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葉克飛:別怕小區里有托老所,這種方式在德國是主流

葉克飛:別怕小區里有托老所,這種方式在德國是主流

文 |葉克飛

南京一開發商在小區內開設托老所,遭業主反對。業主認為,開發商並未告知,合同上也未標明。開發商則聲稱早已公示,而且也嚴格按照南京市規劃局給的規劃要點執行。南京市規劃局則稱開發商拿地時已簽訂《土地出讓合同》,合同規定小區需配建基層社區服務中心,其中必須預留不少於800平米的養老設施用房,建成後必須無償出讓給政府。

新聞圖:涉事小區

此間涉及的問題,只能交給法律解決,但讓我留意的是業主們對托老所抵制的理由。除了知情權與合同糾紛外,他們更認為托老所會影響小區出入,降低自身生活質量。

持類似態度的並非僅有該小區業主,僅僅在南京,一年來就發生過多起小區建養老服務中心遭業主抵制的事件。許多城市規劃者其實也持類似心態,老人院往往修在市郊,雖然佔地大,樓宇多,看似氣派豪華,卻遠離了老人原先的生活半徑

可是,在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今天,這樣的養老機構真的適合中國,又真的具備普遍性意義嗎?

即使是養老體系更為健全的發達國家,也不會以這樣的養老機構為主。他們所熱衷的,恰恰是南京小區業主們抵制的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

以德國為例,早期德國養老院大概從上世紀40年代開始建設,當時還是二戰時期。那時的養老院僅起收留作用,提供簡單的居住功能。大部分都是單體樓,活動空間僅限於門口長廊。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初,德國養老院開始有了「醫養結合」、「醫療養老」的概念。當時,人們通常把住在養老院里的老人稱為患者,於是初級的醫療養老形式漸漸形成。到了80年代到90年代早期,又開始提倡「以居住為主」的養老形式。1995年後,人們開始重視「家庭」的氛圍,認為老人在養老院里居住應該像在家裡居住一樣。如今的養老院,則與社區相結合,結合社區的居家養老模式也開始普及。

旅途囧事,卻得以見識德國養老院

人在旅途,難免碰上些囧事,而我遇上的最囧之事,發生在德西某個不知名的小城鎮。

那天,我打算從斯圖加特前往弗萊堡,因沿途景緻美妙,所以開開停停,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十二點半。兒子在後排說肚子已經咕咕叫,我看看時間,去目的地再吃飯就會很晚,不如就地解決,於是駕車轉入所經城鎮。沒走多遠,便在路邊見到一棟樓,相當漂亮。一樓更是窗戶明亮,採光極佳,裡面顯然是咖啡廳,裝修典雅,許多人坐在裡面吃吃喝喝。最重要的是,它竟然有停車場,而且入口有免費字樣,這可是大好事,於是我立馬停車,興沖沖走進去。

結果,囧事發生了:所有人都望向我們,神情詫異。我心想德國人民不至於這樣少見多怪啊,見到三張亞洲面孔就如此吃驚,但是且慢,為什麼這間咖啡廳里全是老人家?

退後兩步,在門口好好看看,簡直無地自容。原來這裡是一間養老院,咖啡廳也是養老院里的設施。我只能感慨:你修得這麼漂亮,就是為了用來騙我的嗎?而且,與我認知中的養老院不同,這間養老院就在城鎮中心,與周邊的建築、公共設施融為一體

據說,德國養老院除了房間設施齊全,而且都是無障礙設施外,也很注重心理因素。比如房間窗戶都是落地窗,保證老人無論坐在輪椅上還是躺在床上,都可以看到室外景緻。院內的健身設施跟城市公園裡的公共設施沒有區別,花園也像公園。咖啡廳和餐廳都跟外面一樣,所以我們才會誤以為是對外開放的餐廳,直接闖進去。這種做法是為了讓老人有更加樂觀開放的心態,不覺得自己是老人,依然與社會接軌。

這間漂亮的養老院引發了我的興趣。要知道,德國的老齡化程度位列歐洲第一,在八千多萬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人高達20%以上,估計到2050年,德國一半以上人口將超過50歲,1/3以上人口超過60歲,養老壓力極大。而且,德國與中國不同,有「養小不養老」的傳統,對孩子的撫養有法律和道義約束,但在贍養老人方面卻沒有相關約束。老人退休後就得靠自己,或在家養老,或在養老院養老。

養老院交給了市場

其實在德國養老,既容易也不容易。容易是因為人均收入高,社會體系相對完善,有基本保障,還有很多針對老人的援助計劃。難度則在於德國人普遍沒有多少積蓄,但如果你想得到高標準服務,還是得花不少錢。另外,各種援助計劃並沒有覆蓋所有老人。

數據顯示,目前德國共有1.24萬家養老機構,包括養老院、老年公寓、臨終關懷醫院等。其中54%為慈善組織所辦,36%為私人養老院,其餘那10%則為公立養老院。前些年,德國還通過新法律,明確規定各類型養老機構都要實行公司化登記,一律公司化運營。

這種徹底的市場化操作,不但使得市場在競爭狀態下更為規範透明,也催生了許多高端養老機構。我所見的這家養老院,還遠遠稱不上高端。資料顯示,有一家凱維埃養老院,是一家全德連鎖養老機構,其設施可以與五星級酒店相比。如果老人腿腳還靈便,甚至還有赴土耳其、西班牙等地的旅遊團可以報名參加。當然,條件好價格自然高,傳說中每月要四五千歐元以上的養老院就是這一品牌。能夠住進來的老人,當然需要雄厚財力

德國這1.24萬家養老機構,大概有八十萬個床位,一般規模都在八十到一百個床位左右。從不同類別來看,私人養老院的收費自然最高,主要對象是中產和富人,收費在四千歐元以上,如果生活無法自理,費用會達到每月六千甚至上萬歐元。公立養老院收費最低,每月兩千歐元左右,接納的主要是低收入階層,因此只具備基本的設施、提供最低標準的服務。慈善組織和地方社會組織的養老院價格居於私人養老院和公立養老院之間,其設備和服務處於中等水平,收費在三千到四千歐元之間。

當然,德國老人實際繳納的費用並沒有這麼高,保險可以解決一半,還有一些其他福利。而且,無論哪種養老機構,政府均提供相應補助,而且補助按床位發放

但即使如此,近年來,德國一些檔次相對較低的社區養老院仍頻頻因服務問題被詬病,主要原因就是經費問題導致的護理人員不足,畢竟德國人工也高。德國《明鏡周刊》曾公布一個調查數據,顯示在2020年之前,目前養老院中的1/7將消失,原因是護理人員缺乏、基礎設施老化以及資金支持不足,導致入住率偏低。但與此同時,在2020年之前,會新增17.9萬老年人。看來,德國的養老體制也面臨著沉重壓力。也正因此,催生了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

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才是主流

選擇到養老院養老的德國人其實並不算多。有數據顯示,這部分僅佔德國75歲以上人口的33%。大多數人仍然選擇居家養老,依託周邊的養老機構,選擇各種上門護理服務

當然,上門護理的費用相當高,如果是最高標準的全天候、非自理護理服務,每月可能高達1萬歐元,請得起的老人並不多。大家的選擇還是其他級別的護理,普遍在兩三千歐元,依靠德國政府發放的養老補貼以及保險、積蓄等。另外,大多數居家養老者會在家中安裝緊急呼叫設備,直通救護中心或醫院。

也正因此,社區養老應運而生。它不同於老人自行在家養老,也不同於養老院養老,而是介乎二者之間

它的模式非常簡單:老人無需離開自己熟悉的社區生活,可以保留自己的生活習慣、人際圈子,但仍然要搬離自己原先的住所,進入社區內的居家服務公寓。這種公寓採用無障礙化設計,還有許多老人專用的硬體設施。每天都會有護理人員上門進行護理,護理當然要收費,但也有免費的,比如年輕時可以參加「儲蓄時間」義工項目,老了就可免費享受義工服務。

在德國的養老體系里,義工的角色十分吃重。如果沒有義工,單靠在職人員,養老體系其實根本無法運作。年輕時做義工,年老享受義工服務,如此代代相傳,也是德國一大特色。

跟幼兒園連在一起的養老院

南京小區業主抵制小區內的托老所,其中一個顧慮是怕影響孩子出入,但在德國卻不是問題。

因為有了誤闖養老院的經歷,我在之後的旅途中特別留意養老院的存在。也是在德國西部的一個城鎮,我再次遇到一座養老院,不過這次先吸引我的,卻是一座幼兒園。

小鎮當天不知道搞什麼活動,路邊車位和教堂廣場等全部立了暫時禁停的牌子。我們開車兜到一個居民區,才有停車場。停好車後,旁邊剛好是個幼兒園,與停車場以鐵柵欄相隔,可以見到小操場。

孩子們正在院子里嬉戲,作為遊客,自然免不了駐足流連一番,看看當地幼兒園的設施。正在看著,突然幼兒園院子旁邊的一道玻璃牆的玻璃門打開,有幾個老人家在護工的引導下顫顫巍巍走過來。

我這才發現,幼兒園與旁邊的建築彼此相連,只有這道玻璃牆相隔,通過玻璃門便可互通。再去看看這個隔壁院落,居然是座養老院。

走出停車場,繞到這座幼兒園和養老院的前面,才發現二者雖然各自掛牌,但卻是同一品牌。查了一下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個連鎖機構,其特色就是幼兒園和養老院建在一起。

將幼兒園和養老院建在一起,當然是希望老人更開心,孩子更懂事。所以,玻璃牆的門經常打開,老人和孩子們一起做遊戲,一起組織各種活動。

有人說了,既然如此,那為何不像我們中國這樣幾代同堂,享受天倫之樂呢?

老外可不是這樣。在德國,父母有責任撫養子女,並且受到法律約束,但子女並不優先承擔贍養老人義務。之所以有這種與中國傳統思維截然不同的觀念,是因為在德國人看來,父母把孩子生下來,這是他們的主動選擇,因此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而子女生下來是被動的,不是他們的自我選擇,所以不必優先承擔父母的養老責任,這就是德國「養小不養老」的傳統。

何況,靠子女養老是典型的推卸政府責任。畢竟,政府收入比起個人來說相對穩定。養老靠養老金和保險,孩子靠不上,而且養孩子花費大,這麼一權衡,難怪德國的人口出生率這麼低。

對於同樣步入老齡化社會的中國來說,養老體系不如德國健全,更需要借鑒的也許就是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幾十年後,需要離開家門或小區,就能享受養老服務,也許是相對最好的選擇。

(原標題:《別怕小區里有托老所,德國人還把養老院和幼兒園建一起呢》)

【作者簡介】

葉克飛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李長聲:講滿一百個鬼故事,鬼就出現了
曹東勃:從魏蜀吳到中日韓,兩個次元的三國遊戲
成為男人眼中的好女人,是三代子君都沒逃脫的套路
徐小斌:被女神加拉拯救的畫家達利
李娟:石頭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女生用這3種方式扎發,很有公主味!特別是第1種,典雅又高貴
鐵木真就是用這種方式統一蒙古的,他征服了所有部落的貴族
古代沒有衛星,他們竟靠這種方式導航
亞洲有兩國民眾對洗澡偏執熱愛,只是這方式有點奇怪
寵愛自己的方式有無數種 唯有這種稱得上是「奢寵」
搞笑段子:大哥你這種秀恩愛的方式真是不敢恭維!
有一種秀恩愛是張傑和謝娜,其他的撒狗糧方式簡直弱爆了!
坦克裝彈方式多,自動裝彈是主流,到底哪種方式好?
金毛用這種方式幫主人抓魚,好聰明
找特別的方式,種一棵樹
綠松石的另一種打開方式:「老古董」也有時髦面孔
「強大的祖國」並不是這種打開方式
《銀魂》:現在的老丈人都流行這種說話方式么?
伊萬卡:有野心又拎得清的女人,生活方式是怎樣的?
雲龍湖畔,有隻小鮮爐,在用獨特的方式把香港味道做進徐州人的心裡……
孝,有一種更好的方式
大學床只能劉亦菲坐?朱亞文好有意思,說話都是特別的秀恩愛方式
俄羅斯用這種方式喊話英國:老子忍夠了,之前就是對你太客氣!
有哪些特別奇葩的表白方式?
伊萬卡:有野心又拎得清的女人,生活方式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