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二、倒說菩薩法戒——染違犯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二、倒說菩薩法戒——染違犯

歡迎留言,轉發,互動是最好的溝通和傳播方式

【第十二、倒說菩薩法戒】

此戒的簡單意思是:菩薩在度眾生的有漏事中遣除煩惱、求證涅槃,較之聲聞之斷煩惱、證涅槃的難度更大。但有的菩薩看不到這一點,而產生顛倒的知見,且說出這樣的言論:菩薩不應厭離生死,不應求斷煩惱,不應欣求涅槃。菩薩應捨棄這種顛倒錯誤的知見與言論。

(1)明染違犯:構成染違犯的因緣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起如是見,立如是論:菩薩不應欣樂涅槃,應於涅槃而生厭背;於諸煩惱,及隨煩惱,不應怖畏而求斷滅,不應一向心生厭離;以諸菩薩三無數劫,流轉生死,求大菩提。若作此說,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如是:這樣的,指代下文所說的,產生知見,並表述出來。

梵語涅槃:譯為圓寂,德無不備稱圓,障無不盡名寂。

欣樂:歡喜好樂。

厭背:厭惡背棄。

諸煩惱及隨煩惱:六根本煩惱及隨煩惱。唯識宗將煩惱分為根本煩惱與隨煩惱。根本是指根深蒂固的,是最根源的煩惱,即貪、嗔、痴、慢、疑、不正見,常稱為六根本煩惱。隨逐六根本煩惱而衍生出來的種種煩惱稱為隨煩惱,也稱枝末煩惱,如掉舉、懈怠、失念等,《大乘百法明門論》列有二十隨煩惱。

為何產生如是言論?

因為菩薩見到經論中有說:菩薩不修禪定,不斷煩惱,即菩薩在三大阿僧祇劫流轉生死,求大菩提等文,便認為菩薩要度輪迴生死的眾生,自身就需要煩惱滋潤生死,從而與眾生一同沉浮,所以對於流轉生死不應生厭離心,更不應生斷滅心。對大涅槃不應生欣樂心,若證入涅槃,則無法在生死中廣度眾生。故「起如是見,立如是論」。

如何理解菩薩不斷煩惱、不證涅槃?

經論所說「不斷煩惱、不證涅槃」,是從實相上說:煩惱本不可得,何必多此一舉!涅槃亦復如是。有斷有證,即是對立,便與實相相違背。

大乘很多經論也都談及這一問題,因為這是對實相的描述,今略引相關經文如下:

《心經》:「是諸法空相,……無智亦無得,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罣礙;無罣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云:「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如來所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是中無實無虛。是故如來說:一切法皆是佛法。須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須菩提!菩薩亦如是。若作是言:我當滅度無量眾生。則不名菩薩。何以故?須菩提!實無有法名為菩薩。是故佛說:一切法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須菩提!若菩薩作是言:我當莊嚴佛土。是不名菩薩。何以故?如來說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須菩提!若菩薩通達無我法者,如來說名真是菩薩。」

《佛說法集經》中大海慧菩薩白佛言:「世尊!世尊!菩薩不應畏諸煩惱。何以故?以有煩惱,隨何處有煩惱,彼處有菩提,斷煩惱者則無菩提。世尊!空及一切煩惱,此二即一,無差別。世尊!菩提及一切煩惱、一切眾生,此等諸法亦即是一,無有差別,但諸毛頭凡夫墮顛倒心,分別我染、我凈。世尊!正行菩薩不斷煩惱、不取凈法,而是菩薩觀諸煩惱門得諸三昧及諸陀羅尼門。是故,世尊!菩薩知諸佛法以煩惱為性,彼如是煩惱隨何等眾生具散亂心、顛倒心,彼毛頭凡夫眾生必入惡道受諸苦惱,諸菩薩如是正觀能得諸佛菩提。是故,世尊!諸菩薩則應修行隨順逆流,不隨順順流。世尊!諸菩薩得解脫者,於涅槃中,非於世間中。何以故?諸菩薩應畏於涅槃,不畏世間,以觀世間得於大悲及證大菩提故。若分別涅槃、厭畏世間,如是菩薩以厭世間故,退於諸佛無上菩提。世尊!諸菩薩於世間眾生成大慈大悲,非於得涅槃涅槃眾生。世尊!所言涅槃,涅槃者,是於寂滅虛妄分別不實之心。世尊!是故,菩薩願見涅槃,應觀虛妄分別寂滅之心,如是之處得於涅槃。世尊!是名勝妙法集。」

編輯製作:洪惠英

明天繼續關註:〔67〕第十二、倒說菩薩法戒——解釋犯戒的理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釋乘一 的精彩文章: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一、掉動嬉戲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住邪命法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不與取的開緣(二)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殺生的開緣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八、遮罪共不共戒(一)

TAG:釋乘一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二、倒說菩薩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一、倒說菩薩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五、不如法懺謝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二、不護譏嫌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三十七、不如法攝眾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四、毀聲聞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九、憍慢不聽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九、貪睡眠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味邪命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二十九、不信深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六、不悔謝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九、染心御眾戒
瑜伽菩薩戒本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七、嫌恨他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七、不信深法戒
《菩薩戒本經》:四十一輕戒(3):三、不敬同法戒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 四種他勝處法(8)二緣舍諸菩薩凈戒律儀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三十九、不隨喜功德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掉戲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六、不受懺謝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