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關於學科間整合,王老師的觀點是通常有兩種方式,一是學科間並行整合,就是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圍繞主題來選擇和組織學科知識內容。二是學科間輔助合作整合,即以一門學科為主,其它學科的相關知識融入到、滲透到、借用到主學科中,為主學科服務。
作者還有一個重要的觀點,就是數學之所以和某個學科整合,是建立在兩個學科之間具有許多本質練習,使得整合有了可能性和必然性。例如與科學課程的整合:兩者具有同樣的活動;兩者有相同過程和技能;兩者具有重疊的內容……
我當然贊同這種觀點,我所疑惑的是數學作為工具學科,作為科學探索的基本方式,它又與哪一學科沒有類似的整合基礎呢?在古希臘人看來,數學是「學問的基礎」、哲學的起點,由「物、事到量(多少、大小),再到數字、圖形,進而是數學、幾何」。比如對1的認識,是客觀存在的,2、3……是根據1來規定的,所以數學本來就是對其它學科知識認識的開始。
所以,在我看來,所謂學科整合,本來就是自然存在的,之所以現在刻意強調,還是對「數學基本思想的強調」——數學抽象思想、數學推理思想、數學建模思想。
正如日本著名數學教育家米山國藏所說:學生所學的數學知識,在進入社會後幾乎沒有什麼機會應用,因而這種作為知識的數學,通常在走出校門後幾乎沒有什麼機會應用,因而這種作為知識的數學,通常在走出校門後不到一兩年就忘掉了。然而不管他們從事什麼工作,唯有深深銘刻於頭腦中的數學思想和方法等隨時地發生作用,使他們受益終身。黃全愈老師也曾經形象地比喻:教育「重要的不是往車上裝貨,而是向油箱注油。」
如果從這樣的角度思考整合數學,似乎更易於理解,比如學科內的整合,以「2的乘法口訣」為例:
在2的乘法口訣教學中,我是這樣處理的:
一、情境導入——擺小棒:
1、同學們會擺小棒嗎?喜歡幾就擺幾,看你能擺出幾個自己喜歡的數字——生擺小棒,師巡視,詢問擺了幾個幾。
2、能按老師的要求擺嗎——兩個3,一個5,三個2……
3、看老師擺了幾個幾:
11(一個2,兩個1)
11 11(兩個2,四個1)
11 11 11(三個2,六個1,兩個3)
在這一環節中,我通過孩子熟悉的擺小棒,由「擺自己喜歡的數」,到「能擺出幾個幾」,再到「按老師的要求擺」,「看老師擺了幾個幾」,其目的就是通過自己動手操作,由「物——小棒」到「量——多少」,來感受數學事實,符合學生的認知經驗。
二、自主學習:
1、看老師擺的小棒:
一個2,老師寫成:2×1=2編一個口訣「一二得二」
兩個2,老師寫成:2×2=4編一個口訣「二二得四」
三個2,老師寫成:2×3=6編一個口訣「三二得六」
模仿老師,你可以擺出幾個2,寫成什麼,編一個什麼口訣?
請你擺一擺,寫一寫,編一編……
2、學生嘗試,寫出,然後交流。
在這一環節中,通過師展示的數學事實,進而歸納總結出規律,再通過學生對知識歸納過程形成的體驗,在理解數、形、分析的基礎上,去理解乘法口訣的規律與演算法,使學生能真正理解乘法口訣,而不是記憶學習,更不是簡單的套用。
在隨後的合作學習中,我把「觀察口訣和算式,說說你們發現什麼規律」作為小組學習的主題,學生經過爭論和研討,得出了「每一個算式結果都比前一個多一個2」的結論,還有的小組發現了「2×3和3×2的結果相同」的規律。
可見,學科內整合數學,就是關注學生對數學思想的感悟,找回數學史實和事實——也就是說,我們要努力在數學教學中給予學生數學思想的熏陶。
那麼,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個人體會:
一是努力創設數學知識產生的生活情境,體驗數學事實,感悟數學故事,讓學生自主感受、發現知識;
二是引導探索,發現規律,讓學生把握獲得知識的方法;
三是引領學生在嘗試解決問題中積累見識和經驗,並創造出新的解決方法,注重數學思想的體會與運用。
那麼,學科間的整合呢?我個人的體會依舊是這三點。
比如王老師列舉的「懂數學」的蟬,研究的是質數與合數的內在特徵,藉助蟬的生活習性認識數學與人類生活的關係,感悟自然的偉大。應該說這一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教者對教材的駕馭,以及個人的教學風格。但是,我認為依然是屬於生活情境的範疇,只不過由關注人的生活遷移到自然界的生物而已。如果我將情境換成數學魔術的破解呢——是不是對孩子來說更具趣味性,更具針對性呢?
所以,學科間並行整合也好,學科間輔助合作整合也罷,我的觀點還是以數學為主,目標落在數學思維與思想上。況且,我不反對教師的博學,但對其它學科達到王老師的認知程度,還是感覺有些強人所難。
林碧珍老師在《數學思維養成課——小學數學這樣教》中談到教學有三重境界:授人以「魚」——授人以「漁」——「悟其漁識」。
授人以「魚」——教師在課堂中教給學生知識;
授人以「漁」——教師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探索、教給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
「悟其漁識」——在前者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的見識和經驗,創造出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在課堂中注重引導學生們體會和運用數學思想。——「悟其漁識」的課堂就是富有思想的數學課堂。
這才是「為智慧與高尚的人生奠基」——我們完全可以把整合數學做得簡單些,明確些。課改需要簡單,需要遵循「笨蛋法則」,沒必要把自己弄得過於「沉重」。這可能會離王老師觀念中的目標「遠一些」,但至少可以讓我們的教學改革離成功「更近一些」。
至於基於信息技術整合的小組化學習,蘋果品牌的稱ipad,其它品牌則是pad),也有人稱作「移動分組學習」。到目前為止,我的體驗依然是輔助教學的作用,實踐中更多是「練習課」模式,它在「即時性評價」和「一對一輔導」方面具有較大的優勢。當然,我也嘗試過利用pad進行「翻轉課堂」模式在日常教學中的應用,這與學科是否整合關係不大,如果把這也歸類於學科整合的話,現在VR技術的應用,即「可視化學習」技術應用則更具代表性。
說到學科間的並行整合,我最近對Steam課程有所涉獵:
STEAM教育理念最早是美國政府提出,不僅提倡加強美國K12關於科學、技術、工程、藝術以及數學的教育,更把這五個學科融會貫通,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的思維、企業家精神和創造力。
還有就是AKE——AKE」全稱「AKE STEAM CENTER」,致力於研發和推廣既有趣又有效的STEAM課程體系和配套的教育資源。同時,面向青少年,以「看到·聽到·聞到·做到」的科學實驗激發好奇心,以「探究式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問題」培養「創思」的精神,「造物」的能力和「分享」的態度。
——我覺得這些應該對我們的學科間整合有所借鑒。當然,我還在了解和學習中,就不再班門弄斧了!
【新網師授課作業·《數學共讀》課程】
TAG:新網師 |
※戰機降落要泄油,加速遇敵要扔副油箱,航空油那麼貴扔了不可惜?
※坦克油耗巨大能跑多遠?自帶油箱往往不夠,攜帶副油箱是常態
※真還是假?往汽車油箱中放糖可能毀掉引擎
※戰機一共有三種油箱,為什麼總是喜歡扔副油箱呢?扔了就是不要了
※摩托車幾個月不開,油箱里的油放空好還是加滿油好?
※狗狗被綁車上看油箱,每天在車上渡過,吃不好住不好!
※坦克開起來有多耗油?一腳油門就能把家用轎車的油箱耗光
※飛機油箱若是不滿,裡面的油是否在機動時受慣性影響,左搖右晃?
※殲10的下一步發展,有沒有必要加裝機背保形油箱?可以但是沒必要
※油箱油用掉一半之後,油表指針突然變快,原因正解來了
※現在的殲擊機還攜帶油箱嗎?目前副油箱的地位仍然十分重要
※戰機常會拋掉副油箱,這樣做是為什麼?被拋掉的油箱去了哪裡?
※子彈能否引爆汽車油箱?有人做了實驗,油漏光了也沒爆炸
※較真:車開到油箱見底了才去加油會不會燒壞油泵?
※油箱的後半箱油不如前半箱油耐用?網友:原來還有這方面的原因
※極致美感的電動摩托車改裝,油箱的設計脫離燃油車的限制
※空中戰鬥機還是移動的可怕油箱,戰鬥機為油容量做了什麼?
※這輛兩個油箱的豪車經常來這加油,油站員工收錢,都要墊張凳子去拿!
※戰機扔下油箱,他們不要,我們撿起來賣廢品,網友:關鍵是撿不到
※肝是身體的油箱,養肝護肝很重要,怎麼吃?這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