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王爺犯錯,宗人府輕罰,都察院重罰,皇帝的處理卻讓人意外
作為一名封建君王,乾隆深深懂得欲治天下,先治宗室的道理。儘管為了政治安定的考慮,乾隆即位後採取了寬仁的政策,平反昭雪以及安頓了不少皇親國戚,親王宗室,但皇權鬥爭畢竟是殘酷的,乾隆為了進一步集中皇權,以及貫徹皇權不可冒犯的理念,對一些親王又開始了一次打壓。
在乾隆十七年,庄親王胤祿,履親王胤祹,慎君王胤禧三位王爺奉命清點倉儲。這些王爺平日懶散,干起事情來就比較馬虎草率,敷衍了事。所以小錯誤在所難免,只是沒想到,乾隆卻當真了,認為他們無視皇命,未能盡心,要求宗人府治他們的罪。
宗人府哪敢得罪這些王爺,再說所犯之錯也不是大事,所以就給予輕罰,每人罰一個月的俸祿了事。乾隆知道後,怒從心起,反將宗人府主事的王公懲處了,然後將案件移交給都察院審理。
都察院也很為難,這可是燙手的山芋啊,弄不好,也沒啥好下場。可又確實沒有明確的大清條例可以比照。只好揣摩乾隆的心思,估計是要嚴懲這些王爺,所以從嚴處置,統統革去王爵。乾隆知道後,又惱火了:「王公等人犯的又不是什麼大的過錯,幹嘛要革去王爵,降為庶人?」於是下令將都察院的主事官員革職留任。最後乾隆對這些王爺的處罰就是罰俸一年。
皇帝威懾四海,權秉生殺。乾隆一會怪宗人府估計情面,罰罪過輕,一會又怪都察院不遵守朝廷體制,議處太重。真是天威莫測,他無非是想警告這些傲慢的王公大臣們必須在皇權面前俯首帖耳。
※雍正暴斃,乾隆連發三道諭旨,穩住了大局
※康熙臨終前的一番話,為孫子繼位打好了鋪墊
※三大臣正喝酒,其中一人拿出一物,另二人才知大事不妙,隨後被斬
※封神演義,紂王寫的一首詩,除了褻瀆女媧,還有一個原因鮮為人知
※清朝一名將被包圍,命眾人脫掉衣服然後撕碎,事後將士們佩服不已
TAG:歷史名人檔案 |
※「都察院左都御史」是「從一品」待遇,權力大嗎?
※內務府、都察院有何區別?它們之間有什麼關係?
※清朝總督和巡撫本是地方官職,為何都要加個中央兵部和都察院的銜?
※陳家大院:最顯赫者為明末都察院左都御史加太子少保陳於廷
※80多歲的建文帝到都察院「自首」,竟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