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另一種鄉愁——寫在香港回歸二十年

另一種鄉愁——寫在香港回歸二十年

時光荏苒,香港回歸已二十年。

回首二十年前,我還是一名初中生,端坐在電視機前觀看香港回歸升國旗儀式,我清晰地記得,彼時,我家觀看回歸儀式的那台29英寸的SONY彩色電視機還是父母托朋友從香港買回的。

在兩年前,香港人反對大陸遊客最甚的那段時間,眾大陸網友在網上各種痛心疾首的控訴,倒是感覺更像是一個大家族裡兄弟姐妹之間吵嘴鬧起了矛盾,終歸是自家人之間,那些控訴與不滿並不似對美日的那種國讎家恨的憤慨,就算是打斷骨頭也連著筋的那種。

這真是一種別樣的鄉愁。

其實,我們在網上並不少見那些熱衷於批判國家,牢騷滿腹,終日在網上發泄著對社會各種不滿的鍵盤俠。是的,我們的家鄉在發展中,歷程艱辛,障礙重重,確實是存在不足,但這並不能成為一個人嫌棄家鄉和忘本的理由。

這令我想起了剛讀完的那本書——白先勇先生的《台北人》。

現在,是深夜,窗外下著小雨,我突然很想寫寫我所理解的鄉愁,在這樣特別的紀念香港回歸的日子裡,我也親筆紀念一下。

書中十四個故事,我讀完竟有些恍惚,這哪裡是寫台北人,分明是南京人、上海人、桂林人……只是,他們都隨國民黨撤軍時去了台北生活而已。

其實,他們都是在台北生活的大陸人。

每篇故事裡,都描繪著他們在大陸的青春與輝煌,遷徙台北後的失意與漂泊,濃郁的歷史滄桑感,更加劇地令我感受到這群「台北人」的鄉愁。

頗有歷史感的鄉愁

白先勇先生的出生背景,更為他的文化鄉愁注入了歷史變遷的厚重感。

他對傳統文化的推崇,早已深深地刻畫在他的那些作品中。

在台北長大,美國讀書的白先勇先生,最愛的是名著《紅樓夢》,改編製作了湯顯祖的崑曲《牡丹亭》,《台北人》的卷首語是劉禹錫的《烏衣巷》,《紐約客》的卷首語是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白先勇先生將這鄉愁界定為「文化鄉愁」

——「台北我是最熟的——真正熟悉的,你知道,我在這裡上學長大的——可是,我不認為台北是我的家,桂林也不是——都不是。也許你不明白,在美國我想家想得厲害。那不是一個具體的『家』,一個房子,一個地方,或任何地方——而是這些地方,所有關於中國的記憶的總和,很難解釋的,可是我真想得厲害。」

我深深地相信,他是真的有這樣的感受,在他筆下的每一篇文字中,每一個人物的刻畫上,賴鳴升、盧先生、朴公……他們心中往昔的大陸歲月都是美好難忘,遠離家鄉後統統是落魄消沉的。

看看當今,很多人在自己的家鄉待久了,總是各種憤懣與不滿,時常發發牢騷才好。

但若是真的離開這片土地,無論到了哪裡,總是在懷念故鄉的美,哪怕只是一點點線索,也能勾起一大片的思念。

滿是悔恨感的鄉愁

《冬夜》里留洋的余教授在舊金山開會時,哈佛的美國學生對「五四」運動的評價,竟讓余教授退縮了,他說自己是在國外做了幾十年的「逃兵」,沒有臉面在那種場合談「五四」。

這樣一個為了生存拚命爭取出國的余教授也有自己的鄉愁,他始終糾結於被太太曬書弄丟的「當年在在北京大學教書時候,記下來的心得筆記」;在迷宮般的台北深巷中想念北平的胡同;在台北下雨天關節炎劇痛的冬夜,想念二十歲曾與初戀姑娘同游北海公園。

我特別喜歡《冬夜》這一則,感覺這是白先勇先生筆下寫的對當下崇洋忘本之人極具啟示的鄉愁故事。

我在讀這一篇時,就想到了不久前說美國的空氣都是香甜的那個女留學生,我想,她年輕時的不成熟舉動,定會令她若干年後也會如同餘教授那樣,會有屬於自己滿是悔恨感的鄉愁。

極具藝術感的鄉愁

我是感性之人,經常讀書讀到那些細緻入微的愁苦的描述會覺得同樣的痛徹心扉。

這本書里洋溢的濃濃鄉愁,令我不得不佩服白先勇對小說里人物塑造的細膩和氛圍營造的技巧。

「巷子里灰濛濛的一片,一個人影也沒有,四周沉靜,只有雨點灑在遠遠近近那些矮屋的瓦檐上,發出一陣沙沙的微響。」這是引發余教授鄉愁的台北冬夜。

「一陣冬日的暮風掠過去,滿院子里那些蕪蔓的蒿草都蕭蕭瑟瑟抖響起來。」這是順恩嫂痛心的看到了主人家道中落後的落寞。

書中類似於這樣的情境描述很多,將這些遠離大陸的「台北人」的鄉愁變得生動而惹人心痛。

白先生的文字精妙,頗具畫面感,傳遞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人物的刻畫與塑造,更多地傳遞了他對那個時代,對那個特定環境下的那一小部分背井離鄉的大陸人的理解和同情。

我讀小學時,曾讀過余光中寫過那首叫做《鄉愁》的小詩,表達了台灣人對大陸的鄉愁。

我想起數年前,我在黨辦工作時,有幸接待過與我校合作辦學的台灣高校師生來校訪問。我帶著他們參觀幾個學院的實驗室,他們最感興趣的是古籍修復實驗室,那些傳統的技法令現場台灣師生驚呼不已。

台灣也是大陸的鄉愁。在情感上,台灣是我們不可分割的骨肉;在文化上,更是一脈相承。

我深深地覺得,無論是怎樣的歷史變革,也不論延續了多少代人,永遠割不開也斬不斷的,是對共同文化的崇尚與傳承,是一個民族的驕傲和尊嚴。

PS:文中攝影作品版權歸我爹老周同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淼淼 的精彩文章:

TAG:周淼淼 |

您可能感興趣

九十年代香港八大女神,你更中意哪一款?
香港老戲骨出道三十年,二婚娶港姐,如今走穴撈金
十年一覺香港行
這倆人把九十年代的洛杉磯帶到了香港
武打出身的tvb花了三十年還是窮綠葉北兩年在香港買了一棟樓
香港90年代當紅影視歌三棲巨星,回顧這幾位走紅歷程,值得回味!
以「吃軟飯」為榮,卻靠一首歌紅了三十年,被譽為香港第五天王!
她是五六十年代香港著名歌手,七十年代的山水畫大家!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位香港偷渡者的悔與淚
英國曾侵佔我國兩座沿海城市,一個是香港,另一個如今十分富裕
香港「四美」與香港「四大天王」 八九十年代最最經典的回憶!
英國只想歸還新界,中方說出一個原則,整個香港回歸
盤點香港近些年最有影響力的一些男歌星,第三位堪稱歌壇天皇
她是唯一一個「香港的女兒」,四料影后卻終生未嫁,年僅四十就與世長辭!
這種東北的食材被垃圾丟掉,而香港人把它做成美味小吃,居然賣一百八十元一碗
走街串巷漫遊香港,遇見一個不一樣的香港
四天三夜香港窮游
來自香港的五大男神:古天樂第四,第一是他
雷軍給香港畫了個餅,小米兩年半重回中國第一,華為同意嗎?
這個八月,去香港看芭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