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淺釋靜坐

淺釋靜坐

靜坐是一種從內煉養心性的養生藝術,並無什麼奧妙與神秘,其基本原理只有一個字「靜」,在學理上講屬於主靜派哲學,能讓人由靜以通絕對本體,而與天地萬物宇宙打成一片。如何清凈其心,使其能至一念不生和一塵不染的境地,這就全在功夫鍛煉。坐,只是一種較易使人心神寧靜的姿勢和方法而已。初習靜坐,一上坐便即雜念沓來,妄想紛飛,欲要其不想便欲要想,越要斬斷念頭便越斬不斷,越要萬緣放下便越是放不下。初下手偶得無念境界,心地清凈,然而不一會功夫便有念頭又起,妄想又來。如何降伏其心,使不散亂,我所常用的是繫心法和息心法。也就是守竅功夫,觀妙功夫。致靜,是一種入聖的門徑和方法,不可等閑視之。

當靜坐時需寬衣解帶似的氣可以行往自如,如在床上打坐則應為木板床。靜坐姿勢以跏趺坐為上,即所謂雙盤,中老年人不能雙盤的單盤也可,此兩種坐姿易收養神氣穩坐長久不易動搖,雙手結太極印或如來印置於臍下,兩腿之上。正頭豎頸直脊,不可彎腰駝背,口宜閉合,開口則氣散,唇齒相扣,舌微抵上顎。二目垂簾返照泥丸片刻,導引內視臍下,即所謂輝光凝神寂照下丹。目為神竅,全開則傷神,全閉則容易昏沉甚至入睡,故取垂簾。寂照下丹可使腎水上升心火下降而得心腎相交水火既濟之效。兩耳返聽不逐聲源。耳為精竅,極聽傷精,返聽於內不但可以養精,而且有助於寂心。道家以耳目口為外三寶,精氣神為內三寶,斬絕外三寶,緘固內三寶,精心凝神止念使不外漏。

靜坐的另一要領是守竅,靜坐有守竅的也有不守竅的,一般打坐採取守竅的方法就是精神統一意念集中守住身體某一竅位而言。也就是心繫一處的辦法。守竅的部位很多,隨老師的指點而各異,普通常用的有守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命門、湧泉等。初學以守下丹田最為穩妥(具體守竅上中下丹田之別,在內丹公眾號13日文章內有詳述,此處就不累述了。關注內丹公眾號:neidan360即可查閱。)下丹在臍下三寸處關元穴左近,。守竅的要領是因任自然勿忘勿助,在似守非守之間,有意無意之中的狀態下進行,萬萬不可太過勉強,久而久之便可雜念斷滅而至一念不生寂然不動的境界。到了寂然不動的境界真火自生且有感遂通,種種神通可悟。

靜坐的次一要領是呼吸,又稱調息,內家拳武術家中醫家及養生家們稱之為吐納,人人都會呼吸,然而真懂呼吸長壽健康法的卻不多。初學靜坐的以採取自然呼吸法,鼻吸鼻呼為主,這是鍊氣功夫對呼吸訓練的一個起點。呼吸要領有一「四字訣」即「細長深勻」。細以耳不聞聲息為原則,長,一呼一吸頻率變慢,但切忌故意強行閉氣。深者以息息達到下丹田為初功小成,次之到達會陰,再次至湧泉或足踵(到達次,已是真人境,莊子曰:真人之息在踵,即是此。)。勻者即柔和自然均勻。

最後靜坐後應注意收功。簡而言之就是加點動功,並無神秘之處,網上、書上都有介紹,不無詳細。類似搓臉搓耳搓手,按摩全身等,都可,就是不要出功後猛然站起即可。

靜坐法唯一心法就是一個靜字,數息、念字、止念、一靈獨覺、心息相依,甚至佛家念佛等法門均不過要回歸一個靜字,適合自己哪個就用哪個,總要求是一念不生為第一原則。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內丹 的精彩文章:

一般常見的守竅要訣(三)
內功拳與丹道的修持三層功夫
一般常見的守竅訣要(二)
入靜,是修鍊內丹功法的第一關
一般常見的守竅訣要(一)

TAG:內丹 |

您可能感興趣

淺釋普洱茶之味
《道德經》淺釋: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阿難翻自然而疑因緣楞嚴經淺釋精選
阿難猶冀如來慈音宣示楞嚴經淺釋精選
「見」遍一切處楞嚴經淺釋精選
怎麼叫「鹿野苑」呢?楞嚴經淺釋精選
31.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地藏經淺釋
虛空怎麼會隨著你來抓得住呢?楞嚴經淺釋精選
變化密移,我誠不覺楞嚴經淺釋精選
這個「空」就比方「見」楞嚴經淺釋精選
「塵」就是煩惱無明楞嚴經淺釋精選
「狂心若歇,歇即菩提」楞嚴經淺釋
可愛樂光明天王說偈贊佛功德華嚴經淺釋
妄識不是你的心楞嚴經淺釋精選
如果「眼睛能看見」,那麼就應該「燈能看見」楞嚴經淺釋精選
6.凡是諸佛所住的地方,他們時刻守護,不準天魔搗亂華嚴經淺釋
什麼是「無漏」?楞嚴經淺釋精選
一切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悉見楞嚴經淺釋精選
化樂天十位天王得到的解脫門和頌言華嚴經淺釋
清涼國師「十事自勵」華嚴經疏序淺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