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秦帝國》之長平之戰的疑點及真實的趙括

《大秦帝國》之長平之戰的疑點及真實的趙括

[作者:本頭條ID 圖片:來源網路]

《大秦帝國之崛起》中長平之戰是重頭戲,長平之戰是周赧王期間,秦國名將白起率軍在趙國的長平(今山西省晉城高平市西北)一帶同趙國的軍隊發生的戰爭。趙軍最終戰敗,秦國獲勝進佔長平,據說此戰秦軍共斬首坑殺趙軍45萬。趙國經此一戰元氣大傷,加速了秦國統一中國的進程。此戰是中國古代軍事史上最早、規模最大、最徹底的殲滅戰。小編今天就給大家扒一扒歷史上真實的長平之戰以及其中存在的一些疑點。

一、長平之戰起因

《史記·白起王翦列傳》:(秦昭王)四十四年(前263),白起攻(韓)南陽太行道,絕之。四十五年(前262),伐韓之野王。野王降秦,上黨道絕。其守馮亭與民謀曰:「鄭道已絕,韓必不可得為民。秦兵日進,韓不能應,不如以上黨歸趙。趙若受我,秦怒,必攻趙。趙被兵,必親韓。韓趙為一,則可以當秦。」因使人報趙。趙孝成王與平陽君、平原君計之。平陽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禍大於所得。」平原君曰:「無故得一郡,受之便。」趙受之。馮亭使上黨歸趙和趙國貪小便宜的做法使得秦君震怒,命左庶長王齕率軍再攻上黨,上黨之戰後繼而引發了長平之戰,也加速了趙國的衰敗和滅亡。

二、長平之戰的過程(按時間順序)

1、秦昭王四十七年(公元前260年),秦派左庶長王齕攻韓,奪取上黨。上黨的百姓紛紛逃往趙國,趙駐兵於長平(今山西省高平市長平村),以便鎮撫上黨之民。

2、四月,王齕攻趙。趙孝成王派廉頗為將抵抗。

3、六月,敗趙軍,取二鄣四尉。

4、七月,趙軍築壘壁而守。秦軍又攻趙軍壘壁,取二尉,敗其陣,奪西壘壁。雙方僵持多日,趙軍損失巨大。廉頗根據敵強己弱、初戰失利的形勢,決定採取堅守營壘以待秦兵進攻的戰略。

5、雙方僵持不下,秦相應侯范雎派人攜千金向趙國權臣行賄,用離間計,散布流言說:「秦之所惡,獨畏馬服子趙括將耳,廉頗易與,且降矣。」[史記]趙王聽信流言,便派趙括替代廉頗為將,命他率兵擊秦。

6、八月,史記載:秦聞馬服子將,乃陰使武安君白起為上將軍,而王齕為尉裨將,令軍中有敢泄武安君將者斬。從此武安君白起上場。

7、史記載:(白起)帥二萬五於人絕趙軍後,又一軍五千騎絕趙壁間,趙軍分而為二,糧道絕。趙戰不利,因築壁堅守,以待救至。秦王聞趙食道絕,王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遮絕趙救及糧食。

8、至九月,史記載:趙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內陰相殺食。其將軍趙括出銳卒自搏戰,秦軍射殺趙括。括軍敗,卒四十萬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計日:「前秦已拔上黨,上黨民不樂為秦而歸趙。趙卒反覆,非盡殺之,恐為亂。」乃挾詐而盡坑殺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歸趙。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趙人大震。

趙國長平之戰戰敗後,後因趙國的平原君寫信給其妻子的弟弟魏國的信陵君,委託他向魏王發兵救趙,於是信陵君就去求魏王發兵救趙,魏王派晉鄙率十萬大軍救趙。但由於秦昭王的威脅,魏王只好讓軍隊在鄴城待命。信陵君為了救趙,只好用侯嬴計,竊得虎符,殺晉鄙,率兵救趙,在邯鄲大敗秦軍,才避免趙國的過早滅亡。

三、長平之戰中的幾大疑點

1、長平之戰秦趙兩軍參戰人數?

《史記》記載「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當然這不可能是當時趙國的全部兵力,如果按當時趙國除參加長平之戰的45萬人外,全國其它地方的駐守軍隊、衛戍軍隊和駐疆軍隊按15萬算(實際情況肯定比這個比例高,不可能真正的傾全國兵力去一個地方作戰),那麼當時趙國當時有60萬軍隊,按戰國末期五人出一兵的比例,趙國至少應有300萬人口。歷史學者范文瀾先生按照史料記載的軍隊數量,然後按照當時各國的兵役制度進行推算得出戰國總人口只有2000多萬。自戰國中期以後,秦國人口軍力及國力都居第一;楚國和齊國第二,趙、魏 第三,燕、韓第四。由此可見趙國人口肯定沒有300萬,即使趙國人口有300萬,以當時的農耕條件也養不起60萬軍隊。所以長平之戰趙軍有45萬軍隊參戰的說法並不可信。

長平之戰,秦軍可以說是慘勝,在後來的秦國邯鄲之戰一共出兵40萬,這裡又是傷亡過半,而後范睢於是舉薦鄭安平為將,率軍5萬攜帶大量糧草支援王齕,估且認為在鄭安平5萬大軍到達邯鄲城下時,秦軍40萬傷亡過半,但至少仍然有20萬大軍,再加上鄭安平的5萬,秦軍此時應該有25萬左右的兵力,史記載:今秦雖破長平軍,而秦卒死者過半,國內空。

如此推算秦國長平之戰至少投入兵力50萬以上,秦軍在長平之戰中是長途跋涉,按照當時的交通狀況和生產能力,根本沒有可能保障50萬秦軍近兩年的大型戰爭。由此看來,史記對於這場戰爭雙方所投入的兵力實在是太虛,也許只是司馬遷為了突出這場戰爭規模之宏達而虛寫的數字。而且長平之戰後,秦軍此後和趙國大大小小的仗打了無數次,而且基本都是以失利告終,趙軍既然在長平之戰傾全國之力了,那為什麼趙國還能繼續支撐這麼久呢?後來還居然神氣活現的大敗燕國、魏國,遊刃有餘哈,一直到50年後,六王畢,四海一的時候,趙國才隨著六國消亡退出歷史的舞台,原因何在?可見《史記》的記載並不那麼真實。

2、長平之戰中秦軍能解決補給嗎?

《史記》記載長平之戰雙方軍隊達百餘萬,趙軍在本土作戰,補給線較短還有可能解決。而秦軍在長平有60多萬的兵力,長平離秦國的都城咸陽將近千里。2000多年前,幾十萬的一支秦國軍隊,遠離國土,連續作戰達兩年之久!在冷兵器時代,後勤補給比戰鬥部隊還多,宋朝的《夢溪筆談》就平均以三民餉一兵,並以「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已用三十萬人運糧。」總數四十萬的軍隊,戰鬥部隊不過七萬人,宋朝尚且如此,往前再推一千二百年以前的戰國,運輸技術應該更原始,後勤人數應更多。1948年淮海戰役爆發,解放軍投入了60萬的兵力,這個數量與長平之戰中的秦軍大致相當。但是,在60萬解放軍身後,為他們提供後勤支持的有整整543萬農民。平均9個農民供應一個戰士! 2000多年前,秦國的人口總數也不過500萬而已,以當時的條件,秦軍的後勤供應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若每個士兵每天吃2斤糧食(打仗可是力氣活,2斤可不多),秦軍怎麼也得有幾萬匹馬吧,每匹吃十幾斤糧草,粗略估算一下每天 消耗糧草200萬斤。秦國青壯年大部分都去打仗了,糧食必然減產,秦國連年征戰儲存的糧食也不會很多,六國也不會傻到賣給秦國糧食。當秦軍包圍趙軍後,秦 王又「自之河內,賜民爵各一級,發年十五以上悉詣長平」,這時秦軍不下百萬,秦軍的補給線上千里,中間的損耗很大。當時運輸糧食都是用民夫,民夫也是要吃飯消耗的,所以補給線越長,這種中間消耗就越大。所以有後方儲備二十斛米,運送到前線只有一斛的說法。因此孫子才提倡因糧於敵,認為吃敵人一鍾米相當於吃自己兩鍾米。長平之戰持續了兩年,期間消耗的糧草就是個天文數字,秦國耗得起嗎?秦軍使用的武器絕大多數都是青銅器,一旦損壞,無法修復。一場戰役武器的消耗是巨大的,以當時的鍛造水平,秦國需要多少鐵匠和礦產才能滿足百萬大軍的消耗呢?

3、趙括真的是只會紙上談兵嗎

長平之戰的初期,廉頗的政策是沒有問題的,正是看中秦軍長途跋涉,後勤補給跟不上,想耗死秦軍。但中期秦軍傾全國之力支援長平,並沒有達到廉頗想像的效果,而此時繼續盲目的死守在兵家看來也是延誤了戰機,如果在秦軍補給線尚未成熟的時候大舉進攻,到底鹿死誰手尚未可知,趙國當時也正是一直埋怨廉頗死守不出怕貽誤戰機而換上了趙括。還有一點,秦軍當時是派王翦應對廉頗,而趙軍換上趙括後,秦軍直接派上了大殺器白起,也足見秦軍對趙括的重視比廉頗要高,另外趙國派趙括替代廉頗也絕非幾句秦國的離間之話就會使趙國上當的,范睢的離間之計的作用在今天看來只是《史記》在藝術化層面的表現而已。趙括的戰法在當時並無不妥,只是遇到了實戰經驗更加豐富的常勝將軍白起,一役而名敗對趙括來說多少有些冤枉,及時當時讓廉頗繼續死守,估計也是難逃長平之戰趙軍的下場。長平大戰一開始,趙軍就犯了一個戰略性的錯誤,造成這種錯誤的人正是所謂的四大名將之一的上將軍廉頗。戰國時代,由於趙國的戰略環境和地理環境所決定,趙國的軍隊擅長的是野戰或者說擅長進攻,最差的就是防守作戰,趙國最厲害的就是戰場突擊力量,比如弓箭兵、輕步兵、騎兵等,所以才在對匈奴和胡人中屢建奇功。秦國最擅長的是什麼呢?!是步兵和防守,雖然秦國有地理地形的優勢,但是數百年來東方六國攻入秦國本土的次數,有幾次呢?!這就充分說明了問題。可以說趙軍一開始就犯下了最大的戰略性錯誤。尤其,在對壘中後期,秦軍逐漸找到了對付趙軍的騎兵的方法後,即步步為營,以壕溝、弩兵封鎖的戰術,趙軍已經說徹底的喪失了戰場中唯一的一點優勢。 總的來說,趙括已經儘力了,只是他沒有傳說中的那麼神而已,只是他碰到的是白起而已。趙括在這場戰爭中不能說沒有戰略上的錯誤,但長平之戰的失敗也絕不能讓趙括一個人來背黑鍋,趙括最後「以身殉國,抵死反抗」,也足見其英雄氣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平之戰 的精彩文章:

長平之戰始末(九),毛遂自薦,聯楚合縱
長平之戰對秦趙雙方到底意味著什麼?

TAG:長平之戰 |

您可能感興趣

大秦帝國的史實鉤沉
《大秦帝國之裂變》:鑽小樹林的歷史故事
罪惡的「黃俄羅斯計劃」!沙俄帝國的野心之大,實在令人驚嘆
三峰山之戰丨蒙古帝國和大金國的戰略決戰
《蒙古帝國歷史掃描》之:鐵木真的崛起與十三翼之戰
秦朝歷史—帝國之殤
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爭奪靈州之戰:大唐帝國與吐蕃王朝的世紀戰爭
經典史劇《大秦帝國之崛起》秦滅六國真的是與時俱進嗎?
古代的大秦帝國有多厲害?一國實力相當於九國之和!
揭秘:壓垮秦始皇和大秦帝國的三座大山,中國最強王朝就此覆滅
隋滅陳之戰:中華帝國的統一宿命
大漢帝國青史之兩隻脫韁的野馬,項羽和劉邦
丁家洲之戰:南宋與蒙古帝國的最大陣戰
還看宋徽宗帝國之下的收藏之風
讀《哈佛中國史》,唐朝的中國,是名副其實的世界性的帝國
大唐帝國與彩雲之南
大秦帝國:戰國的「基督山伯爵」,被魏王誣陷,發跡後霸氣復仇
大唐帝國的宮殿:大明宮
美國獨立之初,同時期大清帝國的乾隆皇帝在做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