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美IPO捲土重來:經銷商模式的隱憂依然存在
斑馬消費 陳碧婷
去年11月,廣東丸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丸美生物」)IPO被否後,該公司擦乾眼淚,立馬捲土重來。
最近,丸美生物再次向證監會提交招股書,向資本市場發起了第三次衝擊。
從最近的招股書來看,丸美生物顯然是仔細研究了去年證監會發審委提出的諸多問題,並有針對性地編製了新的招股書。
不過,在重經銷商模式之下,對於發審委提出的一系列問題,丸美生物顯然很難完全說清楚。
但願,丸美生物不要在同樣的問題上栽第二次跟頭。
意欲高端化的丸美,每年投入3億砸品牌,卻在百貨專櫃的渠道上節節敗退,或許,企業希望發力的二三線城市才是品牌的最終歸屬。
黑眼圈專家的「黑」歷史
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
在對外的宣傳中,丸美生物一直以行業奇蹟的姿態出現。
1995年,重慶人孫懷慶因為受不了國企的管理方式,辭去企業生產總調度之職,遠赴廣東尋求發展機會。
在化妝品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之後,他選擇了從廣州起步開始創業。
彼時,國內的化妝品市場是寶潔、歐萊雅、資生堂等國外巨頭的天下,國內的化妝品企業弱小散,只能在巨頭的身後,撿一點低端的殘羹冷炙。
2002年,丸美品牌創立之初,孫懷慶就另闢蹊徑以一個小單品切入市場。
眼睛周圍的方寸皮膚能有多大生意?而且,作為一個全新的品牌,第一款產品就是160元一小瓶的眼霜,這種高端能否被市場認可?
正如孫懷慶的自謙:他不是一個化妝品專家,而是一個營銷專家。
產品甫一問世,丸美就利用中國消費者哈韓哈日的消費心理,在宣傳中給產品打上了日本貨的標籤。
中國的化妝品品牌在發展初期,大多都有這樣的經歷。比如韓束、韓後從名字上以及廣告宣傳上,有意或無意會給人造成韓國貨的假象;珀萊雅更是會讓人和歐萊雅、歐珀萊傻傻分不清……實際上,它們都是正宗的國貨。
只是,在產品的「包裝」上,孫懷慶更拼一些,甚至把自己都給搭了進去。
孫懷慶是一個地道的重慶人,卻給自己取了一個日本名字——小林慶夫,並出現在公司的對外宣傳上。
2007年,丸美被職業打假人王海盯上了,最終,丸美不得不承認自己中大陸品和中國品牌的身份。
丸美這段不太光彩的歷史,大概通過廣告的狂轟亂炸,已讓人們逐漸淡忘。可產品的質量,會一直是一個品牌的生命線。
去年,在IPO的關口上,丸美產品一個月之內兩登質量問題黑榜,被證監會發審委盯上要求核查。
品牌高端化乏力
毫不否認,在國內化妝品行業中,丸美是當之無愧的「眼霜第一品牌」。顯然,孫懷慶的野心不止於眼周的方寸皮膚。此番,擬上市籌資5.8億投入到的彩妝等項目,就是擴大產品線的一步。
丸美從誕生之日起,孫懷慶就意欲把品牌帶上高端化、國際化的軌道。
目前,丸美生物旗下有丸美和春紀兩個品牌,前者主打高端,後者主攻中低端。
孫懷慶在面對媒體採訪時也曾坦言,丸美在品牌塑造方面還做得不夠。
報告期內(2014年-2016年),丸美生物每年在廣告宣傳上的投入均在3億左右,公司銷售費用的7成左右都用在了廣告上。
就連在投資人的選擇上,丸美生物亦將品牌的因素重點考慮。
曾有國內知名的投資機構想對丸美生物財務投資,公司最終拒絕了。
他們最終選擇了LV旗下的一家投資基金,希望藉助國際大牌的資源和影響力,提升丸美自身品牌。
不過,從最近幾年的情況來看,丸美的高端之路走得似乎並不順暢。2016年主要產品的單價較2014年均有不同程度下滑。
比如,丸美最引以為傲的眼部護膚類產品單價,從239元降至191元,面膜更是從17元降至10.5元。
商場的一樓的化妝品裝專櫃,向來就是化妝品企業展示自身品牌形象的地方,這裡是檢驗品牌是否高端的試金石。
但想要高端的丸美在百貨專櫃的布局上節節敗退,直營百貨專櫃從2014年初期的42家,減至2016年末的4家。
2016年,公司所有直營專櫃的銷售收入才152萬元,某種程度上或可說明商場的高端消費者對丸美品牌的不太認可。
經銷商對百貨專櫃的渠道也不怎麼上心,該渠道的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2.06億降至2016年的1.59億元。
LV旗下基金對長期投資丸美似乎也沒有太大興趣,在招股書中明確,上市股份鎖定期結束之後的兩年內,將減持60%-100%。
重經銷商模式的隱憂
全國187家經銷商和1.5萬個終端網點,讓丸美生物的營收從2015年的11.91億增至去年的12.08億,不過,歸屬凈利潤卻從2.81億降至2.32億。
重度經銷商模式,也讓丸美生物的現金流充裕。截止2016年末,公司光在銀行的存款就多達9.4億。
可是,去年證監會發審委卻對丸美生物的經銷商模式進行了重點關注。
在最近的招股書中,對前次證監會提出的相關問題,丸美生物仍沒有完全回答清楚。或許對丸美生物來說,很多問題根本就無解。
券商人士表示,之所以證監會要對經銷商模式重點關注,是因為經銷商對自身的管理大多較為零散、財務問題很難查清楚,這就給上市公司可能出現的財務造假提供了較大空間。
去年,發審委還重點提到了丸美生物的一家經銷商——北京美妮美雅的業務增長畸快的問題。
今年的招股書中,丸美生物用該經銷商主要是從事電商業務,簡單解釋了銷售收入增速快的問題。
2016年全年,丸美經銷商通過電商渠道的銷售收入從上年的1.68億增長到2.47億,其中美妮美雅一家就從1億增長到1.6億。
事實上,丸美生物電商渠道的經銷商遠不止美妮美雅一家,為何僅該經銷商能保持快速增長?丸美生物仍沒有充分說明。
不僅經銷商們在做電商業務,丸美生物自己也在天貓等多平台做直營電商。直營電商渠道的銷售收入,從2015年的9008萬元增長到2016年的1.03億元。
單從銷售數據上看,丸美生物自營遠沒有經銷商們做得好,與美妮美雅的差距更不是一星半點。可斑馬消費通過進一步查詢卻發現了一些問題。
在中國最大的B2C電商平台天貓上,丸美直營的官方旗艦店與美妮美雅化妝品專營店同台競技,從呈現的銷售數據上來看,美妮美雅的銷售情況遠不及丸美官方旗艦店,如此來看,曾被主板發審委質疑的美妮美雅的銷售增速又從何而來?
以「丸美提拉緊緻眼袋眼凝膠25g」這款產品為例,丸美官方旗艦店的總銷量超過21萬,月銷量3294;而美妮美雅化妝品專營店的總銷量為1242件,月銷量24件。在美妮美雅化妝品專營店,丸美銷量最高的一款產品總銷量也僅超過7000件。
對此,斑馬消費向丸美生物進行了諮詢,但未能獲得回復。
孫懷慶曾公開對媒體表示,公司內部對上市的早和晚並沒有太多期待,希望這是他的真心話。
※夏日你最需要的化妝品名單里,一定會有這7件
※揭秘女性對化妝品是怎麼樣的選擇
※想讓化妝品品牌商買賬?包裝印刷企業必須注意這些……
※男神突然約吃飯,你卻沒有化妝,你會赴約嗎?
※愛美的女孩子看過來,你真的了解化妝品嗎?
TAG:化妝品 |
※OPPO Find X:「美」凌駕一切,最大的隱憂又是什麼?
※HTC的VR轉型初見成效,但隱憂仍然存在
※成立四年火速IPO,雲集的生意有亮點也有隱憂
※OneNET平台的對標與隱憂
※米OV三家互傳聯盟達成,OPPO系隱憂背後的「第二市場」在何方?
※小米、OPPO、vivo聯手背後的焦慮與隱憂
※Uber雖然上市了,但制約網約車發展的隱憂仍在
※Echo 發出「巫婆笑聲」嚇壞用戶,亞馬遜回應規避了隱私和安全隱憂
※醫療AI大進化;邊緣側AI興起;中國AI巨大繁榮背後存隱憂;兩千名AI專家承諾抵制殺手機器人
※不出意外的兩連勝,但曼聯的隱憂卻正在重新浮出水面
※求「芯」若渴下與IPO邀請制下這隻獨角獸的隱憂
※華領醫藥赴港IPO 資本豪賭背後現隱憂
※美俄危機:美國重啟中遠程導彈研發測試,衝突隱憂加劇
※小米IPO後的隱憂——專利地雷有可能在上市後引爆
※中國鐵塔的奇蹟和隱憂:能否擺脫對三大運營商的依賴?
※SCI刷屏背後的隱憂:打不破的影響因子「神話」
※AI巨頭背後:資本力量與投資隱憂
※甜蜜隱憂:白糖國家標準放寬,它會更安全么?
※流量「紅利」期已過,數字營銷公司扎堆IPO恐難掩」業績變臉」隱憂
※火箭大勝背後仍有隱憂,一數據折射心態,休城還需警惕常規賽之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