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宣化上人:欲速則不達

宣化上人:欲速則不達

宣化上人:欲速則不達

很多學生剛入學時,皆抱定一個目標:預備讀好書後,要做什麼事,或讀科學、電腦學,或其他課程。讀書的期間,若總把目標存在心裡而不專一攻讀,則讀書讀不好,為什麼?因為你心中有障礙物。譬如你想得到醫學博土,但不專心致志去讀,終達不到目的。必須暫時把醫學博土的念頭放下,放下任何的期望,只專心讀書,才能達到目的。

坐禪的道理一樣,坐禪乃為了開悟,開大智慧,了生脫死。但你坐時不要存這個念:我什麼時候開悟?我如何開大智慧?如何了生脫死?應該念茲在茲,參悟「念佛是誰?」不要管開悟不開悟,開智慧不開智慧,了不了生死。若常存著這些念頭,總不能開悟。為什麼?因為你心裡有障礙物,必要將身心放下,無拘無束,無掛無礙,專一參「念佛是誰?」參到「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別有一番天地。可是你也不需要存這個心。當你的功夫純熟,它自然會到這個地步,不要貪快,所謂「毋欲速,欲速則不達;毋見小利,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坐禪人要把心制之一處,不打旁的妄想,制之一處,則無事不辦,一切事都會相應,你會得到你所應得的成績。不要有不勞而獲的思想:「我剛一坐,便想有什麼感應。」不要求感應、貪效驗,若貪效驗,很容易走火入魔。魔見到你貪便宜,你既然把貪慾之門開了,他就會鑽進來:你若無貪快的心、貪便宜的心,魔也對你沒法子。這一點,各位知見上要搞清楚,才去坐禪,不可忽略。

為什麼我舉出讀書的例子?因為讀書是這樣,參禪也是這樣,無論做什麼事,只管向前做,不要存收穫的企圖。你若存收穫的企圖,則大相逕庭,與本來的目標離得遠之又遠!

再舉一個淺顯的例子,好像人人懂得吃飯。你肚餓時,只要吃飯便飽;若只去想你餓了而不去吃,終不會飽。人穿衣服穿得不夠,便覺得冷,你若添多一點衣服就夠了;若只想著冷而不多添衣服,總是冷的。人坐禪亦同理,只要坐就夠了,不需要想你如何開悟?如何開大智慧?如何了生脫死?只要去參就夠了。所謂「道是行的,不行哪有道?德是做的,不做哪有德?」必要付諸實行,才能相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心慧語平台 的精彩文章:

十善業是哪十善
念佛或持咒時昏沉怎麼辦
佛陀警示:出家人容易得兩種「惡瘡」,要謹慎!
順應專業的時代 星雲大師:凡事不要複雜

TAG:佛心慧語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當今人們都追求速度,古人卻說欲速則不達
「少兒不宜」的人性內涵圖:欲速則不達,「吊」在沙漏里的人!
欲速則不達:人生漫漫 別太心急
感情里怕「用力過猛,欲速則不達」
韓語美句:欲速則不達
欲速則不達,減重減脂不要急於求成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俗話說:「欲速則不達。」步步為營是做人做事必須具備的
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
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句才是精華
孩子的成長教育,是欲速則不達
世人都知道「欲速則不達」,後半句更是精華,道出了社會現實
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句才是精華!
千古名句「欲速則不達」,下一句更是精髓,卻十人九不知
李傑:印軍把精力都在「對付中國」上 後果只能是「欲速則不達」
欲速則不達,艾灸減肥無危害
欲速則不達,慢工出細活的生肖
孔子:欲速則不達,其實下半句才是精華
孔子曰:「欲速則不達」,下半句少為人知,牢記孔子的忠告
欲速則不達,有時候放慢腳步是為了更好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