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兩地監管合作邁向新階段,在融合中繁榮——香港保險有望走入內地

兩地監管合作邁向新階段,在融合中繁榮——香港保險有望走入內地

香港是保險資金配置海外權益類資產的首選。在香港回歸20周年前夕,中國保監會表示,將不斷推動內地與香港保險市場互利共贏發展。6月26日,香港保險業監管局正式運營,香港保監處於同日解散。而早在5月16日,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在北京會見了香港保險監理處專員梁志仁,簽署了《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保險業監督關於開展償付能力監管制度等效評估工作的框架協議》(以下簡稱《框架協議》),標誌著香港保險在中國內地首次實現監管互認互信,邁出了合規化經營的第一步。

多優勢明顯,香港保險持續受追捧

長期以來,內地高凈值人士喜歡赴港投保,尤其是重大疾病保險和分紅險。人壽保險一般分為風險保障型和投資理財型,重大疾病保險就屬於風險保障型,而投資理財型中主要包括投連險、萬能險和分紅險,隨著去年國內收益很高的萬能險紛紛被叫停,部分有投資需求的客戶目光集中到了香港保險產品上。

那麼香港保險產品為何會受到追捧呢?

首先是它的費率低。據調查,同樣的保障內容,在香港購買的保費只是內地購買保費的1/2,甚至更低,這也是內地居民去香港買保險的主要原因之一。價錢之所以比內地便宜這麼多,是因為香港保險費用是按照國際發達國家標準制定的,香港醫療制度健全,基礎保障費非常便宜,再加上香港保險市場競爭激烈,價格稍微偏高就面臨賣不出去的困境,所以價格普遍較優惠。

其次是香港保險的保障範圍更廣,香港地區保障型產品的範圍通常都比較廣泛,就拿重大疾病險為例,內地保險公司只提供30多種重大疾病保障,與此相比,香港重疾險可以保障40多種重大疾病,另外還提供原位癌等十多種特殊重疾的保障,相當於提供50多種重疾保障。

然後是預期收益更高。除了保障,香港地區的預期收益也更高,對內地居民來說,購買香港保險是投資增值不錯的選擇。香港地區儲蓄型保險收益大多提供5%—10%的年複合回報率,有時甚至高達20%,分紅保單還會附加每年現金紅利或基金結餘,紅利為0%—30%。與之對比,我國內地的壽險預定利率長期被限定2.5%,直到2013年8月才上調為3.5%。

第四是保額更高。香港保險公司根據市場需要,各產品自定保額,接受由低於五萬美元到三千五百萬美元不等的保額,目前國內人員可申請港險最高的保額是美元二千萬,這已經遠遠超出國內的最高保額。

此外,香港保單有一個「不可爭議」條款,規定保險公司不能以任何理由,宣布生效兩年以上的壽險保單「作廢」。就是說,保險公司以投保人隱瞞、漏報、誤告等理由予以拒賠的期限是兩年,超過兩年保險公司便不得以此為由拒付賠償金。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香港保險是美元計價。眾所周知,美元屬強勢貨幣,近期仍處漲勢,在人民幣有下行壓力的情況下,配置一定的美元資產可以有效地對沖貨幣風險。同時,如果是購買香港的儲蓄型保險,未來可以給有出國需求的子女轉成教育基金,省去換匯的麻煩,同時香港保險公司某些產品還具備信託功能,可以有效地隔離債務、稅務的影響,實現財富的有效傳承。

正是有了相對於內地保險產品的種種優勢,因此香港保險產品一直都受到內地的追捧,香港保險業監理處的數據顯示,2016年前三季度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489億港元,較2015年前三季度的211億港元大幅增加132%,較2014年前三季度的169億港元同比增加189%。2016年度前三季度內地訪客新造保單保費佔個人業務總新造保單保費(1323億港元)的37%,這一佔比在2014年2015年分別為20.3%和21.7%。

態度明朗化,進入內地已經上軌道

但在外管局嚴控外匯外流的背景下,2016年10月28日,銀聯開始停止內地客戶在港刷銀聯卡繳納保費,根據銀聯國際的回復,銀聯卡僅可用於與意外、疾病等旅遊消費相關的經常項目保險,不能再購買具有資本項目投資性質的人壽險。而在此之前,外管局已經封閉了購買離岸境外保險的通道。

香港保險業之後多次向有關方面爭取在內地開展業務。2017年3月,香港金融發展局發布了《轉危為機:香港作為保險中心及在再保險、海事保險和專屬自保保險的發展》的報告,報告中指出,香港金融發展局有意與中國保監會達成協議,將香港作為「償二代」框架下的「特區」身份,而不歸類為「離岸」的範疇。對於內地保險公司與再保險公司的政策優惠,香港金融發展局希望可延伸至有「特區」身份的香港保險公司,內地與香港的保險監管機構能夠開展合作監督。目前中國內地的監管制度為「償二代C-ROSS」,而香港即將實施「風險為本資本框架RBC」監管。

2017年兩會期間,香港全國政協委員、友邦保險(香港)區域執行總監容永祺發表兩會提案,再次表達了希望香港保險正式進入內地市場的期望,建議降低香港保險公司准入內地經營門坎,容許香港具有規模的保險公司享有「國民待遇」地位,容許在內地獨資經營壽險業務,放寬用中國銀聯卡在香港支付續期保費。

所以這次《框架協議》的達成,是內地客戶被停止在香港刷銀聯卡購險後的重大突破,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框架協議》中甚至指出,下一步保監會將在監管等效基礎上出台對香港保險業的各項優待政策,這說明儘管依然存在外匯流出的風險,但保監會依然視香港保險為中國金融面向全世界的門戶,並不會進一步限制,相反準備開啟其進入內地市場的進程,這對於準備購買香港保險及現有香港保險投保人續期保費來說都是利好。

上海自貿區,或成港險首個落腳點

就在近日,上海保監局發布了《上海保險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其中提出,將研究滬港保險業務互聯互通機制。

所謂滬港保險互聯互通,以證券市場「滬港通」進行類比,是指上海和香港兩地的保險產品、業務進入一個共同市場。對於消費者來說,可以在上海買到香港的合規保險產品,香港的消費者也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大陸保險產品;對保險機構來說,滬港兩地將在投資、展業等方面展開更多合作。

一旦保險業「滬港通」正式開啟,預計對於消費者來說,將能享受到直接在上海購買香港優勢產品的便利,同時對保險機構來說,滬港兩地保險市場互聯互通後,也將帶動內地險企進一步提升產品質量,讓渡更多的優惠給投保者。

同時《規劃綱要》指出將支持設立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及子公司、保險資金運用中心,支持保險資產管理機構設立夾層基金、併購基金、不動產基金、養老產業基金、健康產業基金等私募基金。同時鼓勵保險機構不斷提升投資能力,發行和投資資產證券化產品,參與面向機構投資者的非標資產交易平台。在配合上海自貿區資本兌換和人民幣跨境使用方面的改革,一旦新制度在自貿區推廣成功後,將很快推向整個地區乃至全國。

由此可見,在保監會支持兩地監管互認互信的基礎上,作為內地金融業最重要試點地區的上海自貿區,有可能成為最早一批香港保險產品的內地落腳點,這也符合國家對上海自貿區國際保險中心的定位。

-【THE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宜信財富小黑卡 的精彩文章:

TAG:宜信財富小黑卡 |

您可能感興趣

香港全力提高數字金融地位 法媒:正逐步融入內地市場
內地與香港舉辦綠色金融合作研討會
內地視頻網站的新牌局:入局香港
滴滴正式落地香港 內地與港台漫遊服務同步開啟
玖富CEO孫雷暢談內地與香港金融科技合作新機遇
香港監管部門:比特幣在金融犯罪中處於「中低」風險
國家電影電視主管部門大力扶持香港與內地的合作與交流,為香港演藝界創造更好發展環境
金融科技時代來臨 香港與內地如何實現共贏?
內地發展CDR香港引同股不同權 唐家成:能合作雙贏
深度剖析香港與內地的重大疾病險區別
一線|上達資本孟亮:內地應積極對接香港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落地
香港VS內地,保薦人行為失職
再有新地標 香港機場將變成商業娛樂中心?
新加坡的下一個目標:和香港爭奪亞洲商業中心地位
新加坡航空公司查獲大量走私魚翅,目的地是香港
香港地質災害防治成就展引入VR模擬泥石流
外媒:小米考慮在內地和香港兩地上市
香港金管局回應銀行經營環境評級下調:一直重點監管銀行信貸風險管理
香港:與新加坡相比,其金融市場的廣闊腹地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潛力
印度要建世界金融中心,目標超越香港和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