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道家老子養生的核心境界——玄靈道人
幾千年來,以老子、莊子為代表所建立的道家哲學思想體系,在中國歷史上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其中,道家養生思想對中醫養生學也作出了巨大貢獻。老子的思想源頭是《易經》。老子養生思想的原則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委曲求全,大巧若拙。順其自然,健康長壽。其具體方法有:至虛守靜,終身不殆。意守一竅,排除雜念。閉目塞聽,迴光返照等等。
養生,又稱攝生,道生,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的意思;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的意思,養生就是根據生命的發展規律,達到保養生命,健康精神,增進智慧,延長壽命的目的的理論和方法。
道家養生講究的是天人合一,也就是人養生同時也要養性、養心,只有心境達到一定的程度,那麼健康狀況自然也不會差了。心理豁達的人總是比內心陰暗的人妖健康,這就是道家養生注重天人合一的根本原因。
老子對精神條件闡述極詳、極深,他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這就是說,災禍莫過於不知足,罪過莫過於貪得無厭。人若是見什麼就想要什麼,那就要「罪」、「禍」臨頭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他又說:「名與身孰親,身與貨孰多,得與亡孰病,是故,甚愛必大費,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長久。」這句話的意思是,虛榮和生命,哪個更親切?生命和財產,哪個更重要?獲得和喪失,哪個更有害?
因此,過分貪愛,必造成更大的破費,貯藏得愈多,也必然損耗得愈多。這句話的中心意思就是你要得到什麼,就要付出一定的代價,貪得無厭必然會使人身心精力消耗過度,從而有損健康。
老子一再強調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慾」,意即要外表單純,內心淳樸,減少私心,降低慾望。他又說要「不貴難得之物」,即不要看重稀有的商品,而要「為而不爭」,即做什麼事都不要和別人爭奪,以免造成精神緊張,危害身體。
老子的這個養生哲學,在今天看來,也頗有幾分道理。例如,現代生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有趣的實驗,即將一隻裝有兔子的籠子放在一個裝有猛虎的籠子旁邊,讓這兔子成天看著老虎而惶惶不可終日,對任何「美味」也不愛吃,也睡不好,結果不多久這兔子就萎靡不振,縮成一團,消瘦無力。作為對照研究,另一隻兔子則被放養在自然的環境里,結果十分健壯。從這個實驗即可看出,精神、情緒對人的健康長壽是多麼重要。
老子說「多言致窮,不如守中」,意即言多必行不通,還不如保持適中。他還說「飄風不終期,驟雨不終日」,意即狂風刮不到一個早晨,暴雨下不到一個整天,所以還是守中好。
老子認為應該「去甚,去奢,去泰」,意即應該去掉那些極端的、奢侈的和過分的東西。他要求做到「方而不剖割,廉而不劌,直而不肆,光而不耀」,意即要做到方正而不顯得生硬勉強,有棱邊而不至於把人劃傷,正直而不至於無所顧忌,明亮而沒有刺眼的光芒。這就是說,做任何事都不要過,這樣自己才不受損失。
不這樣做會怎麼樣呢?他說「強梁者不得其死」,意即強暴的人不得好死。又說「致數與,不與」,意即追求過多的榮譽反而沒有榮譽了。所以,他認為最好是「不欲如玉,珞珞如石」,即最好既不想做什麼高貴的美玉,也不做下賤的堅石。
老子的養生學說,二千多年來一直被歷代養生家所繼承、發展。如中國南朝大養生家陶弘景(公元456年--公元536年)就說過:「莫大憂愁,莫大哀思,此所謂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儒家董仲舒也說:「能以中和養身者,其壽極命。」
今天看來,對於現代人,尤其是老年人,這些養生觀點仍然是有價值的。
老子說:「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這句話的意思是:盡量使心靈虛寂,要切實堅守清靜;萬物都在生長發展,我觀察它們的循環往複,事物儘管變化紛紜,最後都各自回到它們的出發點,回到出發點,叫做「靜」。這成了後世養生家們經常引用的最古老、最經典的練功訣竅。
在《道德經》第16章中,老子說:「至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歿身不殆。」
註:僅供大家共同分享學習,本平台傳播的也是正能量,歡迎轉載請註明出處!
傳承中華文明 ,弘揚道教文化!每天為您分享道術知識,道術不是迷信,關注我們將會給您帶來好運!
※老子的養生之道
※道家養生的秘訣
※專家講女性的養生之道
※孔老夫子的養生之道
※道家女子養生功法
※學習古人智慧和傳統文化健康養生之一:道家思想與養生文化
※《老子三寶》修道養生精髓。
※孔子、孟子和莊子所信奉的養生之道
※理一道人談精氣神與修道養生
※道家「身國同治」的養生思想
※童潔老師:道家養生修鍊的歸屬
※傳統道家養生,千年不衰之謎!你不知道的道家養生秘訣,速來圍觀!▎道家養生秘訣
※道家神奇的養生秘笈揭秘
※鹿產品——您知道哪些健康養生之道?
※道教的養生思想
※道家養生:站樁功養生妙處
※古人的讀書與養生之道
※無為養生之道
※流傳千年的道家養生語錄,智慧養生典範
※男人養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