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風水之氣的本質與表現形式

風水之氣的本質與表現形式

風水之氣的本質與表現形式

作者:練力華等

一、風水之氣的本質

氣,有些看得見感覺得到,更多的則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客觀存在。因此,氣的本質是物質,而非精神類的東西。

(一)氣之概說

如本書第二章第一節所述,在我國思想史上,元氣學說源遠流長,元氣是中國哲學中化生萬物的宇宙本體,元氣自然學說的核心,是指「萬物之生,皆稟元氣」,而元氣是物質的。元氣的物質性揭示了「氣」的唯物主義屬性。

在中國傳統哲學中,「氣」是指一種極細微的物質,先哲認為「氣」構成萬物,為萬物之本原。天生於氣,地生於氣,人生於氣,萬物皆生於氣,它們有著共同的本原。

古人對物質的概念絕不像機械唯物論那樣,一定要親眼看見,親手摸一摸才算數,才承認。而是把物質分成兩部分:

一部分為「有形」的物質,可以看得見,摸得著;

一部分為「無形」的物質,稱為「氣」,看不見,摸不著,但又客觀存在。

這樣,「形」與「氣」就是一種物質的兩種表現形式。

明末清初的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論氣·形氣》篇中說,「有形必有氣」,「以為形矣而有氣」。

在上世紀,前蘇聯科學家提出了令人震驚的「微輕粒子場」理論,認為一切物質的周圍都有一種看不見的霧狀場,而且物質之間、人與物質之間的這種「微輕粒子場」,還會互相作用。這正好與宋應星之論相符合。

清末民初的杭辛齋在其《讀易雜誌》中提出了自己對「氣」的新見。他說,「《周易》上言光言氣,都不是泛指光明與氣象,皆以物理上說的光與氣有關。光分兩種,一種可見,一種不可見,X光即不可見之光,或稱射線」。杭氏的恍然大悟,把中國玄之又玄的氣,推上了科學的殿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古人云「形而上者謂之道」的「道」,也有了依據。其實,很多肉眼看不見的光,如紅外線、紫外線、微波以及杭氏所談到的X線,β線以及γ線等,都屬於「微輕粒子場」。

隨著量子論、量子力學以及量子場論的發展,人們進一步認識到,「量子」就是基本粒子,是組成物質的最小單位。並在此基礎上,又發現比「量子」(即粒子)更小的「夸克」「輕子」,而且還認識到,應該還有更小的「超微粒子」。人們估計,現代科學一旦發現「超微粒子」,這個超級微觀的微觀,已經由「實」變得越來越「虛」,趨近於「虛無」,恰好接近先哲「萬物本原為氣、為道」,從「虛無」(無極)生一氣(太極),一氣生三才的觀點,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實際上,國外有的科學家,在尋找「超微粒子」過程中,已經把眼睛盯在了中國古代之「氣」的概念上。而且東方人氣功和特異功能者在「功能」狀態下發現的「氣」,據說比「基本粒子」還要微小,有的將其命名為「華子」,有的叫「龍子」,用科學界的語言,應該就是「超微粒子」。

據獲得1978年諾貝爾獎的兩位美國射電天文學家彭亞齊斯和威爾遜發現,這種「氣」,是一種頻率為4080兆赫的超微粒子,是場,是電磁波,是來自太空的微波輻射,是一種看不見的光,它誕生在天地之始,有一定能量,所以,它是萬物之母。他們認為,光中有氣,氣中有光,光氣一體。氣是看不見的光,光是看得見的氣。光與氣,本質上是同一事物,只是名稱各異。所以,氣與電磁波是不謀而合的。

地球是宇宙中太陽系裡面的一顆行星,生活在地球上的人體是個小宇宙。宇宙里各星體均有微波輻射,人體也有微波的接收和輻射功能,只是一般人這種微波輻射很弱,經氣功練習後則可加強。有人從氣功師身上測到了8毫米波長的微波輻射信息。所以,天體和人體與生俱來就有微波的接收和輻射功能。

總之,傳統環境地理學研究的「氣」,是超級輕微、接近有無之間、實虛之間的物質,並非精神之氣,更非虛構的子虛烏有之氣,是一種客觀存在。

(二)氣是地理學的核心

氣,是以超微物質為基礎的,具有物質屬性;氣,又「沖氣以為和」(《老子》),因而又具有運動性。氣的物質性和運動性的特點決定了「氣」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屬性。

傳統環境地理學研究的是氣,氣是中國傳統環境地理學的核心。有人云:「如果風水師能識氣,他便懂得了風水的全部」,「風水是找氣的藝術」。1987年出版,而且一版再版的美國羅絲巴哈《風水——中國的方位藝術》精闢地指出:「氣是風水中最重要的因素」,並斷言說,「認識氣,便懂得風水的全部」。

地理學說認為,地理之「氣」與人體之「氣」還會相互影響,山、水、道路、樹木、建築物、太陽、月亮等均有「氣」,這種「氣」會影響人的「氣」。地師的任務一是找到吉利的地理之「氣」,使該宅墓陰陽平衡,氣行順暢;二是該宅墓的地理之氣能與人體之氣協調和諧。因此,地理看地「總以氣為主」。

「氣」有生死之分,地理活動的目的在於趨生氣避死氣。

何謂生氣?生氣是指具有生命力和生機的陰陽調和之氣。它能給人和萬物以生命,並助其健康生髮及成長。旅居加拿大的華裔、加拿大風水學院院長陳怡魁博士指出:生氣是一種能使「草木茂盛,六畜興旺,財丁昌隆」的優質的「生物能」。其中蘊藏著能使動植物生長所需要的能量。這種「生物能」來自兩方面:一是土壤中的生氣,二是天空中的生氣。土壤和天空中,兩種生氣的匯合,就會成為一種造福人類的陰陽五行之氣, 即生氣。

陰陽五行之氣必須調和,才能生髮萬物。否則,孤陰孤陽、五行之氣相戰,勢必成為死氣。故死氣是指沒有生命力和生機的陰陽不調之氣。天地之氣陰陽失調,天災必然發生;人體之氣陰陽失調,必致生病或死亡;風水上的有形之氣和無形之氣陰陽失調,殃及居者難免。

《老子》云:「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和氣生萬物,「和」就是陰陽調和,故「和」是普遍規律。《青囊經》曰:「陽以相陰,陰以含陽」;「地德上載,天光下臨,陰用陽朝,陽用陰應,陰陽相見,福祿永貞,陰陽相乘,禍咎踵門」。天氣感乎下,地氣應乎上,有感而和。

二、氣的表現形式

從上可見,物質可分為「形」和「氣」兩部分,「氣」,又可分為「有形之氣」和「無形之氣」兩種。

有形之氣,是由具體的山水、建築等環境類的物體所發出之「氣」。如龍脈之氣、山環水抱之氣、天塹煞之氣等。

無形之氣,是指天星之氣。包括宇宙真實天星之「氣」,和在此基礎上推導出來的虛擬天星之「氣」。如春夏秋冬之氣、八節之氣、歲破月破之氣等。這類無形之氣,是人很難直接感覺的氣,人只有通過一定的自然現象才能感覺到。如「只見草木百穀,春榮秋落;蛟龍蟲豸,升騰蟄藏;是氣不可見而形可見也。以不可見之氣即寓於有可見之形,因可見之形,即不可見之氣亦可見矣」。

(一)有形之氣

有形之氣可分為內氣和外氣兩種。

1、內氣

內氣,是指龍脈之氣,可說是土壤中的氣,稱為「地氣」。

《葬書》曰:「五氣行乎地中,發而生乎萬物」;「夫土者氣之體,有土斯有氣;氣者水之母,有氣斯有水」;「勢來形止,是謂全氣。全氣之地,當葬其止」。

《青囊經》曰:「氣行於地,形麗於天,以形察氣,以立人紀」;「外氣行形,內氣止生,乘風則散,界水則止」。

捕捉內氣的最重要方法是「因形察氣」。氣在地中,看不見摸不著聞不到,何知其地有氣,其氣已止?在於「察形」也!可見之形包括龍、砂、水、峰、土、植物、脈線、開合、唇氈等等。

因此,「因形察氣」,就是通過察看地形地貌、山脈與河流走向,以及草木、土質等環境因素的各種變化,可以看出這種「氣」的有無,是生氣還是死氣。古人云:「形者令之著,氣者形之微;氣隱而難知,形顯而易見。」

下列現象,為地氣的存在提供了佐證。

(1)從特殊現象看地氣

雨後考察,其最快乾燥者,此處有地氣;下雪後周圍均有雪,而該處無雪或雪最快化者,此處亦有地氣;此處植物特別茂盛,鮮活如洗,此處亦有地氣;牛眠地者,牛經常喜歡在此躺下休息,此處地氣溫暖,有地氣也,其他鳥獸所棲之地亦然。

(2)從實驗看地氣

蛋引法。冬天在此處鑽個小洞約1米多深,將幾個雞蛋用膠袋裝好,用繩子吊下去,封住洞口。第二天卯時取出雞蛋,全部雞蛋拿在手上感到溫暖者,此處地氣旺,有一個溫暖者,亦為有地氣,全部皆冷者為無地氣。

相土法。此處挖下去2米左右,能見到「太極暈」或五色土,且土質細嫩,新鮮溫潤者,或有甘甜之味者,此處地氣旺。或在此處取1立方寸土樣,重九兩以上者吉,七兩為平,五兩以下者為不吉。

太極暈、五色土或「變土」,是龍脈之氣在地中長期運行的結果,是地氣存在的鐵證。

測氣法。此處挖個50公分直徑、1米多深的土坑,然後將挖出來的土搗細過篩,再將細土填入坑內,不要壓實,與地平面平為準。過一夜,次日晨去觀看,鬆土拱起則地氣旺,若下凹則無氣之地。

(3)據史料看地氣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卷三十二記載:

《周訪傳》:「初,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過一老父,謂曰:『前岡見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又指一山:『此亦其次,當世出二千石』。言訖不見。侃尋牛得之,因葬其處,以所指別山與訪。訪父死葬焉。果為刺史,著稱寧益。自訪以下三世,為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云」。

《羊祜傳》:「有善相墓者,言祜祖墓所有帝王氣,若鑿之則無,後祜遂鑿之,相者見曰:猶出折臂三公,而祜竟墮馬折臂,位至三公而無子」。(筆者說明:此乃羊祜擔心皇帝知道自己的祖墳出天子而滅族,故自己去破壞祖墳。)

2、外氣

外氣,是指具體的山水、建築物、周圍環境之物體所發出之氣。如山峰、江河溪水、湖塘水池、高矮房屋、橋、路、塔、凸物、凹缺等周圍目力所能見到的所有物體發出之氣。這些物體又有遠近、寬窄、高矮、形狀之內彎或反背、樣貌之肥瘦秀愚等方面的分別。總之,這些物體均會發出有形之氣。

這種外氣,與內氣完全不同,但二者又互相聯繫,相輔相成。可以這樣說,內氣是內因,是根本;外氣是外因,是條件。內氣看不見,但可以藉助外氣之載體即山水等有形之物而反證內氣。

考察外氣吉凶的標準,在於周圍山水、建築、物體的形狀。形正、形秀、抱我者,發出生氣,為吉氣;形歪、形破、反背者發出死氣,為凶氣。

考察外氣全缺的標準,在於山要環而無凹、水要抱而不反,這樣才能藏風聚氣。

所以,雖然風水講的是風,講的是水,但實質上講的是山、水和周圍環境的問題,歸根結底還在於「氣」。只有藏風得水,才能聚氣。

(二)無形之氣

無形之氣,包括真實天星之氣和虛擬天星之氣。也可稱為天空中的「氣」,即「天氣」。該氣沒有看得見摸得著的實體,但它又實實在在地存在著,對地球上的人和事物發生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可以這樣說,無形之氣有兩大特徵,這就是看不見,無感覺;有周期,應驗准。

1、真實天星之氣

真實天星之氣來自地球和天上星宿,包括七曜、北斗九星、三垣、四象與廿八宿等。

(1)地球

地球是人類的搖籃,地球對人類的影響最大。地球南北兩極形成的強大磁場,對地表物體特別是「住宅氣場」的穩定性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住宅氣場」的穩定性如何,對人的吉凶有重大影響。

(2)七曜

是指太陽、月亮、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

太陽(日)是地球的主宰,能量極大,如無日,則萬古如長夜。地球上的萬事萬物與人、動物,無不受日的制約和影響。月亮繼日之後,晚上返光照亮萬物。古人早就知道,潮漲潮落、女人月經來潮等,均與月的影響有關。土星,又叫鎮星,居於中央。木星、又叫歲星,居於東方。火星,又叫熒惑,居於南方。金星,又

叫太白,居於西方。水星,又叫辰星,居於北方。

科學實驗和無數事實證明,七曜之氣能量極大,與地球一樣,對人和萬物均有重大影響。

(3)北斗九星

北斗由天樞、天璇、天璣、天權、玉衡、開陽、瑤光七星組成,故稱北斗七星。但其實這只是顯現出來的七星,還有兩顆隱起來的星位於開陽之側和瑤光之側,這就是洞明(左輔、八白)和隱元(右弼、九紫),加起來稱為「北斗九星」。一、二、三、四星為斗勺,五、六、七星為斗柄。

北斗常被用於辨方向、定季節,七顆星很明亮。所以4000多年前的《鶡冠子》云:「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4)三垣、四象與廿八宿

三垣是指紫微垣,居北天中央;太微垣,在紫微垣的東北;天市垣,在紫微垣的西南。三者涵蓋北天極周圍星空,而處在北半球的人們只能看到北天極。

每垣都有若干顆星作為框架,標誌這三個天區的範圍,似圍牆一般,故得名「垣」。

為了進一步觀測日月五星等七曜的運行變化,古人先後選擇了黃道、白道附近的星將之分為四個星區,稱為四象,四象環天一周,分別為東蒼龍、南朱雀、西白虎、北玄武。

每個星區各有七顆星(也稱宿),這就是廿八宿。

東方蒼龍七宿為:角、亢、氐、房、心、尾、箕;

北方玄武七宿為:斗、牛、女、虛、危、室、壁;

西方白虎七宿為:奎、婁、胃、昴、畢、觜、參;

南方朱雀七宿為:井、鬼、柳、星、張、翼、軫。

地球、七曜、北斗九星、三垣、四象、廿八宿,都是真實天星,其運行過程中所發出的氣,勢必對地球上的人和環境產生重大影響。如何利用這種「氣」去趨吉避凶是關鍵所在,這就是風水學將「氣」作為研究對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2、虛擬天星之氣

古人在「仰觀俯察」,並重點觀測了宇宙中星宿運行規律的基礎上,與河圖、洛書、陰陽、五行、八卦、干支等相結合,通過長期的實踐經驗總結,產生了一系列人工計算出來的無形之氣,我們稱為虛擬天星之氣。如:

(1)陰陽五行之氣

陰陽五行說是《周易》的核心內容。莊子曰:「《易》以道陰陽。」

以宇宙存在的金木水火土五星基礎上產生的金木水火土五行學說,與《周易》陰陽理論相結合,形成陰陽中有五行,五行中有陰陽的陰陽五行學說,被傳統環境地理學廣泛借用,並成為傳統環境地理學研究「氣」的重要理論基礎,而且陰陽之氣、五行之氣成為傳統環境地理學研究的「無形之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說,氣可分陰陽,也可分五行,研究氣,絕對離不開陰陽,也離不開五行。

(2)河洛與八卦之氣

包括河圖、洛書、先天八卦、後天八卦等。其生成數與方位、九宮七色與方位、先後天八卦與方位等,無不蘊含著強烈的「無形之氣」。

(3)干支之氣

甲乙為木居東方,丙丁為火居南方,戊己為土居中央,庚辛為金居西方,壬癸為水居北方。

子午卯酉為四正,居正北、正南、正東、正西;辰巳、戌亥、丑寅、未申為四隅,居東南、西北、東北、西南;乾坤艮巽亦居四隅。

陽干配陽支、陰乾配陰支而成六十甲子,並以六十甲子來紀年、紀月、紀日、紀時。

在干支組合上,又產生天干五合、天干四沖、地支三合、三會、六合、六衝等生克沖合關係。

干支學說不僅為傳統環境地理學研究「無形之氣」提供了依據,也被易學應用類如四柱、六爻、奇門、六壬等術數廣泛運用。

(4)三元九運之氣

地理上的三元九運之「氣」的計算,是有天文學依據的。

太陽系九大行星中,木星不論從體積還是質量上都是最大的,體積上土星為第二,木土星交會一次約需20年。而木土兩星交會之年,對其他星球會產生重大影響,地球也不例外。

因此,地理上以20年為一運,上中下三元,每元三運,計三元九運共180年。如從黃帝紀元的公元前2697年起算,到公元1983年已走完77個甲子,1984年開始為第78個甲子的下元七運,2004年開始為下元八運。

實踐證明,三元九運之「無形之氣」的力量不可低估!

(5)九星之氣

北斗九星被地理上借用,而產生貪巨祿文廉武破輔弼的「九星之說」。因此,地理上的「九星說」源於實際存在的「北斗九星」。

九星這一「無形之氣」,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紫白九星中的年紫白星力量很大,月星為助吉助凶和引發之用,日、時星之力較小。

(6)十二辰之氣

中國古代天文學對一周天的劃分方法,是沿赤道從東向西將周天360°等分為12個部分,每部分30°,用地平方位的12地支表示,分別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因古代將30°稱作一辰,故而得名「十二辰」。十二辰與廿八宿有對應關係,當廿八宿的「星」宿在南中天時,十二辰與地平方位的十二支恰好一一對應。即房、虛、昴、星四宿居於正東、正北、正西、正南,其餘依次排列。

(7)太歲之氣

因木星一年行一宮,且木星為太陽系中最大的行星,其他八大行星的質量總和也在木星之下。其赤道直徑更是地球的11倍,質量約為地球的1000倍。因此,木星對地球的引力是眾星宿之首,故以木星為太歲。木星所居之宮為坐太歲,木星所對之宮為犯太歲。古人將黃道分為12等分,分別用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代表,如2013年癸巳,太歲為「巳」,巳方為太歲方,亥方為沖太歲方乃最凶之處,風水上有「太歲可坐不可向」之說。

(8)建除之氣

用干支紀年月日時,凡日支與月支相同者,古人定為建除十二神的「建」日,依次為「建除滿平定執破危成收開閉」。古人還借用「黃道」概念,把建除十二神與黃黑道聯繫起來,認為黃道日為吉,黑道日為凶。歌云:

「建滿平收黑,除危定執黃,成開皆大用,閉破不相當。」

如作造葬事,破日多凶、成日多吉,建滿平收日慎用等。

虛擬天星之氣還很多,這裡難以一一列舉。

需要明確的是,這些虛擬天星之氣,並不是人們主觀臆造的,而是根據真實天星與地球運行規律及其對人的影響而推導出來的,因而此類「無形之氣」與真實天星所發出的「無形之氣」一樣,同樣是物質的組成部分。

至於傳統地理術中一些沒有物質依據而隨便編造的有些術語、概念,本質上說是一種糟粕。它不屬於「無形之氣」的範疇,應該摒棄之。

傳統環境地理學說的內容為「五位一體」,即巒頭、理氣、客星、主命、擇日,或者大而言之則可分為形勢與理氣兩大部分。

「有形之氣」的存在和揭示,為傳統環境地理學的形勢理論提供了物質基礎,使形勢理論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並使其紮根於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沃土之上,從客觀依據上為傳統環境地理學說提供了支持。

「無形之氣」的存在和揭示,為傳統環境地理學的理氣學說提供了物質基礎,使理氣學說成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並使其紮根於唯物主義和辯證法的沃土之上,同樣是從客觀依據上為傳統環境地理學說提供了支持。

(本文來自練力華領銜編著的《中國環境地理學》,編著組成員:練力華、張長青、羅錦添、施經緯、郭漢謀、梁超、溫建平、劉站銘。)

歡迎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白砥:對書法美的本質及其表現形式的思考
戰略層面的增長:固守本質的不變,追逐形式的潮流
白砥|關於書法美的本質及其表現形式的思考
形式代表不了本質
風水的本質是迷信?不,是氣場的研究!
佛教的相地術與風水學本質不同
理性的本質,黑化的可能性很低的星座
欺凌的本質是氣氛,別成為烏合之眾的一員
腫瘤的本質是陽氣不足、陰寒積聚
波的數理文化本質——波裡面撲朔迷離的「妖氣」哪來的
水泥灰,一種最本質的美感
看清情緒的本質
意識的本質是物質體之間的信息和能量交換的橋樑
「指揮的本質在於傳播文化」
水泊梁山英雄的的血色本質
盆景藝術的本質特徵
生命的本質是脆弱的
風水八字本質上就是催發一種精氣神
性空的意義就是生命的本質
藝術本質就是異形,跨形式展覽傳達藝術家精神內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