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纳粹德国空军的发家史:靠西班牙内战赢得了横扫世界的资本

纳粹德国空军的发家史:靠西班牙内战赢得了横扫世界的资本

1936年欧洲早已衰落到不能自理的传统大国「西班牙」在苏联之后第二个建立了共产主义政权,这也让西班牙又一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都不遗余力的向半岛上自己意识形态的同志提供军事支援,尤其是好战且准备开战的德国人,几乎将国内所有的新式部队和主力部队都轮番送到西班牙参战,以此获得战斗经验,

德国人浪费了军费和生命是有回报的,他们用牺牲换来技术装备的改进方向和战争艺术的发展规划趋势,而英法还在想象中打仗,此战德国装甲部队技术总监「古德里安」决定放弃重型坦克的研发,重点发展重型坦克,而古德里安的老朋友曼施坦因提出设计突击炮伴随步兵展开攻坚战,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这些成就铸成闪电战神话,此外新型的空军部队也找到了自己的战术,填补空军战术理论的空白。

在一战的时候,由于动力和气动设计的问题,战斗机想要在垂直面上运动相对困难,所以在大多数的空战中,战斗机主要以在水平面上的盘旋咬尾为主,虽然已经出现了诸如「殷麦曼翻转」之类的在垂直面上完成的动作,但那时候,战斗机最为强调的还是水平机动能力,这主要是受制于飞机性能原因

殷麦曼翻转是在飞机动力极限下,垂直面上的掉头动作,迅速改变飞行方向,由于一战的飞机动力不够,这种动作非常笨重实战意义不大,

而发展到西班牙内战时,战斗机的速度已经从一战时福克E的140公里每小时以及骆驼战斗机的180公里每小时,上升到了BF-109B的470公里每小时,这种战机有足够的动力完成在垂直面上的高难度动作,使得空战变得更加的立体化。实战中发现这一现象的德国人首先在飞机设计中重点强调水平盘旋和垂直机动的双重性能。

西班牙内战中「秃鹰」大队装备的BF109早期型号就是为了验证垂直性能而来的,但是由于参战的德国飞行员还没有完全掌握Bf-109的特性,也很少尝试垂直机动,所以BF109在和苏联人的I-16的空战中表现得很平庸,这成功麻痹了苏联空军,但是其具有的新战术内涵却被德军渐渐重视,根据BF109的优越的垂直性能纳粹空军总结制定出三个战术:

第一流失尽可能占据高度优势,因为高度优势能在俯冲中转化为速度优势,而更大的速度,不仅能保证你追上敌机还能让你更容易摆脱敌机追赶,此外还有更多的能量去完成更多也更复杂的战术动作,尤其是垂直机动性,增加飞机机动性再近距格斗中是非常必要的。

第二尽可能保持较高的速度,不仅安全还有利于与随时机动选择攻击或逃跑。所以做出急剧的水平转向,这回让你损失战机的速度,如果速度出现损失,最好能获得高度的增加作为补偿,可见这些战术成功弥补了德国战斗机机动性不足的缺点,

尽可能地诱使对手损失高度或是速度,当敌人丧失速度时他的格斗能力就会下降,这就是猎杀的机会,

这些空战新思维催生出新的空战战术例如「螺旋爬升」,螺旋爬升是BF-109系列战斗机的拿手好戏。飞行员依靠BF-109良好的爬升性能,变水平面上的盘旋为三维层面上的盘旋,也就是一边盘旋,一边爬升,这样可以显著减小飞机在水平面上的投影的盘旋半径,如果敌机不跟随爬升,那么Bf-109就有很大的机会转到敌机的6点钟后方,然后从那里俯冲下来,发起攻击。如果敌机跟随爬升,在爬升性能不如BF-109的情况下,很容易就会陷入失速的状态,速度下降就意味着格斗能力下降,在速度恢复之前就是猎杀的机会,

纳粹空军依靠这些来自西班牙的收获打造出称雄世界的空军部队,横扫英法苏等欧洲大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锋利的刺刀 的精彩文章:

TAG:锋利的刺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