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資中筠:琴聲如知音,一到便燦然

資中筠:琴聲如知音,一到便燦然

溫飽之後

「青睞」帶您

追求更高的人文品質。

北京青年報天天副刊第42期「青睞有約」的嘉賓絕對稱得上「德高望重」,她的行程得到確認時,辦公室里一片歡呼雀躍,因為這位嘉賓,就是頗受眾人尊重的資中筠先生。

今年87歲高齡的資中筠先生以國際政治及美國研究專家、翻譯家著稱,可是這次她做客「青睞有約」的身份卻是「音樂愛好者」。

先生自己最新出版了一本音樂自傳《有琴一張》,該書在6月份作為獻給資先生的生日禮物,由北京出版社推出。書名的靈感來自於歐陽修,他曾自號「六一居士」:「集古錄一千卷,藏書一萬卷,有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一翁老於其間」,資中筠先生笑稱現在的自己得其三:「書一萬卷、琴一張、老翁(媼)一個」。

7月8日講座當天,資中筠先生因堵車遲到了十分鐘,會場卻依舊沉靜如水,百位讀者能體諒老人在高溫中趕路的辛苦。資先生到北京青年報社後只是稍作調整便進入會場,迎接她的是讀者熱烈的掌聲,還能聽到有女孩子艷羨的低語「好優雅啊」,的確,滿頭銀髮的資先生舉手言談間不急不躁、別有一種氣韻。

資中筠先生十分謙虛,她稱自己與鋼琴結緣完全是「業餘」,很早就清楚自己無法成為「大家」:「小的時候就是熱愛,沒有壓力,每天放學回家學習一小時,彈琴一小時」。可是學琴六年後,年僅17歲的資中筠卻舉辦了個人獨奏會,演奏巴赫、肖邦、貝多芬、舒曼的名曲,這位「業餘」學生大概也不能說沒有「天賦」。

謙遜的資先生並非是和善的「老好人」,她態度鮮明,直言音樂家或者任何其他藝術家,要成為專業,就算是天才也需要每日刻苦訓練,所以規勸年輕人不要被裹入到商業潮流中,忘了自己曾經的夢想,而沉醉於賺錢和當明星。

更讓人印象深刻的,是資先生的頭腦,近兩小時的講座,她完全是即興演講,語言清晰,表達能力極好,且記性好,反應速度也快,縱然有些讀者的問題像毛線球亂成一團,她依然可以極敏銳地從中找到問題核心,給予一針見血的回答。讀者問她平時如何保養,才能讓自己的身體和大腦這麼年輕?資先生笑了:「我從來不保養的」。對於年輕人,資先生寄予厚望,而對於自己呢?她又笑了:「我都這個年紀了,已經時日無多,還能有什麼期望呢?我只希望自己不要纏卧病榻,不要成為別人的累贅。」

我和鋼琴的緣分,

折射出來我所經歷的社會大背景的一種變化

我出這本書是在我寫回憶錄的時候,起意把跟音樂有關的經歷集中寫出來。首先要聲明的是,其實我跟音樂並沒有十分密切的關係,我只不過是小時候學了幾年琴,而且沒有好好學,中間還有幾十年沒有碰琴,到了晚年我才重拾故琴,聊以自娛。在這其中有一些感悟,想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其實就我個人來說,業餘時間在家裡隨便彈彈鋼琴,這本身算不得什麼故事,況且這樣的人很多,沒有什麼值得寫的。但是我自己覺得可以分享的有這樣幾個方面:第一,因為我經歷了很多時代的起伏波動,在這樣的環境下,回顧我所經歷的人和事,總也還有一些「從一滴水看大海」的意義;我們現在講歷史,總是先想到朝代、政府的更迭等等,但是還有一種歷史的角度是「生活史」。所以我想我學琴生涯中跟音樂以及人的接觸也是一個時期的生活史。我在這本書里就提到了不少我小時候、大學期間以及後來遇到的人,這些人雖然都不是大名人,但是我覺得都有其特點,值得提到的。

資先生走進北青報大樓看著講座的易拉寶

我那時候學鋼琴和現在一樣,就是下課以後找家教,我是和中國老師劉金定學習的。我在書里對這位中國老師有詳細介紹,她畢業於燕京大學音樂系,是最早的教鋼琴的中國老師之一。因為那時大多數私人教琴的都是外國人——流亡到中國的白俄和德國猶太人。我覺得我很幸運,因為這位中國老師教得非常好。我能夠在那麼短的時間又不好好練琴的情況下,保持現在還能夠彈一點的水平,和她的教學法有很大關係。

那時我的學習是很輕鬆的。每天大概三四點下課,回家練一個小時的琴,做一個小時的作業,以後愛玩就玩、愛看小說就看小說。我們那個時候沒有現在的小孩那麼苦,也沒人逼著我練琴,最多就練一個小時,有時候還達不到。

就在這樣很輕鬆的學習氣氛下,我居然也學到了一定程度,所以我覺得這位老師非常好。我在音樂方面沒有成才,可是這位老師教出來的、我的好幾位學長後來專業學音樂,成了中央音樂學院第一批鋼琴老師。

講座現場參與者在記筆記

大家都知道著名鋼琴家劉詩昆也來自天津。我見過幼年劉詩昆,他確實是個天才,我見過他之後知道自己絕對不是學音樂的料。他從4、5歲根本還不識譜的時候,完全憑耳朵聽就能夠彈下來曲子。

我第一年上燕京大學,既然主修不是音樂,鋼琴老師還希望我能副修音樂,但是沒有如願。第二年我轉到清華大學,雖然沒有音樂系,但我的音樂生活反而非常豐富。

我在天津認識的張肖虎先生,他和我的老師同時教鋼琴,而且還組織其他音樂活動,例如合唱團,我給他的合唱團伴奏過。他原來是清華土木系畢業的,因為實在太喜歡音樂了,所以以音樂為專業。等我幾年後轉到清華時,剛好他也已經在清華,創辦了一個音樂室,供所有業餘愛好音樂的同學來玩,還組建了當時北平唯一的管弦樂隊。

那支管弦樂隊按現在的標準來看其實水平不怎麼樣,參加者程度參差不齊,不像現在有那麼多「特長生」。但是大家都非常熱愛音樂也非常認真,從來不缺席每周一次的排練。我感覺那個時候大家都是不帶任何功利目的地喜歡音樂。

我除了去圖書館以外就是去音樂室,這兩個地方兩點一線,是我在清華大學下課後的生活軌跡。

離開學校後,與鋼琴絕緣了將近三十年。改革開放以後,在新的氛圍中,又勾起了想彈琴的慾望,所以老年以後我又有一段音樂生活。這本小書就是通過講述我自己個人和鋼琴分分合合的緣分,折射出來我所經歷的社會大背景的一種變化。

要成為專業的人才

沒有天賦不行,沒有苦練也不行

我自己對藝術——不論是廣義的藝術還是我自己切身體會的學琴的過程——有一些看法。上一次在出版集團發布會上,有一位軍事醫學科學院院士秦伯益先生說,科學是求真的,文學是求善的,藝術是求美的。我覺得他說的非常對,藝術既然是求美的,那麼就該是完全發自內心的,不應該有功利性質,如果被各種各樣的實際的功利所引誘的話,那麼藝術就要打折扣了。所以我剛才講到我們在學校里玩樂器,雖然水平不算高,但大家確實是發自內心的喜歡,我們都是發自內心地追求美、追求一種藝術的享受,沒有其他目的,通過這一愛好建立的友誼也是很單純的。

從另一個角度看,我覺得真正的、專業的藝術與無目的的自娛自樂,兩者是非常不同的。雖然我現在常常彈琴,竟然也被拉去參加了「非職業」比賽,但是我一直非常明確地知道我是進不了音樂界的。我體會到對於一種藝術——譬如像音樂或是美術之類的,要成為一個專業人才,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確實有天賦,藝術是相當依靠天賦的。有的人確實有天賦,有的人資質一般。一般資質的人通過努力學習可以達到一定高度,但是他不會成為一名偉大的音樂家。所以說天賦還是很重要的。

參與者都在拍攝簽名中的資先生

另一方面,只憑天賦也是不行的,有的藝術門類比較多地依靠天賦,比如唱歌,要是沒有一副好嗓子的話再怎麼苦練也練不成歌唱家,若有天賦,很容易就唱得好聽。當然,要成為一位真正的歌唱家必須要經過一定的訓練,相對說來,唱歌所需的天賦比例可能要高一點。而學樂器,沒有苦練是絕對不行的。我所知道的那些學鋼琴或提琴的人常常是不到手指練出血來不罷休。

像我那樣一天只練一個小時是絕對不行的,多數專業人士一天8個小時都不止,而且是要常年不斷地練習。一段時間不練就會顯問題來。我聽音樂的時候跟一些自己不練樂器的發燒友、鑒賞家的角度不一樣,鑒賞家很挑剔,而我在聽鋼琴演奏的時候常常讚歎:他(她)練了多久才能夠達到這樣完全擺脫技巧的負擔,這樣自如地拿捏抑揚頓挫!所以,如果說真的有一學就會的天才,這是騙人的。要達到某一種境界一定要經過苦練,任何一類藝術都是這樣的,不局限於學樂器。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提到這類的苦練。比如說京戲裡我特別喜歡看的一種角色是馬童,「昭君出塞」里就有馬童表演,翻各種非常漂亮的跟頭,或是武打戲裡負責牽馬的馬童,這一定是配角,即使是這樣一個無名的配角,也要經過非常艱苦的練習,並不是隨便什麼頑童就可以做到。所以我想不是隨便什麼人玩幾下就可以稱為藝術家的。無論是哪一行哪一類藝術,我都特別佩服那種真正經過苦練的人。

要是人人都想當暴發戶

還想把藝術整體提高的話,這是很困難的

我想講到另外一點,可能會引起一些人的反對。我並不反對通俗唱法,我在八十年代開始接觸通俗唱法的時候,有一些人的嗓音確實與眾不同,唱得非常好,可是我對現在某些當紅歌手的水平實在不敢恭維。假如一個唱歌的人離開了麥克風五寸聲音就出不來了,音域到不了八度,哼哼唧唧,感情完全靠聲音以外的東西表達——或擠眉弄眼、或手舞足蹈,或故作深沉,就憑刻意包裝成為了一個受眾人追捧的歌星,我確實很不能理解,如果去掉了各種光怪陸離的包裝,一個普通人只要不是五音不全,完全可以唱這些歌。這算什麼專業呢?

另外,過去的流行歌曲至少還押韻,有一定的文采,現在有一些歌詞比大白話還要淺俗,意思也沒有表達清楚。我實在無法理解這種藝術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人的瘋狂追捧。我並不是一概否定現在年輕人喜歡的通俗歌曲,但有的歌手既不是憑天賦,也不憑努力訓練,真不知道為什麼會得到那麼多粉絲,報酬也高得驚人,這是一種畸形的現象。

最近我看到馮小剛有一種說法,大意是有很多垃圾觀眾,才形成了這麼多的垃圾電影。我想這是一個惡性循環。到底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到底是電影迎合先已存在的低品位觀眾,還是電影培養出這種品位?我想誰也不能怪誰,電影製造者和觀眾互相之間是一種良性循環還是惡性循環,這個方向還是很重要的。

現在藝術跟商業相結合,這種誘惑性太大了,似乎很難抵制,特別是在現在這樣一個淘汰率非常高、發展非常快的社會裡,作為一個藝術家,真正忠於藝術並且可以抵制這樣的誘惑就更加困難。藝術的商業化浪費和摧殘了很多才華。過去17-19世紀的藝術家、音樂家成名之前大都經歷過窮苦的階段,所謂「詩窮而後工」,要是人人都想當暴發戶還想把藝術整體提高的話,這是緣木求魚,而這種誘惑往往可以毀掉一個藝術家,甚至一門藝術。

不管是哪一類藝術要達到某種水平,都需要對藝術的忠誠和敬畏,這樣才能夠形成一個氛圍。這種氛圍很重要,比如在美國這種高度市場化的國家,至少還有一個非常苛刻的評判的標準,樂評或是書評都非常有權威性,要進入這個領域就必須服從這個領域的標準,因此我很少見國外的藝術家做廣告。保留這樣一個有嚴格標準的藝術圈,並不妨礙滿足年輕人在另外的場合瘋狂追求感官刺激的表演。但是其中一部分有藝術追求的人成熟起來之後至少對審美有一定的判斷力。

音樂是抽象的藝術,主觀感受起很大作用

藝術有好多類,音樂是最抽象的一種。柏拉圖說過,美的最高境界是音樂和數學相結合。這句話非常打動我,因為我在中學時非常喜歡數學,也曾考過數學系。音樂和數學結合能夠達到美的境界,因為它們是最抽象的。物理、化學、生物,都是要和物質聯繫起來去研究的;詩歌是有語言的,不論這首詩有多朦朧,還是要根據語言去解讀;音樂卻是沒有語言的,只是給出一種境界由人去體會。

當然現在有很多樂評對某些作品的分析解讀都非常深刻。實際上,在古典音樂中,無標題音樂被認為比有標題音樂更勝一籌。過去那些奏鳴曲、協奏曲都只標註「作品第幾」,基本上是沒有標題的,後來的標題大多是別人加上去的。所以說沒有歌詞的音樂是一種抽象的境界,數學也是如此,它不依託於物。二者有共同之處。人們用很多故事來解讀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比如盲女在月光下彈琴等等,特別是第一樂章,大家都容易聯想到「海上生明月」的情景,這些解讀把這首曲子推向比較靜穆的境界。但我上世紀50年代看過一個蘇聯電影《夏伯陽》,用管弦樂奏《月光曲》作為一個角色殺人前的心理活動的背景音樂,貝多芬的《月光曲》還可以和「殺人」聯繫在一起,使我大為驚訝,這就說明音樂可以表達人的主觀情感。

有一個老人告訴我他曾被打成「右派」,他覺得自己應該檢討。可他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時,感覺每一句樂曲都在告訴他:「不要檢討!不要檢討!」這就說明每個人懷著不同的心情可以在無標題音樂中聽出各種意境。所以我有時對一些說得頭頭是道的樂評有所保留,因為這也只是樂評人的主觀想法。

這是我對於音樂的一些獨特的體會,我始終很相信數學和音樂有共同之處,後來我進一步覺得,人類的一切成就到了一定境界以後都可以相通,不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各門類的藝術或是科學,到了真善美的境界時,都是可以相通的。

互動環節

問題1:很多大城市的孩子由於家庭的經濟因素,可以讓他們在義務教育階段培養審美能力和藝術素養,而貧困地區的孩子則無法接受這種熏陶,您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答:這樣的客觀現狀暫時還改變不了,現在的以升學率為導向的教育更是大大加劇了這種差距。許多小城市的學生在封閉式教育和升學壓力下,不但無法要求藝術熏陶,知識面也很窄,凡與升學無關的都不學。但是當他們離開了本地,進入大學或者工作以後,可能就會在另一片新天地豁然開朗。

一個人在十七八歲的年紀還是有可塑性的,也具備吸收的能力,發展前途仍然是遠大的。

資先生簽名中

問題2:在商品經濟大潮下,傳統藝術和古典藝術到底該走怎樣的道路?

答:我覺得時代在變革,一代有一代人的欣賞標準。我很清楚地意識到,我只是一位老人,不能夠要求年輕人和我的欣賞品位完全一樣。譬如說我不太能欣賞爵士樂,但我完全能尊重年輕人喜歡爵士樂。我認為真正的古典藝術有它需要長期保存的某種傳統,在商品經濟中需要給予特殊的經濟支持,例如基金會或者政府的支持。拿管弦樂隊來說,完全靠票房是支持不下去的。

中國的崑曲也是如此,一定是需要專門的資金支持,使它能夠保持下去。也不必指望它能大眾化。要求現在的年輕人欣賞崑曲是不現實的,但是崑曲這門藝術不能任其滅亡。相比之下,西洋古典音樂適應性比較強,一直到現在,至少在歐洲還是比較能走入大眾的。

排隊簽名中

文並整理/ 張嘉 安琪

攝影/崔峻 徒手

我們還將繼續

「青睞」講座回顧

6月3日 話劇《大訟師》主創見面會

6月4日 攝影家逄小威「膠片時代的面孔」

7月2日 張慶善「恭王府與紅樓夢」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天天副刊 的精彩文章:

TAG:北青天天副刊 |

您可能感興趣

諸葛亮空城計的成功,真是因為司馬懿能從琴聲中聽到他的心聲嗎?
千古絕對!上聯:琴聲歌聲讀書聲,聲聲人耳,下聯經典到爆!
鋼琴家為森林裡一群老象彈琴,聽到琴聲後大象的反應令人動容
這隻金毛一聽到鋼琴的琴聲,就會情不自禁唱起歌!
看書時忽然聽到一陣琴聲,去練琴房一看,敲破腦袋也想不到這一幕
琴聲因你升起樂天的音符
那些油畫中的琴聲悠揚
天行九歌:弄玉彈《滄海珠淚》琴聲如訴,畫面太美不敢看!
唐詩三百首賞析之五絕:琴聲易得,知音難覓,越長大越孤單
悠揚飄蕩的古琴聲渴望得到聽者的回應
詩歌:月光,琴聲
從空無一人的房間,傳來了彈琴聲!
9隻貓咪的報恩讓人暖哭! 牠們聽懂鋼琴家主人的彈奏 每次琴聲響起都會靠過來
這家農場里的牛,聽到琴聲會這樣,打破對牛彈琴的節奏嗎
明日中元節,一曲《憶故人》琴聲悠悠,道盡多少人的思念!
多啦A夢中兩大恐怖存在!可以殺人的琴聲和使人精神崩潰的歌喉,當兩者結合在一起
確認過琴聲,遇上對的人
空城計中諸葛亮的琴聲,給司馬懿傳達了什麼信號?讓他願意中計!
前南斯拉夫繪畫:那時花香 琴聲悠揚
畫僧石濤畫牛:世上琴聲盡說假,不如此牛聽得真!