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曾經風靡全中國,那些只有50,60,70,80後才看得懂的流行語

曾經風靡全中國,那些只有50,60,70,80後才看得懂的流行語

本文來源於美篇優秀作者@鄭德文(田園情懷)

彈指一揮間,中國改革開放已近四十載,小編作為60年代中後期出生的,伴隨著改革開放成長的一代,對當時那個特定年代出現的一些新生事物、流行語等仍然記憶猶新。它們伴隨著我那難忘的青春歲月,至今沒有忘卻和始終在夢中浮現……

當今,隨著改革開放的前進步伐,中國已經走向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而這些產物和流行語也隨著社會的進步、科技的發展和觀念不斷更新漸漸銷聲匿跡……小編利用自藏書籍資料,花了三個晚上時間,忙用手機拍照片,忙輸入幾千文字,製作美篇供分享。

開啟「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新時代

1977年的中國沒有冬天。正是在這一年裡的那個固然寒冷的季節,共和國重新迎來了奼紫嫣紅的春天。是年,中斷11年的高考恢復。570萬青年,帶著積聚了十年的饑渴和夢想,從四面八方湧向久違的考場。

那時流行——下海

1992年小平南巡講話之後,國務院修改和廢止了400多份約束經商的文件,大批官員和知識分子投身私營工商界,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下海潮湧動之時,人們不再迴避「錢」字,見面道一句「恭喜發財」成了口頭禪。

改革開放後第一條報紙廣告

1979年1月4日,藍天牙膏廣告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報紙廣告。1979年1月28日,「參桂養容酒」是第一條電視廣告。

那時流行——燕舞

燕舞錄音機廣告。一個廣告演員培訓班的結業作品,成就了「燕舞小子——苗海忠 」。

那時流行——喇叭褲

當時,港台電影中,明星們都穿著喇叭褲,把屁股包得滾圓滾圓,引領時尚。而在內地,第一批穿上喇叭褲的,在老人們的眼裡,無疑就是「男流氓」和「女流氓」。

那時流行——迪斯科

1985年,印度電影《迪斯科舞星》在國內上映,由此引發了一場迪斯科熱潮。主題歌《吉米,來吧》,很多人仍然記憶猶新。當年這首迪斯科舞曲曾在大街小巷傳唱,隨之勁舞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與此同時,中國樂壇開始滋生另一類「流行」——搖滾。

那時流行——萬元戶

萬元戶,意指一戶人家有了一萬元人民幣。這一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在中國出現的新名詞,很快席捲大江南北,並演變為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的代名詞。

那時流行——少林寺

「少林,少林,有多少英雄豪傑都來把你敬仰!少林,少林,有多少神奇故事到處把你傳揚」!1982年,電影《少林寺》火爆神州,引發武術熱潮。

那時流行——可樂飲料

上世紀80年代初,上海街頭幸福可樂飲料的廣告。幸福可樂還曾在上海電視台一次國際女籃比賽中插播廣告,一些觀眾誤認為播錯了節目。

那時流行——「倒爺」

在上世紀80年代初,隨著經濟的日漸恢復和民眾購買能力的復甦,物資全面短缺,「倒爺」應運而生。那個年代,因投機倒把罪被投進監獄的牟其中和發玉米財的王石,都曾被稱作「倒爺」。

那時流行——鄧麗君

1979年,內地去香港旅遊的旅客,帶回《鄧麗君NHK演唱會》錄像帶,入境時被審查。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其中一首歌曲《何日君再來》因鄧麗君的翻唱進入內地而再度走紅。

那時流行——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這首流行於20世紀80年代的《十五的月亮》曾被無數人吟唱多年。這是我國為數不多的以對越自衛還擊戰的背景的軍旅抒情歌曲。歌曲一問世,就立刻紅遍全國。

那時流行——錄像廳

20世紀80年代,香港電影以錄像帶的方式傳入內地。一時之間,錄像廳在各地城市遍地開花,港產武打片吸引了大批年輕人經常光顧。

20世紀90年代後期,VCD碟機逐漸在家庭中普及,錄像廳日漸走向沒落。

那時流行——小人書

小人書學名叫連環畫,是中國傳統的藝術形式。最早的連環畫是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故事畫。

那時流行——「四大件」

80年代家中流行「四大件」,冰箱、電視機、洗衣機和錄音機。女嫁郎,男娶妻,在成家後,都希望過上擁有「四大件」的幸福生活,在當時,這是人們對小康生活的具體詮釋。

那時流行——天價君子蘭

君子蘭是20世紀80年代在中國名聲大噪的一種草本花卉。當時,長春市將君子蘭作為市花,全市一半以上家庭開始種植君子蘭。由於君子蘭長期需要好幾年,因此供給無法跟上,市場需求便陡然上升,價格開始上漲。國內一些人開始囤積君子蘭,特價而售。

那時流行——龐中華

自1980年以來,他創辦的龐中華硬筆書法中心及學院,迄今已培養學員一百餘萬人,被譽為「中國硬筆書法第一人」。

那時流行——「大哥大」

摩托羅拉3200,因其曾經作為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警匪片中江湖大佬的標配,贏得了「大哥大」的美稱。

1987年我國首個900MHz模擬行動電話網在廣東開通。1996年,GSM網開通,手機日益平民化。2001年6月,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完全關閉模擬行動電話網,「大哥大」退場。

那時流行——霹靂舞

美國電影《霹靂舞》1987年被中國引進,中國已故「霹靂王子」陶金看過該影片後,開始苦練這種被當時正統舞蹈門類看成「歪門邪道、流里流氣」的新舞步。他攜新舞蹈上了春晚以後,霹靂舞在全國掀起一陣熱潮。

那時流行——日本的高倉健

1978年,日本影片《追捕》在中國上映引起轟動。有日本媒體猜測,至少8億中國人觀看了這部電影。片中飾演檢察官「杜丘」的高倉健,不但迷倒無數少女,他的孤獨沉默也令眾多男青年競相模仿。

那時流行——白貓 黑貓

「不管白貓黑貓,捉到老鼠就是好貓。」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貓論」成為中國將社會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發展上的一個理論標誌。

那時流行——瓊瑤

1982年《海峽》雜誌刊出小說《我是一片雲》,是瓊瑤作品在大陸最早的現身。後來,瓊瑤小說改編的電視劇在大陸同樣火爆。

那時流行——呼啦圈

在20世紀80年代末,一項新的健身運動席捲全中國,並成為國人健身史上最普及的運動之一—【呼啦圈】

那時流行——健力寶

1983年8月,廣東三水縣酒廠以廣東體育醫學院歐陽孝教授的研究成果為依據,研製成功含鹼性電解質運動飲料,並取名為「健力寶」。

從此,「中國魔水」這一帶著濃厚民族情結的稱呼,成了健力寶的美稱,並迅速風靡全國。

那時流行——《跟我學》

1982年,中央電視台首播了英語教學節目《跟我學》,這正是八十年代開始興起「英語熱」的一個縮影。「英語熱」的另一個標誌是「托福熱」的悄然興起。

那時流行——幸子

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1982年在中國中央電視台播出後,引起收視熱潮。劇中「幸子」的扮演者山口百惠,成為年輕人的超級偶像。

那時流行——MBA

20世紀90年代,MBA【工商管理碩士】流入中國,並受到中國公司的大力追捧。當時,讀這專業不但意味著可以成為高級白領,還意味著有望成為明日的商界領袖。

那時流行——英雄人物賴寧

1988年3月13日,一名14歲的少年為撲滅山林火災,不顧個人安危,在烈火中奮戰四五個小時,獻出了寶貴的生命。《小英雄賴寧》被寫進課本,全國的少年都在學賴寧,賴寧成為一個時代的標誌。

那時流行——BP機

80年代末90年代初,傳呼機開始普及。「有事就拷我」,「呼了你那麼多遍你都不復機」,成為人們打招呼時的口頭語。

1998年,全中國的BP機用戶突破6000多萬,名列世界第一。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手機鋪天蓋地般湧進普通百姓生活,BP機逐漸告別歷史舞台。

那時流行——《佐羅》

1978年,法國電影《佐羅》被引進到中國,並曾一度引起全國觀眾的追捧熱潮。1981年,該影片的觀眾達到創紀錄的7000萬人次。

那時流行——「聶旋風」

1976年在中日圍棋對抗賽中,率團訪日的聶衛平戰勝當時日本超一流選手石田芳夫九段,以6勝1負的成績在圍棋強國日本颳起「聶旋風」。

之後,聶衛平比賽期間,上至國家領導人下至平民百姓均無不關心,其成為那個時代中國的「英雄人物」,並引發全國學圍棋的熱潮。

那時流行——電子遊戲魂斗羅

魂斗羅,20世紀80年代末期開始風靡的遊戲。該遊戲是日本一家公司於1987年發行的街機射擊遊戲系列,1988年被移植到家庭遊戲平台。

那時流行——霍元甲

1983年,由香港亞洲電視台製作的《霍元甲》引入內地播放,這是第一部在內地播放的香港電視連續劇。引發收視熱潮,出現萬人空巷的盛景,其主題歌《萬里長城永不倒》傳唱神州大地,讓億萬國人熱血沸騰。

那時流行——【討個說法】

「討個說法」,語出自電影《秋菊打官司》。上映後,秋菊的「討個說法」,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並迅速流行開來,成為一些人,特別是打官司者的口頭禪。

那時流行——「雞窩頭」

進入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改革開放,一些國外的流行元素逐漸滲透進中國。那時,年輕人開始穿色彩鮮艷的衣服,燙個「雞窩頭」最時髦。

那時流行——《孔雀東南飛》

20世紀80年代初,我國在深圳等地成立經濟特區。因為這些城市大多位於東南沿海地區,人們把這種人才流動趨勢形象地稱作「孔雀東南飛」。古人在吟唱時一定沒有想到,這句詩後來會成為人才流動的代名詞。

那時流行——「走穴」

1980年以來,隨著演出市場的開放搞活,一些演員末經本單位同意,到一些地方短期巡迴演出,所得利潤不上交國家而在參與者之間分酬。「走穴」一詞遂開始在社會上流行。

那時流行——街邊撞球

20世紀80年代,伴隨著經濟建設的迅速發展,撞球也和其他運動一樣得到普及發展,大中城市許多體育場館、俱樂部、街頭巷尾設有撞球廳、室和露頭撞球桌。

那時流行——爆米花

改革開放初期,個體戶大量湧現,在城鄉各地常常看見一些從事爆米花的個體戶,他們挑著一口葫蘆一樣的黑鍋,走街串巷,將米變成白白的爆米花,是那時最受小朋友歡迎的魔術師。

那時流行——農轉非

20世紀90年代,隨著市場經濟的初步建立,「農轉非」開始流行。

那時流行——健美操

20世紀80年代初,世界性的健美操熱傳入剛剛改革開放的中國。從此,追求人體健與美的「健美操」一詞迅速被廣大體育工作者所採用。

那時流行——「王朔」1988年,王朔的4部作品被同時搬上銀幕,文學、電影、評論界將這一年稱為「王朔電影年」。

那時流行——蝙蝠衫

20世紀80年代,蝙蝠衫風靡一時,成為時髦青年必備的行頭。街頭「搖滾青年」尤其青睞蝙蝠衫,因為袖子寬大,跳起柔姿霹靂、太空舞來,袖子忽閃忽閃,與舞蹈動作相得益彰。

那時流行——校園民謠

1992年,高曉松創作《同桌的你》,標誌著第一代校園民謠的成熟與頂峰, 1994年春,由老狼演唱的《同桌的你》公開發行,紅遍大江南北。

那時流行——小喇叭節目

20世紀70年末80年代初,小喇叭成為大多數兒童的首選節目。對於80年代中期以前出生的國人來說,小喇叭成為他們童年生活回憶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時流行——眼保健操

「保護視力,眼保健操開始。閉眼……」每當聽到這樣的清脆廣播口令,伴隨著音樂的節拍,人們的思緒不禁還會回到20世紀80年代的校園。

那吋流行——「面的」

「黃蟲」、「面的」,是當年京津等地對黃色大發計程車的戲稱。短短几年時間,迅速成為中國北方諸多城市的一道風景。

那時流行——下崗職工

1998年,政府提出:決心花三年時間,基本解決國企裁員問題。「下崗職工」,一度成為社會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新詞語。

那時流行——「蛤蟆鏡」改革開放初期,國門打開,復甦的社會,人們的生活在不知不覺中發生著變化。哈蟆鏡等裝扮動搖了中國人數十年的整齊劃一和單調乏味,成了年輕人流行文化里最初的冒險,「引領時代新潮流」。

那時流行——談戀愛

在1978年時,「談戀愛」開始破冰而出。此前整整10年,年輕人公開的約會被視為可恥和墮落,他們只能以「談工作」為借口進行「地下活動」,情書的開頭一定要稱呼某某同志,結尾也必須是致以革命敬禮。但在這一年,愛情開始與「階級感情」稍稍分開,「談戀愛」一詞開始風行全國。

那時流行——「鐵臂阿童木」

1980年,由卡西歐公司免費贈送給中央電視台的日本卡通片《鐵臂阿童木》開始在央視一套試播,這部動畫片一經播出,便在全國颳起了一股「阿童木旋風」。

那時流行——勞力士手錶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勞力士手錶出現在了中國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的手腕上,成為財富的象徵。此外,戴金勞力士的人,常被人看作是「暴發戶」。

那時流行——健美褲

20世紀90年代初,一句帶有自嘲性質的順口溜家喻戶曉,不管多大官,都穿夾克衫,不管多大肚,都穿健美褲。後來,健美褲的多樣化,成為當時流行與時髦的象徵,幾乎所有女性,無論年齡、身材、人人都穿,大街小巷出現前所未有的統一和高調。

那時流行——加里森敢死隊

《加里森敢死隊》是美國的一部電視連續劇,1980年10月開始在中國播放,引起轟動。

那時流行——女排精神

「女排精神」在中國80年代的體育界,曾被運動員們視為刻苦奮鬥的標杆和座右銘。這種不畏強敵、奮鬥拼搏的精神,備受國人推崇,遠比「五連冠」本身,更能鼓舞國人。

只有50,60,70,80後才看得懂的流行語,你還記得多少呢?

小美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篇 的精彩文章:

一朵荷花一首詩,清新脫俗的詩韻風骨!絕美的享受
讀無用書,做有趣人!一組詼諧幽默的字畫,值得品讀!
一組清民時期各行業勞動者的珍貴老照片,張張見證辛酸!
溯源世界頂級風光攝影團隊四光圈
美篇4.0全新上線,可以管理個人專欄、上傳動圖啦!

TAG:美篇 |

您可能感興趣

全球10大最貴名畫,第一估價20億元,你看得懂這些畫嗎?
世上最奢侈的造型,一次3000元,完成後很辣眼睛,誰看得懂?
200萬元一斤的茶葉,你看得懂嗎?
特色餐廳吃飯,4個菜名把00後看傻了,漢語10級才看得懂吧!
2019法國巴黎時裝周,時尚潮流你看得懂嗎?
道哥聊傳奇841期-玩傳奇15年以上的哥們才看得懂的!
李宇春2018流行巡演,但是這個風格你們看得懂嗎?
秦嵐像瘦了10斤!穿衣套路666,並非凡俗子弟看得懂啊
一個中年男人的人生總結,只有40歲的人才看得懂!
他的畫作連連破億,這幅價值5.1億的畫你看得懂嗎?
108個程序員的笑話,你都看得懂嗎?
2018Met Gala:這場頭飾的狂歡,你看得懂嗎
這些漫畫,據說只有10%看得懂笑點
27張只有成年人才看得懂的漫畫,這就是現實
【燒腦】這些漫畫,據說只有10%看得懂笑點。
攝影界最有名的一批老外,拍下30多年前的北上廣,你爸媽才看得懂
這 18 張漫畫里,滿滿都是你看得懂的瑜伽哲學...
豪擲300億追求真愛,這個西班牙最有錢的女人你看得懂嗎……
這18個搞笑段子,只有客家人才看得懂!
只有男人才看得懂的20張內涵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