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將蘇定方一千騎敗八萬吐蕃,陣斬副相,如此牛戰為何唐書不載?

唐將蘇定方一千騎敗八萬吐蕃,陣斬副相,如此牛戰為何唐書不載?

唐將蘇定方一千騎敗八萬吐蕃,陣斬副相,如此牛戰為何唐書不載?唐朝開國蘇定方是一位非常有名的猛將,這位十五歲時便驍悍多力,常先登陷陣。隋朝末年,投奔竇建德、劉黑闥義軍,亂世中屢建戰功。貞觀初年歸李唐,隨李靖北伐東突厥,在具有決定性意義的夜襲陰山一役中,蘇定方作為前鋒率領兩百名騎兵一馬當先攻破了頡利可汗的牙帳,為唐滅東突厥立下大功。顯慶二年,累功升任行軍大總管,開始獨當一面,並以其非凡戰績和正直為人深受唐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屢委以重任。征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定方前後滅三國,皆生擒其主,將唐朝國土向西開拓至中亞,向東擴展至朝鮮半島,為大唐帝國立下不世之功。先後遷任左驍衛大將軍、左武衛大將軍,封邢國公。晚年受命擔任安集大使,全面負責對吐蕃的軍事防禦。乾封二年去世,年76歲,追贈幽州都督,謚曰庄,圖形凌煙閣,配享武廟。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

唐將蘇定方一千騎敗八萬吐蕃,陣斬副相,如此牛戰為何唐書不載?蘇定方的事迹,在唐書中是大書特書的,特別是蘇定方征吐蕃,寫得更是詳盡:顯慶四年(659年)冬,思結闕俟斤都曼率其所部和疏勒、朱俱波、喝般陀三國再度反叛,攻破于闐。唐高宗詔令蘇定方為安撫大使,再度西征。大軍經過長途跋涉抵達葉葉水,敵軍在馬頭川築營據守。蘇定方挑選一萬名精銳步兵、三千名騎兵飛馳突襲,一天一夜強行軍三百里,天明時到達城西十里遠。都曼大驚,率軍在城門外抵抗,倉促應戰,被打得慘敗,逃到馬保城。蘇定方又揮師速攻,唐軍進逼城門之下。到了夜間,後續部隊陸續趕到,把城池四面包圍起來,並伐木製造攻城器械,遍布城下。都曼無計可施,於是把自己捆綁起來,出城投降。

蘇定方征吐蕃之事,在唐書中就記載這些。而在《吐蕃大事記年》中,卻記載了蘇定方非常牛的一戰。《吐蕃大事記年》於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出土,今藏大英博物館圖書館和巴黎國家圖書館,為藏文,其中記有蘇定方於烏海大戰吐蕃之事,翻譯後內容為:「及至羊年(659年),贊普駐於『札』之鹿苑,大論東贊前往吐谷渾。達延莽布支於烏海之『東岱』處與唐朝蘇定方交戰。達延亦死,以八萬之眾敗於一千。是為一年。」又「至羊年(659年),贊普駐於乍之鹿園。大論東贊駐吐谷渾。達延莽布支於烏海東如與唐廷蘇定方交戰,達延戰死,且以八萬敗於一千。一年。」另外,美籍華裔學者張琨於1959年發表的英文著作《敦煌本吐蕃紀年之分析》則記為達延戰死,阿柴人口從八萬減到一千(註:吐蕃稱吐谷渾為阿柴)。

唐將蘇定方一千騎敗八萬吐蕃,陣斬副相,如此牛戰為何唐書不載?蘇定方與達延軍烏海之戰,以一千騎敗八萬軍,唐書為什麼沒有記載呢?難道《吐蕃大事記年》記載有誤?藏學界有人認為,不是記載有誤,而是翻譯有誤。吐蕃副相達延是吐谷渾的亡國太子,負責吐蕃在吐谷渾地徵收稅賦,和蘇定方發生戰爭有可能,但並非蘇定方以一千敗八萬,而是由於戰爭,吐蕃的八萬吐谷渾稅戶減了一千。事實上,這個說法和蘇寶方一千敗八萬並不矛盾,因為達延的所謂稅戶,其實就是兵,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游牧民族就是這樣。就算八萬減一千,也是敗了。本人不通古藏語,但古藏語翻譯和古漢語翻譯大概也是相通的,一個詞的含意可能有多種,比如「八萬敗一千」,可以譯為「八萬人敗給一千人」,也可以譯為「八萬人減到一千人」,還可以譯為「八萬人減了一千人」,到底該如何翻譯,應該結合當時的歷史。但不論怎麼翻譯,蘇定方都是打了勝仗,出入就在於蘇定方兵力到底是多少?是幾乎全殲八萬敵軍,還是只殲一千?唐書是宋代所修,沒有記載此戰,大概也是因為搞不清這些問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慧子月朦朦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三大民族兵器:殺鬼子最牛,一種讓其坐飛機,一種讓其喂王八
岳飛金兀朮誰強?岳飛刀劈叛將槍挑金將,金兀朮空手奪槍獨殺八人
明朝抗倭三大神兵:一超級武器比歐洲早五百年,殺倭場面相當壯觀
印度冷兵器七大件:一種用不好等於自殺,一種挺牛,曾打敗過英軍
何為古代五兵?有槍有劍有戟,為何沒這種冷兵器?至今仍裝備軍中

TAG:慧子月朦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