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何難以專心地聆聽音樂
家裡的音響沒日沒夜地開著,買回的唱片幾乎都聽了一遍,可惜並沒有什麼感覺:熟悉的旋律依然熟悉,陌生的曲目依然陌生。本想寫點樂評之類的東西,想了很久也無從下筆。一方面原因可能是音樂原本就很難(也不應該?)用文字描述,而更重要的原因或許是,唱片旋轉的時候,我手上一般會同時做著其他事情。
譬如現在我寫這篇的時候,音響里傳出的是海頓的第93號交響曲,是科林·戴維斯爵士指揮RCO的版本。其實前年去奧地利的時候已經收過卡拉揚和柏林愛樂的錄音,當時年少無知,看見封面上的Karajan就照單全收,因為那是我當時知識範圍內唯一「偉大的指揮家」。後來似乎是漸漸多了點經驗,但其實仍然是在遵循主流論家的評論,每次都說著「要仔細比較版本」,但對於既沒有絕對音感又不發燒天價音響設備(手動@田家青先生)的我而言,卡拉揚和富特文格勒各自的「命運」,似乎也並無太大的不同。於是最後還是買回來一堆「三星帶花」,至於所謂的「自己感興趣的演奏家」,多數也都是非音樂層面的機緣巧合:譬如初識霍洛維茨是因為陳丹青那篇《靈堂琴聲》,收藏伯恩斯坦的貝九更多緣於推倒柏林牆的歷史背景,抱回阿格里奇的20cd純粹是因為......太便宜了。哪怕是理應稍稍熟悉的大提琴領域,在讀到《海邊的卡夫卡》聽說「百萬美金三重奏」之前,我根本就沒聽說過伊曼紐爾·費爾曼這個名字。
Emanual Feuermann (1902-1942) 奧地利大提琴家。他與鋼琴家魯賓斯坦和小提琴家海菲茲的合作堪稱經典。
這裡就牽涉到音樂——尤其是古典音樂——欣賞的最大尷尬。相比閱讀和電影等視覺藝術,音樂作為聽覺藝術是最為抽象而難於直觀把握的。文字一旦寫下便白紙黑字無從更改,電影鏡頭可以定格在此無限延長,至於音樂......這一小節過去之後,就再也回不來了。我們常常聽到「我聽不懂古典音樂」的觀點,私以為與其說是「聽不懂」,不如說是「抓不住」。藝術欣賞往往是在追求一見鍾情的永恆,我們划下小說里感動自己的段落,看電影時一邊流淚一邊截屏——我們在用自己的感官對抗時間。但當你聽到一句直擊內心的旋律時,它很快會被淹沒在下一句之中,即使你及時按下暫停鍵,等待你的也只是一片靜默的空虛。為了消解這空虛,人們開始用文字和畫面「解讀」音樂,寧願「無調性」也要「有標題」,於是我們知道瓦格納在讓「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格什溫筆下是「一個美國人在巴黎」。在交響曲中加入合唱,私以為也是出於相同的原因:貝多芬大概已經意識到,人聲唱出的旋律,會比器樂演奏更加親切而恆久。
我們暫且不去討論上述的「解讀式欣賞」是否是對音樂原初魅力的背離。不可否認的是,這種方式的確降低了音樂欣賞的門檻,而音樂史的發展演進似乎也宣告了它的勝利:從古典音樂到流行歌曲,歌詞的加入是最大的變化。這幾乎是音樂「文學化」的成功。如今的我們,在和朋友談論音樂時再也不會說「阿格里奇的柴一track1 8 28"-8 34"一句真是細膩精緻」,而是會直接告訴對方「這趟旅行若算開心,亦是無負這一生」。自從qq音樂推出了歌詞海報功能,大家都紛紛成了詩人,反而沒幾個人真正聽歌了。這算是聽覺藝術的幸運還是不幸呢?我也不確定。
我們生在一個「背景音樂」泛濫的時代。聽覺漸漸邊緣化(抑或是始終在邊緣?),成為了視覺觸覺甚至嗅覺味覺的補充與點綴。我們在各種場合聽到各種音樂,譬如花滑賽場、「理想國」視頻節目、甚至......薩利亞餐廳。但我們都很清楚,音樂在這裡只是作為助角出現的,譬如羽生結弦對肖邦敘一的演繹不能彌補連跳的失誤;莫扎特小協的旋律無法掩蓋食物並不好吃的事實;《局部》若無陳丹青的立場與識見,只靠片頭的巴赫大無也是無望成功的。至於機場車站春運時播放的喜慶歌曲,除去增加歸心似箭的遊子等待的焦慮以及干擾正常的航班/列車信息廣播之外,似乎也並沒有什麼其他意義。
長期身處這種環境,漸漸會覺得「只有耳朵在工作是件很可惜的事情」,於是聽老柴的時候手裡偏要拿著本陀氏,留意到熟悉的旋律就象徵性地頷首應和一番,也就算是成功地欺騙自己「沒有浪費時間」了。最後的結果往往是既沒記住音樂的旋律,也沒記住書中的人名。朋友說她戴上耳機在地鐵里看書效率極高,我表示非常佩服,或許是耳機質量更好的緣故?
稍稍總結一下的話......我們為何難以專心地聆聽音樂:聽覺藝術的自身特點?音樂邊緣化的社會環境?個人注意力的限制?或許三者兼有之。不過可以確定的一點是,我們在問出這個問題的時候,就已經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我們是希望專心聆聽音樂的。」至於這種「專心」是為了什麼......在這個人人皆可發聲的時代,「戴上耳機」這一動作在單純的聆聽音樂之外已經被賦予了更多內涵。因為你選擇讓自己的耳朵忙起來,既可以是希望聽到一些東西,也可以是避免聽到另一些東西。
※看了這篇文章,才知道之前的狗都白遛了(上)
※安全感是自己給的,猜忌亦是
※當上了愛因斯坦的校友,世界Top10讀研好像給他帶來更大的磨難?
※清朝狀元陳沆-湖北浠水人
※網聊成精可用的魔卡私藏秘訣
TAG:公眾號 |
※聽音樂的時候你在聽什麼
※音樂隨心聽·好久不見,來聽歌吧
※你愛聽音樂嗎?心理學告訴我們音樂能帶來的5種精神上的好處
※華語樂壇能夠保持初心,專心做音樂的歌手還有誰?
※改完試聽你才會覺得 原來以前聽的都是假音樂
※聽聽音樂就能下地走路!用音樂治療中風你聽過沒?
※雪天,你的心情音樂更懂你
※我們聆聽他的時候,更應該讀懂他的音樂人生
※胎教音樂什麼時候聽 聽什麼音樂最好
※不聽音樂的人容易胡思亂想喔
※願你永遠也看不懂網易雲音樂的評論,你就當我們在矯情就好了!
※最喜歡網易雲音樂的熱評,原來不止我自己被愛情所玩弄!
※談資愛音樂︳這支中國最低調的後搖樂隊 你不得不知道他們
※如果你不瑜伽,你不會知道聽著音樂冥想那种放松感!
※愛心支招:如何教孩子聽音樂
※電影音樂|陳勛奇:聽他的電影配樂,你很難不起生理反應
※你為啥不聽古典音樂?一篇你媽媽都能看懂的音樂史科普
※想入門古典音樂卻聽不懂?這張專輯你一定要聽!
※不敢再看網易雲音樂評論了,我怕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
※何以解憂?唯有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