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透過「故事療愈」,陪伴孩子度過生命中的坎兒?
文/馬冉冉
01
一天,一位朋友向我談起她的孩子。
她說,兒子16歲就退學在家,整天打遊戲、不出房門、抑鬱症……她看到的兒子,狀況有多麼糟糕,她作為母親,又是多麼焦慮。
我聽她說著,腦海浮現的是一個問題重重的少年。而我知道,「單一故事是危險」的,那絕對不是一個人的全貌。
所以,我問這位母親:「除了你所說的這些狀況,能不能告訴我,你的孩子還是一個怎樣的人?我很想了解他多一些。」
這位大姐一愣,緩緩說起:「我兒子從小就長得特別帥氣,很精神,又善良懂禮貌,大家特別喜歡他。從小學習就好,畫畫也畫得特別好。他特別懂得心疼人,是個貼心的好孩子……」
她一邊說,一邊眼淚就掉了下來,語氣也溫柔了。
伴隨她的訴說,我彷彿看見了完全不同於剛才故事的翩翩少年。
我接著問:「當你想到你兒子的這些特質,你有什麼感覺?」
她答曰:「好溫暖,他是個好孩子。自從我跟他爸爸離婚後,他可能有股勁沒緩過來,而我又盯著他的『問題』不放,搞得我們都很焦慮,孩子就更加不肯對我敞開心了。」
我又說:「如果你願意,能換一個新視角來看待孩子嗎?」
她點頭,臉上的表情如釋重負。
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而且,他/她本自具足,擁有好好過生活的所有資源。
我們只需要透過「看見」和「問話」,幫助一個人發現ta早已擁有的寶藏。
後現代敘事療法的這個對待人的觀點,影響我至深。
越在生活中實踐敘事的故事療愈,我越愛它,因為它幫助我長出新的眼睛和耳朵。
我不僅這樣來看待自己,也學習如是地看待別人。我學會發現故事背後的故事,去聆聽弦外之音。
那麼,要如何把看起來很專業的敘事療法,也就是「故事療愈法」,融入日常生活的親子陪伴中,尤其是陪伴孩子度過生命中的坎兒?
接下來,我會使用兩段電影片段作為媒材,來做簡單的分享。
02
為大家分享一段影片,這是《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里的一個片段。
愛哭的Grace因為想念爸爸曹格,在睡前大哭不止;夢想與現實的巨大落差,也讓多多面對簡陋的住處,心生難過。
面對兩個孩子一起鬧情緒,你會如何應對?
是大吼大叫鎮壓她們「快去睡覺!」還是不理不睬裝作看不見?
且看很會用心說故事的黃磊爸爸,是如何「回應」她們的。
從中你可以了解什麼是故事療愈,以及故事如何回應孩子的情緒。
從這個片段里,你是否對「說故事」的神奇力量有了認識?
我個人,真的想對黃磊的「回應」,狂點32個贊。
因為他:
用心說話,說自己真心的感受;
保持目光交流;
對孩子平等,不以大欺小,無視小朋友的感受;
有同理心,懂得孩子難過的原因;
幫助孩子建立更大的視野,「看見」深層的故事;
不僅對話,也引導孩子用肢體去理解這個世界……
這,就是後現代敘事療法提倡的陪伴與療愈。
03
再給你看一段影片,電影《相助》片段。
女主角回憶她小時候,因為覺得自己長得不漂亮而很低落時,她家的幫傭康斯坦丁對她說的一段話。
你看到了嗎?
康斯坦丁對這個沮喪的女孩說話時,眼神里滿滿都是愛。
並且,她用她人生的閱歷,幫助孩子重新定義了「美醜」「對生活的支配權」。
並且,她看出這個孩子身上與眾不同的特質,預言她未來能做一個了不起的人。
我想,這就是是父母(大人)能送給孩子,最好的祝福——
我看見你。我愛你。我欣賞你。我相信你。
它們,會是孩子終身受益無盡的禮物。
透過書寫,學會聆聽自己內在的需要,
學會親自愛自己。
長達3個半月的書寫「私教」課,
冉冉老師帶你實踐,
「心靈寫作,赤誠寫作,探索寫作,啟慧寫作。」
晚間班最後四席,虛位以待。午間班繼續招募。
※《岡仁波齊》:人生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寫給自己的15條女人箴言
TAG:女神的花園 |
※狗子生病,逗比鏟屎官想出這樣的方式,陪伴它度過生命的最後時光
※如何陪伴男人度過他的人生低谷?
※男子陪伴妻子生產見證孩子出生的瞬間,卻激動的昏過去錯失了機會
※妻子生病容顏衰老過快,他三年不接戲陪伴左右不離不棄,真愛無疑
※因為有你,彼此陪伴才能度過人生的艱難
※翟天臨事件尋根:你欠孩子的陪伴,可能葬送孩子一生
※沒空陪孩子還追生二胎?對孩子來說怎樣的陪伴才是高質量陪伴?
※他和妻子是青梅竹馬,妻子患病後陪伴二十多年,從來沒想過拋棄!
※「陪伴式」啃老,是如何毀掉孩子的?
※如何陪伴癌症晚期的親人安穩度過最後的日子?
※孩子最需要陪伴的年齡,我卻借口工作忙,所幸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找到改變他的方法,沒有讓孩子的人生留下遺憾!
※竇唯生活凄慘生病只有姐姐陪伴,女兒竇靖童卻在這個時候不見蹤影
※什麼是孩子最好的陪伴?
※陪伴孩子,怎麼陪?
※自製迷宮-和孩子一起度過最好的親子陪伴時光……
※生病時,那些陪伴在你身邊的人!
※小時候不陪伴孩子,竟會帶來出乎意料的傷害!
※子宮陪伴女人一生,我們真的懂它嗎?
※父親的陪伴,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A妹緬懷前男友,曾經陪伴她度過最艱難時光,卻遭指責都是她的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