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垂象釋《孟子》——梁惠王章(三)

天垂象釋《孟子》——梁惠王章(三)

Hey~

我們又見面啦~

你還好嗎?

GIF/1K

天垂象釋《孟子》

梁惠王章句上——第三節

天垂象出品

《孟子》彩版第3期

原文

梁惠王曰:「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河內凶,則移其民於河東,移其粟於河內。河東凶亦然。察鄰國之政,無如寡人之用心者。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對曰:「王好戰,請以戰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則無望民之多於鄰國也。不違農時,谷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谷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養生喪死無憾,王道之始也。

五畝之宅,樹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雞豚狗彘之畜,無失其時,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畝之田,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飢矣;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頒白者不負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飢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塗有餓莩而不知發;人死,則曰:『非我也,歲也。』是何異於刺人而殺之,曰:『非我也,兵也。』王無罪歲,斯天下之民至焉。」

於:介詞,對於。

盡心焉耳矣:真是費盡心力了。盡心,費盡心思 焉耳矣 ,都是句末助詞,重疊使用,增強語氣。

凶:穀物收成不好,荒年。

加少:更少。加:更。古代人口少,為了增加勞力和擴充兵員,希望人口增多,以人口增多為好事。

填:擬聲詞,模擬鼓聲。

兵刃既接:兩軍的兵器已經接觸,指戰鬥已開始。兵,兵器、武器。刃,刀、刀劍等。既:已經。接,接觸、交鋒。

直:通「只」,只是,不過。

是:代詞,這,指代上文「五十步而後止」。

無:通「毋」,不要。

數罟:密網。

洿:深。

斤:錛子。

養生:供養活著的人。

彘:豬。

庠序:都指學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餓莩:餓死的人。

歲:年成。

譯文

梁惠王說:「我對國家的治理,很盡心竭力的吧!黃河以南發生災荒,就把那裡的災民移往黃河以東,把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南。當河東發生災荒的時候,我也是這樣做的。看看鄰國的君主主辦政事,沒有像我這樣盡心儘力的。可是,鄰國的百姓並不見減少,而我的百姓並不見增多,這是什麼原因呢?」

孟子回答道:「大王您喜歡打仗,就讓我用打仗來打比方吧。戰鼓咚咚敲響,交戰激烈了,戰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有的跑了上百步才停下,有的跑了五十步就停了腳。跑了五十步的人因此就去譏笑跑了一百步的人,您覺得行不行呢?」

梁惠王說:「不行。他只不過沒有逃跑到一百步罷了,可是這也同樣是逃跑呀!」

孟子說:「大王您既然懂得這個道理,就不必去期望您的國家的民眾比鄰國增多啦。只要不違背農時,那糧食就吃不完;密孔的漁網不入池塘,那魚鱉水產就吃不完;砍伐林木有定時,那木材便用不盡。糧食和魚類吃不完,木材用無盡,這樣便使老百姓能夠養活家小,葬送死者而無遺憾了。老百姓養生送死沒有缺憾,這正是王道的開始。」

「在五畝大的住宅田旁,種上桑樹,上了五十歲的人就可以穿著絲綢了;雞鴨豬狗不失時節地繁殖飼養,上了七十歲的人就可以經常吃到肉食了。一家一戶所種百畝的田地不誤農時得到耕種,數口之家就不會鬧災荒了。注重鄉校的教育,強調孝敬長輩的道理,鬚髮花白的老人們就不再會肩挑頭頂,出現在道路上了。年滿七十歲的人能穿上絲綢、吃上魚肉,老百姓不缺衣少食,做到了這些而不稱王於天下的是決不會有的。」

「現在,豬狗吃的是人吃的食物而不知道設法制止,路上出現餓死的人而不知道賑濟饑民,人死了反而說『與我無關,是年成不好的緣故』這和把人殺了反而說『與我無干,是武器殺的』又有什麼不同呢?大王您要能夠不歸罪於荒年,這樣,普天下的百姓便會湧向您這兒來了。」

天垂象易經文化諮詢老師

林志坤(谷玄)

谷玄老師言《孟子》

孟子在回答梁惠王的苦惱問題時,還是比較委婉的,孟子先用五十步笑百步來把梁惠王套住,然後告訴梁惠王,遇到災荒之年的移民,輸送糧草等方法固然是用心去做,但是也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辦法,沒有從根本去去除病源,那就是利用仁義之道來治理國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垂象易經文化 的精彩文章:

TAG:天垂象易經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奇葩」君主梁惠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