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腸道病毒與糖尿病的發展關係密切
Herbert Virgin IV 博士與博士後研究員Dale Balce博士交談。Virgin博士領導了一項研究,將腸道病毒與1型糖尿病的發展聯繫起來。研究表明,攜帶特定病毒的兒童比那些攜帶不同病毒組成員的兒童更容易患糖尿病。
醫生無法預測誰會患上1型糖尿病,這是一種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在這種疾病中,免疫系統會破壞控制血糖水平所需的細胞,需要每天注射胰島素並持續監測。
現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腸道中的病毒可能會影響人患病的幾率。腸道病毒群落(或病毒)多樣性較差的兒童更容易患有1型糖尿病。此外,攜帶一種特殊病毒的兒童比那些攜帶不同病毒組的人更容易患上糖尿病。
病理學和免疫學博士、該研究的作者Virgin博士疏導:「我們確定了一種與降低風險顯著相關的病毒,另一組病毒與針對兒童自身細胞發展抗體的風險增加有關。看起來這兩組病毒的平衡可能會控制產生1型糖尿病的抗體的風險。」
這項研究結果發表在7月10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上,他們提出了一種預測、甚至可能預防生命改變的診斷方法。
1型糖尿病發展分為兩步過程。首先,一個人在胰腺細胞中獲得抗體,負責生產胰島素,胰島素是一種允許細胞從血液中吸收糖分的激素,這樣它們就可以將其燃燒成能量。一些孩子會產生抗體——被稱為自身抗體,因為它們針對人自己的細胞,但永遠不會發展成疾病。
然而,在其他的孩子身上,這種自身抗體標誌著身體自身免疫系統對胰腺細胞進行了漸進的攻擊,殺死了他們並阻礙了身體產生胰島素的能力。當胰腺不能產生足夠的胰島素時,一個人就會患上1型糖尿病。
這項新的研究依據是赫爾辛基大學的Mikael Knip博士,馬薩諸塞州總醫院和哈佛醫學院的Ramnik Xavier博士,研究了33名兒童的使他們有高患1型糖尿病的風險的腸道細菌生態系統。研究人員收集了從出生到3歲的兒童的每個月的糞便樣本,並監測孩子們的自身抗體和疾病的發展情況。在一小群患有1型糖尿病的兒童中,研究小組注意到在診斷前腸道細菌種類的多樣性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但是這項研究只研究了細菌,而不是病毒。
因此,華盛頓大學的病理和免疫學助理教授Guoyan Zhao博士和他的同事們採集了相同的樣本,並分析了一小部分兒童的病毒數量。他們仔細配對了11名繼續獲得自身抗體的兒童,其中5名後來發展為1型糖尿病,11名未發展自身抗體或疾病的兒童。所有22名兒童攜帶的基因使他們處於高度發展疾病的風險。
在11個未發展自身抗體的兒童中,有5個孩子發現了與環狀病毒相關的以前未知的病毒。環狀病毒是一種小型病毒,可以感染多種哺乳動物,但很少與病毒性疾病有關。
研究的第一作者Guoyan Zhao博士說:「環狀病毒從未與人類疾病聯繫在一起。多條證據支持我們發現的病毒與自身抗體的反向關聯。這表明,有一個圓環病毒可能在糖尿病高風險的人是一件好事。」
研究人員還發現,一組被稱為噬菌體的病毒在腸道內感染細菌,而不是人類細胞。攜帶細菌噬菌體的兒童,是腸道細菌的主要群體之一,他們更有可能患上糖尿病。
同樣也是分子微生物學教授的Virgin博士說:「以前的研究已經發現,桿菌種類的變化與1型糖尿病有關,我們發現,感染桿菌的病毒與自身抗體的發展有關。(sunshine2015 206042)
※身體出現這類疾病會大大增加感染HIV的幾率
※女性經期不準的八種原因!
※2型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吃的9種食物!
※準確測試細胞年齡的新方法,把疾病扼殺在搖籃里!
※抗癌藥物引發心血管疾病,使癌症治療陷入困境!
TAG:來寶網 |
※研究發現: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與埃博拉病毒有關
※研究發現致病病毒的新特徵為疾病開發新的抗病毒藥物
※研究發現,殺死癌症的病毒可以提供揭示腫瘤和預防疾病複發的指令
※最新研究:艾滋病毒細胞功能障礙的發現揭示病毒是如何工作!
※華人學者發現乙肝病毒感染誘發肝癌的機制!
※研究發現的一種變異的HIV病毒,會使艾滋病發展得更快
※腺病毒性肺炎容易引發眼結膜炎
※感染了皰疹病毒會引發什麼疾病
※科學家能在病毒爆發前發現「喪屍」病毒嗎?
※哪些病毒會引發病毒性支氣管炎
※《自然》子刊:唾液病毒會造成肺癌?中山大學科學家發現,EB病毒感染可能與與肺淋巴上皮瘤樣癌有關丨科學大發現
※犬貓流感病毒的研究進展
※美學者研究發現胃病病毒能以集群的方式傳播
※研究揭示皰疹病毒如何加速阿爾茨海默病的發病
※研究發現蜱蟲可能攜帶一種新病毒
※抗乙肝病毒新型藥物研發進展
※研究發現外泌體協助丙型肝炎病毒免疫逃逸過程中的重要調控因子
※丙型肝炎病毒,從發現到治癒
※科學家在蝙蝠體內發現的病毒與埃博拉病毒有關
※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研究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