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
看完《月亮和六便士》也有將近兩周的時間了,想起剛聽見這本書的名字是在《奇葩說》的一期節目當中,當時張泉靈引用了裡面的一段話讓我感觸頗深:「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的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有些人看完這段話會感觸更深,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的這種感受我們稱之為「無人能懂」,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或多或少,或長或短。
文中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在35歲的年紀,他依然決然的放棄了自己證券經紀人的身份,放棄了自己的妻子和一雙兒女,放棄了自己美滿的家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即繪畫)去了,周圍無一人理解他這樣的行為,但是他卻絲毫不在意任何人的看法,只是跟著內心的感覺走,他用一句話描述了自己當時的感受,這種感覺就好像一個人掉進了湖裡,如果他不掙扎著往岸邊游,就只能被淹死,這種感覺是何等的強烈,而我又是何等的羨慕有這種感受的人,我想如果有生之年我也能有這樣的一種感覺,我一定也會奮不顧身吧!包括他在世時無人欣賞他的畫,因為無人能懂他內心的感受,自然對他的繪畫內容所要表達的思想也就不得而知,因此他死之後無人不扼腕嘆息,繼續引用文中的一段話來結束此段內容,「為什麼你認為美—世界上最寶貴的財富—會痛沙灘上的石頭一樣,一個漫不經心的過路人隨隨便便地就能夠撿??起來?美是一種美妙、奇異的東西,藝術家只有通過靈魂的痛苦折磨才能從宇宙的混沌中塑造出來。在美被創造出以後,它也不是為了叫每個人都能認出來的。要想認識它,一個人必須重複藝術家經歷過的一番冒險。他唱給你的是一個美的旋律,要是想在自己心裡重新聽一遍就必須有知識、有敏銳的感覺和想像力」。
除了主人公為了夢想一往無前的決心以及蔑視世俗的眼光讓我很是欽佩之外,我更羨慕他們那種四處漂泊的洒脫,在西方國家可能對家鄉的概念並不是很深刻,他們崇尚自由,相比我們更加的無牽無掛,他們到處遊歷,即使窮困潦倒對他們來說也不算什麼,依然能將日子過得有滋有味,這也就是我為什麼不能理解文中的一個觀點,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他的地方,即使他從未去過那裡,但是一踏上那片土地,他就會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他對這裡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熟悉,甚至在某個路口的一個商店他都能立馬找到,就好像他原本就屬於這個地方。對於這個觀點我持保留意見,因為對我來說,根深蒂固的觀念永遠是家鄉是我最熟悉的地方,另外我也沒辦法去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來尋找這樣的一個地方,如果有人真有這樣的感受,咱一定要好好聊聊。
本文還有一個亮點就是戲劇衝突比較新奇,其中的某一部分故事情節的發展完全出乎你的意料,其中也不乏製造各種懸念,讓讀者也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又會迫切的想知道答案,引人入勝。此外,文中還有另外也給人物也比較有趣—施特略夫,對誰都非常熱情,即便是對對他鄙夷和嘲弄的人依然非常熱心,他雖然繪畫水平不怎麼樣,但是鑒賞能力卻超強,在當時的背景下,也就是他看出了思特里克蘭德的畫以後必定會出名,只可惜思特里克蘭德對他只有嘲諷的份,並沒有真正的把他看在眼裡,甚至讓他家破人亡。
其實如果人生義無反顧的絢爛過一次,哪怕只一次,則此生無憾矣!
TAG:似水流年 |
※月亮和六便士五
※《月亮和六便士》
※關於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
※嘀嗒悅讀 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小記
※2月 讀《月亮和六便士》
※書評 月亮與六便士
※讀《月亮與六便士》
※推薦本書 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讀後感,是做月亮還是甘當六便士
※閱讀分享《月亮和六便士》:我要揣著六便士追逐月光
※德職閆魯超 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下的六便士,混沌里的白玉光
※月亮和六便士-孤獨的追夢者
※小天與你一起讀《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與六便士》書評
※《月亮與六便士》:朋友,我要的是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你願意放棄月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