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煒:在文學土壤上深耕
每個寫作者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文學土壤,這是他能夠立身的基本條件。這裡的「土壤」,既是指生髮創作的生活環境,又包括這種創作能夠施加影響的範圍和程度,二者總是相互作用的。今天,時代急遽變化,文學與世界、與讀者的關係也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這是作家們不得不正視的現實。
某種程度上說,寫作者每時每刻都立足於一片新的文學土地。
就我自己的寫作來說,我講述的仍然是自己感受到的生活故事,它來源於我的世界。從具體的地理範圍而言,是山東半島的東端,即膠東半島。這個半島基本上構成了我個人創作的地理背景,也就是我的狹義的「文學土地」。
那裡是我的出生地,我在那裡生活了20多年,是現實生活給我觸動最深的一個地方,也是人生記憶最深刻的一個時段。那裡有漫長的海岸線,有無邊的沼澤和叢林,有迷茫的海霧和無數的島嶼。從地理環境上看,這裡很容易發生一些古怪的故事。
確實,在這裡誕生了一位集中體現民間文學意趣的大作家,就是寫了《聊齋志異》的蒲松齡。這是一本盡寫鬼怪妖狐的短篇小說集,在外地人看來想像力大得不得了,但在膠東半島人看來卻只是收集了一些普遍流傳的民間傳說而已,它一直在這個地區口耳相傳,甚至已經化為了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屈指算來,我不知不覺地寫了40多年,回頭看連自己都有些驚訝的是,這些文字的地域特徵竟然如此顯豁和濃烈。我常寫到的一些故事可以稱為「半島傳奇」。顯然,這絕非一種刻意所為,而是自然而然的流露,是一個人的文化胎記。我不知道在遙遠的異地,我的讀者是否將這些傳奇故事視為「古怪」,但我自己十分清楚的是,它們在那個半島曾經只是普通的日常生活,是它的組成部分。雖然在今天,很多都發生了改變,可是一片土地產生的文化力量,卻不會那麼快地消失凈盡。我和半島上的許多人一樣,直到今天仍舊有講述「古怪」的衝動。
這種講述對於當下的意義,講述者足夠清醒地認識到嗎?
顯然,我們每一個寫作者對於這個時代,都會在寫作中以不同的方式給予回應。就我自己來講,我既不想停止,也無法停止那個半島的講述。膠州半島過去的那些故事既遙遠又切近,這其中有的是回憶,有的卻是現實記述,不過所有這一切全都源於一個現代的「我」。這可能是不同於其他人的部分,也是我寫作的意義。
半島自然景觀形成的神秘性,正在隨著現代化的進程而消散。交通與通信手段的發達便捷,更讓那些荒涼迷茫中的島嶼、海霧,遠處的世界變得清晰和切近,我們都知道那裡面沒有居住神仙和其他長生不老的異人。當今天的土地大半都為我們所熟悉,土地的奧秘似乎也不存在了。文學土地不僅消除了神秘性,還消除了差異性。那些城鄉街道的建築、人們的穿著以及其他各方面都越來越接近統一。找到一個稍稍不同的角落,都會引起一陣好奇,它帶來的一點點新鮮感也會讓人興奮不已。不過很可惜,這種新的、沒有被傳媒光顧和放大的東西是非常少的,而且還會越來越少。在很大的一個範圍內,人們所面對的生活內容及信息都是相差不遠的。我們似乎沒有更新的故事講給他人聽。於是在寫作者當中就有了許多探險者和大膽的編造者。前者在現實生活中活動的範圍較一般人更大,於是才有可能將所謂的「化外之地」不斷地介紹給別人。可惜這對於大多數寫作者來說仍然是一條不太可能抵達的道路。後者的寫作則是了無根柢的,因而也是廉價的。
大家不得不面對同一個「地球村」,一塊極其相似的熟悉的土地,因此文學寫作產生了前所未有的困境。我們很難以自己的語調,講出唯獨屬於自己的故事。所以這特別要求一個作家時時警醒,既要敞開,不至囿於一個封閉的自我滿足的角落,還要從自身內部產生一種抵抗力,拒絕書寫的同化,以保持看守和捍衛自己這片「文學土地」的清晰邊界。當然,一個作家並非一輩子佔據了一片「自留地」就萬事大吉,因為這裡既要生長「土特產」,還要接受人類文明的熏陶和營養。
回到我和那個半島的關係。我會固執地認為,我對那裡的認識比許多後來接近它的人更多也更深入一些。我知道它的昨天和今天、各種各樣的事件與歷史,包括未來的諸多可能性。我會從它貌似的熟悉中看出陌生,從所謂的一致里看到差異。最重要的是,我有關於它的深長濃厚的傳統記憶,這是永遠都消磨不掉的。比如說,我可以從深海里正在豎起的那個鑽井平台處,講起那個古代的海神是怎麼出沒的;我還可以從一片正在拔地而起的現代居民小區處,指認這裡曾經是一片無邊的林莽,這裡有一支賓士的馬隊。而且這絕不是什麼想像和編造,而是保留在心史里的確切數據。
我的「文學土地」,由昨天與今天構成,講出這片土地的種種「實情」,將其楔入現代生活的板塊中,這應該是我在今天要做的工作。
※傅謹:貼近人民 接通地脈——中國話劇發展的啟示
※虞金星:算一算「流水賬」
※葉廷芳:廢墟之美
※講述者也是引導者——呂立新談文化傳播
※金台隨感 讀書寂寞事
TAG:人民日報文藝 |
※馬云:繼續深耕文娛與新零售
※隨學「維摩詰」,深耕「所說經」
※土地深耕明深淺,牛需睜眼把地識
※快來掌柜:區域快消B2B領域的深耕者
※專註於青少的留學和能力英語,頂上英語深耕留學語培小班課市場
※深耕智慧園區 看龍田科技與華為的「默契」
※深耕「康養+文旅」試驗田 初村鎮這樣打造健康文旅樣板片區
※28年深耕零售,張近東談「變與不變」的經營哲學
※深度對話輝瑞苗天祥:秉持初心,因勢創變,繼續深耕中國
※博世熱力技術:以本土化理念深耕中國市場
※十年深耕,萬豐文化
※國內首家「碳能結晶」工藝投產!加快深耕土壤修護領域的腳步!
※中國奧園:把大粵灣「9+2」深耕做到極致
※郭成東:港股「入夏」 深耕「龍頭」
※HMD大中華區副總裁許立新:深耕本土化,定製合適的產品
※粉壟技術讓超深耕深松不亂土層
※西門子:氣電是能源轉型的核心 深耕中國本土市場
※九畝閑愁歸佛祖,相思一畝自深耕
※文娛業深耕 8 年的愛奇藝,上市後將如何發大招?
※摩爾創始人:小米上市前離開,心懷夢想深耕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