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安剛:邊界上的問題,還是要用軍事手段保障盡量政治解決

安剛:邊界上的問題,還是要用軍事手段保障盡量政治解決

文|安剛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

因印度軍隊侵入而發生在中國領土洞朗的中印邊界對峙堪稱55年來中印兩國之間最嚴重的危機。

六月下旬,印度方面從已明確劃定、並不存在爭議的中印邊界錫金段多卡拉一帶進入洞朗地區。綜合各方面信息看,印方這樣做的直接原因是,其對中方在相關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感受到壓力,遂編造中方「越過邊境非法修路」的借口,進入洞朗對築路工作施加干擾。

後來,印度方面改口說中國人並沒有越界,同時辯稱自己是替不丹在其與中國「爭議地區」維權。然而中不兩國在洞朗並無爭議,也有報道說,不丹方面人員並不了解印度的「好意」。

根據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7月4日接受印媒採訪時做出的定性,這是印軍首次越過中印之間已定邊界,侵入中國領土,形成兩軍近距離對峙。

現在,印度企圖將洞朗西南側經過法定的中印(錫金)不三國交界點(吉姆馬珍雪山)擴大為所謂「三國交界點的範圍」,人為製造爭議區。對此圖謀,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及時做出批駁。

耿爽說,「所謂三國交界點,顧名思義是一個點,而不是一條線或一個區域。1890年《中英會議藏印條約》中有明確規定,中印邊界錫金段的東起點是吉姆馬珍雪山。此次印軍非法越界的地點位於中印邊界錫金段的邊界線上,距離吉姆馬珍雪山約有2000多米之遠,與三國交界點問題沒有關係」。

洞朗地區戰略位置重要,縱貫那裡的春丕峽谷好似「喇叭口」一樣向南突入印度錫金邦和不丹之間,扼住了印度的南亞次大陸領土和其東部領土之間狹長連接地帶的咽喉。因此可以認為,印度挑起這次洞朗對峙事件的背後,是其日趨嚴重的戰略焦躁在起作用。

印度的這種緊張感來自其對中國邊防人員在洞朗地區巡邏線「不斷南伸」、修築從日喀則分別至亞東和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的鐵路計劃已在實施等「事實」的認定。而與此同時,印度自己加強南亞次大陸領土與東部領土連接帶基礎設施建設的工作進展緩慢。印度非常擔心一旦其與中國發生重大衝突,中方會採取措施截斷其東西國土。

以上是對迄今為止「洞朗危機」已發生事實的大致勾勒。儘管經過連日來的反覆交涉,印方並無撤出洞朗的意思,還準備安營紮寨長期對峙下去。

形勢發展令人擔憂,憂慮的根源在於印方、特別是印度軍方對形勢有「錯判」,而且這種「錯判」是多維度的。

印度把中國看作一個對印度有「領土野心」、對南亞有「染指企圖」的緊鄰大國,始終沒有跳出在1962年中印邊境戰爭、1967年中印(乃堆拉山口)邊界衝突留下的「創傷情結」,歷史報復心多年揮之不去。

印軍自以為富有同中國打交道的經驗,諳熟中國軍隊的戰法,認為中國軍隊的行動準則是「不開第一槍」,所以多年來在中印邊界地區慣用擠占、騷擾的「見得不光」的策略以及配套政治手段,固化、強化其對爭議土地的非法控制,同時積極推進適應「未來邊境戰爭」的戰術轉型。

印度自視為政治和戰略大國,近年積極開展大國外交,莫迪政府上台後尤其在發展與美國、日本、澳大利亞、東盟特別是越南的戰略安全夥伴關係方面採取主動,與美國共同推進所謂「印(度洋)太(平洋)戰略」,外交政策「選擇美國」的態勢明顯,以為可以藉此有效平衡中國影響力的增長。

印方另有一個時機錯判,以為中國要辦金磚國家峰會等大活動,對中印紛爭總會採取息事寧人的態度。

這些錯判加在一起,導致了印方的膽大妄為。印方把事端引向非爭議地區,邁出改變現狀的主動一步,正迫使中國對印度的政策重新做出判斷。

對中國而言,洞朗地區正在發生的事確已構成近年罕見的外交和軍事挑戰,從某種意義上講這種挑戰甚至具有戰略屬性。

棘手態勢下,中國處理洞朗危機需要體現什麼樣的應對原則?筆者有如下幾點個人建言。

首先是切實體現「不惹事也不怕事」。中國是大國,大國需要立威,威望不僅來自與鄰為善、樂濟好施,也來自能有效維護自己的核心利益不受損害。中國對南亞次大陸和中南半島沒有地緣戰略野心,但一旦自己的領土完整受到侵犯,「老祖宗留下來的地盤」有可能被「搞小了」,事情便沒有什麼退路了。無論如何應對,都需要讓事端製造方有所失,從而使其認識到,試圖採取非常規手段擠壓中國的地盤,是戰略戰術雙重錯誤。

第二是真正像一個大國那樣進行危機管控。中國要能意識到,任何一個正常的實力足夠的大國,在人類文明已進步到講究國際法和共同體內相互行為底線的時代條件下,只要行得端做得正,處理與鄰國在邊界線上的利益分歧都不會畏懼衝突,衝突起來後也自有能力管控烈度和後果。

中印之間有1962年的戰爭作先例,然而歷史從來不是簡單的重複,像洞朗這樣的地貌特點,依中國目前實力和藏南基礎,把非法進入者「趕出去」恐怕犯不上像幾十年前那樣大動干戈,「速戰速決」「見好就收」也不必像幾十年前那樣留下困惑。

印度也是個大國,至少是地區大國,如果中印兩國都能像大國一樣行事,那麼一場「硬碰硬」的較量即使在所難免,摩擦升級為衝突,衝突的發展也應有適可而止的默契。

第三是給自己留出時間,既做足軍事鬥爭的準備,也做足外交解決的努力。不窮盡外交手段,軍事行動是師出無名。中國不必諱言外交努力,也有必要增加相關披露,讓外界看到中方的誠意和努力。此次洞朗事件,道義和公理在中國一邊無可質疑,越是這樣越需要強調窮盡外交手段,這個世界終歸是講理的世界。

現在需要搞清楚印度到底想通過進入洞朗的行動和「不退讓」的方針要什麼,進佔領土?還是做給不丹、尼泊爾這樣的緊鄰小國看,與中國在南亞小國之間來一場影響力的爭奪?不搞清楚這個問題,軍事應對和外交溝通無法對症下藥。中國在處理這場危機的過程中要的東西應當很簡單,就是印度軍人撤出中國領土。

邊界上的問題,還是要用軍事手段保障政治解決。適度但大膽地使用軍事威懾,最終是有利於外交政治解決的。目前中國的主要應對是政治與軍事手段並用,兩者的運作顯現出統籌配合的意識。《印度斯坦時報》等印媒已報道了最近兩個月印海軍在印度洋發現潛艇、驅逐艦和情報收集船在內的十多艘中國軍艦的消息,認為這「非同尋常」。

第四是把邊界問題盡量控制在邊界問題的範疇內。中印在潛意識上互為戰略競爭對手,加上至今仍在產生影響的歷史糾葛,彼此任何爭端都極易擴大到地緣政治層面。筆者不贊成將目前事態上升為一場全面的地緣政治較量,當前危機也不宜過早簡單生硬地定性為「地緣政治危機」。

在中印邊界問題上,守住已屬不易,拿回更需耐心。有人提議重新利用錫金地位問題「懲罰」印度。這不是好主意,真要實行,將把中印間的所有問題全都翻上檯面。當然,印度方面有人在搜腸刮肚尋找可以「打痛中國」的牌,這是一個事實,但部分人極端情緒的表達與印度政府的應對還不能完全混為一談。中印牌局並非兩人牌局,雙方手中可打的牌都打出來,牌桌上的第三方就贏了。

有人會說,中印在邊界打起來了,這就是一場地緣政治危機。這話也許沒錯,但從廣義的戰略布局角度和歷史縱深看,一場就事論事、結果可控的邊界衝突,並不必然帶來一方轉而實行全面反對另一方的戰略改變。印度同樣有一個將來如何在亞洲「過活」的問題。邊界問題就是邊界問題,最複雜棘手的邊界問題處理好了,積極的地緣政治效應自會到來。

敵人可以選擇,鄰居不可選擇,邊界糾紛降溫後大家在亞洲還是要歸於常態。中國對外戰略的立足點在亞洲,這一點無可選擇,沒有良好的周邊環境,中國在世界上寸步難行。一方面,中國自己的修為決定鄰國對中國崛起的基本態度。另一方面,美國已無法單獨遏制中國,但很容易拉著印度、日本等國給中國在亞洲製造麻煩。一個基本平穩發展的中印關係仍是雙方根本需求。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正是因為中印國情有一些相似之處,對不斷崛起的中國來說,印度提供了一面「鏡子」。從印度對洞朗事件的應對,我們可以得到一個難得的換個角度看問題的機會,比照印度人的做法檢思過去中國人遇到同類事情做出的反應是否合情合理。我們通過這面「鏡子」照出來的,應是一個自信、果斷、收放自如的中國,而不是那個百般糾結,號稱具有全球大國思維卻始終跳不出自我中心主義情緒和南亞「小圈子」的印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盤古智庫 的精彩文章:

中印關係,未來向何處去?
孫海潮:歐盟對特朗普出席G20峰會前景甚感忐忑
馬曉霖:卡達困境——屈就城下之盟還是選擇分道揚鑣?
聯合國原副秘書長:中國不需要充當美國過去的角色

TAG:盤古智庫 |

您可能感興趣

世界兩大軍事強國總統通話,能夠改善關係,關鍵問題是雙方能否妥協
軍事上的必經之地、關卡不能繞過去嗎?為什麼非要打下來?
世界上最安全的兵種,從來不對敵軍開槍,誰打他誰就要上軍事法庭
安倍:只要能拿回兩島,絕不讓美軍建軍事基地,普京:你能做主?
美軍世界軍事最強,為何還要發展戰略武器?原因你絕對不知道
完全軍事管理的軍隊,一旦超時銷假將會面臨什麼樣的問題?軍人告訴你後果很嚴重!
只要合作賺錢不要軍事對抗,在南海問題上,這國比菲律賓務實?
中國真正的危機不是房地產,不是軍事政治,而是就在我們的餐桌上
軍事上的必經之地繞過去不行嗎,為什麼非要打下來?
解決與俄羅斯之間的北方四島問題,日本有沒有能力用軍事手段
戰略服從政略,軍事無非是政治的另一種繼續
還在關注伊朗?我國一戰略要道或被斬斷,美:不排除採取軍事行動
軍事心理學研究範疇很寬,這方面不應迴避,解決官兵現實問題
敘利亞真相浮出水面!西方國家:就算打錯了,軍事行動也是必要的
中國歷史上的哪些君主只有軍事才能沒有政治才能?項羽,繆拉
想要偷襲三峽大壩?看完周邊的軍事力量,誰還敢有這樣的念頭
國際上哪些軍事技術是被禁用的?原來都是我們想的太簡單!
如若太平軍能拿下這三處軍事要塞,問鼎中原不在話下!
關羽軍事能力不強?為何說麥城戰敗是必然
慫了?俄總理親自為軍事對抗降溫:針對制裁不採取軍事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