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暑假裡,家長如何幫孩子做好「幼升小」銜接呢?

暑假裡,家長如何幫孩子做好「幼升小」銜接呢?

孩子幼兒園畢業了,過完這個暑假就要進入新的一個學習階段。估計會有很多的孩子不適應。從「在玩中學」的幼兒園進入到小學的正式學習階段,是孩子的一次重要的角色轉換,無論是學習環境,學習方式,行為規範,還是作息時間和生活習慣都發生了新的變化。孩子由依賴父母、教師逐漸過渡到獨立應對自己的學習與生活;所習慣的以遊戲為主的課堂活動轉變為以規範化的學習為主,要開始預習、複習功課,寫作業;學習以聽說為主轉變為以文字為主的教科書……這一系列的新變化,肯定會對剛由大班升上小學的幼兒心理情緒造成影響,孩子既會因為新環境而興奮,又會因為陌生感和適應性而緊張。因此,剛上小學的孩子有著或多或少的學習壓力與人際交往壓力,如果沒有合適的疏導,有些孩子甚至難以適應小學的學習節奏和方式,出現抗拒心理,也就是家長提到的「厭學」情緒。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日常生活中,家長需要充分把握孩子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從生活習慣,學習習慣,任務意識與規則意識,社會能力培養以及心理建設的培養等方面,來幫助孩子成功渡過「幼小銜接」,愉快自信地適應嶄新的小學生活。

在生活準備方面,

在家裡,家長要有意識地鍛煉幼兒的獨立生活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處處留心皆學問,要培養孩子的觀察力與注意力,從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讓孩子學會自己穿衣、洗臉、疊被、整理房間、端飯、吃飯、擦桌子、掃地等小事,培養孩子按時就寢、按時起床的習慣。

父母也可以在家裡給孩子單獨開闢一塊區域,有專屬孩子的桌子,椅子和床,由孩子自己來布置和管理物品,如書本,文具,玩具等。每次課前學會自己整理書包,把教科書,作業和各種文具分門別類,擺放整齊。養成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我服務的意識,不再依賴他人,具備獨立工作和獨立生活的能力,這種指導將逐步建立起孩子的獨立人格,從而適應相對獨立的小學生活。

在學習習慣方面,

由於幼兒園和小學的學習方式不同,在幼兒園,直觀感性,具體形象,學與玩交叉進行的方式,孩子通常比較感興趣;而小學實行課堂集體教學,有正式的教材,教學大綱與教學計劃,教科書里出現了符號,數字等較為抽象的概念,難度上提升了,學習時間也延長了。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就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孩子熟悉新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首先是集中注意力的訓練。家長跟孩子一起在大街上行走時,有意識地讓孩子注意到一些數字,並鼓勵孩子馬上回想,剛才看到的那一串數字的第一個數字是幾?最後一個數字是幾?家長也可以多與孩子玩棋類遊戲、拼圖遊戲,智力迷宮,這類遊戲能夠促使孩子思考,也能夠幫助孩子集中注意力。

這樣的訓練,既鍛煉了孩子的注意力,又訓練了她的觀察力和反應能力。有了很強的注意力和觀察力為基礎,孩子的記憶力就能得到很好的發展,以後,只要她見過的東西都記得非常清楚。孩子每天放學回到家裡,父母可以問一問,今天的課程有意思嗎?寶寶舉手發言了嗎?提醒孩子上課時集中注意力,對於孩子儘快適應小學階段豐富的教學內容是非常重要的。

養成專心致志的學習習慣。有些孩子天天坐在書桌前,好像一直在學習,但往往成績表現並不理解,原來是捧著書本卻心系別處,沒有專心致志地學習所致。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幼兒園階段也是主要採用讓孩子探索實踐的遊戲教學法,來實現孩子的自主式學習。但進入小學階段之後,孩子要逐步養成專心致志學習的習慣。

家長要做的,就是教育孩子學會一個時間段里只考慮一件事情,不要在學習的時候想著玩,玩的時候又擔心學習跟不上。如果不能用心一處,專心致志,一切都是白費。在家時,家長每天要抽出一段時間,陪孩子坐在書桌前,堅持一陣兒之後,就能夠促使孩子平心靜氣,伏案學習的習慣養成。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安排適當的學習時間和遊玩時間,在孩子學習時間裡不要有任何打擾;並在孩子學習完畢後,及時進行檢查,對於孩子認真的學習表現給予充分的肯定與鼓勵。

在專註學習的過程中,提高孩子的分析能力,養成自主探究的習慣,培養孩子多發現問題,研究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培養時間觀念。讓孩子較早形成良好的時間概念,從而提高做事的效率。和孩子好好溝通,一起合理地安排他的作息時間。讓孩子明白地知道,幾點吃飯,多長時間內完成作業,幾點之前要睡覺等,不斷強化孩子對於時間的概念,就能夠讓孩子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好習慣,能夠有意識地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作業或者各種小任務。

此外,家長還要幫孩子養成正確的握筆寫字的姿勢,正確的坐姿,正確地使用文具,做到「三個一」:眼離書本一尺,胸離桌子一拳,手離筆尖一寸等,這些好習慣的養成對於孩子的健康學習成長也是不可或缺的。

任務意識與規則意識的培養:

由於孩子在啟蒙時期的教育以遊戲,活動為主,孩子一般來講還沒有形成明確的規則意識與任務意識。但在小學正式的學習過程中,要儘快幫助孩子建立學習與任務的意識,初步了解小學的學習活動特點和課堂教學規範。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可以跟孩子一起商量制定「家庭公約」,共建平等和諧的家庭氛圍,通過平等參與的方式,讓孩子自主安排合理的學習與玩耍時間,有效規劃自己的零花錢,主動做家務,參與家庭各項事務的商量決策,從而有意識地提高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社會能力培養:

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即要教育孩子學會與人和諧相處。家長要做的,是把孩子在學校里學到的與人合作的經驗與交際意識進一步鞏固,教給孩子基本的禮貌禮儀,比如見到老師,同學,好朋友,熟人時主動問候,在公共場合排隊入座,不大聲喧嘩等。

此外,家長還要幫孩子確立一些交往準則,如待人真誠,寬容等,提高孩子的社會交往能力。家中來了客人,教孩子如何禮貌待客,什麼是彬彬有禮有修養的表現。孩子結交了新朋友,家長要給與鼓勵,並協助孩子組織生日聚會,郊遊等集體活動,並鼓勵孩子在公開場合里落落大方地展示自己的才藝特長,如給大家彈一首曲子,跳一個舞蹈等。

心理建設:

孩子的信心主要來源於外界對他的肯定,父母是孩子外界里最重要的人物,在誇獎孩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孩子的信心主要來源於父母有效的誇獎。孩子需要誇獎,需要鼓勵。誇獎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堅定了孩子的信心,父母在培養孩子的過程中,尤其要注意把目光放長遠,把心態放平和。

家長要做孩子持之以恆的鼓勵者與最佳的學習同伴,讓孩子在解決難題的過程中感受挑戰之後的成就感而並非壓力。讓孩子學會正確對待批評和失敗,具有在群體中既能競爭又能共處的能力。讓孩子知道自己在成長,在學本領,感受到上小學的好處和樂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雯銘母嬰生活館 的精彩文章:

遇到愛哭的小孩,家長該怎麼做呢?
「無規矩不成方圓」給孩子立規矩需遵循19個原則
想讓孩子聽你的話,首先媽媽要做到這幾點,保證孩子對你言聽計從

TAG:雯銘母嬰生活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家長看過來——孩子「幼升小」,這些準備你做了嗎?
小孩子會患白癜風?家長怎麼做?
孩子喜歡說狠話,家長該怎麼做?
幼小銜接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青春期,擔心孩子會早戀?你看,這位家長就做的很好!
為什麼說小時候乖巧的孩子,長大後變叛逆?家長們應該注意哪些行為呢?
孩子上公立幼兒園好還是私立好?看看家長如何選擇?
如果你家孩子跟玩伴小吵小鬧受了傷,作為大家長你是咋處理的呢?
培養孩子的運動習慣,家長該如何做呢?
如何在寒假提升孩子的閱讀力?聰明的家長都這樣做……
「孩子還小,不懂事」,熊孩子家長你們醒醒吧!
孩子為什麼夏天會老長痱子,家長都應該看看!
孩子如何長個子?只要做對這幾點,家長不愁孩子身高!「收藏」
家長如何保護好我們的孩子
如何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家長們要做到這些!
在幼兒園裡孩子吃這些?家長有意見了!你們怎麼看呢?
幼升小,家長需要做什麼?
如果你是家長,孩子被「校園欺凌」 你會怎麼做?
這2種家長幼兒園老師最喜歡,想讓孩子受優待,你做到了嗎?
小孩子染上白癜風,家長們該怎麼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