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只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眩聰明,妄加增損!維護楊式太極拳的統一,保護楊式太極拳!
維護楊式太極拳的統一保護楊式太極拳(轉)
--同濟大學太極拳研究會/石月明
(編者:正本清源,純潔拳界的好文章!值得閱讀。)
中國武術協會秘書長、中國武術研究院康戈武教授嚴肅地指出:「若不進行必要的統一,再一代代轉傳下去,失去楊式太極拳架的『原生態』將是難免的」、楊澄甫七十多年前就明確告誡:「太極拳只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眩聰明,妄加增損」,「惟恐私心妄改,以誤傳誤,易失體用之真傳,以致湮沒昔賢之本意」,康教授與楊澄甫祖師的用意是一致的。當今的「楊式太極拳」被任意增損、刪改、編造,這個三十式、那個五十式,五花八門,都自稱是「楊式太極拳」。甚至還要在「楊式太極拳」名字前加「傳統」兩個字,常此以往,楊式太極拳的原本形象將被湮沒,這就是楊式太極拳所面臨的嚴峻問題。
話還是從四十多年前講起.顧留馨老師1965年1月20日寫了一篇報導,題為「總編 『五式太極拳』和出版『太極拳研究』的經過」,刊登在《上海武術》二零零四年第四期。關於楊式太極拳部分的內容要點如下:
1961年,國家體委和人民體育出版社根據國外需要,決定出版一本高質量、有權威的太極拳書,五式太極拳合編一本。國家體委備函上海市體委,指定上海市體育宮主任顧留馨負責此項工作。楊式太極拳原先確定選用已經完成的牛春明書稿,但是,據人民體育出版社的閻海先生反映;國家體委武術科的專業人員認為,楊式太極拳還是傅鍾文較為規矩;北京崔毅士也不滿意牛春明書稿,不願意審稿,建議牛春明與傅鍾文合作:顧留馨看了牛春明書稿後認為:牛春明架式與楊氏相距太遠,理論和說明真偽雜陳.勢難代表楊式.不選用牛春明書稿是堅持原則問題。
否定牛春明拳架,選擇傅鍾文拳架這個決定是社會公眾、權威專家和有關領導公平、公正、合理確定的,同時還給楊式太極拳制定了明確的原則和具體的技術要求;
繼承傳統典型風格,楊式太極拳以創造人楊澄甫拳姿為標準,楊氏拳照不足處,由傅鍾文補照繪成楊澄甫體型,務球體現楊氏技術標準,用楊澄甫拳照勾繪圖,力求逼真傳神,動作說明結合拳論,注意勁點、眼神的說明,有助於摹練。
傅鍾文1963年出版的《楊式太極拳》一書,就是按照這樣一些原則,受人民體育出版社的委託編寫而成的,有人把這一本書叫做楊式太極拳的國定標準。四十五年過去了,這本書依然是楊式太極拳的經典。1961年的組稿出書,明確了楊式太極拳的標準,確定了楊式太極拳的形象,確立了楊式太極拳的規矩,這件事情在楊式太極拳的發展史上是一個重大的里程碑。
否定牛春明拳架.是指牛春明拳架不可以作為楊式太極拳的標準拳架。牛春明是楊澄甫的主要弟子之一,和陳微明一樣,年齡都比楊澄甫還大兩歲。楊澄甫其他各弟子之間的拳架也都是不一樣的他們又都與楊澄甫的拳架不一樣,都不可以代表楊式太極拳架否定弟子們的拳架作為楊式太極拳的標準,不是否定弟子們的拳架,更不是否定楊澄甫的弟子們.也不是否定弟子們對弘揚楊式太極拳作出的歷史貢獻。明確楊式太極拳的標準,不會也不應該影響楊澄甫弟子們之間的團結。楊澄甫弟子們的拳架和他們的論著都是學習、研究楊式太極學的重要參考資料。在楊澄甫傳授太極拳的年代,弟子們的學拳多是以技擊攻防,克敵制勝為主要目的的。追求技法、絕招,贏敵為上,勝者為王。那個年代.一般不重視苦練功架基礎,不追求拳架精準。對於那些練過其他拳種的弟子,常有任意改變拳架的現象,所以,同一個師傅的各個徒弟拳架各不一樣,是很正常的事情。如同漢字書法,千千萬萬的人同臨一個貼,寫的字也一定是千千萬萬個樣子。澄甫公指出:「中國之拳術,雖派別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術,歷來古人窮畢生之精力,而不能盡其玄妙者,在在皆是。」所謂「青出於藍」指的是學生超過老師、後人超過前人,這是從歷史發展的觀點而言的,並不是說學生都會超過老師、一般來說,老師的知識多倍於學生的知識,有的老師是他的學生窮畢生精力所不及。像楊澄甫這樣的造拳人,傅鍾文說:「我的拳與楊老師不好比,差遠啦!」這才是實在話。應該像傅鍾文老師那樣,窮畢生精力六七十年,臨摹楊澄甫的拳姿,終生不輟,雖不能盡楊式太極拳之玄妙,但卻能近其玄妙.如澄甫公所指出:「學者若費一日之功力,即得有一日之成效,日積月累,水到渠成。」徒弟們學楊澄甫的拳架學不像樣.就叫走樣,就應該努力認真地學一下去,不應炫耀自己的什麼「風格」、「模式」.任此下去,「風格」、「模式」千千萬萬,楊澄甫的風格就會被湮沒了。所以,「風格」之說是不科學的,而且是危害很大的。時代前進了,今天人們練拳主要是為了健身療病,人們追求的是楊式太極拳的真品原樣它是民族的寶貴遺產!不可以用任意別的什麼「風格』來代替。寶貴遺產就是遺產寶貴,不是遺產就不一定寶貴了。當今有拳家編拳、造拳,都屬現產、新產,不但不寶貴,而且以假亂真,擾亂社會。導致真跡的湮沒,造成寶貴遺產的喪失.問題還不嚴重嗎!
選定傅鍾文拳架,是指傅鍾文拳架守規矩,比較接近楊澄甫的拳姿,這是社會公認的。先看看幾位拳家的具體評說:王旭東說傅鍾文:「拳劍各術謹守師傳」;陳微明說傅鍾文:「得師之傳授規矩準繩絲毫不爽故人稱為太極拳之正宗……發揚光大舍鍾文其誰耶」;楊振基說: 「太極拳名家傅鍾文先生編著的《楊式太極拳》一書中的一招一式是按照老爺子過去教的架子編的,每一式的定式沒有改動」,保證原樣不變。這才叫傳統。選定傅鍾文拳架,除了社會公認的原因以外對於澄甫公所指定的要求,神文老師都是嚴謹遵守的,他也經常說:「楊式太極拳不可任意改動,如有可改之處,前人都已改好了」。傅鍾文老師一生傳授的太極拳都是以楊澄甫拳姿為標準的,而不是以他自己的拳姿為標準,也不存在有什麼傅鍾文風格的太極拳。傅鍾文老師用澄甫公的124張拳服(包括重複的)按動作順序製作了一幅圖,叫」永年楊澄甫先生太極拳架式」,成為他一生學習的目標,教拳的依據,以此標準直接要求學生,這就叫直傳,不是轉傳。
在傅老師去世的前幾大,我去醫院看他,他給我布置了一個任務。要我籌辦永年太極拳社成立五十周年紀念活動、計劃活動的獎品問題;一等獎是永年太極拳社成立45周年的一本彩色紀念刊,二等獎就是那一張楊澄甫拳照圖,從成本費看,一本紀念刊的價值遠大於一張拳照圖,獎品等級是合理的。但是,從意義上來說,楊澄甫拳照圖卻遠大於紀念刊,本末倒置了,故取消了原計劃獎品等級的方案。這件事倩說明;楊澄南拳照圖是鍾文老師畢生之寶。他還經常慶幸地說:「幸好我保留了楊老師的這套拳照!」、楊澄南的這套拳廂很小每一張只有一寸照片那樣大。我製作了一套楊澄甫的拳照,每一張有小四寸照片那樣大,傅老師看了非常高興,大加讚賞:「你給楊式太極拳作出了很大貢獻!」並希望我把這套照片賣給永年太極拳社。我送給傅老師一套,後來他又向我要了一套,說要寄給永年的楊祿禪故居,這都說明了楊澄甫這套拳照在傅鍾文老師心目中的地位是多麼重要。傅老師的《楊式太極拳》一書中,共繪製了251圖,其中有76幅是按楊澄甫拳照所繪,175幅是按傅鍾文拳照所繪,都繪成楊澄甫的體型和楊澄甫的形象,並註明了按楊澄甫照所繪的76幅圖的圖號。我在跟傅老師學拳時,把書中的這76幅圖下方都做了標記,表明這就是楊式太極拳的標準。以它為準,像臨摹漢字書法一樣去臨摹楊澄甫拳架;同時,像書法描帖那樣,選出一白多幅重要的拳架圖反覆描繪;同時,如書法讀帖那樣,精讀楊澄甫拳架圖、拳架照,把圖、照熟印腦中,按圖、照作動作,像鍾文老師那樣,力求規矩準繩、絲毫不爽。我教拳三十多年,從來不存在有我自己的什麼風格,我的拳架只供學生參考,並允許學生用楊澄甫的拳架來核對我的拳架。
傅鍾文老師的經歷和性格使他有機會與澄甫公密切接觸。1991年3月25日,台灣《太極會訊》載文說:「傅鍾文十八歲時與趙老大妹貴珍聯姻,早年常由上海去杭州,在西湖白堤與趙老同由楊公指導下練習推手,但苦於筋骨不松,輒被楊公發勁跌地之厄,後來終於兼練他拳成中外揚名的外家功夫。」這個評說顯然是真偽雜陳,但鍾文老師常作為澄甫公發勁的靶子確是事實。一位國民黨軍統少將鄧葆光先生,解放初自香港起義回來,有作家給他寫了一本傳記小說《少將情報官拂曉歸來》。鄧先生也是楊澄甫的太極拳學生,在澄甫公家常遇到傅鍾文,他說:「傅鍾文不但是楊澄甫的靶子,而且,楊澄甫的其他弟子,誰都可以把傅鍾文當靶子。」靶子是被打的人,是推手中的副手.這是傅鍾文的身份決定的,他在楊橙甫的弟子當中年齡是最小的,他比楊澄甫小25歲 又是楊澄甫的侄外孫女婿,雖屬遠親,但在輩份上.畢竟是又小了一輩。如上所述,在楊澄甫的身邊,有不少是軍界、政界、商界、文化界、藝術界,身份地位很高的人,把傅鍾文當靶子是常有的事。可是,這個「靶子」卻是一個金錢難買的角色,他能夠親身感受到各人發勁的特點,能夠親身承受對手發來的各種功力,都是難得的學習、鍛練機會。總之,傅鍾文在澄甫公身邊的學習、鍛練條件是十分難得可貴的,尤其是傅鍾文隨楊澄甫的廣州行。
1932年,楊澄甫應陳濟棠、李宗仁之邀去廣州教拳,傅鍾文隨行南下,這裡有兩張照片可以說明一些問題。一張是1933年在廣東法學院門口,共七人,傅鍾文緊靠澄甫公右臂;另一張是1934年12月23日,在廣州市政府國術組仝人歡迎楊澄甫先生合影,共41人,楊澄甫自然是在照片的前排中央,傅鍾文依然是緊靠澄甫公的右臂,傅鍾文在照片中的位置就反映了他在楊澄甫身邊的地位,如人們常說的」左膀右臂」。有人說傅鍾文隨楊澄南去廣州是護送,其實,恐怕不只是護送,而且還是護衛。如果只是護送,不可能如照片上,站在那樣顯要的位置上。還有人說傅鍾文沒有資格給楊澄甫當助教,其實,傅鍾文不僅是給楊澄甫當助教,而且是直接參与教拳。因為,在教拳中,楊澄甫只是指導,動作示範多是傅鍾文演示。從兩個人的年齡上著,當時楊澄甫是50歲左右,傅鍾文是25歲上下,完全是「父子」搭檔,雖輩份差異,但畢竟是遠親、楊澄甫1931年首次公布的拳照,又是他最滿意的拳架,傅鍾文的演示是楊澄南所有弟子中最能讓他滿意的,前面眾人的評說就是證明。在與對方交手時,傅鍾文常多退讓不敢發人,澄甫公坐在場外指揮:「鍾文,我們是外來的人,讓兩三招就可以了.」澄甫公話音剛落,對手就被傅鍾文發出場外。鍾文老師雖然未讓澄市公失過面子。但卻是帶著傷回來的,他的陰囊腫大,使幾個弟子疑惑不解,後來才知道,在與對手較量時,因發勁過猛而引發的毛病、傅鍾文老師的廣州行是澄甫公對傅鍾文的實地鍛練和培養,在澄甫公的弟子中。甚至在社會上,都是有一定影響的。有拳家說:「如果傅鍾文沒有跟楊澄甫去廣州見過市面,他是不敢於1944年10月1日在上海創辦『永年太極拳社』的」。在一次全國的武術家大會上,傅鍾文當眾說:「哪位拳家能夠讓我後退三步,我就跪下給他磕頭」。1992年,首屆溫縣國際太極拳節,大會評出三位太極拳大師,頭一位就是傅鍾文。
楊式太極拳面臨湮沒的危險,除了上面提到的「風格」說以外.還有其他方面的因素。
首先應該搞清楚什麼是楊式太極拳?
楊式太極拳是楊家三代人近百年的辛勤耕耘共同創造的,楊露禪、楊班侯、楊澄甫是三代造拳人的主要代表。楊露禪到河南陳家溝學拳,學成回歸後,獲楊無敵盛名;楊班侯承襲父業,功夫雖難說至爐火純青,但亦有「楊無敵」之名望;楊澄甫集三代人之大成,出三本書,作兩篇要文。演一套拳照,成為楊式太極拳之珍貴文獻。三代人的共同創造,一個整體缺一不可.所以,不能簡單地說楊式大極拳是楊露禪一個人創造的.沒有楊露禪就沒有楊式太極拳,是沒有任何疑問的,但是,楊露禪的業績只有傳說,未有史料左證。楊露禪一張照片都沒有留世,現在的照片是根據兒孫照片用電腦複製合成的。如果只有楊露禪,人們至今也不知道楊式太極拳是個什麼樣子;沒有楊班侯,楊無敵的聲望多少會受些影響;沒有楊澄甫,人們就不知道楊式太極拳今天的拳、劍、刀、槍、推手、大捋、散手這一體系的整套文字圖像資料,而只能限於傳說與相似。楊澄甫的拳論:「太極拳之練習談」、「太極拳說十要」,深入淺出、生動活潑、全面深刻、精準扼要地揭示了太極拳的真諦。楊澄甫拳資的風格匯聚了楊家三代人風格之大成,張、王、李、趙什麼風格的太極拳,怎麼能叫楊式太極拳呢?楊澄甫的論著、圖像文獻是民族文化的寶貴遺產,整個都應看成是楊澄甫的拳論。楊澄甫的貢獻是無與倫比的。有拳家把楊澄甫說成是「中國太極第一人」,是當之無愧的。楊式太極拳是楊家三代人共同創造,缺一不可,多一沒有。
中華武術是一定歷史時期的產物,「武術」一字在英文里譯成『martial arts』,即是「軍事的」、「戰爭的」藝術,在冷兵器決定戰爭勝負的年代,產生了中華武術、隨著熱兵器的發展,中華武術在戰場上的作用逐漸減退、1928年,國民軍將領張之江、馮玉祥等人,認為中國的傳統武術不但可以戰場搏殺、克敵制勝,而且能夠促進健康、防治疾病 發起成立了「國民政府直屬國立南京中央國術館」,簡稱「央館」,形展了人量的培訓、比賽活動和資料文獻的搜集整理工作。1937年,日本兵打到南京,正當英雄用武之時.「央館」卻解散內遷了,表明這時的「武術」已不是『martial arts』了,只好「解散內遷」。雖然「央館」解散,但是,在八年抗戰期間,大刀還是可以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的。砍了八年,日本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大概也就是中華武術作為『martial arts』功能的最後結束。這以後大概再也不會產生什麼新的真正的中華武術了,所以,中華武術才叫做遺產。中華武術任何一個拳種,都離不開有傷亡,都是有鮮血和生命孕育而成的。楊式太極拳的楊無敵,都是伴有傷亡的,據說,死在楊班侯手下的人,就不下二百個。所以,今天的拳家這個編一套拳.那個造一套拳,都是不符合歷史規律的,不科學的。
有很多楊式太極拳家,稱自己是傳人。傳人又分成一代一代,把楊露禪算作第一代,楊班侯算作第二代,楊澄甫算作第三代,楊澄甫的弟子們算作第四代,……,依次類推。這種把造拳人與傳拳人混為一談的稱呼是不妥當的。漢字書法幾千年,書法大家千千萬.沒有傳人之說。實際上,造拳人是很偉大的!他們創造的楊式太極拳,成為我們民族的寶貴遺產.而傳拳人又太雜亂了.有的傳人經多年研修,有很高造諧,為一般人窮畢生精力所不及,對弘揚楊式太極拳已經作出了很大貢獻:有的「傳人」確實令人不敢恭維,與造拳人混在一起,太貶低選舉人的身價了。選舉人以外的拳家,應該叫楊門弟子,現在所謂的第四代傳人,應該叫做第一代楊門弟子,以後不曾是第幾代弟子。都必須是以楊澄甫拳姿為標準,標準只有一個,尺子只有一把,這就是楊式太極拳統一的概念.楊式太極拳的統一指的是標準的統一。如果確實喜歡「傳人」二字,應該知道所傳的是什麼既不應是傳人的太極拳,也不應是傳人師傅的太極拳、傳人師爺的太極拳,而應是以楊澄甫拳資為標準的楊式太極拳。
應該分清學拳、練拳、教拳、著書立說的區別:
學拳應該以楊澄甫拳姿為標準,不要隨便什麼樣子都學;練拳應該不斷向楊澄甫拳姿靠近,這是一個長期鍛練的過程,甚至可以說是窮畢生精力的過程,就像傅鍾文老師那樣。學拳走樣是正常的事,練拳不像樣也是常有的事,只要你不是「自眩聰明妄加增損」自立「風格」,拳的樣子再差,都有資格說你練的是楊式太極拳;教拳就不可以隨便了,拳練得不像樣,是不應該教拳的。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教拳資格難以劃線,但是,都應接受學生用楊澄甫拳照的對比、檢驗。著書立說自然離不開以楊澄甫拳姿為標準和以楊澄甫形象為代表的大原則。有拳家著書,書名為《楊式太極拳》,但是用自己的拳姿說拳,把楊澄甫的拳姿附於書後,這是名副其實的本天倒置;有拳家只用自己的拳姿說拳,連楊澄甫的拳姿都不附,對於「楊式大極拳」這個名字來說,正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有幾種傷害楊澄南拳姿形象的傳說。關於「內外 說;「還楊式太極拳本來面目」說;「失去精髓」說等等。
關於「內外」說:有拳家片面強調內功,輕視拳姿外形,把內外分隔開來,把楊澄甫的學姿只看成幾張照片、空洞無物的外殼,看不出楊澄甫拳姿的內在精髓。其實,楊澄甫的拳姿,內外上下、形神一氣;剛柔相濟、無過不及;周身輕靈、節節貫串;柔中寓剛、棉里藏針。楊澄甫的拳姿外形是內在力學與外在美學的完美結合,是豐富內涵的必然體現,即所謂;拳家伸伸手便知有沒有,還可以說:看看腿和腳便能見分曉。沒有科學合理、美觀大方的拳架外形,就不可能有體內勁力的流暢通順;有科學合理的流暢內勁,做到「周身輕靈節節貫串」,也必形於外。有拳家把推手和太極拳功夫等同起來,其實,太極拳的功夫有基礎和實戰兩個方面,推手和統拳架都是功夫的基礎,練拳架則是功夫的主要基礎。應該說:真的太極推手也是可以練出些功夫的。真推手是免不了有傷害的,而現今的推手都是假推手。太極拳有八法:綳、捋、擠、按、采、挒、肘、靠,在大捋中,含有這八種技法。四正推手中含有綳、捋、擠、按四法。有些練推手的拳濃,很有一套,很多人都推不過他,其實不一定算真正的太極功夫,或者是因為他的力氣大;或者是因為他習練過擒拿、格鬥、摔跤等技法,這種情況在各種推手比賽包括國際性的人型比賽中都是常見的。有的人推手能力很好可是對於四正推手中的綳、捋、擠、按攻防轉換關係搞不清楚;有的人會練大捋,當問其大捋中綳、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的攻防轉換關係時,回答卻是;「老師從來沒講過」、真正的太極功夫必須在實戰中統出。正如一位地理學家所說:不用地圖學習地理等於不在水中學習游泳;在太極拳功夫中,不經實戰學習太極拳功夫也等於不在水中學習游泳。據說:楊澄甫到上海,曾帶了一位得意弟子,原計劃把上海委派他管理。可是,剛到不久,就被上海的弟子褚桂亭師伯打傷了,楊澄甫自然是很不高興的。後來,楊澄甫找個機會教訓了褚師伯一頓,褚師伯只好卧養養傷幾個星期。在中華武術興盛時期,像這種動手的事是常有的,如有人聘請澄甫公,就要送聘禮,有大洋、元寶、金條等,封好於盤中托出奉上,這裡就有功夫,受禮方派人去接,若沒有相當功底,是接不到禮金的。解放前的一天,傅鍾文老師帶師兄詹閑筱去復興公園尋找張慶麟師伯,從雁盪路大門進去,一進門就遇到了褚桂亭師伯,褚師伯向傅老師說:小師弟功夫好,教我兩招,傅老師沒有多說什麼、走一圈並未找到張師伯,就從復興路大門走出復興公園。褚師伯未跟出復興公園,但在後面卻說:「你教拳不要錢,我們吃西北風啊!」對傅老師的義務授拳,上海的師兄弟是有意見的,但尚未到出手動武的程度。公眾評說褚桂亭的拳架剛勁有力,傅鍾文的拳架雍容華貴。1928年「央館」成立時,首期教授班57名學員,都是來自各省、各流派進種的高手,所設的正、副班長,飯吃不好,覺睡不好,從早到晚都有人找他們比試,最後的教授班只好不設班長。現今社會隨便比試、出手傷人的事就不多見了。
一位拳家出了一本《楊式太極拳》的書,封面上注「還楊式太極拳本來面目」。其實,楊式太極拳本來的面目早在七十多年前,楊澄甫己經準確展示。如果這位拳家超越了楊澄甫,就沒有必要再叫楊式太極拳了,否則會擾亂楊式太極拳的本來面目。
據傳田兆麟老師十三歲時就被楊健侯收回家裡,與楊澄甫一起向楊健侯學拳,由於楊澄甫學習不努力,所以楊澄甫已經失去了楊式太極拳精賄,田兆麟才是楊家拳的真正代表。這個傳說似乎有聲有色,但事實並非如此,它沒有搞清楚楊澄甫和田兆麟的年齡,沒有搞清楚楊澄甫學拳練學的條件。事實上,楊澄甫比田兆麟大八歲,田兆麟進楊家開始學拳時,還是個十三歲的孩子,楊澄甫已是二十一歲的大男人了。澄甫公說:「稍長先伯父班侯公,命余從之學。」就是說楊澄甫在七、八歲,甚至六、七歲時,楊班侯就催促他學拳了,又經過楊露禪以其為強國、強民奮鬥終身的高尚品德和勤奮毅力,耐心啟發、教導,楊澄甫才「恍然的先大父之孳孳斯術」,「遂欣然請受教」。楊澄甫之「請受教」顯然指的是楊露禪、楊班侯的傳授,因為,楊家的楊無敵指的就是楊露禪、楊班侯。可以說:在田兆麟出生以前,楊澄甫就已開始跟楊露禪、楊班侯學拳了,尤其是楊露禪高尚武德的感召,成為激勵楊澄甫終生的楷模,田兆麟老師就沒有這種條件了,楊澄甫對楊式太極拳的歷史貢獻也是田兆麟無法相比的。在1931年出版社的《太極拳使用法》一書中,田兆麟的名字列入了楊澄甫弟子的名單里,明確地表明了他們是師徒關係,事實上,田兆麟老師也是一生忠於楊家的。在楊澄甫的《太極拳使用法》一書中,四正推手法部分,是董英傑和田兆麟二位師伯所演示的。傅鍾文老師《楊式太極拳》一書中的四正推手,也是選用了他們的拳照。由於傅老師的書用的是描繪圖,開始我沒有認出,當我看到兩人的照片時,引起我極大的關注。再仔細研究兩人的神態,感到他們的四正推手綳、捋、擠、按攻防轉換關係非常精準規範。後來我把這四張照片印發給我的學生,要他們仔細讀懂綳、捋、擠、按四法的真正含義,認真學習。四隅推手是楊澄甫師爺和田兆麟師伯二人所演示的,其中的綳、捋、擠、按、采、挒、肘、靠八法關係系,更是標準、規範。《太極拳使用法》中的太極粘黏十三槍,也是董英傑和田兆麟二位師伯所演示,其神韻風度也給楊式太極拳系統增添了光彩。可惜田兆麟師伯的更多信息就不太詳盡了。田師伯教拳,以田兆麟太極拳社的名義,只有動作名稱,沒有其它材料。今大不應該以抬高什麼人去貶低什麼人,貶低楊澄甫就傷害了整個楊式太極拳。
八十年代初,牛春明老師的《楊式太極拳》一書,到1998年,以《牛春明太極拳》為名出書了,書序中說:牛先生生前就想出一本能反映自己風格和特點的太極拳書籍」這就對了。《牛春明太極拳》這個書名,反映了牛春明老師自己的風格和特點,不是楊澄甫的風格和特點。六十年代初,有拳家建議牛春明與傅鍾文合編《楊式太極拳》一書,牛春明老師勉強同意與傅鍾文合作,勉強同意以楊澄甫源姿為標準,但仍主張自己單獨出書,最後還是將書稿要回。每一個人都有權利編造自己風格的太極拳,但是,不應隨便使用「楊式太極拳」這個專用名字,如鄭曼青的《鄭子太極拳十三篇》,董英傑的《太極拳釋義》等等。不同的風格,應該用不同的人名,書名。其實,用人名不應該看成就是為名,人名雖然表示人的水平和造詣,但首先代表的是作者對書中知識論著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
四十多年前,在否定牛春明太極拳作為楊式太極拳時,崔毅士老師起了很大的作用,可是,據說就在那個年代,崔毅士老師自己編了一套56式太極拳,今天有人把它定名為「傳統楊式太極拳」,這是崔毅士老師的意圖吧?!崔毅士和李雅軒二位老師的拳架是與眾不同的,他們的弓步不是按照膝蓋不超過腳尖的原則,他們都是膝蓋不超過腳跟的。崔毅士老師後期的功架,膝蓋有時前移了一點,但比牛春明老師的拳架與楊澄甫的拳姿相距更遠。牛春明老師用81式,與85式沒有區別 來加增損。崔毅士老師的56式增損就多子,所以,和牛春明老師的太極拳一樣,應該叫《崔毅士太極拳》。而且,崔毅士老師的太極拳也應該配以崔毅士老師的拳照和崔毅士老師的文字說明。崔毅士老師的功架與眾不同,神武、雄偉,對於學習研究楊式太極拳,有很重要的參考價值。崔毅士老師的一套功架,不是隨便什麼人都可以頂替的,這是知識,這是科學。
還是應該牢記楊澄甫的要求:「太極拳只有一派,無二法門。不可自眩聰明,妄加增損。」出就重視康戈武教授的警告:「若不進行必要的充一,再一代代轉傳下去,失去楊式太極拳架的『原生態』將是難免的」。現在楊式太極拳的傳授多屬轉傳,有的還是一轉再轉。轉來轉去,人們真的就會不知道楊式太極拳的本來面目了。
楊式太極拳的愛好者們,都應該以楊澄甫拳資為標準,自覺維護楊式太極拳的統一,保護楊式太極拳。
最後小編也分享一下由傅鍾文老師的太極圖書作品,精典收藏,尤其是學習楊式太極拳的朋友,這拳架也算是正宗的了!
點擊展開全文
※有「寧傳十手拳,不傳一手胯」 太極拳之松胯!太極拳一切動作的變化莫測全依賴胯的動作,以胯根為主宰!
※「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沒有」太極拳和太極操的分別
※太極內功不神秘:太極拳內功的練習方法
※北平武術界瞧不起太極拳,陳照丕設擂17天無人能敵
※太極圖是物質、能量、信息的載體!
TAG:太極 |
※太極拳與「太極」,不要混為一談!
※關於太極松功!鬆柔是楊式太極拳修鍊的終極目的,離此則一無所有
※練楊式太極拳你不得不修鍊的太極拳抽絲功!
※太極雷雷輸的冤不冤?太極拳真的不能實戰?他學的可能是假太極拳
※太極祖師張三丰為什麼能長壽,可不只是打太極拳,還有兩點很重要
※沒有站樁的太極拳不是真正的太極拳
※太極推手,練太極拳不可忽視的環節!
※太極拳必須練內功,否則不是太極拳,而是只有外形沒有內涵的太極操!
※太極拳的「手上不要有東西」,太極拳最基本的真傳?
※太極拳,為什麼叫「太極」?
※練太極拳不了解脊柱,就不懂太極!
※得太極拳呼吸與換勁之法,則太極拳功夫必成!
※太極拳與太極推手的魅力!
※你練的是太極拳還是太極操?
※掌握了太極拳的五個要領,還怕練不好太極拳?
※太極拳無極樁的練習法!你的腹部沒有這個點是不可能練出太極拳的功力來!
※真愛太極拳者,對於太極三無畏
※練太極拳,要先找到無極狀態,才會迷戀太極拳
※《上善若水,王氏水性太極拳講記》史無前例,絕無僅有的好書,這就是太極拳的真諦!真正的太極拳授課實錄!推薦太極拳愛好者人手一本!
※柔弱的太極拳豈能無堅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