情—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