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的文章幾乎百發百中,並且被引用近萬次
歡迎點擊「中國科學報」關注我們!
對發表論文的深層次思考
科研的入門者作科研,總想著如何出文章。
在那個階段,出文章和拿獎學金、畢業、免試保送、申請出國直接掛鉤。而熟門熟路以後,也被文章這個指標趕的慌。人們總是害怕自己的實驗點子被別人做掉了,文章被別人搶先發表了,總是害怕自己的文章少。哪怕文章發得再多,都不斷地被心魔拿著刀在追趕。
記得,博導曾對我說,他不為了文章而文章,文章對他來說只是科研的副產品,科研搞好了,文章自然也出來了。
為此,他不是心急火燎地一得到一些結果就報道,而是把問題研究透了,甚至等幾篇文章上下左右都吻合了,才一起投出去。
如此這般丟開急功近利,反而帶來了好的效果:他的文章成為「信得過產品」,投好雜誌幾乎百發百中,並且被引用近萬次,得到很多國際獎項。
我逐漸意識到,出文章常常成為評價一個人科研水平的指標,但這裡面有很多平衡和矛盾還是要拿捏好。
也就是說,並不是文章出得越多就越好、越有用,而是有很多微妙的東西值得思考。
一、出文章和學習新東西的矛盾。
讓我們想想,一個科研工作者做一個實驗室已經有經驗積累的熟悉的體系,把這個物質換作那個物質,顛來倒去、依葫蘆畫瓢地做實驗,甚至一篇文章拆成幾篇來寫,能發很多文章,但是沒有學到新的東西。
而跳開目前的課題,投入新的課題、學習新的技能(如固態核磁共振、量子化學計算),得花大量時間學習,一下子很難出成果,可是對自己的長期的發展有利。這反映了一種追求短期的快樂和長遠的發展的平衡,也體現了一種選擇。
二、自己寫文章和導師操刀的矛盾。
有的導師讓學生自己學著寫文章,而國外很多導師甚至包辦了文章。
大家看Nature、Science文章的貢獻部分,常常說文章是導師寫的。
那些文章的導師這麼做,一是要得到更多的功勞,二是嫌學生寫不好,三是怕學生耗費工資,因為學生放下實驗而坐在辦公室里寫文章,也是耗費工資的。
於是,實驗室成了文章加工廠,成了生產流水線,學生只管做實驗,老師提出點子、寫了文章。如次這般,得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短期的快樂。
是不是會影響長期的發展呢?這種做法的副作用是否會顯現出來呢?
這麼做的人往往拿到了教職,而從頭做起的連面試的機會也沒有。如何做,還看你自己拿捏好平衡。
三、寫綜述和發表原創論文的矛盾。
有時候老闆也會興沖沖地問你要不要幫他寫綜述。
從利的角度來說:
(1)通過寫綜述,作者能夠更好地把握該課題的發展,了解來龍去脈,增加知識,從而把自己的科研放在一個合適的「上下文」中。
(2)通過撰寫綜述,作者能總結自己的科研思路和學術成果,把自己的成果介紹給學術界。
(3)一篇好的綜述能夠帶來一定的引用次數。
從弊的角度來說:
(1)做了這個,就不能做那個了。要是你靜下心來寫綜述,會影響自己的實驗,這是毫無疑問的。如果寫成一篇不痛不癢的垃圾文章,寫了也沒有用。而寫成一篇有影響力的好綜述,至少損失好幾篇原創的實驗論文。
(2)在出去作報告、將來評職稱的時候,別人只關心你做了啥工作,你總不能什麼也說不上來,只說:「我寫了篇綜述」吧。
(3)學生替老闆寫綜述,對老闆來說是最合算的。因為他拉來了生意,「發包」給你寫綜述,你寫了綜述得第一作者,他得了通訊聯繫人,所有的好評和名氣都往他那裡吸。同行只是記得通訊聯繫人寫了這篇綜述,誰認識你呢?
四、發表文章和作了什麼工作的矛盾。
國內更看重發表多少篇文章,文章發表在什麼雜誌上,而國外更看重作了什麼工作,在這個領域裡有什麼主要貢獻。
如果表面上出了一些文章,但是東打一槍、西放一炮,見什麼熱,就做什麼,那沒有用。再比如幫別人跑龍套,雖然也做了很多工作,發了不少第N作者文章,但如果工作不系統,或者說不上來的話,也沒有用。
這個問題值得深思。另外,國外更看重開會做口頭報告。在報告會上,報告者說「我們」做了這個、「我們」做了那個,雖然沒有一個實驗是他做的。
五、文章數量和質量的矛盾。
數量和質量當然存在著矛盾。那麼什麼叫作質量呢?影響因子在一定程度上能和質量關聯,因為通過了同行評議,但是不同學科缺乏可比性,就算同一個學科,不同方向、不同課題都缺乏可比性。
六、發表文章和學科建設的矛盾。
回國任教後,曾有國外大學教授邀請我去做訪問教授,許諾將來發文章時也可掛上國內單位的名字。我回答:「哪怕發了文章,對目前單位的學科建設沒有貢獻。既然回國,我還是要把陣地放在這裡。」
七、當教授(或副教授、講師)不僅僅是發表文章。
一隻板凳四隻腳,缺一隻都不行。能否申請到科研經費,能否上好課,是否有學術界和社會影響力,都是重要的。
八、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我心中的好導師》使我很有啟發。
我了解到,科研(或者發表文章)有兩種:一種是短平快,什麼東西都不深入,每次都說催化劑的效果其好無比,後續研究正在進展中。
發出來的系列文章如《西遊記》,每次都是九九八十一難中的一個獨立的故事,每次都說這個催化劑效果好。
還有一種科研風格就是抽絲剝繭,或者說象剝洋蔥一樣,直搗核心。
《我心中的好導師》中有篇文章,說學術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十年磨一劍,而不是一年磨十劍。可是現在的大學裡,幾年不出成果的混不下去,而混得如魚得水的都是一年磨十劍。可見這裡面有如何平衡、協調的問題。
以上幾點,都是我在最近幾年悟出的。
可以說,發表文章在某種程度上和科研能力、個人素質等都有關聯的。
比如學到了新東西,有助於發表文章。但是不能把科研僅僅歸結於發表文章,裡面還有很多深層次的奧妙。
請按下方二維碼3秒識別
※這9位科學家私底下的趣事兒
※原來「美人魚」是不吃肉只吃海草的!怪不得她們那麼漂亮
※健康的科研人應該具有的六氣
※這7種科技工作者要不得
※導師與研究生,開竅與不開竅?
TAG:中國科學報 |
※為什麼很多中國人一旦中了五百萬,會立馬捐一半出去?看完好心寒
※中國五千年的三個未解之謎,每一個都讓後人猜不透,究竟都發生了什麼?
※動物科普 在過去的一百年里,這些犬類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武則天發明了什麼,是有多大影響,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我們仍然還在使用
※這個人資產過百億,馬雲跟他比都不算什麼!
※同樣都是口紅,為什麼有的賣兩百塊?有的卻只賣20塊
※豪門出身的她捐款百億,40多歲如整容般年輕,究竟有什麼秘密?
※看看這位大哥哥,29了,還沒有對象,你才十四歲,你著什麼急
※這種煙賣20元一包,一包裡面只有5根,卻賣得很火,這是為什麼?
※螞蟻借唄僅用了幾天,就多給我8萬額度是什麼原因?
※什麼樣的男人,千萬不能嫁
※這個人為何說大將粟裕「沒出息」,兩個人還素有嫌隙,因為什麼?
※崇禎沒錢打仗逼得要死,李自成卻抄出幾千萬兩,為什麼崇禎得不到這些錢?
※謝娜捧紅的兩個人,為什麼一個一直被誇,一個一直被罵!
※一次皇帝當不夠,這幾位都成功當了兩次,可惜都不是什麼明君
※這就是為什麼國潮幾乎都用一串英文字母做名字
※陳勝百萬大軍為什麼短時間內土崩瓦解?只因為他做錯了這兩件事
※為什麼越在乎一個人,越發現受傷的是自己呢
※該單發的時候它連發,該連發的時候它卻單發,內部有什麼鬼?
※印度擁有三個世界第一,為什麼卻從來沒有人想要替代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