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海桐皮,讓疥瘡頑癬,一掃而光

海桐皮,讓疥瘡頑癬,一掃而光


?孩子感冒咳嗽,快試試小兒推拿,不打針不吃藥,簡單實用,非常有效!




海桐皮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較易剝取,將樹砍伐剝取干皮,颳去棘刺及灰垢,晒乾。




乾燥干皮,呈半筒狀或板片狀,長約30~60厘米,厚約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縱裂紋及較密的黃色皮孔,邊緣不整齊,微突起或平鈍;皮上有大形釘刺,刺尖有時被磨去,可以剝落;基部圓形或長圓形而縱向延長;內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硬而韌,易縱裂,不易橫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富纖維性。氣微香,味苦。以皮張大、釘刺多者為佳。







【異名】

釘桐皮、鼓桐皮、丁皮(《藥材資料彙編》),刺桐皮(《中藥材手冊》),刺通、接骨葯(《貴州草藥》)。


  


【來源】

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


  


【植物形態】

刺桐(《南方草木狀》),又名:山芙蓉、梯枯、空桐樹、雞桐木、海桐。


  

高大喬木,高可達20米。樹皮灰棕色,枝淡黃色至土黃色,密被灰色絨毛,具黑色圓錐狀刺,2、3年後即脫落。3出複葉,互生,或簇生於枝頂;總葉柄長10~15厘米;小葉片闊卵形至斜方狀卵形,長10~15厘米,頂端小葉寬過於長,先端漸尖而鈍,基部近截形,或闊菱形,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麵粉綠色,兩面葉脈均有稀疏毛茸;頂生小葉柄長3.5~4.5厘米,側生小葉柄短,長約5毫米;托葉2,線形,長1~1.3厘米,早落。總狀花序,長約15厘米,被絨毛;總花梗長7~10厘米;萼佛焰狀,長約2~3厘米,萼口偏斜,由背開裂至基部;花冠蝶形,大紅色,旗瓣長5~6厘米,翼瓣與龍骨瓣近相等,短於萼;雄蕊10,兩束,花絲淡紫色,長3~3.5厘米,葯黃色;花柱1,淺綠色,柱頭不分裂,密被紫色軟毛。莢果串珠狀,微彎曲。種子1~8顆,球形,暗紅色。花期3月。


  


野生或栽植為行道樹。分布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浙江、湖南、湖北、福建、台灣等地。




本植物的葉(刺桐葉),花(刺桐花)亦供藥用,各詳專條。


  


【採集

全年可收,而以春季較易剝取,將樹砍伐剝取干皮,颳去棘刺及灰垢,晒乾。


  


【藥材】

乾燥干皮,呈半筒狀或板片狀,長約30~60厘米,厚約1~2毫米,外表灰棕色或灰黑色,有稀疏縱裂紋及較密的黃色皮孔,邊緣不整齊,微突起或平鈍;皮上有大形釘刺,刺尖有時被磨去,可以剝落;基部圓形或長圓形而縱向延長;內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平滑,有細縱紋。質硬而韌,易縱裂,不易橫斷。斷面黃白色或淡黃色,富纖維性。氣微香,味苦。以皮張大、釘刺多者為佳。


  


產廣西、雲南、福建、湖北等地。廣西除用干皮外,其根皮亦同等入葯。


  

除上述品種外,在江蘇、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尚有以五加科植物刺楸的樹皮作海桐皮使用。參見"刺楸樹皮"條。


  


【化學成分】

樹皮含刺桐靈鹼、氨基酸和有機酸。種子含油,油中含飽和有機酸36.7%和不飽和有機酸(油酸、亞油酸)63.3%,另含下箴刺桐鹼。


  


【藥理作用】

海桐皮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藍色毛癬菌、許蘭氏黃癬菌、鐵鏽色小芽胞癬菌、腹股溝表皮癬菌等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亦有謂海桐皮在體外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炮製】

用清水浸泡,洗凈泥屑,切成小塊,晒乾。


  

海桐皮的功效與作用




海桐皮具有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殺蟲止癢的功效。主治風濕痹痛,四肢拘攣,腰膝痿弱,目赤翳膜,蟲牙疼痛,腹瀉痢疾,跌打骨折,濕疹疥癬。


  


1、海桐皮的作用


  


祛風濕、通經絡濕邪為患,阻遏氣機,損傷陽氣,沉重,重著粘滯不去。濕邪留滯關節,陽氣不能布達,則關節疼痛、四肢拘攣、腰膝疼痛等。海桐皮性味苦、辛.平。入肝、脾二經。苦可燥濕祛濕,辛可走竄行氣,性平無寒熱偏頗,寒痹、熱痹均可應用。尤對風濕痹證、四肢拘攣、腰膝疼痛效佳。


  


祛濕止痢,可用於痢疾的各種證型。痢疾:古代稱之為「腸澼」,「游」指垢膩粘滑似涕似膿的液體。




痢疾有以下各種類型:下痢如豆汁,惡寒,腹冷為寒痢;赤白稠粘,發熱煩渴,肛門灼熱為熱痢;下如膠凍,腹部冷痛為血痢;純下鮮血,尿赤色紅為赤痢;苔濁嘔惡,噤目不食為噤口痢;時發時止,纏綿難愈為休息痢。無論痢有多種,皆由疫毒、濕熱或寒濕之邪侵入腸中,氣血凝滯,腸道傳導失司所致。海桐皮氣味辛、苦,性平和,無寒熱。燥濕去濁,行氣行血,可用於以上各種痢疾,尤對濕盛之赤白痢疾效佳。《海葯本草》曰:「主霍亂、赤白瀉痢,血痢」。《開寶本草》曰:「主霍亂中惡,赤自久痢」。


  


殺蟲止瘴痛,可用於疥瘡,癬瘡,濕瘡及牙齒蟲痛。


  


鑒別應用:本品和木槿皮,二葯皆可用於疥瘡,濕瘡及癬瘡等。海桐皮偏重於祛濕止癢,木槿皮善長於殺蟲止癢,二者同中有異。


  





【現代藥理研究】


  


海桐皮具有鎮痛、鎮靜作用。


  


海桐皮水浸劑(1:3)對多種致病癬菌及皮膚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海桐皮煎劑能顯著拮抗Ach所致收縮腸管作用。


  


2、海桐皮的性味歸經


  


【性味】

苦辛,平。


  


①《海葯本草》:"味苦,溫,無毒。"


②《開寶本草》:"味苦,平,無毒。"


⑧《本草經疏》:"味苦辛。"


  


【歸經】

入肝、脾經。


  


①《本草經疏》:"入足太陰、陽明經。"


②《本草求真》:"專入肝。"


  


【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經絡,殺蟲。治風濕痹痛,痢疾,牙痛,疥癬。




①《海葯本草》:"主腰腳不遂,頑痹腿膝疼痛,霍亂,赤白瀉痢,血痢,疥癬。"


②《日華子本草》:"治血脈麻痹疼痛,及煎洗目赤。"


③《開寶本草》:"主霍亂中惡,赤白久痢,除甘匿、疥癬。牙齒蟲痛,並煮服及含之,水浸洗目,除膚赤。"


④《綱目》:"能行經絡,達病所,又入血分及去風殺蟲。"


⑤《嶺南採藥錄》:"生肌,止痛,散血,涼皮膚,敷跌打。"


⑥《南寧市藥物志》:"消腫,散瘀,止痛。療咳嗽,止產後瘀血作痛。"


⑦《貴州草藥》:"解熱祛瘀,解毒生肌。治乳癰,骨折。"


  

海桐皮配伍應用




配稀薟草,祛風濕,利關節,通經,活血脈,止疼痛。為治風濕痹證的常用對葯。


配秦艽,貫通上下,通行十二經脈以祛風除濕,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痹證效佳。


配片薑黃,止痛效佳,用於風濕痹痛,腰膝酸痛最宜。


配木槿皮,化濕殺蟲止癢效佳,可用於皮膚疥癬瘙癢等證。


配羌活、獨活,貫穿全身,通治風濕痹證之一身盡痛,周身骨節酸楚不利及腰膝酸痛等。


  

方劑製劑




神仙退風丹(《百一選方》) :知母、貝母、烏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上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日中、臨睡各服三十丸;又每夜第一次睡覺醒時,急於頭邊取三十丸便服,並用羊蹄根自然汁下。大忌酒及房事、一切發風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漸皆復。主治:大風疾。


  


海桐皮散(《腳氣治法總要》) :本品、羚羊角屑、薏苡仁、防風、羌活、筒桂、赤茯苓、熟地黃、檳榔。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主治:風濕兩腿腫滿疼痛,百節拘攣痛。


  


海桐皮散(《小兒衛生總微論方》) :本品、當歸、牡丹皮、熟乾地黃、牛膝、山萸肉、補骨脂。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蔥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主治:腳攣不能伸舉。


  


治風蟲牙痛方(《聖惠方》) :煎水漱之。


  


治風癬有蟲方(《如宜方》):本品、蛇床子等分,為末。以臘豬脂調搽之。


  


治時行赤毒眼疾方(《本草匯言》) :本品一兩,切碎,鹽水洗,微炒,用滾湯泡,待溫洗眼。


  


海桐皮散(《聖惠方》) :本品一兩、防風二兩、黑豆一兩。附子一兩,上為細末。羅為散。每服,以溫酒下二錢,日三、四服。主治:傷折,辟外風,止疼痛。


  

海桐皮的附方




治風濕兩腿腫滿疼重,百節拘攣痛:海桐皮一兩,羚羊角屑、薏苡仁各二兩,防風、羌活、筒桂(肉桂)(去皮)、赤茯苓(去皮)、熟地黃各一兩,檳榔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生薑五片,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腳氣治法總要》海桐皮散)


  


治腰膝痛不可忍:海桐皮二兩,牛膝、芎藭(川芎)、羌活、地骨皮、五加皮各一兩,甘草半兩,薏苡仁二兩,生地黃十兩。八物凈洗,焙乾,細銼,生地黃以蘆刀子切,用綿一兩,都包裹,入無灰酒二斗浸,冬二七日,夏一七日,候熟。空心飲一盞,每日早、午、晚各一次,長令醺醺。合時不用添減。禁毒食。(《續傳信方》)


  


治腳攣不能伸舉:海桐皮、當歸(去蘆,洗凈,焙乾)、牡丹皮(去心)、熟地黃、牛膝(去蘆,酒浸,焙乾)各一兩,山茱萸、補骨脂各半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水八分,入蔥白二寸,煎至五分,去滓,溫服。(《小兒衛生總微論方》海桐皮散)


  


治大風疾:知母、川貝母、烏梅肉、海桐皮、金毛狗脊(去毛)。上等分,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日中、臨睡各服三十丸;又每夜第一次睡覺 (醒)時,急於頭邊取三十丸便服,並用羊蹄根自然汁下。大忌酒及房事、一切發風之物,只吃淡粥一百日,皮肉自漸皆復。(《百一選方》神仙退風丹)


  


治中惡霍亂:海桐皮煮汁服之。(《聖濟總錄》)


  


治風蟲牙痛:海桐皮煎水漱之。(《聖惠方》)


  


治風癬有蟲:海桐皮、蛇床子等分,為末,以臘豬脂調搽之。(《如宜方》)


  


治傷折,辟外風,止疼痛:海桐皮一兩(銼),防風二兩(去蘆頭),黑豆一兩(炒熟),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上藥搗細,羅為散。每服,以溫酒下二錢,日三、四服。(《聖惠方》海桐皮散)


  


治時行赤毒眼疾:海桐皮一兩,切碎,鹽水洗,微妙,用滾湯泡,待溫洗眼。(《本草匯言》)


  


治乳癰初起 刺通15g,紅糖30g,煎水服。(《貴州草藥》)


  


治濕腳氣,及腎臟風下注,滿腳生瘡癢痛膿水出海桐皮、草烏頭(銼碎,鹽炒)、地龍(炒,去土)、蒺藜子(炒,去角)各一兩。上四味,搗羅為散。每服二錢匕,冷酒調下,空心夜卧服。(《聖濟總錄》海桐皮散)


  


治小兒蛔蟲病 海桐皮1.5—3.0g。研粉開水沖服。


  


治肝硬化腹水 鮮海桐皮30g。燉豬骨服。(12—13方出自《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注意】


  


血虛者不宜服。




《本草經疏》:"腰痛非風濕者不宜用。"


《本草匯言》:"痢疾、赤眼、痹躄諸證非關風濕者不宜用。"


《得配本草》:"血少火熾者禁用。"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九歌(

微信號

:13714982120)








疹是太陰風熱,癍是陽明火毒





黃帝內經一聊就懂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本號致力於傳揚內經養生之術,《靈樞》《素問》,一聊就懂!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學習面診手診舌診脈診,掌握體外診斷,有病早知道,無病多保養!















傷寒論經方學堂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學習傳統中醫,分享傷寒論,金匱要略和經方有關的醫案、醫話等文章。





微信直播課:中藥學入門





譚旭


湖北譚氏中醫第八代傳人


執業中醫師,臨床經驗20餘年


老百姓都能懂的中藥課


報名系列課程立減¥95


長按圖片識別二維碼 > 加入課堂


點『

閱讀原文

進入領取購買頁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穴位 的精彩文章:

【每日一穴】築賓穴,腎氣從此入,膝腿才能穩!
為什麼我生完孩子,瞌睡特別少?睡不好覺,按這幾個穴位就對了
家人積了幾年的濕氣,渾身難受,艾灸這幾個穴位,全都排出來了!
老中醫編成朗朗上口的穴位歌!強烈推薦!
小穴位大健康 鑫璽足貼穴位指導

TAG:穴位 |

您可能感興趣

打破碗花花,你見過嗎?鮮葉搗爛取汁塗,可治頑癬
羊蹄,中藥名又名野菠菜見過嗎?鮮根洗凈加醋磨汁塗患處治頑癬
委中穴—一穴能調很多病,放血可治惡瘡、頑癬
委中——調理多種病症的寶貝穴,放血還可治惡瘡、頑癬!非常厲害!
委中——調理多種病症的寶貝穴, 放血還可治惡瘡、頑癬!非常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