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一、掉動嬉戲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一、掉動嬉戲戒

歡迎留言,轉發,互動是最好的溝通和傳播方式

【第十一、掉動嬉戲戒】

此戒的簡單意思是:菩薩內心掉舉散亂,喜歡嬉戲玩鬧,佛制不許。

(1)有違犯

1)染違犯

【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為掉所動,心不寂靜,不樂寂靜,高聲嬉戲,喧嘩紛聒,輕躁騰躍,望他歡笑。如此諸緣,是名有犯,有所違越,是染違犯。】

掉:掉舉。憶念到親屬、國土或曾經經歷過的戲笑歡娛所行之事,內心無法安住寂靜,障礙禪定。

意業的掉舉:為掉所動,心不寂靜,不樂寂靜。

掉舉表現在口業上:高聲嬉戲,喧嘩紛聒。

喧嘩:大而刺耳的聲音。

紛聒:雜亂無章的聲音。

掉舉表現在身業上:輕躁騰躍,望他歡笑。

輕躁:輕浮躁動。

望他歡笑:希望以此博取他人的歡笑。

菩薩因為內心掉舉,內心不寂靜,不好樂寂靜,不讚歎寂靜。所以也表現在身業與口業上,嬉戲玩耍,大聲喧嘩,說話沒有條理,雜亂無章。行住坐卧,極不威儀,或跳上跳下,或左右搖擺,希望通過搞笑的肢體動作來博取他人一笑。這些表現於身口意三業上的掉動嬉戲,違犯了菩薩戒。

菩薩應當安住於菩提心與正見中,內心寂靜,好樂寂靜,修學善法。如果不安本份,總喜好在人群中找到寄託,這將妨礙自利利他。如《佛遺教經》云:「若樂眾者,則受眾惱,譬如大樹,眾鳥集之,則有枯折之患。」如果自身沒有基於菩提心,也沒有如法攝眾的能力,只是基於各種煩惱而攀緣,則自損損他。

2)非染違犯

【若忘念起,非染違犯。】

並非掉舉,只是一時的忘失正念,而高聲喧嘩,舉止躁動。

(2)無違犯——共例舉五緣(用分號隔開,便於區別)

【無違犯者:若為除遣,生起欲樂,廣說如前;若欲方便,解他所生嫌恨令息;若欲遣他,所生愁惱;若他性好,如上諸事,方便攝受,敬順將護,隨彼而轉;若他有情,猜阻菩薩,內懷嫌恨,惡謀憎背,外現歡顏,表內清凈。如是一切,皆無違犯。】

共例舉五種開緣,今歸納為二項:

A、菩薩自身的對治(一緣):

1)若為除遣,生起欲樂,廣說如前。

廣說如前:若為除遣,生起樂欲,發勤精進,煩惱熾盛,蔽抑其心,時時現起。

雖然初心菩薩有心去精進對治,但依然掉動嬉戲,故不違犯。

B、為利益有情的因緣(四緣):如開許綺語

1)若欲方便,解他所生嫌恨令息。

眾生對菩薩有意見,或者看不起菩薩,或者仇恨菩薩。菩薩與他見面時,如果菩薩仍然是一副嚴肅的樣子,會加重其恨意。因此,菩薩為了解開這一癥結,而表現齣戲笑的樣子,又特意說一些開心的話題,以化解其嫌恨心,令其止息。

2)若欲遣他所生愁惱。

眾生內心有憂愁苦惱,菩薩為了化解他內心的苦悶,特意講一些笑話,或做一些滑稽的動作來製造笑料。

3)若他性好,如上諸事,方便攝受,敬順將護,隨彼而轉。

眾生喜好嬉戲玩鬧,菩薩為了方便攝受他,隨順他,守護他,也主動與之嬉戲玩鬧,建立與眾生共同的語言,從而使眾生對菩薩產生好感,恭敬,願意逐漸改過,修學善法。

4)若他有情,猜阻菩薩,內懷嫌恨,惡謀憎背,外現歡顏,表內清凈。

猜阻:菩薩知他有情對自己有所猜疑,由此阻滯其心。

內懷嫌恨,惡謀憎背:是指有情對菩薩的誤會。有情懷疑菩薩對自己心懷惡意,謀害自己,背叛自己,憎恨自己,因此,也對菩薩懷有嫌恨心。

外現歡顏,表內清凈:菩薩對有情表現出身口上的掉舉歡笑,完全是為了向他表達內心的善意與清白,毫無嫌怨之心,以此解開他的猜疑、怨恨。

五欲之樂:譬如美食,夾雜毒藥,初雖美味,終成大患。

聖道之樂:寂靜之樂。斷除煩惱,究竟安樂。

編輯製作:洪惠英

明天繼續關註:〔66〕第十二、倒說菩薩法戒——染違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釋乘一 的精彩文章: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十、住邪命法戒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不與取的開緣(二)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殺生的開緣
《瑜伽菩薩戒本》淺釋第八、遮罪共不共戒(一)

TAG:釋乘一 |

您可能感興趣

《瑜伽師地論》菩薩戒:四十三輕戒:十一、掉動嬉戲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掉戲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一、倒說菩薩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九、貪睡眠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三、取世禪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四十、不行威折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八、嘆己毀他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三十七、不如法攝眾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七、嫌恨他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三、不折伏眾生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二、不護譏嫌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三十九、不隨喜功德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四、毀聲聞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三十四、不報恩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九、憍慢不聽法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四、瞋打報復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9)九、住邪命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十五、不如法懺謝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四十一、神力不折攝戒
《菩薩戒本經》 四十一輕戒 二十一、不受師教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