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母親:人生最根本起點

母親:人生最根本起點

作者:黎荔

民國老課本上,我記得有這麼幾句話:「竹几上,有針,有線,有尺,有剪刀,我母親,坐幾前,取針穿線,為我縫衣。」就這麼幾句話,文字的那種美和力量全部都出來了。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是唐代詩人孟郊最為膾炙人口的詩作。六句三十字,採用白描的手法,通過回憶一個看似平常的臨行前縫衣的場景,凸顯並歌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我喜歡這首詩在情感上的真摯自然,在場景和比喻上的通俗形象。這首唐詩流傳千年,母愛化作一根絲線,絲線織成遊子的衣衫,遠行路上遮風擋寒。慈母手中線,像一根愛的琴弦,把溫暖彈撥,傳遍萬水千山。

童年生活對一個人來說是一個根本性的選擇,沒有第二或第三種選擇的可能。因為一個人的童年,是一個人和這個世界的一生的關係的基礎。我們從母親的子宮裡出來以後,面對這個世界,慢慢地看到了天空,看到了房子,看到了樹,看到了各種各樣我們的同類,然後別人會告訴我們這是天空,這是房子……這就是最早來到一個人的內心中並構成那個世界的圖畫。今後你可能會對這個世界有不同的認識,但是你的基礎是不會改變的;你對人和社會可能會有更進一步的理解,但你對人的最起碼的看法是不會改變的。因此,母親作為一個人來到世界的最根本起點,與孩子之間是一種最根本的連接,誰也沒法改變,誰也沒法替代。每一個人從生到死,母親都會深深影響著他的一生。可以說,母愛是我們人生的第一情感需要。

說起母愛在我們一生之中、在人類潛意識中打下的隱形指紋,我常常會說到日本茶室的典故。日本茶道源自中國,在日本成為一種儀式化的為客人奉茶、以品茶為主而發展出來的特殊文化,內容和形式極具民族特色。比如,日本茶室,入口往往很小,一般高73公分左右,寬70公分左右。這哪裡是門?這是洞。喝茶的人要從這個地方鑽進去。把外面的世界隔在外面,進去的是一個理想的世界。有一種說法是,日本人所以這麼做,是體現了人類對本真的追求。我們每個人都是從這麼小的洞出來的,出來時發現世界很不好,都是苦難,恨不得回到母親的子宮去,但是回不去了。只能在現實中間模擬這一個洞,鑽回去,回到我們生命本真中去。外面的世界很不好,充滿傷害也很嘈雜,而裡面是一個「幽玄」的世界,如母親子宮一樣,永恆安全而幽靜。

成長是多麼曲折而動蕩的事情,也許我們可以說,我們不是我母親生我的那一刻誕生的,而是在歲月磨礪中一次次誕生了自己。命運的每一次劫殺,都使我們重生一次。也許有一天我們與母親都活在彼此的孤獨之中。我們所在的都市,獎賞給「老漂」前來陪伴的母親的,不過是孤獨與私密的痛苦。舒適居住、豐盛飯菜、精神照顧、繁華美景,這一切祛散不了老父老母的痛苦與茫然。也許,從到子女家的那一刻,他們就想著回故鄉的家。但他們不會說出這些話,讓一片殷勤的子女們傷心。可現實卻是活生生的殘酷,故鄉淪陷與城市荒蕪,難道父母與成年子女之間,總隔著努力彌合卻依然無法填滿的遙遠距離?我們都活在對方精神「淪陷區」,難以找到一片「中間地帶」嗎?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龍應台在《目送》又這樣寫。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這世間又有多少回去與歸來的人們,不正是在目送中體會無奈與悲情呢?到底又是一種怎樣的魔力,讓那麼多的親人活在對方精神的「淪陷區」,去面對長久生離與最後死別呢?

其實,疏離只是相對於親密無間的童年而言。長大之後,無論我們多大年紀,內心中依然活著一個脆弱的小孩。與父母鏈接,是所有的孩子的內心渴望。孩子的一半來自父親,一半來自母親,孩子心裡最大的渴望就是與父母連接的歸屬感,那是超越了一切事物的渴望,如果孩子對其中一方的連接有所缺乏,將會讓孩子感到空虛遺憾,而最令孩子難以忍受的是父母其中一方否定另一方,那就像自己內在的一半否定另一半一樣,結果必然造成孩子心理上的分裂。在今天離婚率不斷攀升的中國,有多少孩子因父母的離仳而承受著內心的撕裂。

在父母子女關係不過是一場目送的現實下,一個母親在兒女長大後的切身之感是什麼呢?應該有無力,也有欣慰,那是一種攙兌了無限暖意、少許些幻滅與絕望的母愛,總是把底線一再放低,有挖心挖肺的渾濁,有無怨無悔的沙啞。在嬰兒期,孩子主要依賴母親,從媽媽那裡吮吸生存所必需的乳汁。因此,看似出生時早已剪斷的臍帶,實則還存在於母子的心中。而人三歲之前的經歷,一般都沉入到了無意識領域,凡是經歷過的一切都不會被遺忘,只不過是被埋藏,可母親是用全部人格結構(意識與無意識)去領略這種親子情感的,所以註定母愛總是付出得更多、從而也在時間的考驗中被傷得更深。

身為女兒,我有母親﹔身為母親,我有孩子。做母親不見得是多麼偉大的事,我們所經歷過的:孕育之苦、分娩之痛、哺乳之累,跟所有雌獸都一模一樣。生兒育女連鳥兒都會:「樑上有雙燕,一巢生四兒。四兒日夜長,索食聲孜孜;青蟲不易捕,黃口無飽期。」不養兒不知父母恩,我有孩子之後,每念此詩,雙淚俱下。從生物學上來說,母親愛孩子,是天性,是物種繁衍的需求。人類直立行走之後,女性骨盆變得狹窄,人的嬰兒,在還不能獨立生活之前就必須呱呱墜地,如果得不到成年人的愛,就無法活下去。而孩子愛母親,就是本能的,人與人之間的相偎相存。世間最偉大的母愛,我有時也會懷疑:我們是真愛孩子,還是因為,孩子是我們幸福的一部分?當孩子行為不軌,令我們蒙羞;當我們有病,變成巨大負累;當我們開始新生活,孩子變成阻礙,有多少人還能愛孩子?母愛,是否能夠強大到穿越一切?

我們生為女人,註定要在母親手上誕生,註定要以駁雜的形象與男人共同撰寫歷史。作為一個女人,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老師,常常就是母親。無論是大度卻又有些烈性的母親,還是細膩而善於隱忍的母親,我們從她們身上感受做女人的幸福和苦難,也試圖創造不同於她們的新生活。但是,不知道是遺傳和影響的力量過於強大,還是女性的宿命難以擺脫,我們終究無法抗爭世代沿襲的本真生活和人生終極命題。我們曾那麼尖銳而又熱烈地與「母親」凝望,試圖超越母親們走過的道路,而作為女人,無論堅強或者柔軟,其實我們有一天都終將回歸於母親,我們跟情侶、配偶之間的親密關係,跟兒女之間的親子關係,跟朋友、同事之間的人際關係,都可追溯到童年,從我們跟父母之間的關係,尤其是跟母親之間的最初關係中找到答案。

因為,凡在母親手上站過的人,都無法忘記那懷抱之中的體溫。沒有被愛撫過的嬰兒是長不大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西安交大黎荔 的精彩文章:

當蝴蝶拍動翅膀
假如可以穿越,我要回到魏晉
那一個臨窗而立的女子
每年走在五月,抬頭看見榴花
詩經的水畔,誰在採薇?

TAG:西安交大黎荔 |

您可能感興趣

優化你的人生,從你身邊最親密的5個人開始
走親戚,看人生
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男人都殘疾,結婚9年秀恩愛:人生故事,始終都是自己來寫
黃聖依生日三個男人送祝福,揚子祝福最別緻?網友:她才是人生贏家
小說:能點亮她人生的男人
母親,是你人生中唯一的活佛!
蕭太后臨朝:最著名的異族女人,最成功的人生贏家
父親的鐵匠人生
把握人生節點,掌握幸福人生
親愛的,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人生的終點
【生命悅讀】最好的結局是,陪你走完人生最後四個月
人生如圓,終點亦是起點!
一個二胎女兒的人生,我特別討厭我的親生父母
父親的守候人生
她是霍金一生最愛的女人 相守25年 離婚後仍陪伴他到人生終點
療心老歌:朋友別哭,人生的最後,你依然是你
看來戚薇的腿,男人都要懷疑人生,網友:就是兩根擎天柱
人生,最難!
他是台灣「最著名的兒子」,逃脫父親的陰影,過起「花心」人生
父母在旁,人生還有來路,父母離開,人生再無歸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