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飲食 >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傣族(ThaiNationality),也稱「傣泰民族」,源於中國的雲貴高原,曾多次在雲貴高原建立政權。傣族是中國的少數民族之一,也是泰國和寮國的主體民族,中國境內有123萬左右,主要分布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支流域、怒江流域、瀾滄江流域、紅河流域、金沙江流域等幾大江河流域的熱帶河谷及高原盆地中。

傣族有自己的語言及文字,傣語分暹羅、蘭納、大泰等三大方言及若干個次方言,各方言都有共同的語法結構,但不論何地方言均能進行簡單交流。現今,由於現代國家概念的形成,只有少數人還在使用屬於自己的文字。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喜歡穿窄袖短衣和筒裙,把她們那修長苗條的身材充分展示出來。而且還善於打扮,一個個用獨具特色的服飾把自己裝扮得如花似玉,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洒飄逸的感覺,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傣族男子一般都穿無領對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長管褲,用白布、青布或緋布包頭,有的戴禮帽,顯得瀟洒大方。

傣族無論男女,出門總喜歡在肩上挎一個用織綿做成的挎包(筒帕)。挎包色調鮮艷,風格淳樸,具有濃厚的生活色彩和民族特色。男女老幼均喜歡赤腳穿拖鞋。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傣族大多日食兩餐,以大米和糯米為主食。通常是現舂現吃,民間認為:粳米和糯米只有現吃現舂,才不失其原有的色澤和香味,因而不食或很少食用隔夜米,習慣用手抓飯吃。傣族外出勞動者常用芭蕉葉或飯合盛些許米飯,隨帶鹽巴、辣子、酸肉、燒雞、特製醬、青苔松佐食在野外用餐。

傣族因為常吃不易消化的糯米食品,所以佐餐菜肴及小吃均以酸味為主,喜歡吃干酸菜。傣族的特色食品有酸肉、火燒魚、腌牛頭、酸角和蟲類食品等。傣族人嗜酒,但酒的度數不高,是自家釀製的,味香甜。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茶是當地特產,但傣族只喝不加香料的大葉茶。喝時只在火上略炒至焦,沖泡而飲略帶糊味。嚼食檳榔,拌以煙草、石灰,終日不斷。由於長期嚼食唇齒皆黑,口液如血,人以為美。燒陶業較發達,大部分飲餐用具多由婦女燒制。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傣族的建築主要有以西雙版納傣族民居為代表的優美靈巧的「干欄」式建築,以元江、紅河一線傣族民居為代表的厚重結實的平頂土掌房,以及典雅富麗的佛寺建築。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相傳很遠的古代,傣家有一位勇敢善良的青年叫帕雅桑目蒂,他很想給傣家人建一座房子,讓他們不再棲息於野外。但他幾度試驗,都失敗了。有一天,天下大雨,他見到一隻卧在地上的小狗。雨水很大,雨水順著密密的狗毛向下流淌,他深受啟發,建了一個坡形的窩棚。後來,鳳凰飛來,不停向他展翅示意,讓他把屋脊建成人字型,隨後又以高腳獨立的姿勢向帕雅桑目蒂示意,讓他把房屋建成上下兩層的高腳房。帕雅桑目蒂依照鳳凰的旨意,為傣家人建成了美麗的竹樓;後來就代代相傳,成了漂亮具有特色的傣家竹樓,這個傳說還流傳在傣家人的口中;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傣族一般信仰上座部佛教,但也有一些地區的傣族信仰原始宗教及印度教。中國境內的傣族主要信仰上座部佛教和原始崇拜宗教。信仰上座部佛教的傣族,60歲以上都會參加受戒修行,不再殺生,參加每年三個月的「豪沙」(關門節),到佛寺安居,誦經賧佛,直到過世。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入夏節,又稱「關門節」,信仰南傳上部座佛教的傣族一般在大傣歷9月15日(農曆6月中旬)舉行入夏儀式,入夏儀式這天就是「入夏節」,傣族村寨的佛寺都要擊鼓為號,告訴人們節日已到,佛爺們集中到佛寺念經,信眾們準備食物、鮮花、紙幣等到寺廟「賧佛」。而後,便進入為期三個月的「結夏」。結夏期間,禁止僧侶外出講經,禁止信眾遠行不歸,禁止男女談情娶嫁,禁止大型慶祝活動,僧侶要安心誦經、民眾要專心生產。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出夏節,又稱「開門節」,與「入夏節」相對應。一般在大傣歷12月15日(農曆9月中旬)舉行,象徵著三個月的「結夏」期結束,可以解除「入夏節」以來的一切忌禁,僧侶可以出寺傳教募化,男女也可以談情娶嫁。出夏節這天,傣族民眾們都會身著盛裝,帶著食物、鮮花、臘條、錢幣等到佛寺拜佛聽經,並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舞著各種鳥、獸、魚、蟲等形狀的燈籠環遊村寨,燃放煙花、點孔明燈、跳象腳鼓舞等各種娛樂活動。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在西雙版納、普洱等地,傣族男子都要出家為僧一段時間,在佛寺內學習傣文、佛法、天文地理等知識。在這些地方只有入寺當過和尚,才算有教化。因此,只有當過和尚的男子,才能得到姑娘的青睞。家境好的小男孩七、八歲入佛寺,三、五年後還俗。現今,因九年義務教育,小男孩們便白天上學校學習漢語等科學知識,晚上在佛寺學習傣族文化,也有的人讀完中學,大學畢業之後參加工作,然後再請一周或一個月的假,入寺學習。德宏、保山、臨滄等地的傣族還沒有入寺為僧後又還俗的普遍情況。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浴佛節,傣語「擺宋干」、漢譯「潑水節」,為傣族的一種習俗,至今已數百年。浴佛節一般在大傣歷(撣邦通行曆法)六月舉行,相當於公曆四月中旬。浴佛節這一天要用清水為佛洗塵,然後彼此潑水嬉戲,相互祝願,後來逐步發展到用盆和桶,邊潑邊歌,越潑越激烈,鼓聲、鑼聲、潑水聲、歡呼聲響成一片。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富饒美麗的傣鄉,素有「孔雀之鄉」的美稱,孔雀在傣族人心中是吉祥、幸福、美麗、善良的象徵。孔雀舞是傣族的傳統舞蹈,傣語叫「戛洛涌」、「煩洛涌」或「戛楠洛」,這是傣族最為喜聞樂見的舞蹈,流傳於傣族聚居地。

西雙版納最常見的少數民族:傣族風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塵曉屋 的精彩文章:

由洱海周邊的土著昆明人、河蠻人與青藏高原南下的氐人、羌人融合形成的少數民族:白族風情
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民族文化,能歌善舞、勤勞勇敢的少數民族:瑤族風情
信仰「摩教」的布依族:布衣族風情
大草原上的天之驕子:蒙古族風情
主席提出把「夷」字改為「彝」字的:彝族風情

TAG:塵曉屋 |

您可能感興趣

西雙版納的風情
西雙版納之行《二》——移風易俗的民族風情,古老而又神奇的村寨,它是夢的故鄉
尋訪少數民族特色村寨,感受遺韻悠悠古風和濃濃民族風情!
民族的特色,文化的傳承!——杜玉華民族風情水彩畫!
日耳曼民族的風情
別緻苗侗人文,特色民族風情
貴州民族風遇見阿根廷風情 「數谷之聲」上演別樣浪漫
廣西偏僻鄉村的喜宴,淳樸的民間風情
全域旅遊的思考:在府谷建設「塞北古代少數民族風情小鎮」
凝聚貴族氣質,奢華風情的法式宮廷!
喀什真的很老么?感受異域的民族風情
里斯本,歐洲大陸最西端的城市,感受別樣的葡萄牙風情!
九寨溝太擁擠?來這裡,風景不輸、民族風情更濃
老照片:九十年前的台灣少數民族風情
西雙版納的那人那樹,皆是風情
潑水節—傣族民族文化風情,還有個傷感的民間故事傳說呢
熱情似火的南美風情 巴西帕林廷斯民俗節精彩上演
西江,那片難忘的苗族風情
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大理以山水和少數民族風情聞名
紐西蘭第四大城市,最具典型的蘇格蘭風情,大部分是英國後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