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朱屺瞻畫語——筆 墨

朱屺瞻畫語——筆 墨

筆貴有力,力貴有勢。

懷素自論草書云:東卻西,南又北,倒還起,斷復續。他所謂觸遇成形者,並非亂塗亂畫,這裡面有辨證的道理在:有來有去,相反相成,而驅筆之際,有我的一貫之氣在。故變而不亂。是作書一法,何嘗不是作畫一法。

運筆費力,未必得力,有使盡了力仍不能入木三分者。有輕輕一筆重於九鼎者。蓋力不在於筆,在於腕,不在於腕,而在於丹田之間,作畫時人要站起來,穩其腳跟,平其體勢,以便氣可以從腹底透出,達於胸,達於臂、於腕以至筆端。

力者,氣之運行,不是筋肌勃勃作勢。

筆出於腕,腕出於心,心要正以誠字,腕要貫以力字。

孟子云吾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塞乎天地之間。畫家平日修養此心胸,曠闊與天地同其大,運起筆來,便自然無礙,寫出景來,也就意趣盎然了。

用筆有起伏,有輕重,有緩急,謂之節奏,用筆猶舞蹈,猶溜冰,俯仰欹斜,左右旋轉,百變不失其平衡。

得其節奏,掌其平衡,這是大規矩,此外不必太拘。人云從心所欲不逾矩亦是此意。有此兩點,也即是法,不必斤斤於仿古,而未嘗不與古人通,所謂默契是也。

作畫須有筆墨。筆墨須取大方,有大家氣,我的自繩之道是拙樸為佳,切戒浮滑。

布局須深厚,有變化,立意須高,有意境。意境最難言,是個胸襟和眼界問題。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是要開闊胸襟和眼界。孟子說得對,要善養吾浩然之氣,塞乎天地之間!

出筆奇,非真能奇者,惡其著意也。

不著意之奇,乃是真奇。真奇與平淡固自不二。涼風雁啼天在水奇句也,卻也平淡。

平淡未必無奇,作平淡而止於平淡,平淡之外無物也。平淡之外須有物,所謂弦外之音,則平淡自不平淡。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之句是也。

林畊青雲詩如此,我說畫也如此。

常言道:得心應手。

實際上,心得了,未必應於手;應於手了,亦未必成於筆。

要成於筆,還必須知筆之性,紙之質,墨與色的具體性能,知曉各種性能而掌握之,才可以下筆無礙。

用筆之道,須知從有礙達無礙。

前人論畫雲,加一筆太多,缺一筆太少,八大山人的作品,厲害就在這點,筆筆派用場。他生活在山水之間,能靜觀靜修,同時心懷悲憤,意入蒼涼,這都鍛煉了他這一去筆,猶如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石濤、石溪、浙江都嫌筆墨繁,煩惱多。

我偶然也學石濤,卻學得不像,用筆流暢不及,石溪太繁,不合吾意。

愈老愈覺簡之不易,難在疏而不漏,恰到好處。

陸放翁草書詩:提筆四顧天地窄,忽然揮掃不自知。提筆之前,胸有浩然之氣,塞乎天地之間。動起筆來,竟是筆動我不動。在創作得意時,物我渾忘,其樂融融如也。

放筆的真意,言筆觸之自由無礙,不是一味縱筆之謂。

韓文公詩云盤馬彎弓惜不發,引而不發之筆,正是放字中之一法。

作畫要善變,不要千篇一律。我內心總有此希求。章法有變,用色有變,然而觀筆意,仍可於百變中看出自己的面目。筆意是主要特徵。

線條重要,運筆須用中鋒,還要一波三折,才不呆板,關鍵在有力有勢。

線條不僅僅勾出平面,最要表現出立體感。線要有力,點要出神。

點可使線活起來。線立其體,點提其神。

線難,點尤難。

點不可多,要適得其所,恰到好處。

我有時先塗大塊色,再勾線條,有時先勾線條,後加色塊,有時混合用之。各種技巧都可靈活運用,不必拘於一法。

無論山水花卉,最難用點。點比線難,點要適得其所,恰到好處,點要有力。

中國畫中,惟點最難,畫龍點睛,靠點傳神也。點須恰到好處,在一幅畫上,多點,少點,點在哪裡,都有講究,運用得當,可以把畫的神韻揭出來,抖摟醒目。點不得當,可把一幅好畫弄糟。

水清無魚,筆整無畫。落筆有時要邋遢三分,姿態轉妙。

落筆時最忌拘謹。一須不見有筆,二須渾忘有法。然後才能自在自如。筆為我用,法為我役。

中國墨色,最耐玩賞。古人云墨有五色,說出此中風味。

我近來頗喜作潑墨畫,還在摸索試驗中,不知能否有所得。

中國畫靠筆墨,古人有墨為肉之說。但墨亦有骨。墨澤可呈出鐵光,為彩色所不可及。

用墨經驗到家,便能黑而不黑。黃賓虹晚年有眼疾,雖加墨卻能黑而不黑,看去仍覺舒服。反之,初學者用墨,雖淡而有黑氣。所謂不黑而黑,難入眼了。

墨色重變化,於變化中顯動態。所謂墨韻色,須於動態之中。

以潑墨法寫雨景,最能發揮水墨淋漓變化的效果。一幅畫只有線條而沒有墨韻,便缺乏精神,容易變得乾巴巴!

中國畫與毛筆是分不開的。圍繞著各種筆墨的應用,產生了千百年來的實踐與理論,構成了中國獨特的繪畫傳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筆須籍墨(或色)以為用,不能離墨而言筆,古人筆墨合稱,即此道理。

筆是骨,墨是肉。從筆鋒著紙年,稱之曰骨,從墨汁落紙看,稱之曰肉,兩者烏可分?

筆有筆法,墨有墨氣。大體說來,筆法決定墨氣。有焦墨的筆法,有濃墨的筆法等等。

畫花卉最可練筆。

我愛作蘭竹,覺得提起筆能使出力。畫藤本,殊有趣,懸著臂,落中鋒,揮出曲曲的連環,似與長蛇搏鬥。

畫花戟也最能考驗筆力,枝枝葉葉都顯在眼前,筆弱隱瞞不得。

我最愛畫蘭竹,因其最潑得出,最可練筆力、筆法。

蘭竹之題材,古人多為之。元明兩代,畫蘭竹者特多,但成功者究屬少數。蓋畫蘭竹,用筆近書法,須有書法的基礎。吳鎮與文徵明的書法好,蘭竹亦畫得好。

青藤與八大善用簡筆,更是難能。石濤筆墨十分熟練,做到隨心所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清代畫家費丹旭的美人,那是一絕!
這些知青油畫,你能讀懂嗎?
《唐襄陽張氏墓誌十種》 書法欣賞 二
梅墨生:中國畫的審美特點

TAG:藝術luo |

您可能感興趣

朱屺瞻、石魯、葉淺予、祖莪、胡國瑞、蔡思秋國畫作品
他精通中西方藝術,擅畫山水和花卉蔬果,著名的長壽畫家朱屺瞻
王雪濤、朱屺瞻、溥佐、崔子范、方駿、汪亞塵國畫藝術
百年朱屺瞻 書畫印
朱屺瞻、關山月、俞致貞、馮訓文、劉奎齡、陳大羽國畫藝術
朱屺瞻、黎雄才、黃賓虹、陳半丁、陳樹人、魏雲飛國畫山水
朱屺瞻、黃永玉、黎雄才、姚華、曾憲榮、黃君璧國畫山水
吳昌碩、朱屺瞻、汪清、蒲華、商笙伯、何水法國畫花鳥
朱屺瞻、黃胄、王雪濤、劉奎齡、閔學林、趙納國畫藝術欣賞
朱屺瞻|中國畫創作必須有深厚的書法修養
朱屺瞻、白庚延、陳玉圃、姜坤、姚鳴京、周逢俊、庄利經國畫藝術
朱屺瞻、辛芬培、陳瑤生、劉謨、宋文治、王子武、周元亮國畫花鳥
朱屺瞻、石齊、賈廣健、蘇葆楨、魏廉貴、汪亞塵、李元德國畫藝術
謝稚柳、陸抑非、黎雄才、唐雲、朱屺瞻、唐大康國畫花鳥
朱屺瞻、李苦禪、劉炳森、陳大羽、高濟川、徐文國書法藝術
朱屺瞻、柯桐枝、陳永鏘、何道根、胡公壽、黃君璧國畫花鳥
朱屺瞻、錢慧安、王明明、歐陽龍、邱亞明、郭耐凡國畫藝術欣賞
朱屺瞻、姜建林、馬瑞濤、陸維釗、孫其峰、霍春陽國畫花鳥
百歲畫家朱屺瞻精品欣賞
海派巨臂 朱屺瞻——荷花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