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源性頭痛相關肌肉匯總
作者:徐州礦務集團總醫院疼痛科
頸源性頭痛相關肌肉
1
頸源性頭痛定義
1983年第一次提出頸源性頭痛(Cervicogenic headache,CEH)的概念以來, 流行病學調查研究顯示其在人群中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 成為常見的繼發性頭痛。
但是由於頸源性頭痛的臨床表現複雜,特異性癥狀少, 診斷及治療較為困難, 國際各學術機構對頸源性頭痛的定義尚未達成共識, 以至於很多被診斷為「血管性頭痛」或「神經血管性頭痛」, 導致治療效果欠佳。
2
診斷標準
國際頭痛學會2006年頭痛分類標準中規定, 頸源性頭痛的臨床特徵主要是:
(1)單側頭痛;
(2)疼痛首先發生於頸部, 隨之擴散至病變側的額、顳及眶部;
(3)疼痛呈鈍性, 常深在, 無搏動性, 以額顳部為重;
(4)間歇性發作, 每次持續數小時至數天, 後期可持續發作;
(5)頸部活動、不良的頸部姿勢及按壓由眶上神經、高位頸神經C1~3所支配的結構可誘發頭痛發作;
(6)頸部僵硬, 主動和被動活動受限, 可伴有同側肩部及上肢痛;
(7)其他相關癥狀和體征, 如噁心、嘔吐、畏光、視物模糊、流淚、畏聲、眩暈等。
3
發病機制
頭面部所有的表面和深層結構都是由三叉神經及C1~3神經分布支配, 特別是近年來的神經解剖學研究發現上部頸神經和三叉神經核團之間有交通聯繫或會聚有關後 , 對頸神經在頭痛中的作用更加重視。
另一方面, 頸源性頭痛也可產生於頸部軟組織, 如頸椎間盤退行性變、突出。
頸椎退行性變和肌肉痙攣是頸源性頭痛的直接原因, 是因為其機械損傷使頸髓神經根特別是前根受到壓迫或炎症侵襲時可引起反射性頸部肌肉痙攣, 而持續性的肌肉慢性痙攣引起組織缺血, 直接引起非菌性炎症和水腫, 末梢釋放的炎性介質聚集於肌肉組織, 產生疼痛, 並可使C1~3神經受到刺激或壓迫而產生疼痛。
頸源性頭痛的生理基礎在於三叉神經傳出支與上部頸神經傳出支在解剖上的匯合。
除此之外還存在著位於副神經、上頸部頸神經根和三叉神經下行束之間的內部聯繫, 這種神經網路就是斜方肌和胸鎖乳突肌疼痛向頭面部傳遞的基礎。
全養雅、錢自亮、周玲君等.頸源性頭痛[臨床診斷的分析研究J].中國疼痛醫學雜誌,2011,17(1):17-20
4
病例分享
患者男性,59歲,因「反覆頭痛頭暈10餘年,加重半年。」入院。患者曾從事工廠大門保衛工作多年,有久坐及低頭讀報生活史。
10年前出現頭痛頭暈癥狀,疼痛部位可由枕後至眉弓放射,多次查頭顱CT及MRI未見出血及梗死灶,未見顱內佔位,診斷為「血管性頭痛」,經活血化瘀治療效果不佳。
近半年來頭痛頭暈加重,同時伴有耳鳴、視物模糊,自訴頭部有緊縮感,夜間影響睡眠。
查體:頸椎活動度減弱,頸後肌群緊張壓痛,同時向眉弓及顳部放射痛。頸椎間孔擠壓試驗(—),雙上肢肌力正常,病理征陰性。入院診斷為:頸源性頭痛
頸椎X片
5
治療方案
運用黃強民教授肌筋膜疼痛觸發點理論,結合「頸八針『對患者進行第一次治療,結合手法松解治療。
頸部8 針定點陣圖解:
1 定位在上頸部胸鎖乳突肌後,橫進針,然後斜向後中、下穿刺頭夾肌和頸後肌觸發點,後上內刺頭後大斜和直肌;
2 定位在頸中下部胸鎖乳突肌後肩胛舌骨肌下腹上,橫進針,然後斜向後中、下穿刺斜角肌、提肩胛肌、頸夾肌、斜方肌頸角和頸後肌下部觸發點;
3 定位在鎖骨上窩,用手抓住斜方肌,針刺手抓部分向中內外的斜方肌觸發點;
4 定位胸鎖乳突肌中內側,用手抓提該肌,向中上下穿刺該肌觸發點。雙側共8 點,因而稱頸8 針。
黃強民、譚樹生、張輝等.基於肌筋膜疼痛觸發點的四種方法治療頸性眩暈的療效觀察[J].頸腰痛雜誌,2015,36(4):288-292.
GIF/465K
6
解剖匯總
胸鎖乳突肌
起點:胸骨頭起自胸骨柄前面,鎖骨頭起自鎖骨內1/3段上緣,兩頭間的三角形間隙恰在胸鎖關節上方,在體表即鎖骨上小窩。
止點:止於乳突外面及上項線外側1/3 。
功能:
1、穩固頭和頸。
2、防止頸部過度伸展和頭向後運動(頸部扭傷)。
3、彎曲頸部。
4、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吞咽和呼吸。
5、由於其止點位於寰枕關節額狀軸之後之兩側收縮,使頭向後仰;單側收縮,使頭屈向同側,面部向對側旋轉。
6、單側胸鎖乳突肌可因胎兒產傷等原因造成肌攣縮,導致小兒斜頸。
7、面部向上方傾斜。
8、與斜方肌共同作用,使頭和頸部側彎。
意義:緊張表現為頭痛、姿勢性頭暈(起床或睡覺頭暈)、自主神經紊亂等癥狀。胸骨頭短縮表現為枕骨嵴至眼眶深處的疼痛,並伴有視力模糊、咽部和舌根的疼痛;如果鎖骨頭短縮會出現前額、耳內深層和耳後的疼痛。耳底疼痛、前額的疼痛,暈車或反胃。
上斜方肌
起點:頸1-5棘突,上項線內四分之一、項韌帶
止點:鎖骨外1/3。
功能:近固定時,肩胛骨上提,上迴旋,後縮遠固定時,一側收縮,頭向同側屈,和對側旋轉,兩側收縮,頭後仰,脊柱伸直
意義:緊張表現為頸後外側到乳突並顳側的疼痛,是導致頸源性或緊張性疼痛常被忽視的病因。也可以出現後枕部疼痛。
肩胛提肌
起於:上四個頸椎橫突的後結節;
止於:肩胛骨脊柱緣內側的岡上部分及肩胛內上角;
功能:是上提肩胛並使肩胛骨轉向內上方。如止點固定,一側肌收縮可使頸屈向同側,頭亦轉向同側。
頸深層肌肉分為三層
第一層:頭夾肌、頸夾肌、頸最長肌
第二層:橫突棘肌,包括半棘肌,多裂肌,迴旋肌(頸部)
第三層:椎枕肌、橫突間肌、棘突間肌
頭夾肌、頸夾肌
起於:項韌帶的下部,C7—T4棘突及其棘上韌帶
止於:斜向外上方止於顳骨乳突後緣,枕骨上項線的肌束為頭夾肌。止於C2—C3橫突後結節的肌束為頸夾肌。
功能:單側收縮,使頭轉向同側,雙側收縮,使頭後仰 。
意義:引起的主要是頭頂痛,中醫所謂巔頂痛,頸夾肌導致頸曲至眼眶後的疼痛,伴有視物模糊。
頸最長肌
為豎脊肌肌的一部分,分為頭,頸,背最長肌,其中頸最長肌起於T1???T6橫突向上止於C2---C6橫突後結節。
頭半棘肌、頸半棘肌
頸半棘肌,起於上位胸椎橫突,跨過4-6個椎骨止於頸椎棘突部。
頭半棘肌,起於上部數個胸椎橫突和下部數個頸椎關節突,肌纖維垂直向上止於枕骨上項線和下項線之間的骨面。
功能:頸半棘肌,頭半棘肌牽引頸椎向後,維持頸椎前凸的生理曲度
頸多裂肌、頸迴旋肌
頸多裂肌:為多個小肌束,位於頭頸夾肌的深層,起於關節突,斜向內上跨過1—2個頸椎,止於棘突下緣,防止椎體向前滑脫。
頸迴旋肌,位於最深層,起於下位椎骨的關節突,向上止於上位椎骨棘突根部和部分椎板單側收縮可使頸椎迴旋,雙側收縮可使頸椎後仰。
頸半棘肌、頸多裂肌表現為枕骨下區疼痛.枕大神經從寰椎下緣、樞椎上緣出來,出來後繞過頭下斜肌、通過枕下三角向上穿過頭半棘肌、上斜方肌。一般會在頭半棘肌處發生卡壓,表現為枕後刺灼痛。當處理完這塊肌肉後,病人會說眼睛亮了。無論處理頸後哪些肌肉,眼睛都會有所改善。
椎枕肌
包括頭後大、小直肌,和頭上、下斜肌。四對小關節作用於環枕和環樞關節,有枕下神經支配。
1、頭後大直肌起於樞椎棘突,肌纖維斜上外向,止於枕骨下項線外側,雙側收縮使頭後仰。
2、頭後小直肌環椎後結節,向上止於枕骨下項線內側,收縮可使頭後仰。
3、頭上斜肌起於環椎橫突,止於上下線之間骨面的外側。
4、頭下斜肌起於樞椎棘突,斜向上止於環椎橫突。
意義:頭後小直肌垂直向前方向走、外側頭後大直肌(垂直向下、保持頭後伸直的狀態),頭上斜肌與頭後小直肌平行,頭下斜肌使頭轉動的重要肌肉。
與表現為頭前直肌和頭外側直肌的共同作用是頸部的旋轉活動,枕下肌群損傷表現為頭頸深處難以定位的疼痛,從頸屈向前擴散至眶區。
枕部的疼痛一般放射至前面眼眶深層。
點擊展開全文
※太全了,各種痛症的針灸治療
※半月板做錯了什麼,給你想要的超級詳解
※震驚!7月起沒有中醫類執業醫師證也可以開中醫診所了!
※針刀「T」型松解術治療頸性眩暈
※針刀醫學在慢性疼痛中的應用
TAG:針刀醫學分會 |
※頸源性頭痛為啥與頸部有關係?
※頸源性頭痛與治療
※頭疼、偏頭痛,小心頸源性頭疼-頸椎病
※「聲東擊西」的頸源性頭痛,頭痛為啥與頸部有關係?
※項四穴」巧治頸源性頭痛
※中醫如何治療頸源性頭痛?
※「康復吧」「懸筋」療法——幾根「紅繩」拯救你的頸源性頭痛
※上班族長時間的低頭工作,易造成頸源性頭痛,多按這裡效果不錯!
※頸椎病會引起高血壓嗎?出現哪些特徵可能是頸源性高血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