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不忘初心,所有的智慧,不過是找回自己
十二歲那一年,王陽明問曾經考上狀元的父親:「讀書有什麼用?」父親回答說:「讀書可以做大官,像我中狀元後做官,靠的就是讀書。」
王陽明又問:「父親中狀元,子孫世世代代還是狀元嗎?」
父親回答:「只有我這一世。你若想中狀元,還是要去勤讀書才成。」
王陽明笑著對父親說:「只有一代,這狀元沒什麼稀罕的。」
後來他向私塾的老師提出了一個很不尋常的問題:「什麼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事?」
老師說:「讀書考上科舉最重要。」
王陽明直言不諱地反駁老師:「讀書考上科舉恐怕還不是最重要的事,或許讀書學做聖賢才是。」
「人皆可以為堯舜」,「人要做第一等人,為第一等事。」
少年時期的王陽明就認為,學聖賢就是不以功名利祿為目的,而以成聖當偉人為目標。當然,那時的王陽明對「讀書做聖賢」還只是朦朧地嚮往,是他的良知的天然呈現,其後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將這個「我心」變成天下之公器。
何謂聖人?《中庸》說:「唯天下至聖,為聰明睿知(智)」,誰能做到耳聰、目明、心睿之智呢?唯天下至聖。在王陽明看來,聖人只是具備了一種才能而已,那就是致良知。大眾不能做到聰明睿智,只是因為不去致良知。
王陽明認為,「格物致知」中的「致知」就是致吾心內在的良知。這裡所說的「良知」,既是人的道德意識,也指最高本體。良知人人具有,個個自足,是一種不假外力的內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將良知推廣擴充到事事物物。
後來王陽明對「良知」進一步解釋為「夫良知即是道,良知之在人心,不但聖賢,雖常人亦無不如此」。也就是說,「良知」是一切道德的根本,只要你有良知,就能得道。
道德良知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即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越大,為非作惡就越大。
所以說,一個人一定要具備一種堅守自己良知和底線的品質。但你想做到「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做到「君子出淤泥而不染」,則是極為不容易的。就像蘇武牧羊19年之久,歷經艱辛,拒絕匈奴的各種威逼利誘,只為守節,這是相當難能可貴的。
明代于謙有一首著名的詩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當我們要在違背良知與遵循良知之間做出選擇的時候,即便付出再大的代價,也應該堅守自己的良知。堅守良知,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
一、所謂的初心,就是別忘了為什麼要出發
南朝宋帝國第五任帝劉駿(孝武帝)是個混賬皇帝,嗜殺成性,性情尤其卑劣。
宋帝國開國皇帝劉裕,生前在皇宮建了一個小型博物館,博物館裡陳列的都是他貧賤時期,給人當傭工使用的燈籠麻繩之類的東西。
劉裕的起心動念很簡單:讓他的後裔子孫們看到這些物品後能觸目驚心,因而能體念祖先創業的艱苦,戒慎恐懼,如履薄冰。
劉駿某次實在閑得無聊,就跑到這個博物館中,群臣對這些物品都大加讚賞,劉駿卻羞愧難當,認定是莫大恥辱。他命人將這些東西全部燒毀,又指著劉裕的畫像道:
「他只不過是個莊稼漢,混到這個地位,實在是有些過分。」
劉 裕
劉駿死後,他的繼任者比他還凶暴頑劣,最終把南朝宋帝國帶進了墳墓。
南朝宋帝國只有六十年,九任皇帝,九任皇帝中,卻有六任是暴君,這是個奇蹟。而奇蹟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開國皇帝劉裕之後,大多數繼任者忘了老祖宗的初心。
東晉時代,門第論高低,劉裕一介布衣,全靠個人打拚,混成了開國皇帝。他明白這份功業來之不易,能保住這份功業的唯一方式就是,讓他的繼任者,包括他自己不可忘了他本人走過的路。
這條路是用艱苦奮鬥和戒慎恐懼鋪就,指引其走過這條路的正是他的起心動念,創建一份功業,為大多數人和子孫後代謀求秩序與幸福。
中國歷史上任何一位開國皇帝都有這樣的初心,也希望子孫後代能銘記這份初心,絕不能忘記為了什麼而出發,未來的挑戰越是殘酷,就越是不能忘記初心。
但是,中國帝制時代,任何一個王朝只要經過三代左右,就會危機四伏,進入瓶頸期,運氣稍好的勉強通過,比如漢唐宋明清;運氣不好的,馬上滅亡。比如秦隋,分裂時代不勝枚舉的短命王朝。
歸根結底,就是因為建立初心的人的後裔忘記了祖宗的初心,忘記了他祖宗為什麼出發,忘記了祖先的功業絕非牢不可破,如果不能保持祖宗的初心,那祖先的龐大功業只是建立在沙灘上的危樓大廈!
我們大惑不解的一件事是,那些忘記祖宗初心的後裔們也有後代,難道他們不知自己的所作所為,正在給後代積累惡報?
一個人忘記祖宗的初心,容易,因為他沒有經歷過祖宗的艱辛。人對沒有經歷過的情境,總是那麼漫不經心。所以,當你苦口婆心的對一個從未經歷過苦難的人,大談苦難,你得到的只能是嗤笑和過耳即忘。
二、當你忘記過去,就註定沒有未來!
一個忘記祖宗的初心,容易;忘記自己的初心,更容易。
1644年,李自成帶著他在浴血中成長起來的大順兵團攻克北京,這支全部由貧苦農民組成的兵團,一進北京,立即忘了從前為天下蒼生謀福利,艱苦奮鬥的發心起念,開始奢侈腐敗,比他們痛恨的大明王朝還要令人印象深刻。
李自成因貧苦而造反,理想遠大,就是為了改善天下勞苦大眾和他本人的生活。在造反的十幾年中,他多次被明王朝逼入絕境,仍然堅持推翻明王朝,面對明王朝的招降,他嗤之以鼻,寧可死也不忘初衷。
老天眷顧他,讓他數此絕處逢生,終於滅掉明王朝。但是,他一進了北京,就如同換了個人,什麼都忘了,只記得眼前的榮華富貴,忘了自己為什麼出發。
不到一個月,李自成的大順兵團在滿洲人的鐵騎下,土崩瓦解。李自成倉皇逃出北京,逃到他出發的地方。但再想出發,已不可能,他後來被憤怒的,他一直想拯救的百姓殺掉。
李自成現身說法,告訴我們:當你忘記過去,就註定沒有未來!
三、初心光明,前途自然光明
嚴嵩年輕時,意氣風發,有著乾淨的理想和捨我其誰的擔當精神。後來步入官場,盡全力而向上爬,希望能得到大展宏圖的平台,創建奪目的事功,名垂史冊,為子孫後代,為天下蒼生貢獻自己的全部心力。
然而,官場的陰暗和血腥,讓嚴嵩逐漸感受到,憑藉一腔熱血和乾淨的理想,不可能爬上高位。在進行了無數次思想鬥爭後,他放棄了從前的發心,開始猛攻官場秘籍,諂媚領導,排擠同僚,最終他爬上了最高枝,也爬上了遺臭萬年的金字塔。
人很難銘記初心,因為初心是我們內心最乾淨,良知最光明時的正念。這種正念必須要到污濁而複雜的事情上去展現,所以,它必受到阻礙和挫折。
尤其是,你堅持的信仰越偉大,和你同行的人就越少,孤單上路,忍受寂寞和各種各樣的打擊,縱然是鋼鐵巨人,也會猶豫最後只能放棄。
但是,這個世界上就是有那麼一種人,始終不忘初心,堅持信念、忍受寂寞和千奇百怪的打擊,以最後的事功,回饋自己內心那份執著與堅持相伴風雨的良知!
我們稱這種人為偉人。
四、所有的智慧,不過是找回自己
不忘初心,不是讓你不改初衷,時光在流逝,情境在轉移,你不可能畫地為牢,永遠堅持初衷。所謂不忘初心,是讓你有包容之心,為了你內心深處最恢宏的理想,萬物皆備於我。
可以說,不忘初心,是一種人生境界。
你是否能抵達這種境界,取決於你內心的堅定和良知的光明。你能否抵達這種境界,更取決於你的初心是否和大多數人的良知指令相同。
有些人的初心是發家致富,有些人的初心是普渡眾生,這就是境界的高低。而良知告訴我們,大多數人的境界都是普渡眾生,發家致富的初心並沒有錯,但太低了。
所以說,不忘初心,必得始終。但這始終,卻有高低之分。
文系京博國學(ID:jingboguoxue)編輯整理
轉載須授權,侵權必究
圖源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點擊展開全文
※各種名貴蓮花,都是第一次見,香風淡淡祝你夏安!
※今日入伏:「伏」有大智慧,伏久者飛必高
※北大教授:年輕人讀書的功利心態令我痛心
※《紅樓夢》:秦可卿的死亡里隱藏著一種孤獨
TAG:京博國學 |
※王陽明:不忘初心,所有的智慧,不過是找回自己!
※讓心歸零,就是不忘初心,永不言棄,看清自己
※不忘初心,做自己就夠了!
※不忘初心,做最好的自己!
※不忘初心,回望我們的過去
※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它的下半句是啥?為什麼人們不願說
※有時候不是我們不愛了,只是忘了當初是怎麼愛的,勿忘初心,方得始終
※王陽明:如何才能不忘初心
※黃子韜:願你能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忘初心,永遠開心下去
※那些不忘初心堅持夢想的星座們,最值得我們學習,看看都有誰?
※不忘初心,這些明星做到了,裡面有你喜歡的明星嗎?
※不忘初心的你,還記得你的初心么?
※努力又認真的李易峰,不忘初心,在提高自己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做人: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一直聽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才明白真正內涵
※未來9天,不忘初心,不拋舊情,與舊愛不離不棄,和好如初的星座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和蛙兒一樣,要記得「回家」
※不爭朝夕,不計輸贏。不忘初心,做自己
※不忘初心,堅持夢想!
※寫給未來的自己一段話,不忘初心,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