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討論「上癮」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麼?
寫在前面
本文為近期閱讀(《稀缺》)和一些感悟(得到專欄)的合集,所以你讀完本文也相當於讀完了兩篇讀後感,若覺得時間緊迫,可以直接看結論,但那樣的話,我覺得你會錯過很多啊!
對了,隨手轉發給有「癮」的朋友,說不定可以減弱他們的癮。
之前在《你也可能會是下一個王者榮耀》最後對如何戒網癮給了一點拙見,今天再展開說一下——
一個像我這樣曾經痴迷於遊戲的人,是如何擺脫遊戲,蛻變成以閱讀為樂趣,以工(zheng)作(qian)為己任的模範青年的呢?
1
跳出管窺的思維
最近在看《稀缺》這本書,講到稀缺引起的管窺效應。
先丟一個問題,造成消防隊員喪生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等等,你不要急著打我。。
問題的答案真的不是死於火災。
書中列舉了一組數據:
據統計,消防隊員在車輛事故中喪生的概率排行第二位,僅次於心臟病。1984—2000年期間,機動車相撞引起的事故,在消防隊員的死因中佔到了20%~25%。在這些事故中,79%的消防隊員死於沒有系安全帶。
也就是說,造成消防員喪生的首要原因並不是火災。
而是心臟病和交通事故。
原因就是,接到報警之後,消防隊員們直面的是時間稀缺問題:他們不僅要迅速地跳上消防車,趕赴火災現場,而且還要在抵達現場之前做好諸多準備工作——他們要在路上制定出消防策略;他們需要利用消防車上配備的計算機來研究起火建築的結構和布局;他們需要制定出進出火災現場的路線;還要計算出所需水龍頭的數量。所有這些,都要在抵達現場之前的短暫時間內完成。
而這種時間稀缺帶來的緊迫感和專註,會讓消防員忘掉自身的安危——超速行駛以及忘記系安全帶,
「管窺」這一詞語指的是人們的視野會因稀缺問題變得狹窄,形成管窺之見,即只能透過「管子」的孔洞看清少量物體,而無視管外的一切。關於攝影技術,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曾寫過這樣一句名言:「攝影就是將景物裝入框內,而框入一些東西就意味著其他景物會被排除在外。」管窺就是人們對這種體驗的總結與融匯。
專註於某一事物就意味著我們會忽略其他事物。
所以之前說我們不該只盯著遊戲不放,用管窺的概念來解釋,就是當我們把所有的鍋都甩給遊戲的時候,就彷彿在自己和遊戲之間架了一根管子——所有人都只能看到遊戲本身的壞處,而忽略了家長、制度等其他因素的影響。
那我們首先跳脫出遊戲,也跳脫出責任這一概念,來看看當我們上癮的時候,腦子裡到底發生了什麼?
接下來進入第二part,走近科學。
2
大腦里的好基友
多巴胺我們都知道——當我們做任何能讓自己爽的事情比如吃飯、遊戲、性行為的時候,大腦會分泌這種多巴胺,感受到多巴胺,我們就會感到興奮、刺激和愉悅。
所以多巴胺就像是春宵一刻後,青樓老鴇揮著手絹對你說:下次再來啊棒小伙!
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僅僅分泌多巴胺是不行的,你還得接受到多巴胺才行。
這裡需要一個叫「多巴胺D2受體」的東西,否則多巴胺就像一個懵懂的小朋友,在你腦子裡肆意亂撞,只有等D2受體這個好基友稍加引導,才能步入正途——你才會感覺到爽。
如果你大腦中的D2受體比較多,那麼分泌少量多巴胺就能感受到,你就很容易滿足。
就像你聽聞國家在用直升機撒錢,但你沒有容器,只能用手在空中亂抓,能拿幾個錢?D2受體的出現就像是給了你一個碗、一個盆或一個游泳池——你有多爽,取決於手裡的容器有多大。
而如果一個人腦內D2比較少,則有兩個壞處:
1、不易滿足。大腦分泌同樣劑量的多巴胺,別人接收到很多,而他只能接受到很少一部分。
2、大腦前額葉皮層活動會降低。這個區域負責人的理性思維,主要體現就是,D2越少,自控力就越差。
總結一下,如果一個人越來越不易滿足,還越來越管不住自己,這是什麼人?
像不像你旁邊搓王者榮耀的熊孩子?
所以你看到了嗎?一個人覺得生活沒意思、自控力差、吸毒成癮,並不是心理問題,而是實實在在的生理問題(缺乏D2),你給他做思想工作,苦口婆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都起不了大用,得用行為來引導才行。
既然上癮的關鍵在於人體內多巴胺D2受體的多少,也就是你用來抓錢的那個容器有多大,那什麼東西決定了這個容器(D2)的大小呢?
有一定基因上的原因,有的人天生自帶一個游泳池,有的人出生就赤手空拳。
但小朋友們不要氣餒,最新研究給出的結論是,環境才是最關鍵的因素。
這裡有兩個因素,可以在後天影響D2數量。
一是壓力。這裡說的主要是生存壓力,工作忙之類的不算。比如一個人的社會地位在下降,或者他感受到來自別人的支持和關懷在減少,有一種無助感,這種壓力是減少D2受體的最大因素。
(看到了嗎,關懷的減少或者學習成績的下滑,都會讓小朋友急需找到一個精神寄託,接著就上癮了啊!)
另一個影響因素更可怕:吸毒(上癮)行為,本身會進一步減少D2!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當你結束了一下午暢爽的遊戲之後,你獲得的最大感受可能並不是滿足感,而是推開鍵盤/拋開手機之後的無盡的空虛感,這個過程就是在減少你體內的D2受體,你的游泳池也正在變成一個小碗。
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生存壓力變大(工作失意或者不被關懷)——D2減少——生活無趣——找刺激(玩遊戲或者吸毒)——D2繼續減少——生存壓力變大......................
3
如何破掉這個惡性循環
根據上面的結論,小孩是怎麼被慣壞的呢?
首先呢大人肯定都比較忙,沒功夫關心孩子,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想吃什麼吃什麼,想玩什麼玩什麼,犯了錯還有「他只是個孩子啊」的護身符護體,這樣的小孩不見得幸福。因為他的滿足閾值越來越高,就越來越不容易被滿足,成了熊孩子,或者喜歡玩遊戲的熊孩子。
所以切斷這個惡性循環的第一步,是大人需要找時間來關心孩子,引導孩子去尋找多樣化的多巴胺來源,而不是在遊戲這一棵樹上弔死。
這一點人民日報也說的很清楚
因此,優秀的父母應該是掌燈人,照亮孩子前行的道路。他們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將決定孩子的接觸範圍。如果在更廣闊的世界裡,發現更多好玩兒的事情,孩子還會單單迷戀手游的快樂嗎?
孩子就喜歡玩遊戲,但如果通過有趣、健康的戶外體驗活動替代虛擬世界的遊戲,那麼不但能滿足孩子們尋求挑戰和取得成就的心理,還能提升孩子們與他人、與社會的交往能力,豈不善哉?
有一位朋友,今天帶女兒去參演兒童戲劇,明天和孩子一起做手工,或者門都不用出,兩個人躺在沙發上你一言我一語編故事,也能度過一個快樂的下午……一家人的日子如此豐富多彩,這樣的孩子恐怕不會輕易沉迷於遊戲不能自拔。
上周末我路過商城的兒童樂園(是的就是我把自己鎖在外面的那天),看到一群群的孩子在攀岩、在烹飪麵包、在打乒乓球、在比賽賽車,父母們五一不在旁邊時刻關注,
你想,如果孩子可以知道攀岩可以帶來快樂,打球也能帶來快樂,賽車也能帶來快樂,看電影也能帶來快樂,或者在家跟父母一起學習也能帶來快樂,這每一項都可以引發多巴胺D2受體的增加,同時漸漸的封堵住遊戲帶來的誘惑——他們就會知道,有太多有趣的東西等著我體驗,我何必要玩遊戲呢?
所以,大人對孩子興趣的培養,是轉移孩子在遊戲上注意力的有效途徑之一。
4
最後送給一些想戒遊戲的大孩子
如果你已經不是孩子,也沒有父母監督,不要沮喪,也可以參考一下我的經歷。
我在大學的時候跟基友們dota到笙歌四起,戰的一塌糊塗。讀研以後,每晚還會跟基友約戰兩把,突然有一天,我心想不能這麼荒廢時間啊,我得搞點別的。
於是就買了把吉他,圓一下我多年來的吉他夢。
起初每天晚上打一把遊戲彈半個小時琴,後來上了道,發現彈吉他帶來的愉悅感並不比遊戲少,就慢慢增加到一個小時、兩個小時。過年回家時,用生疏的技法給老爹彈唱了一首《父親》,看著老爹熱淚盈眶,隨手甩下500壓歲錢,瞬間感覺——這他媽比玩遊戲爽多了啊!
這是第一階段——轉移注意力。
同期的還有隔壁宿舍的哥們,沒像我一樣走上屌絲之路,而選擇了窮三代的攝影。
後來哥們經常約快畢業的小女生拍照,拍完就拐彎去了如家,捷報連連。
回到宿舍他跟正在玩遊戲的同學說,這麼大人了玩個鳥的遊戲啊!!
同學們紛紛表示,有機會玩鳥誰會在這玩鳥遊戲啊!
第二階段,興趣升級。
此時遊戲對我的吸引越來越小,除吉他之外,我開始閱讀,開始恢復健身,開始跟越來越多的人接觸,之前看的一些《哈佛談判課》之類的書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時候研究生課題也進入新階段,導師對我寄予厚望,開始跟著導師四處跑項目,後來課題一個一個攻破,又發了幾篇論文,大家又對我讚賞有加。這是多巴胺和D2受體這對好基友在另一條道路上的完美配合,讓人生進入健康的正循環。
這時候我更感覺,這他媽真比玩遊戲爽多了!
所以到現在,好多年了,我再也沒對哪個遊戲提起過興趣,雖然我經常說我已經玩夠了遊戲,但歸根結底可能還是因為我已經發現,
生活如此美好,我也如此熱愛生活,我已經初步學會了跟自己的慾望相處,也發現了更多可以給我帶來快樂的東西——我練一節HIIT,或者看一會書,或者寫一篇公眾號推文都比玩遊戲帶給我的快樂多,那,
我何必要玩遊戲呢?
希望你也發現生活之美。
那樣,生活也會盡他全力給你最美好的邂逅。
如果覺得有用,請隨手轉發給有「癮」的朋友
讓他們知道有更多更美好的事情在等著他們
順便幫我回回血,這幾天掉了好多粉啊。。
本文題圖採用CC0協議
攝影師:blueMix
參考文獻
1.《稀缺》
2.《精英日課》224課
3.人民日報7月11號
4.你也可能會是下一個王者榮耀(內附另外3個戒遊戲的方法)
5.小悶亂七八糟的腦世界
TAG:嚴肅而活潑 |
※當我們討論狗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安卓的時候,我們再討論什麼?
※當我們討論防晒時,我們在討論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男生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麼
※當我們討論數字貨幣的時候,我們究竟在討論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食品安全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敦煌時,我們應該討論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5G手機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富堅復刊時,我們在討論些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MIS的時候,到底在討論什麼?
※當我們討論熊孩子的時候,我們在憤怒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香港電影時,我們在討論什麼?兩個詞作答就足夠
※當我們討論音樂節目時,我們在討論什麼——萬象
※談論精釀啤酒的時候,我們在討論什麼?
※「當你開始討論他們,他們就贏了」
※當同志在討論健身時,他們在討論什麼?
※我們為什麼在討論抑鬱症時,像是在討論邪教?
※當我們在討論區塊鏈時,我們到底在思考什麼?
※當我們在討論環保時,品牌都做了什麼?
※當討論真實、自由與表達時,我們在討論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