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日記:開平鄉村的西洋樓,看上去身世就不簡單
本文作者「帽匠」,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碉樓立在田間地頭,方方正正,高挑又怪異。
如果不仔細地回看100多年前的那段歷史,現在的人或許已經很難理解為什麼在中國農村的地界上會出現這些「不中不洋」「不古不土」「不三不四」的建築。
這個故事千頭萬緒錯綜複雜,三言兩語可講不清楚,硬要簡單粗暴地概括的話,就是那些早期「海歸」和今天的留洋人士一樣,即使在國外混不下去,也要將洋人的生活方式移植到國內,以彰顯自己與眾不同的審美趣味。不過,與今人不同的是,當年那是千真萬確的「混不下去」。
19世紀後期的美國,針對華人的種族歧視愈演愈烈,終於在1882年成為一紙《排華法案》,華人勞工被拒於國門之外。到了90年代,「黃禍論」又甚囂塵上,加上本來的華人不得購買房產、不得與白人通婚以及各種行業禁入法規等等制度性歧視,華人可謂生活於水深火熱中。當時前往美國的勞工以男性為主,本已性別失衡,華人無法再入境後這一境況雪上加霜,大多數華人根本無法娶妻生子、安家落戶。所以還買得起回程票的人許多選擇了打道回府。
雖然在美國歧視橫行,但在太平洋的另一岸,這些回鄉的華僑卻展現了完勝美國人的文化包容性,在硬體上,他們搬回了或希臘式、或羅馬式、或拜占庭式的建築風格,還搬回了美式的浴缸、馬桶、座鐘和留聲機。在軟體上,則帶回了像模像樣的西方生活方式,男人用髮油,女人用香水,給這鄉土之間帶來了一絲洋氣。在赤坎鎮,有一個村由加拿大華僑建成,就索性取名叫「加拿大村」。
立園裡的美式浴缸。
1900年至1931年間,開平共興建了1648座碉樓,佔總數近90%。
時間回走50年,這些華人是在加州的淘金熱和美國「西部大開發」時期來到美國的,有一些是被「黑中介」騙了過來,有一些是被「賣豬仔」賣過來的,有一些是自願的。或許說「自願」也有些牽強,因為當時民生疾苦,不出來謀生,就要死在家裡。這些華工在這裡出賣勞力,或經營餐館和洗衣店,生活並不輕鬆,但勤勞肯干,不至於餓死他鄉。
但這「勤勞肯干」也是排華的禍首之一。60年代起,爭取勞工權益的工人運動燃遍西方世界,美國人也開始積極爭取包括八小時工作制在內的各種權益,但每有遊行示威和罷工,「勤勞」的華人就趁虛而入,搶佔工作機會。這種行徑,很快使華人成為害群之馬。加之南北戰爭後的70年代,經濟低迷,正在艱難生計中無處發泄的美國人自然將苦悶轉化成了對華人的仇恨,針對華人的歧視這才蔓延開來,最終迫使華人回鄉、建樓。
不過雖然這些樓充滿西洋風情,但也沒被稱為「開平西洋樓」,而是「開平碉樓」,這就要從另一頭說起。
方氏燈樓,自力村外山坡上的一座「更樓」,是座防禦性哨塔。
時間再一次回走50年,來到1850年代的淘金時代,礦工們正在金礦中逐利,但在粵西的這片土地上,人們正在互相追殺。廣府人與客家人的「土客械鬥」已經斷斷續續持續數年,而1856年在四邑地區發生的械鬥延綿12載,共造成雙方五六十萬的傷亡。
械鬥不止,盜匪橫行,民不聊生,都迫使鄉民離開故土去異鄉謀生,也使他們在回鄉時格外注重房屋的防禦功能。
立園是我們去的第一站,這是華僑富商謝維立攜家眷興建的一個別墅群,共有六座別墅和一座碉樓,雖然建築的牆面已經漸漸褪色,青苔、蛛網和牆漆脫落造成的黑色也在一點一點地吞噬原來的鵝黃色,但在上世紀30年代,這裡曾風光無限。
大戶人家在房屋的防禦性能上也格外花功夫,這裡的窗戶分四層,一層玻璃窗,防風雨;一層紗窗;防蚊蟲;一層鐵窗,防盜匪;一層厚鋼板,防子彈。彼時富裕人家生存環境之嚴峻可見一斑。往立園深處走,別緻的毓培別墅立在西南角上,牆面上有幾個細長的開口,那是防禦時可向外射擊的槍眼,和鐵窗一樣,這是碉樓的標配。
立園。泮立樓。
於泮立樓俯瞰後面的晃廬。
毓培別墅。
3公里外,興建更早的自力村看上去更有碉堡的氣質,在村外的小山崗立著方氏燈樓,那是村民集資修建作預警之用防禦工事。村子裡,除了幾座(或許因為興建較晚)帶有小花園的廬外,有九座獨幢的碉樓,方方正正,高挑又怪異。12月末,耕過的黃土地還在等待播種,碉樓們矗立在光禿禿的田間地頭,有些奇怪的荒涼。
要等到來年油菜花開的季節,這裡才會迎來遊客的大部隊和他們對於《讓子彈飛》取景地的好奇心。
自力村碉樓。
實際上,在列選為世界遺產之後,這裡已經進入了最熱鬧的時期,在此之前,碉樓們曾長期無人問津。
1936年,立園剛落成沒多久,謝維立就攜家眷重返美國;40年代後,《排華法案》被廢除,或許再加上國內的政治原因,已重新在家鄉落腳的華僑們也紛紛再次踏上遠渡重洋的移民之路,風靡一時的碉樓風潮自此告一段落,已經建成的也因風吹雨淋和缺少修繕而破敗起來,甚至逐漸荒蕪。
今天的碉樓村落,和中國的許多鄉村一樣,衰頹是顯而易見的。
號稱「中國最美村莊」的馬降龍村,在旅遊淡季,人跡稀少,農家樂養的走地雞散著步,還不太擔心遊人們的腳步和胃口,貓兒則在窗台上懶懶地曬著太陽。許多樓在地圖上沒被標記,隱藏在竹林中,鐵窗半開,漏出裡面的鐵欄杆。少數幾個可以入內的碉樓如今人去樓空,只有一兩個檢票員在入口無所事事地等待遊客的到來。碉樓里,擺設如常,曾經的卧室里草席還鋪在床上,但已經散開。過堂風吹動鐵窗,發出吱吱呀呀的怪響,樓里樓外,都是不需布景就可以變成驚悚片取景地的樣子。
藏在竹林中的碉樓。
草席散亂地鋪在床上。
即使在今天,碉樓的保護也面臨很大的缺口,政府不得不想出了「認養」政策,吸收社會資金來填補資金的空缺。但這依然是杯水車薪,一些不成規模、不太出眾的碉樓被閑置在路邊,任由荒草蔓過牆角。
離開鄉間小路間的馬降龍村,坐上613路公交車繼續往西南,就可以到蜆岡鎮,錦江里村就在這裡。但錦江里沒設公交站,告訴司機要去錦江里,他就會在適當的時機停車,不過從大路走到村子裡也有很長一段路。
景點的檢票點設在村口,因為沒有太多遊客,檢票工作似乎也很清閑,如果檢票員就是當地村民,那每天步行兩分鐘就可以走到這個工位。
說是碉樓群,整個村子還是以較低層的廬和平房為主,三座碉樓升峰樓、錦江樓和瑞石樓則高高地立在村後。其中瑞石樓風格獨樹一幟,高達九層,據說樓主黃璧秀興建碉樓的時候他的老父親勸他不要太張揚,和其他人一樣蓋四至六層,但黃璧秀不從,偏要蓋全縣最高的樓,於是才有了這第七層上這帶有羅馬式穹頂的角亭、第八層的西式塔頂和第九層同樣別緻的涼亭。
瑞石樓。
錦江里的村屋。
9層樓高,即使放在今天的農村也能算得上高樓。而且當時還沒有電梯。
在20世紀初興建碉樓的那陣風潮里,這裡曾有過短暫的繁榮,而這一帶的中心赤坎鎮也曾是開平的中心,這裡的墟市也曾人聲鼎沸,但後來縣城遷去了三埠鎮,也就是現在的開平市區。
如今赤坎鎮是一個略顯破舊的小鎮,居民們在路邊曬著魚乾、煎著小毛魚,給古鎮罩上了一層腥味。清晨,我站在潭江邊,對面的風情街牆皮已經斑駁,漏出下面的青磚,小販們還沒出攤,但為他們遮風擋雨的大傘還支著,靜靜地褪著色,宣示著這裡的確已進入了工業文明。往北走,建築更加老舊而缺少維護,在街市附近,曾經白色的牆面都已經在污垢中變成褐色,給紅藍色的蛇皮布搶去了風頭。在路邊,一位大叔在滾水中屠宰著一隻狗。
赤坎鎮街景。
在旅遊攻略中倍受推崇的幾件赤坎小吃,則是路邊攤和蒼蠅店。馬仔豆腐角的小吃10元一飯盒,還可以雜拼,每樣都來一點兒。我後來才發現,所謂豆腐角就是在香港被稱作「釀豆腐」的東西,只是製作水準比公和荳品廠的還粗糙一點,一口大鍋還靠燒木材來加熱。另一家小煌飯店就開在馬路對面,黃鱔煲仔飯15一份。價格更感人的是英記糖水店,不知道是什麼來頭的「蛤蚧膏」和獨創的「三合一」4塊錢一份。晚上剛過7點,街道就已經黑透了,我們坐在店外的日光燈下品嘗了這小鎮的特色甜品,你可以從我的照片的噪點中看出街道有多黑。
馬仔豆腐角。
小煌飯店。
英記糖水店。
「蛤蚧膏」和「三合一」。
在縣城平淡的日常生活之間,曾經土人與客勇的喋血械鬥的仇恨,曾經窮苦人家與豬仔館簽訂契約的無奈,曾經勞工踏上遠渡重洋的客船的心酸,曾經華僑攜款回鄉的期盼,都已經煙消雲散。再往前追究,太平天國時期廣東洪兵響應洪秀全而起事,官府則鼓動以客家人為主的民團進行鎮壓,終結成土客仇恨的一顆種子;太平天國又是鴉片戰爭釀下的苦果;而鴉片戰爭,又有更複雜的時代背景。
可是歷史洪流終散盡,只留下了粵西的一座小鎮,和鄉間座座碉樓歷史洪流終散盡,只留下了粵西的一座小鎮,和鄉間座座碉樓。
更多赤坎鎮街景,請移步相冊老嶺南老嶺南
(全文完)
本文作者「帽匠」,現居香港,目前已發表了13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帽匠」關注Ta。
※豆瓣書店福利月,全場7折,另有折上折!
※豆瓣評論:靈兒和月如,你選誰?
※幾大手繪本水彩手繪使用心得分享
※豆瓣小組帖子:我說我工作壓力大,結果男朋友居然!
※豆瓣樂評:李健:段子手之外,一個保守的音樂弄潮兒
TAG:每日豆瓣 |
※晚清老照片:威風八面的清朝官員,西洋鐘錶看上去很時髦
※城事|陪我回清朝的倉山街頭走一走 ,看看西洋的建築樓
※晚清老照片:百姓看西洋片目不轉睛,光緒的皇后長相不忍直視!
※依偎在天山旁的湖泊,美如仙境,還有「大西洋最後一滴眼淚」之稱
※絕對不騙!世界品質最好的鑽石來自大西洋深處,快上船來看看……
※非學日本人裝修,全房榻榻米柜子,跟西洋景一樣,天天來人看!
※古代皇帝第1次見到西洋美女,李世民:哪裡來的妖怪,快關起來!
※東山島這一座民國時期的西洋建築,你了解嗎?
※就讓春姑娘帶你坐一次西洋風火輪
※《環大西洋2》為蹭熱度而來,豆瓣無評分,網友:這就是簡配版
※皇帝也愛吃零食?溥儀每次去西洋餐廳,都會將一零食買上幾大桶!
※晚清罕見老照片:慈禧假扮「菩薩」,清朝官員擺弄「西洋炮」!
※住漂浮酒店,去北大西洋跳島,關於水上旅行的新感覺
※明朝鄭和七次下西洋,掙回的寶物都去了哪兒?故宮裡的這個地方不得不提
※皇帝第一次看到西洋美女時,究竟是什麼反應?看看李世民就明白了
※跨大西洋飛行日記,記錄了每個旅行者的不開心
※「西洋鏡」叢書:從西洋鏡里看中國
※北冰洋與大西洋正在合併,未來地球上可能只有三大洋了
※《環太平洋2》看不過癮?《環大西洋2》資源來了,看完以笑瘋
※《環大西洋2》再次山寨《環太平洋2》,網友:可惜沒景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