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記者眼中的黃大年:他為何如此讓人感動
歡迎訂閱「人民日報政文」!
2017年6月,迎著似火的驕陽,懷著急迫的心情,我們踏上了追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國家「千人計劃」專家黃大年的採訪之旅。這是一次充滿感動、直擊心靈的採訪之旅,也是一次十分寶貴、值得珍藏的人生經歷。
斯人已逝,魅力永存。我們要追尋的,是一顆純粹的赤子之心。
施一公:大年是我見過的最純粹、最赤膽忠心的科學家
為什麼黃大年能夠對18年的英倫生活那樣洒脫地放棄,「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為什麼他能夠在回國7年中,像陀螺一樣旋轉,像熔岩一樣噴涌?為什麼他能夠對每一名學生都精心雕琢,反覆教導學生「一定要出去,出去了一定要回來」?
答案在一次次採訪中逐漸變得清晰,淚水也在一次次感動中模糊了雙眼。
愛有許多種,大愛最令人動容。
「大年是我見過的最純粹、最赤膽忠心的科學家!」在採訪施一公時,這位科學家數度哽咽。
一個個故事、一段段過往,我們的心靈不斷受到撞擊。我們強烈感受到,黃大年心中的一切愛、一切驕傲和自豪,都超越了個人、超越了家庭。只要祖國強大,他就感到無比高興;只要祖國需要,他就願意奉獻一切。
黃大年毫不猶豫地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告別國際頂尖的科研團隊回國,並不是一時的情感衝動,而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
大學期間,母校「以艱苦奮鬥為榮、以獻身地質事業為榮、以為祖國找礦為榮」的教誨,在他心裡打下了深深烙印。海漂18年,雖然有些時候他不得不逆風而行,但他心中的風,一直都吹向祖國的方向。他說「我是有祖國的人」,即使沒有「千人計劃」,他也會通過其他方式回來,用另外的形式報國。他的大我情懷、赤子之心、報國之志,激勵著全體中華兒女不忘初心、砥礪前行。
黃大年如此惜時不惜命,普通人或許難以理解。施一公給出了最好的解答:「大年是一個具有極其強烈的報國理想和報國衝動的人,他恨不得國家在一些重要的戰略學科上,晝夜之間就趕上西方發達國家。」
每當大家勸黃大年放下工作休息一段時間,他都婉言拒絕,「國家當前迫切需要攻克的項目,一刻也不能等!」他總有極其強烈的不安全感,生怕自己稍微慢一步就落下了。
在採訪中,我們被「地球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項目」的科學價值所震撼,也被黃大年的科學精神所感動。7年間,他作為項目總負責人和首席科學家,帶領他的團隊攻關奪隘,在短期內突破國外技術封鎖。因為他深知,真正的核心技術買不來,中國雖然拿到了新一輪世界科技競賽的入場券,但必須牢牢抓住創新這個「彎道超越」的機遇。
羅馬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建成,黃大年十分明白這必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他尤其重視教育與傳承。黃大年的學生喬中坤介紹說,黃老師注重因材施教,對興趣方向不同的研究生和博士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和訓練,千方百計讓他們接觸世界前沿技術,希望他們有一天能站在世界科學舞台上發出中國的最強音。
如果離開了黃大年,中國進入「深地時代」可能要推遲好多年
黃大年對祖國的愛熾烈如火,為了「中國夢」這三個字,他和那些志同道合的歸國科學家一樣,像一滴滴水,匯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洪流之中。黃大年常說,他只是千千萬萬海歸學者中的普通一員,有好多兄弟為了祖國的事業已經倒下了,但這並不能阻擋後來者前進的決心,看著中國由大國向強國邁進,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偉大時代呼喚偉大精神,崇高事業需要榜樣引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的各行各業中,楷模不斷、英雄輩出。這是國家之幸、人民之幸。
每一位採訪對象,都訴說著對黃大年發自肺腑的不舍。在採訪過程中,他們都是說著說著就泣不成聲。
「地球深部探測關鍵儀器裝備項目」第五課題負責人、吉林大學副校長孫友宏教授流著淚說,如今地殼一號萬米鑽機已在大慶安達創造了近6000米的亞洲科學鑽井紀錄,只可惜,大年再也聽不到這振奮人心的消息了。
一位計程車司機,這幾年一直接送黃大年往返機場。聽到黃大年去世的消息,他沉默很久,低聲地說:「我還想再為他做點事,他的骨灰回南寧嗎?我知道許多車是忌諱運骨灰的,但我不怕,我想再送他最後一次。」感動就是這麼簡單。任何人只要走近黃大年,都會被他一顆火熱的心所融化。
黃大年的離去,更讓學生們悲痛萬分,但他們並沒有因此而意志消沉。我們在地質宮採訪時看到,學生們都在實驗室埋頭鑽研。7年間,他指導了18名博士研究生、26名碩士研究生,如今馬國慶博士已接過了他的教鞭。
頭頂有祖國,心中有使命,黃大年把名利看得很輕。他的工作發言材料都是厚厚的十幾頁紙,但個人總結材料總是只有短短半頁紙。學校催他申報院士,他輕描淡寫地說:「先把事情做好,名頭不重要。」
他曾在微信群里鼓勵大家說:沒有深厚感情,就不會回來並喜歡上這塊零下20多攝氏度的黑土地……幸運的是,回歸母校與諸位知根知底的夥伴們為伍,一路走來開心愉快!走多遠算多遠,倒下就地掩埋。
他如戰士般的豪情,正是和平年代最缺少的英雄氣概!
俗話說,「地球離開誰都照樣轉」。但是,如果離開了黃大年,中國進入「深地時代」可能就要推遲好多年。在採訪中,我們為黃大年取得的事業成就和對祖國的巨大貢獻感到由衷欽佩,又為這樣一位科學家的生命在58歲戛然而止感到萬分痛惜。58歲,對於一位戰略科學家來說,是最好的年華,還有大把時間任由馳騁。可他就這樣走了!
《我愛你中國》是黃大年生前最喜愛的一首歌,每當唱到深情處,他都淚流滿面。我們翻開他的入黨志願書,找到了這一切的答案:「做一朵小小的浪花奔騰,呼嘯加入獻身者的滾滾洪流推動人類歷史向前發展」,入黨志願書中的萬丈豪情,讓所有採訪的同行無不為之動容。2009年,他回到母校工作後,第一件事就是向黨組織申請恢復他因出國而中斷的黨籍。從中,我們更加懂得了他的初心、理解了他的堅持。
在整理採訪筆記的這些天里,《我愛你中國》的旋律常常在耳邊響起,感動的淚水一次次奪眶而出,思緒像浪潮一樣翻滾、像江河一樣奔流。
你雖然走了,化作一隻百靈飛向了藍天,但山川河流永遠留下了你的足跡,物探領域永遠留下了你的身影,黨和人民心中永遠留下了你的位置。
你雖已走遠,但我們不會停止懷念……
本期編輯:鞏彥博
※青年,「喪」絕非你的本色
※走進影院看大戲!附首屆國際戲劇影像展全國排片
TAG:人民日報政文 |
※李詠因癌症去世!推薦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的抗癌日誌
※日本乒壇一哥堅稱自己是中國人!從不碰日本女人,還狂懟日本記者
※日乒一哥堅稱自己是中國人,不說日語,狂懟日本記者,只為圓夢!
※他一人殺死六萬日本人,面對記者採訪,他堅稱不後悔
※人民日報著名記者分享:三件匪夷所思的真事
※世界盃場上中國記者被人嘲諷:來世界盃幹啥的?日本記者瘋狂點贊
※人民日報著名記者講述:三件匪夷所思的真事!
※日記者驚異木村翔的中國人氣 為啥沒有日中情結?
※他一人殺死六萬日本人, 面對記者採訪, 他堅稱不後悔
※尋人節目《等著我》20日回歸,女記者張春蔚主持,她能否勝任?
※李詠因癌症去世!人民日報記者凌志軍:醫生說活不過3個月的我為何依然健康?
※《嚮往》中的村民真的歡迎黃磊等人再來錄節目嗎?在記者的採訪中他們說出真相!
※紅星新聞記者近日深度對話沈巍,還原他流浪背後不為人知的故事
※毀了日本,是我的人生目標!一位美國老兵在日本記者面前說出此話
※記者問溥儀,為何不阻止日本對國人的傷害?他的回答讓人驚訝
※人民日報記者手記:導彈飛在事實前面
※在星球日報社當一天記者,體驗超人的正義感
※日本投降的次日,中國記者游日本,受到的「禮遇」讓他終生難忘
※昔日中國飛人劉翔的跟隊記者冬日娜,她的提問被稱為運動界泥石流
※日本記者針對中東難民問題,站出來發聲:中國和日本沒有接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