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黑暗時代再電離研究獲重要突破
上海天文台鄭振亞研究員及其合作者在宇宙再電離研究領域獲突破性進展,他們觀測獲得了一個宇宙早期(大爆炸後約8億年,約為宇宙當前年齡6%時)的星系樣本,並由此發現在該宇宙年齡處,宇宙星系際彌散介質中氫的電離比例為約50%。6月21日,這一重要研究發表在國際一流天體物理期刊《天體物理快報》上(Zheng et al. 2017, ApJL, 842, 22),上海天文台鄭振亞研究員為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國家光學天文台以「遙遠的星系揭開宇宙黑暗時代末期的面紗」為題專門撰文報道了此項研究突破。研究同時被美國天文學會AAS Nova Journals Digest欄目推薦介紹。
觀測獲得的23個宇宙早期z~7.0星系的分布及其中兩個最亮源的放大圖
宇宙大爆炸之後大概30萬年,整個宇宙處於黑暗時代。在那段時期,宇宙中沒有恆星,沒有星系,整個宇宙被中性氫所充滿。在這個黑暗時代末期,重力作用下宇宙第一代恆星和星系開始形成,它們發出的紫外光輻射電離了周圍的中性氫,使得整個宇宙開始明亮起來。
這段整個宇宙的整體相變過程被稱之為再電離。雖然天文學家們知道其發生於宇宙大爆炸後大約3億年至10億年之間,並且宇宙第一代星系在其中起到了顯著作用,但是確定再電離的細緻過程以及第一代星系何時形成依然是天體物理前沿一個極具挑戰性的問題。
宇宙早期天體所輻射的萊曼阿爾法(Lyα)發射線光子會被星系際彌散的中性氫原子散射,就像大霧中的車燈,使得星系被遮擋。如果周圍環境開始電離,大霧變弱,完全電離則大霧消失。對萊曼阿爾法發射線星系的觀測因此是探測宇宙再電離的關鍵手段。
「宇宙再電離時期的萊曼阿爾法星系」(英文縮寫LAGER),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王俊賢教授發起組織的一個中國、美國、智利三國天文學家參加的研究項目,上海天文台鄭振亞研究員是該項目的共同組織者。該項目使用智利CTIO天文台4米口徑望遠鏡上的超大視場暗能量相機,通過專門定製的窄帶濾波片,系統搜尋宇宙黑暗時代萊曼阿爾法發射線星系 (紅移~7.0)。
CTIO天文台工作人員安裝項目為暗能量相機專門定製的窄帶濾波片,圖片來自美國國家光學天文台
LAGER項目的第一篇研究論文即取得重要突破。宇宙年齡8億年處是宇宙再電離研究的最前沿,由於觀測上的挑戰,國際上對紅移7.0及更遙遠的萊曼阿爾法星系的類似搜尋工作,在過去10年間進展十分緩慢。LAGER在第一個目標天區(計劃4個)即探測到了宇宙年齡在8億年處23例萊曼阿爾法發射線星系。這批樣本也是該紅移處最大的星系樣本。分析發現,萊曼阿爾法星系的數目在宇宙年齡10億年處(紅移5.7)大概是宇宙年齡8億年處的4倍。這表明宇宙再電離的過程始於更早期,在宇宙年齡8億年處仍然未完成,大概處於一半電離一半電中性的狀態,並且是非均勻的。宇宙年齡8億年處星係數目的降低來自於中性氫對星系萊曼阿爾法發射線輻射的抑制。
這個結果意味著,宇宙在它當前年齡不到6%處,這場大霧(宇宙整體的中性氫環境)已經開始消散(50%電離);早期宇宙中很大比例的第一代星系需要形成於宇宙年齡8億年之前。
項目其他核心成員還包括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Sangeeta Malhotra教授、James Rhoads教授和智利天主教大學Leopoldo Infante教授等人。
該項研究得到了中科院百人計劃C,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中智天文合作研究等項目的支持。
科學聯繫人:
鄭振亞,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zhengzy@shao.ac.cn
TAG:中國科學院上海天文台 |
※宇宙誕生後,是什麼讓宇宙「再電離」?
※電離層空洞是由平流層突然變暖引起?
※哪些星座容易婚姻破裂,閃電離婚?
※二戰空襲產生的衝擊波削弱了地球的電離層
※二戰時大規模轟炸削弱了大氣電離層
※火箭發射也有負面影響:獵鷹9號曾把電離層打了個大洞
※宇宙中存在很多物質不能被直接發現,它們是處於電離狀態!
※速覽|無需電離輻射!科學家研發出首個無創心臟功能磁共振
※電離層擾動對太陽能動態光譜有何效應?
※「再電離」之謎的新線索:來自遙遠星系的第一束光
※大陸公司搶挖台積電離任高管 台積電淡定回應:不怕
※盤點韓娛圈閃電離婚的明星夫妻們
※電離分子追蹤星系流出物
※星際迷航中的太空船將問世?無需任何燃料,電離空氣即可高速推進
※走近電離輻射
※火星上天外來電離奇出現摩斯密碼,疑似地外文明現身,科學家卻見怪不怪
※SpaceX火箭在電離層上蝕刻出巨大的孔洞
※面試時,HR該如何識別什麼樣的應聘者會「閃電離職」?
※電離輻射可誘發癌症 手機放枕邊安全嗎?
※張雨綺閃電離婚:那些分手最果斷,絕不拖泥帶水的星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