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城市的無名英雄

城市的無名英雄

日常生活里,有些東西常常是隱形的,是被漠視的。比如水電,暖氣,甚至小區的保安。習慣了,就被認為理所當然。只有遇到停電停水、交通擁堵,事情沒有正常運轉時,我們才會去想,是誰在操控這一切?

是誰在遙控我們房間的溫度?是誰讓地鐵跑得又快又安全?是誰在保證摩天大樓的順暢運行?是誰讓我們的黑夜保持光亮?

我們很難意識到,基礎設施對我們的生活影響有多大。

如今,每個星期,全世界城市的新增人口是150萬,到2050年,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城市化讓問題變得更加複雜。

同時,數字化也正在改變我們的世界。但在城市裡,很多基礎設施尚未被信息時代改變。大部分地方的火車、電力系統、建築、公共汽車和道路還沒有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當然,這也是我們將面臨的諸多挑戰:維護、現代化、升級改造已老化的城市基礎設施。

我們在能源、交通、公共空間等領域,找到了五個普通人,五個「無名英雄」。通過他們的故事,我們也許能看到,是誰在默默改變我們的生活。

——正午

暖氣控制者

—— 是誰在遙控我們房間的溫度?

文 劉夏乾

王翔的人生只有兩季,冬季和夏季。

青島的夏季,吹海風,吃海鮮,喝啤酒。王翔喜歡這個季節。也因為夏天他的工作比較輕鬆。辦公室的監控屏幕里,很少有警報出現。那是一副青島地圖,密布管網,數百個信號燈,閃爍著令人安心的綠色。

他的冬季從每年11月15日開始,次年4月5日結束。供熱季是最忙的時候。王翔是青島能源熱電有限公司生產技術部調度中心的副主任。他最主要的工作,就是確保每天調控的供熱溫度,是宜人的,老百姓不會抱怨的。

青島熱電公司的供熱調度,有7300餘萬平方米,59.3萬餘家庭,都由這個35歲的男人控制。

王翔是山西人,上大學時,他到青島旅遊過,覺得這個海濱城市真好。2006年大學畢業後,主動選擇了青島熱電公司。他在這裡結了婚(老婆是別人介紹認識的),有一個兒子,生活很愜意。他喜歡大海。夏天在海邊游泳,在海里有一種被大自然包圍的感覺。在海邊抓蟶子也很有意思,沙灘上有一個孔,往裡面撒點鹽,孔里會往外冒泡,然後就會有軟體伸出來,時間很短,要馬上用手捏,蟶子就被抓出來了。

但一到冬天,這個城市就很冷。冬天的青島,換熱站是集中供暖最重要的中轉樞紐。這些樞紐一般都設在居民小區,滾燙的熱水進入後,被轉化成較低溫的暖水,輸送到各家各戶,用以供熱。換熱站24小時常駐工人。他們根據天氣的變化,實時調控閥門,以保障老百姓家裡的室溫舒適。

在青島熱電,王翔的專業原本不對口——他學的是電氣自動化,熱電控制則屬於暖通。他在分公司的電氣儀錶班工作,每天跟著班長去換熱站,維修各種儀錶。他以為自己一身本事將無處施展。

但這個城市正在進入自動化時代。2005年,熱電公司開始在幾個換熱站做試點,試著接入「控制器」,改變以往人工調控供熱的狀況。王翔的專業正是這個。他用的是西門子S7-200控制器,一個四四方方的盒子,給機械編程,使之實現自動化。

當時分公司有37個換熱站。儀錶班帶著工程隊,一個一個去進行自動控制改造。他們在供熱管道上,用電焊開焊出口子,接上西門子壓力感測器,再拉一條電線,連接控制器和感測器。其中最關鍵處,在於把閥門從手動換為自動。最後,把外部儀器固定在鐵皮控制櫃里。

一些老工人對此不解。一位曾經的全國勞模不願使用新產品,他堅信,人是最靠譜的,電腦對閥門的控制一定不如自己。但是,接入西門子控制器後,電腦能採集和分析水溫壓力等數據,將閥門控制自動化,相比以往,變得更加精準及時。老勞模改變了想法。

隨後,青島熱電開始大面積更新換熱站的自動化。王翔被委以重任,全程參與。他在第二年被調回公司總部調度中心。又過了一年,全市的換熱站自動化改造全部完成。

王翔說自己不是英雄,不想戴這個高帽子。他說,供暖的無名英雄,是一線的換熱站的職工,他們為老百姓服務,修暖氣片。他自己呢,就是一個踏實肯干、吃苦耐勞的理工男。

他在青島住了十年了,見證了這座城市的變化。跨海大橋,海底隧道,也通了地鐵。這個城市正在邁向智能化。他覺得以後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所有的事都能解決了。在未來,人和人之間,人和機器之間,都會越來越近。

智能化也徹底改變了城市的供熱系統。自動化調控供熱溫度,不僅在平時發揮作用,如果居民電話反應供暖不足時,也能遠程操作解決問題。以前,幾百個工人要分布在不同的換熱站現場工作,憑經驗估算,再手動調節閥門,使得輸出的熱水增加,以此增暖。現在,王翔一個人在辦公室用電腦,就能迅速解決。

每次調試結束,王翔通過遠程的方式調節某個換熱站的閥門,手動讓它開就開,手動讓它關就關,循環泵讓它快點就快點,讓它慢點就慢點。他說:「感覺很有成就感,都在掌控之中,就像遙控飛機一樣,玩遊戲的感覺。」

在中國,每一座北方城市,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供熱系統。今年,青島熱電的智能化已經十年,但還有許多城市,換熱站的閥門調控,依然靠人工操作。

地鐵駕駛員

—— 是誰讓列車跑得又快又準時?

文 楊吁

陳雲峰27歲,是南京地鐵3號線的一名列車司機。制服筆挺, 戴著細邊眼鏡,白凈斯文,頭髮梳得一絲不苟。

他最大的愛好是烹飪,冬筍燒肉和土豆燒牛腩是他的拿手好菜。但他惋惜地的說做飯的機會並不多,因為日程作息與朝九晚五的普通工作不同,倒班的快節奏使得他更多地選擇了食堂的工作餐。

陳雲峰是南京本地人,獨生子,父母希望他留在身邊,他便在這兒讀書工作,一直沒有離開過。他學習的是車輛工程專業。由於眼饞地鐵司機每天穿著帥氣的制服,駕駛著飛馳的列車,挺神氣。更考慮到全國各地都刮著地鐵大發展的春風,地鐵產業一片欣欣向榮。所以大學畢業滿懷憧憬地的選擇了這個職業

應聘之後,是一系列的學習與培訓。首先深入學習的就是行車規章制度,這是列車駕駛領域的「憲法」,羅列了每項操作的規範。然後是車輛知識、信號系統、故障處理、應急預案等等。理論的學習只是個基礎,離上路還很遠。就拿地鐵信號系統舉例,書上介紹的只是通用的知識原理,真正應用時,不同廠家不同版本的系統,操作起來都有區別。之後的正線實操,更加重要。

他剛開始上正線實習時,是每天跟著師父跑車。

司機室不大,一兩個平米。藍色的控制台上是駕駛列車、開關門、控制空調等設備的各類按鈕和操控手柄。此外,還有各種顯示屏、儀錶盤和指示燈反饋著全列車的各種信息。

傳統的地鐵列車控制方法,是將列車線路劃分為不同軌道區段。當一輛列車駛入某一區段時,該區段會被封鎖直至列車駛離。這樣的固定閉塞儘管安全可靠,但是效率比較低,無法滿足小間隔、大運量需求。

南京地鐵採用西門子Trainguard MT列車控制系統,基於通信,使用的是移動閉塞技術。也就是說,當列車在線路上行駛時,通過車載設備和軌旁設備不間斷的雙向通信,根據列車的精準位置計算出每輛列車的最大制動距離,保證前後車之間的安全距離。這就好比列車自備「移動安全區間」,相鄰列車能以較高的速度和很小的間隔前進,從而提高運營效率。

在完成階段性的跟車學習後,陳雲峰開始在有經驗的司機監督下試著進行自動駕駛。

但是,自動駕駛可不意味著一鍵完事。陳雲峰駕駛時神情嚴肅,嘴裡念念有詞,伸出兩根手指,一下指向這兒,一下指向那兒——看起來很忙。那是在對列車運行的每一個環節做確認。「手比,眼看,口呼」,這是司機需要完成的規範流程——「作業標準化」,另成一套系統,與自動化信號系統互為輔助,相互保障。

比如列車出站時,他得眼看手指速度碼,確認黃色三角出現,這說明列車狀態滿足動車條件。接著,他指向前方軌道旁的信號機,如果異常時會是紅燈。在確認了信號機滅燈和前方軌道及上方接觸網安全後(極偶然情況下,接觸網可能掛上斷線風箏或樹枝,如果列車強行通過,有可能拽斷網線)一切妥當,列車便開動。

列車進站停穩後,車頭位置的計時器開始根據預計停站時間倒計時。車門自動開啟,他就登上站台,目光從車頭掃向車尾,確認所有車門和站台門正常開啟。關閉車門由他手動操作。他看著閃爍的計時器,從容地摁下關門按鈕。提示聲響起,關門燈閃爍三次後車門關閉。

列車車門系統具有防夾功能,如果有乘客被夾,車門感應到便自動打開,讓人進入。即使如此,有時總免不了髮絲、裙角這樣的細小物體被車門夾住,系統無法察覺。此時司機便是下一道保障。車尾的車門位置有一條LED燈帶,司機從車頭看過去能看到車門與安全門縫隙間的白色光帶,一旦有東西被夾住,就會在白光帶上投下陰影。陳雲峰總是格外小心,確認燈帶完整。

有時,司機長會出其不意地在某一站用紙張遮住燈帶。如果司機心不在焉,流於形式,就會被考核,屬於違規操作,情節嚴重的甚至會弔銷駕駛資格,回爐重新學習。陳雲峰是個仔細人,順利通過每一次「突襲」。

他很快就進入下一個階段,練習手動駕駛,時間是每晚20:00點到23:00點。南京地鐵要求所有司機在這段客流量小的時間內統一手動駕駛,以保持手感和駕駛水平。

3號線貫通南北,跨越長江,日均客流72萬人次,是南京地鐵一條骨幹線路。一是確保安全,二是保證服務,陳雲峰精神緊繃。每天7點到9點早高峰,控制台右上角的車廂監控屏,畫面從第一個車廂滾動到最後一個,每一個都塞得密密實實。他感到肩上責任重大。

剛跟車實習時,有一回,一個早上沒吃飯的女孩擠地鐵上班時低血糖暈倒,他立刻在到站時趕到車廂,把女孩抱出來交給站務工作人員救助。類似情況時有發生,他不能放鬆,且必須保持冷靜,以在應對突發情況時快速反應。在正線上時間一長,他長了不少經驗。遇到有乘客眩暈時,他會第一時間跟調度中心聯繫,調度中心立刻聯繫下一站站務,通報車廂號,一到站,備好輪椅和救助工具的保安和站務立刻進車廂,將需要幫助的乘客接出來。另一個方式是通過車廂廣播,通報需要幫助乘客所在車廂,尋求車上有醫療工作經驗的乘客提供幫助。

陳雲峰很快通過考核,取得獨立駕駛資格。第一次是趟早班,他挺緊張,特地買了一串紫檀手串。

南京地鐵幾年間迅速發展,現在,全市有了7條線路,139座車站。無線通信設備遍布所有軌道。列車穿梭,車底的黃色應答器掃過軌道上的設備,7條線路上所有列車狀態實時傳輸。調度中心大屏幕顯示南京地鐵線路圖,紅點代表列車佔用部分,綠點則是空閑路段。列車司機隨時接受指揮中心的調度及指令,車載系統也時刻監控和反饋著本車狀況。一切都在把握之中,高效有序。

技術發展很快,信號系統的升級換代給地鐵司機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們不僅要掌握嫻熟的駕駛技術,還需要不斷學習信號系統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式。這正好對上了陳雲峰的專業,他掌握得很快。

現在,陳雲峰已經工作了四年。習慣了顛倒的作息,他要求自己自律且節制,適度睡眠,鍛煉身體,會在休息日與朋友相約騎行。許多司機同事都有運動健身的習慣,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很多人去健身房,但比起單調的跑步機,他更喜歡戶外開闊的風景。他的公文包里裝著工作日誌、工作文件、線路圖與厚厚一本突髮狀況預案材料,還有茶葉與風油精。

車燈會把前方的隧道打得雪亮,更遠處便是一片幽暗。長時間坐在駕駛位置,眼前的畫面一成不變。司機室的空調總是開得很低,冷讓人清醒,地鐵司機們都得想辦法克服單調帶來的睏倦和注意力渙散。陳雲峰的辦法是,喝濃茶,往太陽穴抹風油精。站起來開車,也是簡單管用的辦法。

南京地鐵司機平均年齡不高,他算得上有資歷的老司機了。這份工作有種特殊的使命感,乘客多時,這種感受尤為強烈。尤其每逢節假前後,途經南京站與南京南站的三號線上擠滿了扛著行李、拖著箱子的返鄉乘客。

責任感讓人成長,他能感受到自己工作四年來的變化,褪去了青年人的急性子,變得更加沉穩,有耐心。

熱電值班員

—— 是誰為首都供電供熱保駕護航?

文 姚嘟嘟

魏建青的工作地點叫「主控室」,乍一看像電視新聞里航天發射中心的指揮站,也像機場塔台,空曠,安靜,安裝著西門子的自動化控制系統,一台台顯示器上滿布密密麻麻的數字,感覺十分精密嚴謹,在這種又嚴肅又緊張的氣氛中,那些坐在圍成半圓周形的顯示器前的工程師似乎隨時要行動起來。

他27歲,是京西熱電最年輕的代值長。他是青海人,從小愛看地圖。從三四歲起,他家牆上一直掛著一張中國地圖。爸爸抱著他看,給他指地圖上的各個地方。有一次,指到北京,他說,這兒有顆紅星。爸爸說,這是首都。那這兒有大學嗎?爸爸說有。他說,那我就考這兒了。

後來,他果然考進了北京的華北電力大學。2012年,從華北電力大學的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畢業,經過幾輪校園招聘和面試,在發電部、人力資源部、總工程師、副總和總經理的輪番考核下,魏建青進入了剛開工建設的京西熱電。當時廠里還在搞基建,全是土地,什麼也沒有,廠房還沒有搭好,管道、設備,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那時,「主控室」所在的這幢大樓還不存在。在這個位置有一座二層小樓,是基建工程部的辦公地點。魏建青和同事在培訓之餘常常到這個小樓來,領導會指著窗外告訴他們,這裡將會建這廠房,那裡將會是車間。有時,魏建青會站到二層樓的天台上,在那裡看整個工程的全貌,想像腳下的這一大片土地以後會建成什麼樣子。

荒地漸漸有了輪廓,每次來,狀況都不一樣。剛來時到處挖大坑,打著地基,後面再來時,坑埋上了,鍋爐一點點蓋起來,廠房一點點建起來。

這邊是一磚一瓦建設工廠,那邊,像魏建青這樣的年輕人,在生產準備崗上,跟著老師傅逐漸熟悉設備和熱電廠的實際運作。他在大學裡學過燃機循環的理論,但要說到燃機中有哪些具體的操作,那在大學課堂中是沒有的。培訓中,他和同事到其他已經投產的燃氣熱電廠去實習,去過位於北京城南丰台區的京橋熱電,還有一部分同事到西門子總部學習。

2013年6月,他正式進廠。當年年底,主設備試驗前,先試運營了第一套設備,化學制水系統。制水合格後進行鍋爐酸洗,需要點一個小鍋爐作為啟動爐供應熱水,這是整個京西熱電的「第一把火」。鍋爐內部有很多系統,需要及時調整參數,不然就會為保護設備發生跳機,而調試穩定後,參數就定下來了。只有幾位老師傅知道啟動爐點起來是什麼樣子,魏建青和其他年輕同事完全沒有見過,大家既期待又好奇。從下午一兩點就開始調試,所有的人,甭管上白班的、上「前夜班」的、在學習班的,所有人都在那兒一直盯著這個鍋爐。

領導說,你們回去吧,點著了就行了,你們不必在這兒看。而魏建青他們說,不行不行,我們必須得看,得看到它點著第一把火。

他們想知道點著後這個系統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實際運行起來後,監控畫面和參數到底是什麼樣的。早就在理論上學過它的蒸汽流量、壓力、溫度等這些參數,但等到那一刻,在西門子的監控系統顯示器畫面上,所有參數都動起來時,魏建青的感覺真的不一樣。等待了一年的工廠活了,儀錶盤有了生命,鍋爐運轉起來了,參數有了意義,實體鍋爐與控制系統終於嵌到了一起,那是他心中的歷史性時刻。

第一把火最終點著,是半夜三點多。領導說,點著了,你們都看看吧,看過癮了,就都回去吧。大晚上三點多,年輕人們開著車回了宿舍,一路都是高興。

如今,他帶領一個「值」,就是六人構成的值班組。京西熱電二十四小時運行,每個值班是八小時,值班人員間相互配合,輪換著監控參數和巡迴檢查鍋爐、汽機、燃機等設備,以保證全神貫注。而值長在保證設備安全運行的同時,還要負責接收來自電網和熱網系統的通知,指揮調度電力及熱能生產,隨時適應需求側的要求,去調整供給側。

電力的特點在於不能儲存。若要消耗100萬度電,生產就必須也是100萬度,不能有富餘。這不僅是為杜絕浪費,還是因為富餘生產會令線路過度負荷,帶來運行風險。因此,電網公司會時時通知各家電力生產企業實時需求,以調整生產,保持供給平衡。

老百姓恐怕會納悶:毫無富餘,那若是某個電廠出了故障,會不會導致停電?對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的城市有記憶的人,恐怕還記得當年常出現大規模停電,城市某個角落動不動就會黑下來,居民家家都留著蠟燭,以備不時之需。

不過如今,一方面,經過幾十年的大規模建設,全國電力裝機容量已經完全能夠滿足需求,另一方面,在電網與各家電力企業的實時溝通和自動化控制下,即使某個廠機組臨時出現故障,另一家廠也能及時補齊生產,依舊維持平衡。這靠的正是像魏建青這樣的工程師的實時調控。今天的北京居民已經不太可能遭遇停電了,除非自家跳閘,臨時檢修,或者——沒交電費。

解決了供應能力和調控速度的難題後,電力企業的創新體現在技術、節能、減排上。京西熱電的燃氣輪機使用低氮氧化物燃燒器以減少氮氧化物排放,在水處理方面注意提高排放污水等級建成了循環水排污處理系統,還根據季節特性調整設備運行,來降低成本和能耗。

其實,京西熱電的成立和北京霧霾治理密切相關。它的前身,原本位於石景山的「京能熱電」是燃煤電廠,在北京治霾環保的大背景下,燃煤電廠被一家家關停,燃氣電廠逐步建起。在新技術幫助下,京西熱電的排放量基本在北京市標準的一半,低達15毫克每標立方米。單單京西熱電的建立,就每年壓減了294.1萬噸煤。

2014年8月,京西熱電投產,2015年4月,京能熱電關停。京西熱電的主要任務是既供電,又供暖,在利用燃氣能源為北京市西北部供電之餘,冬季為北京居民供熱。這種「熱電聯產」本身也可以減少能耗。原理在於,燒燃氣發電,產生的餘熱可以加熱爐子里的水形成蒸汽,進入汽輪機發電後,余汽用於供熱。

京西熱電供應清潔能源的核心設備由一套「二拖一」和一套「一拖一」燃氣蒸汽聯合循環機組組成,採用三台可靠、高效、靈活的西門子9F級燃機。在西門子燃氣輪機技術的基礎上,京西熱電自主創新,改造燃機進氣系統、提高過濾精度,獲得了2016年度的《亞洲電力》雜誌「發電創新技術金獎」。

現在,京西熱電可以滿足1800萬平方米,20萬家庭用戶的供熱。昌平、海淀、門頭溝這「門海昌」一帶的電力,以及西長安街沿線的熱能,都是由京西熱電所屬的北京西北熱電中心提供的。像魏建青這樣的年輕人,正是在北京市民平穩有序、有熱有光的日常生活背後,默默工作著的幕後英雄。

當年,給兒子起名時,從事石油工作的父親覺得, 建設全國有點兒大,不如找個小目標,就建設青海吧,叫他建青。而進入京西熱電以來,五年來這個年輕人一直在默默地建設著北京。

海邊的保安部長

—— 是誰讓我們安全地享受藝術?

文 李小蟲

陳武藝喜歡和機器為伴。他身材高挑,步姿筆挺,一個讓人信任的形象。他做了好多年的保安,以前在深圳一個模具廠,去年12月,他開始在珠海歌劇院保安部當部長 ,手下管著17個隊員,還有幾台火災報警裝置,負責安保工作和消防。

珠海歌劇院在海濱,汽車駛過長滿棕櫚樹的情侶路,到達海狸島,就能看到兩個貝殼一樣的建築物。陰天時,遠遠看去,乳白色的貝殼樓就融化在大海上空灰白色的雲層里。今年元旦開業後,歌劇院吸引了很多居民和遊客到島上,都是拖家帶口的,有很多兒童觀眾。演出廳里有各種兒童劇,樂器演奏和外國舞蹈。演出相當頻繁,每個月都有十幾場以上。

陳武藝說,節假日參觀人次多,保安的神經就會很緊張。他要叮囑所有隊員恪守崗位,勤於巡邏,保證安全。平常的日子,每天的工作時間是12個小時,到了節假日,往往會忙到15個小時。在監控室里,兩個人一班,兩個小時輪流盯著屏幕。萬一有警報,一個人繼續監控,另一個人去現場核實。

但每次演出結束,看著觀眾平安走齣劇院,陳武藝知道他又成功地完成了一次作為保安的使命。

珠海歌劇院共有300多個監控攝像頭,所有的影像都被採集到監控室的屏幕上。監控室的氣溫有點低,空調的冷風時刻噴送,努力給各類機器降溫。關上前後兩扇門,屋裡就很安靜,安靜到能聽到電流從機器的身體穿流而過。

陳武藝穿著白襯衫和黑西褲,戴著領帶,坐在操作台旁邊,左手肘撐在桌上,握拳托下巴,右手指不停地按著操作鍵,眼睛注視著前方。在他前面一米之外,有14個屏幕,展現著劇院所有的監控攝像頭。他的手指每動一次,屏幕就切換到另一個監控場面。如果要直接切換到具體某個地點,可以輸入特定的代碼。對於舞台,檢票口,停車場,主要逃生通道的代碼,他已經爛熟於心。

天天盯著這些冷冰冰的機器,看著千篇一律的鏡頭,是否感覺無聊。他說,不會,畢竟有300多個地方可以看。值班人員在監控室,需要注意各個角落的可疑人物。劇院開業半年,陳武藝只是發現一些在劇院里違規抽煙的人,暫時沒有其他重大的事情。

大屏幕旁邊,還有三四台西門子公司生產的火災報警控制盤 。這些機器和劇院天花板上共計1600個的煙感和溫感探測頭連接。萬一有異常情況發生,警報直接在監控室響起,有紅燈閃爍。劇院里,還有很多手動的報警器固定在牆上。當警報響起,監控室里的機器會顯示劇院的全景地圖,在有火警的地方亮起紅燈,方便消防定位。若險情屬實,監控室的工作人員切換按鈕,所有電源能瞬間切斷。同時,所有緊急通道的綠燈會亮起,智能地引導人們往安全的方向撤離。

科技正在改變一切,連保安這個職業也必須跟上智能化的時代節奏。以前在工廠做保安時,大多時候還是人工時代,現在雖然體力上輕鬆了,但也意味著要學習更多的科技知識。不過,陳武藝說,這些機器高度自動化,雖然自己只有中學的學歷,經過培訓,操作得也很順手。

他一邊向我解釋,一邊走到監控室的門口,碰觸了牆壁上的手動報警器。監控室里的火災報警控制盤馬上發出了警報聲,控制盤上寫著「手動」的按鈕開始亮起紅燈,紅燈旁邊標註了手動報警器所在的位置。他說,如果抽一根煙,朝天花板上面的探測頭噴過去,自動警報就會響起。

不過,保安工作並非只是在監控室里盯著屏幕,畢竟有些監控的死角。他們還是要勤於巡邏。今年5月,有個小機房的水管爆裂,燈沒亮,監控錄像沒能拍攝,水溢出來,差點浸泡了舞台和化妝間。他說,這是非常深刻的教訓,儘管他不是那個有過錯的責任人。

陳武藝的父親是退伍軍人,曾反對他做保安,認為那是外省農民工才會幹的事情,嫌他丟臉。年輕的時候,他認為當保安很好,每天晃悠晃悠就過去了,而且無論去到哪裡都有保安的崗位,能遊玩很多地方。多年後,他的想法變了,他認為如果年輕時有一技之長會更好一點。現在,他成了父親,有一兒一女,家庭的重擔讓他不可以再輕率轉行。他很珍惜目前的職位。他說,這畢竟是一家人賴以謀生的工作。

陳武藝的孩子有時候也來劇院,他忙於巡邏和堅守監控,從來也沒時間帶孩子去看近在咫尺的演出。對他的家庭而言,藝術的熏陶遠遠沒有小學的學位來得迫切。他不是珠海本地人,外地人需要居住滿一定期限,並且繳納若干年社會保險, 才夠積分,讓孩子進當地的公立小學。他的年份不夠,這意味著孩子只能去私立小學,每個學期是5000多元。

12個小時的工作之外,陳武藝的日常生活很細碎。白天要巡邏,集中精力觀測監控,夜裡回到家,他累得只想睡覺。遇上颱風,他還要指揮隊員扛沙包堵住玻璃門,用鋼鐵支架堵住風口。

這個海濱歌劇院改變了珠海人的生活,演出種類豐富,價格不昂貴。藝術正在變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陳武藝和看不見的科技,也是這藝術的一部分。

高樓守衛者

—— 是誰在保證摩天大樓血管命脈的暢通?

文 李茜

王霄很有幹勁,渾身充滿能量,舉手投足之間很自信。他剛過三十歲,是上海中心大廈設施設備部的強電工程師,負責高低壓配電系統的日常管理。每天早八點,他開始布置當天的工作,接著,同事們分散到各樓層各崗位去工作:巡檢、保養和維修等。他們要保證整座大樓的平穩運行。

127層,632米,上海中心大廈的垂直高度決定了維修的複雜性。不止是垂直高度,這棟大樓的建築面積,相當於旁邊1999年落成的金茂大廈的兩倍,達到了57萬平方米。而它的總用電量,相當於一座5萬人口的小鎮,管理的複雜程度非常高。

如果把上海中心大廈看成一個精壯的成年人,那麼其間的配電裝置,就是大樓電力供應的「主動脈」,裡面縱橫交錯的電網則是這個人的「血管」。簡單來說,王霄的工作就是守護著各條「主動脈」和數不清的「血管」,同時保持它們的暢通無阻。

王霄的角色,就像是這棟大樓配電系統的「守衛者」。

每當接到報修單之後,王霄指派的專員會在15分鐘內到達現場來維修。這是王霄的規定,如果維修需要長時間來完成,則會有客服專員直接面對客戶。碰到疑難雜症的時候,王霄會親自去現場查看協調,調度不同專業的維修專員一起解決。

在日常工作中,除了專業問題,王霄最大的工作瓶頸是人手問題。上海中心大廈實在太大了,有時出現突發情況,需要檢查多個樓,王霄所帶領的負責巡檢的工作人員們就需要去不同樓層配合工作。有時候因為協調其他崗位的需求,巡檢的人可能會從6個變成4個。王霄說,他總覺得人手不夠用。

因此,智能化巡檢變得越來越重要。一年多來,王霄持之以恆地推進了智能化巡檢在日常工作中的普及。如今,這棟大樓的所有機房完成了智能化巡檢配置。

智能化巡檢配置,簡單來說,就是在機房配置二維碼帶晶元的點位。以前是枯燥的人工巡檢,手動記錄參數變化。現在,只需要通過手機終端在二維碼上靠一靠,即可完成巡檢。掃碼完成後,數據直接錄入電腦,不僅提高了勞動效率,還有效地降低了漏檢率,讓管理人員全面系統地掌握裝置運行情況。智能巡檢採用的是NFC技術,NFC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的縮寫,是一種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

王霄說,對於上海中心大廈這樣一個龐然大物,除了合理配備的人員,要讓如此龐大的摩天大樓保持正常運行,穩定的電力供應是關鍵。上海中心大廈將未來超高層建築物的建築標準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對電力供應的可靠性和可持續性提出了嚴苛的要求。

大廈使用的是西門子配電設備。西門子的穩定性比較高,大廈的供電心臟,由一套西門子110kV GIS高壓變電裝置組成,它與分布在地上各層的配電設備一起,為大廈輸送穩定可靠的電力。通常情況下高壓配電裝置需要佔用四個足球場大的面積, 但西門子這款設備是全球同類產品中體積最緊湊的系統之一。與其他低壓配電設備一起,它們被巧妙地安放在一個原本為走道和維修間預留的狹小區域內。

王霄的辦公室也在這棟大廈的地下室,很樸素,狹小空間里堆滿了各式各樣的報告。這裡也是王霄的「指揮中心」,每天收集、處理和解決整個大樓的配電問題。

我們在王霄的地下室聊天時,電話響個不停。他抱歉地說,任務又來了。已是傍晚,他布置完今天的最後一個任務,即將下班,回到他自己居住的大樓。

對城市居民來說,我們90% 的時間都是在室內度過的,我們在醫院出生,在學校學習,接著再上大學和到寫字樓里上班。我們的一生幾乎都是在建築物內度過的。也許在未來,我們更多時間將在更多的摩天大樓度過,而科技的發展,還會給這些大樓帶來什麼樣的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這場暴雨催發的斷供和漲價,會讓瘋狂的小龍蝦市場冷靜下來嗎?
「章公祖師」追索案今日舉行首場聽證 村民:很有信心,期待他早日歸來
市場營銷人,你積累的核心能力是什麼?
魯尼拒絕來中超的原因竟然是這個?
魯尼重回埃弗頓,最高興的人竟然是他

TAG:界面 |

您可能感興趣

做你的無名英雄
中國歷史上被埋沒的十大無名英雄
你知道中國這7個以英雄命名的城市嗎?
商鞅:無恥的英雄
中國最沒存在感的省會城市 坐擁眾多著名景點 被譽「英雄之城」!
《一拳超人》里最令人動容的無名英雄
靈魂溝通個案分享:千古罵名的名族英雄
梟雄與英雄的區別
《英雄與城堡》:以火炬探索黑暗的城堡
《黑豹》:最「土豪」超級英雄的王位爭奪戰
5名超級英雄世界裡的億萬富翁總資產排名「英雄世界富豪榜」
《射鵰英雄傳》里提到的杭州眾安橋,與宋朝很多名人相關
居廬陵嘆民族英雄南宋名臣胡銓
《無雙大蛇3》三國英雄集體成神!與日本名將大戰歐洲諸神!
盤點漫威世界中的擁有皇室身份的超級英雄
功夫電影主角的歸宿:中國近代武術名家的墓地,英雄埋骨
不要讓英雄無名
海賊王四位有英雄稱號的強者,獨闖天龍人聖地如入無人之境!
漢中勉縣諸葛古鎮,懷夢三國英雄情懷
《英雄之城》重溫英雄無敵帶來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